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闻联播》报道,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12-13日在京召开,会议要求,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以有序实现市民化为首要任务,坚持绿色循环低碳发展。
会议提出了六大任务,其中第五项任务就是“提高城镇建设水平”。在这项任务中,有这样一段描述的文字:“城市建设水平是城市生命力所在。城镇建设,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要融入现代元素,更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要融入让群众生活更舒适的理念,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每一次读这段文字,都会有不一样的冲动与感觉。如此优美、如此诗一样的文字,“山、水、乡愁”,出现在中央级的城镇规划文件当中,给人一种无法言语的激情澎湃,给人一种激动不已的泪流满面,给人一幅无限憧憬的山水画卷,原来这就是我们的生活向往,原来这就是我们美丽的城市风景。
雾霾、污水、大马路之堵、大楼房之高、匆匆人流之忙碌,我们一些官员已经习惯了国际大都市的宏伟蓝图,已经习惯了GDP的牵引,却发觉与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远。
最让人感慨的是,这次城镇化提出了一个新九字思路,那就是“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这样的遣词造句,充分体现了中央的良苦用心。一是要实现“就地城镇化”,也就是“人的城镇化,”而不是一切推倒之后再重来,也就是不搞大拆大建的土地城镇化。二是要做到城中有村,村里有城,只有城市、农村一体,才是真正水平上的城镇化。
这样的新思路,我以为,不只是在城乡一体化中,就是在整个城镇化建设中,都可以贯彻之。如此明确的提出来,将会给一些地方的城镇化建设一记棒喝,将会终结一些地方的大拆大建,将会给一些地方的市县长们打上句号。
季建业落马就是一个很好的典型,在南京市长任上时,被当地居民称为“季挖挖”“满城挖”、“推土机市长”。在他的城镇建设里,黑恶势力染指南京拆迁,古树命运不保,南京城市成了一个大工地,人们怨声载道。
新的城镇化思路,首先给热衷于“大拆大建的土地市县长们”打上了句号。不填湖、少拆房,就是对于当前大拆大建的有力回应,一些地方之所以如此热衷,主要还是受土地财政之驱动,还是受不正确的政绩观所冲动。有的地方为了土地,不惜大搞强制拆迁,甚至于血腥拆迁,激化了官民矛盾。对于这两个问题,中央都做出制度性的改革安排。比如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和地方债改革,确保地方税体系的建立;比如中央组织部改进地方政绩考核的新规定,都对这些问题给出了回答。
其次给热衷于“搞大手笔的政绩市县长们”打上了句号。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就是要保留历史的印记,要传承历史,不要随意破坏,不要把过去的一切推倒重来,要在传承中发展、创新。要把真正的功夫用在“人”的身上,要让“人”过得安心、舒心,不要让大手笔、大项目、大工地去影响“人”的生活与快乐,这也许是新一轮城镇化最为亮相的地方。
最后,也给一些“不专业不现代的市县长们”打上了句号。城市建设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不是拆了建、建了拆,也不是弄几条马路、建几座高楼就可以的,它是一门艺术、一门文化、一部历史,它承载着这座城市的积淀、市民的精神。尊重历史、尊重专家、尊重未来、尊重人,应该从那些具有专业眼光、现代意识、文化概念的官员中去发掘,只有他们,才会给我们留下一座永远值得纪念的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