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军营体罚引发的故事

 啸海楼 2013-12-16

军营体罚引发的故事

朱学东 昨天 10:37

我很喜欢美剧《义海雄风》。除了黛米·摩尔和汤姆·克鲁斯这对俊男靓女养眼之外,更重要的在于他们在剧中扮演的代表法律和正义的形象,最终战胜了军队内部的黑暗王国。

其实,这俊男靓女演的,就是打赢了一场关于体罚引发的官司的故事。

故事情节很简单,一名无法适应军队生活的士兵越级写信给上级,希望调离关塔纳摩的陆战队。作为调离的条件,这位士兵打算揭秘一起非法事件。信件被截留暴露后,引起了上司的不满,上校杰瑟普默认部下动用“红色军规”(即私刑惩罚),而两名士兵在执行过程中,不慎让当事人意外死亡,由此引发了一场事关荣誉、正义和军队价值的讼诉案。

法庭上对军队内部动用私刑惩罚认知的唇枪舌剑,在道貌岸然的荣誉与正义、人性的辩驳中,终极价值的意义彰显出来,最终正义战胜了邪恶。

与现代社会的《义海雄风》中更多依靠法律来解决不同,19世纪早期,俄国十二月党人的著名领袖斯佩捷利,认识到社会必须在家庭中禁止体罚,在军队中消灭体罚,不再靠它来进行管理,试图改变军队里的这种陋习。曾经参加对拿破仑的卫国战争官升至少将的十二月党人冯维辛,在斯佩捷利的影响下,向自己的团长们发布了逐渐消除体罚的命令。后来俄国陆军和海军的相关规定中,都尽量限制长官任意体罚的权利,限制鞭打的数量。

不过,在俄历1825年12月14日的起义失败后,斯佩捷利等被判了绞刑,冯维辛则被流放西伯利亚,他们倡导的废除体罚,却由此播下了种子。

1862年,赫尔岑流亡英国时期,他在英国编辑出版向俄国宣传革命思想的出版物《警钟》在俄国影响很大。一天俄国海军的一位舰长带了一位海军大尉和几位军官来拜访赫尔岑,邀请赫尔岑到他们船上参加一个命名日的酒会。

赫尔岑偶然得知他船上一名水兵因为偷偷喝酒被鞭打了一百鞭子,另一个士兵因为开小差,也将遭到鞭打,于是,赫尔岑给那位舰长写了封信,反对这种鞭打士兵的行为,并警告说,“一切滥用权力者的行为应该受到随时揭露,如果他们的良心沉睡不醒,我们的《警钟》将行使闹钟的任务”,赫尔岑说,如果舰长的手没有扔下皮鞭之前,自己不会去舰长那儿。

赫尔岑和舰长几番书信往来,赫尔岑谈到了十二月党人明白消灭体罚的这个问题的意义和严重性:

“俄国士兵和农民只有在不再遭受鞭打的时候才能自由地呼吸,他们的力量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体罚对被惩罚者和惩罚者具有同样的腐蚀作用,它使前者丧失人的尊严,而使后者丧失人的同情心。”

庆祝最终没有搞成。

在与体罚及军队传统价值的对抗中,《义海雄风》里最终依仗的是美国的法律和正义的价值观而胜出;在十二月党人那里,依靠的是他们对人的尊严的认知和自我觉醒;在赫尔岑那里,除了承继了十二月党人的精神,还有自己手中的工具,媒体的舆论揭露。

军营里体罚士兵的故事很多。我们在新闻中看到最多的,是美军在这方面的丑闻。但是,类似丑闻不独美军才有,而且也未必是曝光最多的美军最严重的。毕竟,美军的那些丑闻已经曝光,甚至,好莱坞还能利用相关素材,拍摄了类似《义海雄风》这样的影片。

相较有意无意的掩盖,这也算是一种进步。

不过,网上意外曝出的内蒙古乌海市乌达区消防二中队新兵被老兵轮番暴打的视频,其残酷惨烈,颠覆了平素军队在新闻中向来正面昂扬的形象。虽然,这或许只是偶然性事件。

只是,我们借助了技术进步,才得以窥见这黑暗的一面。

事实上,军队在统治体系中的支柱性作用,导致了军队管理体制的独特性,军队在自我封闭中成了一个自我管理的独立王国。越传统的军队,这种封闭独立性越强,人性中黑暗暴虐的一面越容易释放,上级对下级生杀予夺的权势越盛。这是封闭体系所谓有效的管理措施。

传统国家军队所谓服从命令听指挥的纪律性,实际上就是建立在强权威势的残酷性基础上的。没有法律,只有命令;没有人权,只有强权。

外人无权置喙,更无从知道。

体罚的故事依然会继续演下去,它与军队的管理体制有关,更有人性的黑暗相随,稍一放松,它便会冒出来。

除非在一个开放的法治社会里,这种罪恶才可能被揭露出来,并得到一定程度的矫正。

(责任编辑:杨光)

阅读(2.3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