《针灸甲乙经》。属足少阳胆经。足少阳之郄穴。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7寸,腓骨前缘,平阳交穴。一说在“外踝上六寸”(《循经考穴编》)。布有腓浅神经和胫前动、静脉肌支。主治头项痛,胸胁痛,腿痛,脚气,下肢麻痹,胆囊炎,肝炎,坐骨神经痛等。直刺1-1.5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7寸,腓骨前缘,平阳交。(图) 正坐垂足或仰卧位,在外踝尖上7寸,与阳交穴相平,于腓骨前缘取穴。 皮肤、皮下组织、小腿深筋膜、腓骨长、短肌、趾长伸肌、踇长伸肌。皮肤由腓肠外侧皮神经分布。胫前动脉是腘动脉的终支之一,在腘窝下角,比目鱼肌腱弓下方分出以后,穿小腿骨间膜上端的孔至小腿的前面,行于胫骨前肌和踇长伸肌之间,下降至足背,移行于足背动脉。体表投影在胫骨粗隆和腓骨小头之间的中点与两踝之间连线的中点的连线即是。该动脉除同静脉伴行外,还有腓深神经同行。神经支配长、趾长伸肌。腓骨长、短肌由腓浅神经支配。 足少阳经之郄穴 舒肝理气,通络安神 1.精神神经系统疾病:腓神经痛,下肢麻痹,癫痫; 直刺0.5~0.8寸,局部酸胀,有时可向下放散。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