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拉链

 酒坛新鬼 2013-12-15

拉链

作者:佚名 第二课堂文章来源:新思考物理



1、拉链的发明

拉链的出现是一个世纪之前的事。当时,在欧洲中部的一些地方,人们企图通过带、钩和环的办法取代钮扣和蝴蝶结,于是开始进行研制拉链的试验。
  1893年,一个叫贾德森的美国工程师,研制了一个滑动氏没紧装置,并获得了专利,这是拉链最初的雏形。这项装置的出现,曾对在高统靴上使用的扣钮扣钩造成了影响。但这一发明并没有很快流行起来,主要原因是这种早期的锁紧装置质量不过关,容易在不恰当的时间和地点松开,使人难堪。
   1913年,瑞典人桑巴克改进了这种粗糙的锁紧装置,使其变成了一种可靠的商品。他采用的办法是把金属锁齿附在一个灵活的轴上。这种拉链的工作原理是:每一个齿都是一个小型的钩,能与挨着而相对的另一条带子上的一个小齿下面的孔眼匹配。这种拉链很牢固,只有滑动器滑动使齿张开时才能拉开。
   拉链最先用于军装。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军队首次订购了大批的拉链给士兵做服装。但拉链在民间的推广则比较晚,直到1930年才被妇女们接受,用来代替服装的钮扣。
    拉链是在1926年获得现在的名称的。据报道,一位叫弗朗科的小说家,在推广一种拉链样品的一次工商界的午餐会上说:一拉,它就开了!再一拉,它就关了!十分简明地说明了拉链的特点。拉链这个词是这样来的。
2
、拉链的原理

各种相配的两条链牙带,通过拉头的作用,可以随意的拉合或拉开,当拉头向前移动时,两条链牙带上的链牙脚因拉头内腔闭合角的形状限制,受到推挤,从而互相有规则的啮合,这就形成了拉链的闭合状态。当拉头拉至拉链的顶点时,因上止合拢后的宽度大于拉头内腔最狭处的宽度,而对拉头起了限位的作用,使拉头不至于从链带上脱落,当拉头向后拉时,由于拉头内腔拉体柱的两侧柱面组成的劈开角(二面角)的作用把链牙的牙锋与牙谷逐个分开,使两条链牙带分离。(原理同斧头劈材,详见司南版教材必修1 93页)拉头拉至链的底部时,因下上止的宽度大于拉头内腔口部的宽度而起限位的作用,使拉头不至于从链带上脱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