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川名城之 自贡,达州,内江,广元,

 一江春水向大海 2013-12-15
自贡

自贡市即自贡。

自贡市地处四川省南部、沱江支流釜溪河畔,辖区面积4373平方公里。总人口320万人。辖自流井贡井大安沿滩四区和荣县富顺两县,历为省辖地级市,以内宜高速、隆雅、遂筠公路和内昆铁路与邻交通。[1]
有两千年的盐业史,是我国最早设立的23个建制市之一,素以“千年盐都”、“恐龙之乡”、“南国灯城 ”而蜚声中外。市辖两县是全国优质商品粮和商品猪生产基地;拥有一批全国知名企业和晨光研究院、炭黑工业研究院、井矿盐研究院等全国性的研究院所。[1]
先后荣获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是川南地区第一座大城市。[12012年12月13日,四川测绘地理信息局联合省民政厅、省国土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包含这些重大地理信息的《2012四川地理省情公报》《公报》显示,四川省跨东经97°21′~108°33′区域,跨北纬26°03′~34°19′区域。南北跨度916公里,东西跨度1062公里。全省行政区域面积48.6万平方公里。各市州中面积最大的是甘孜藏族自治州,为15万平方公里;最小的是自贡市,为0.4万平方公里。

矿产资源

自贡市现已探明的矿产主要有盐矿、煤矿等18种,开发利用的矿种主要有岩盐、烟煤、石灰岩、砖用页岩、陶瓷土、高岭土、矿泉水等12种,探明岩盐资源储量79.3亿吨,煤炭资源储量6480万吨,高岭土矿资源储量891万吨,石灰岩矿资源储量1.07亿吨,陶瓷用粘土187.7万吨。2010年年产矿石量1089.84万吨,矿业产值6.76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669.4亿的1.01%

人口分布

2010年末,全市总人口325.96万人,其中市辖区149.44万人(自流井区35.19万人、贡井区29.50万人、大安区45.92万人、沿滩区38.83万人)、荣县69.53万人、富顺县106.98万人。[3]经济

概况

2012年自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为884.80亿元,根据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GDP突破了3万元,达到为3.28万元,居全省第4位。按照可比价就算,比上年增长13.2%。按照现行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计算,自贡人均GDP突破了5000美元大关,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3个百分点。[11]
2013年上半年自贡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472.2亿元,同比增长11.5%,增速列全省第4位。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2.25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98.6亿元,增长12.8%;第叁产业实现增加值131.34亿元,增长11%。
201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80亿元,年均增长14.9%,比2006年翻一番;财政总收入达到99亿元,年均增长31.3%,其中一般预算收入达到29亿元,增长1.9倍。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88亿元,是前五年的4.5倍。工业支撑更加有力,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260亿元,年均增长29.4%,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6.5%,节能环保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园区新增承载能力22平方公里,高新区成功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服务业加快发展,川南皮革城、汽贸城等专业市场建成投入使用,沃尔玛、新玛特等国际知名连锁企业相继入驻,城市名人酒店等建成营运,
 
达州

达州市即达州。

达州,位于四川省东部,辖2区4县1市,幅员1.66万平方公里,人口712万,是四川省的人口大市、农业大市、资源富市、工业重镇、交通枢纽和全国闻名的革命老区,素有“中国气都、巴人故里”之称。
达州历史悠久,人文厚重。自东汉建县至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历为州、郡、府、县所在地。
达州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地处川渝鄂陕四省市结合部和长江上游成渝经济带,是四川对外开放的“东大门”和四川重点建设的百万人口区域中心城市。达州是中国179个公路运输主枢纽之一和四川省12个区域性次级枢纽城市之一,达州火车站是西南第三大火车站,达州境内水陆空立体交通体系完备,是四川省通江达海的东通道,是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物流枢纽城市。[1]
简介

地名由来

达州又称“通州”,简称“达”。达州全市幅员面积16591平方公里(截至2013年3月31日),人口712万人(2012年)其中常住人口680万。现辖2市辖区,4县,1县级市。 达州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达州上古属巴地,自东汉和帝永元二年(公元90年)设县治所,历为州、郡、府、专署、地区所在地,隋、唐称通州,宋、元、明、清为达州,1999年撤销达川地区,成立地级达州市。 清设达县。因此地联络金房,翼带汉沔,西出渠阆,东下夔巫,地居四达之路,故名。

所授荣誉

中国苎麻之乡,中国黄花之乡,中国富硒茶之都。达州是川、陕、鄂、渝结合部的大城市,经济活跃,人流量大、人气很高。来过达州的人都会被达州的商气、人气所感染。在达州城内人流如织,成都春熙路重庆解放碑的人流也不过如此。由于国家对达州天然气的深度开发,许多的大项目纷纷抢滩达州。吸引全国各地人来达州就业发展,促使达州经济突飞猛进,让达州2011年GDP跨入千亿俱乐部。后劲十足的达州几年后GDP将达到2000亿、进入全省次级中心城市行列。
达州创造的第一:
世界上最大的3座天然气脱硫厂在达州 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水平最高的湿法磷酸净化装置在达州瓮福集团
亚洲最大的硫磺生产基地在达州
全国最大微玻纤生产基地在达州
全国第一大海相气田---达州普光气田
全国第一大天然气化工园区在达州
全国最大的苎麻交易中心在达州
国家级天然气质量检验机构和科研机构在达州 国家级新农村展演基地在达州
国家级曲棍球训练基地在达州
中国西部最大燃气电站在达州---总装机高达140万千瓦
中国西南最大铝型材基地在达州
目前全国唯一一个国家开发银行不封顶贷款城市 四川省第一个进入人民大会堂招商的城市
四川省第一个以地级市的名义直接向中央拿到100亿的城市
四川省第一个把省AA风景区直接申请世界自然公园的城市
国内唯一发现的最早记述种植茶树历史的万源市石窝乡紫云坪植茗灵园记摩岩石刻。迄今已有890多年的历史。
四川省第一个始发动车组的二级城市
成都铁路局在二级城市中第一大铁路枢纽特等站
四川省东北部最大工业基地
四川东北部最大档次最高的综合性博物馆——达州博物馆
四川东北部规模最大的图书馆、文化馆、大剧院都群聚达州

   四川东北部最大的五金、小商品批发市场——达州市南外时代天成,西外好一新商贸城
四川川东北最大家具市场——中青国家际家居生活广场
达州的“城坝遗址”、“罗家坝遗址”堪称与三星堆、金沙遗址媲美
土溪汉阙、开江牌坊同属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堪称艺术中的珍品
渠县汉阙有6处7尊,占全国汉阙总数的四分之一,占汉阙总数的五分之三,是名副其实的汉阙之乡不仅是中国最大的汉阙群,而且以其艺术精湛而著称于世,引起了中外历史学家和汉学家的关注。

矿产资源

全市已发现矿物38种,产地250余处。其中探明储量的28种,产地146处;可开发利用的28种,已开发利用的21种。
石煤
已探明储量7.63亿吨,其中保有储量5.80亿吨,表外储量1.22亿吨,炼焦用煤6.39亿吨。主要分布在达川区(含通川区)、大竹县、宣汉县、渠县及开江县、万源市境内。
天然气
天然气资源富集。达州天然气远景储量达3.8万亿立方米,已探明天然气储量6600亿立方米,是全国继新疆塔里木、内蒙古鄂尔多斯气田之后最具开发潜力的大气田。中石化在宣汉普光发现迄今为止国内探明规模最大、丰度最高的特大型海相整装气田,探明天然气储量高达3561亿立方米,到2009年预计探明储量将达到7700亿立方米;中石油万源罗文铁山坡气田单井日产无阻流量高达1550万立方米,创全国陆地单井日产量之最。中石油、中石化已把达州作为“十一五”期间天然气勘探、开采的主战场,到2010年,将建设普光、罗家寨、铁山坡、渡口河和石河等5个天然气净化厂,达到天然气处理能力7400万立方米/日,年新增商品天然气量200亿立方米,年产硫磺450万吨。
铁矿
保有储量3743万吨,预测储量1400万吨,主要分布在万源市红旗、长石、城区、关坝、水田、沙滩等地。达川区新兴,宣汉县新华、樊哙、漆碑、天生、上峡等地也有分布。
锰矿
万源市大竹河田坝一仙鹅一带,发现一处锰矿。矿床延伸30余公里仅在北段8公里地区内探明菱锰矿表外D级储量113.5万吨。矿石中锰最高含量36.27%,最低 11.1%。
钒矿
主要分布在万源市大竹河蒲家坝、隔档溪地区,D级保有储量,五氧化二钒42.88万吨,矿石5918万吨。经济
194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以下简称GDP)仅有2.2亿元,到197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也仅有11亿元,经过17年的发展,1995年GDP跨越百亿元大关。此后,全市经济增长的步伐明显加快,7年后的2002年GDP突破200亿元;而跨越300亿元这一台阶仅用了3年时间,2005年达到343亿元。在2006年成功跨越400亿元大关的基础上,2007年、2008年连续跳跃500亿元和600亿元新台阶;2010年成功突破800亿元,达到819亿元。2011年成功突破千亿,进入了四川省千亿俱乐部,达到101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六十多来全市GDP年均增长6.8%。其中,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全市年均增长9.6%,“十一五”年均增长14.2%,比“十五”时期提高2.6个百分点,高于同期全省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加快发展。2010年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425亿元,占GDP的51.9%,对GDP增长的贡献率63.1%。
 
 
内江

内江市即内江。

内江位于川南,沱江下游,素有“川中枢纽,川南咽喉”之称,千年历史、民风民俗传承积淀,造就内江“书画之乡”、“文化之乡”、“大千文化”、“体育之乡”、“蔗糖之乡”美名。经济发展
内江抢抓国家扩大内需和灾后重建机遇,争分夺秒申
报项目,先后争取新增中央投资项目4批次146个,投资额4.5亿元。力促重点项目和重大工程不停工,有效促成投资30亿元的白马60万千瓦循环流化床示范电站、投资32亿元的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基地等一批具有重大带动性、支撑性的项目启动实施。总投资1亿元以上的新开工和在建项目50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9.1亿元,内江顺利驶入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
内江始终把止滑提速、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运行作为扩内需保增长最紧迫的任务。为了全力支持企业保生产、保市场、保信誉,内江安排100万元专项资金慰问、奖励春节期间正常生产的企业,安排800万元、1300万元专项资金分别用于工业园
区建设和工业发展。为了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局势,各类企业缓缴医疗、失业、工伤保险费近1.3亿元。同时,定期研究工业运行态势,狠抓资金、能源、土地、运力等要素协调,较好地实现了在金融危机冲击下企业不停产、市场不丢失、资金链条不断裂、员工不裁减目标,工业经济迅速止滑回升。
内江始终把落实政策、激活城乡居民消费作为扩内需保增长最直接的动力。认真落实“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等政策,努力激活农村消费。在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的同时,采取降低住房交易税、放宽公积金贷款政策等措施,鼓励居民住房消费。大力开展名特优食品展、车展、房展等展销活动,积极推进“双百”、“双进”及“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城乡市场进一步活跃。
 
广元

广元市即广元。

广元,古称利州,至今已有2300多年的建城历史,地处四川盆地北部山区、嘉陵江上游、川陕甘三省结合部,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武则天的诞生地,是三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走廊,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985年建立省辖地级市,现辖利州昭化朝天、 国开区四区和苍溪旺苍剑阁青川四县,幅员面积1.63万平方公里,截至2013年广元总人口315.2万,常住人口254.00万,城市人口48万,市城区面积56.13平方公里。是中国对外开放城市、全国首批农科教结合示范区、全国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和四川省山水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城市、第二批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市,2013年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自1994年始至今,由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强省浙江省对口支援。广元人民与浙江人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广元古称利州,已有2300多年的建城历史。位于四川省北部,
2013 Baidu - Data ? NavInfo & CenNavi & 道道通
广元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川陕甘三省交汇处,为四川的北大门出川的咽喉重地。素有“女皇故里”、“蜀北重镇”、“川北门户”和“巴蜀金三角”之称。是历来川陕行政的首府。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武则天的故乡,四川省旅游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国家三线建设军工基地与“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发改委批准广元市为第二批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市,广元由此成为全省唯一一个纳入此项试点城市

广元精神

厚德行广、坚韧自强、创新开元。
厚德,即为人厚道、德行高尚;行广,即行事眼界开阔、谋事思维宽广。
一环苴国路东段—未来广元的中心区域

  一环苴国路东段—未来广元的中心区域

坚韧,即坚毅如山、柔韧如水;自强,即刚毅不屈、奋发图强。创新,即突破常规、推陈出新;开元,即开启新局面、开创新境界。
厚德行广、坚韧自强、创新开元,是对广元人民在长期发展建设实践过程中形成精神财富的概括和总结,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体现了广元历史文化的特征,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追求。城市名片
  • 全国双拥模范城市
  • 中国十大资源城市
  • 中国重要的核基地
  • 2009年度“十大低碳中国贡献城市”称号
  • 中国天然气基地
  • 2010"中国低碳发展突出贡献城市"
  • 中国首个无毒害市
  • 国家新型工业化基地
  • 中国温泉之乡
  • 中国西部最具竞争力城市之一
  • 中国军事装备生产基地
  • 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 中国国家园林城市
  • 联合国改善人居环境范例城市
  •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 中国西部最佳投资城市
  • 中国城市成长竞争力排行榜第66名
  • 中国内陆城市投资环境排行榜第84名
  • 全国绿化模范城免检市
  • 中国西部铝产业基地
  • 中国最具开发(投资)旅游城市
  • 中国唯一的纯电动汽车生产基地
  • 成渝经济区与关中天水经济区交界处
  • 中国西部低碳示范城市
  • 中国新的气都
  • 十佳人防建设先进城市
  • 全国铁路网十个支点枢纽之一
  • 中国旅游资源最丰富城市之一
  • 中国杰出绿色生态城市
  • 中国低碳生态先进城市
  • 唯一受到邀请出席联合国气候大会中国西部城市
  • 中国第四大平板电视生产基地
  • 四川第五个国家级开发区——国家级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
  • 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
  • 成都重庆西安兰州等西部四大城市腹心地带
  • 中国友好城市最多的城市
  • 四川省空气质量最好的城市广元市的幅员面积为16314平方公里,截止2012年底,广元市户籍人口达到315.25万,城市人口40万。城市面积40.5平方公里。广元市由中心三区、四县及国家级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组成,经济

    有色金属产业

    有色金属产业是该市重点发展产业。以铝业为重点,电解铝、阳极碳素、铝工业型材深加工、热轧板、铝卷板冷轧生产线等项目。重点发展热连轧、铝棒、铝型材等铝制品,大力支持工业硅扩能生产、多晶硅材料生产等项目建设,积极培育石墨碳素、电解锰等产业的发展壮大。

    能源产业

    该市具有丰富的煤、电、气等能源资源。煤炭储量达4.64亿吨,水能蕴藏量290万千瓦,天然气预计储量在5万亿立方米以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