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试论中国古典钟第四大流派——烟钟

 一心斋主 2013-12-16
试论中国古典钟第四大流派——烟钟
关注:28  发布时间:2013-12-12  作者:中国古典钟与文化研究中心  来源:中国古典钟与文化研究中心


翻开中国古典钟历史,苏钟、广钟、御制钟三大流派赫然在目,从历史渊源到社会地位,从艺术流派到制作风格的文章,或洋洋洒洒、鸿篇巨制;或简明扼要、言简意赅,对古典钟三大流派进行了全面论述。

烟台地区成为中国近代钟表的发祥地,烟台钟表作为近代中国工业的代表,在历史记载上是没有任何争议的。而将烟台钟表的历史地位和社会作用作出专题研究文章却罕而鲜见,把烟台古典钟作为中国钟表的流派来研究的更是绝无仅有。无论从历史渊源和社会地位来研究,还是从审美价值和艺术特征来探讨,烟台钟表成为中国古典钟北方流派的典型代表理所当然。

首先,从历史地位角度来看,烟台钟表见证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崛起、发展和壮大的全过程


自1601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向明朝万历皇帝进献自鸣钟后。现代意义上(机械机芯)的钟表开始在皇宫出现。顺治年间,清宫中开始仿制钟表,乾隆时期是中国宫廷钟表制造的鼎盛时期,清宫做钟处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生产钟表造价最高,装饰最为豪华的生产中心。这个时期皇宫制作的钟表统称为“御制钟”。

康熙时期同时兴起的广州民间资本钟表业,制作的钟表除进献宫中外,开始在民间广为流行,这个时期形成了“广钟”流派。嘉庆、道光时期,南京、苏州的钟表业蓬勃兴盛起来,统领中国钟表几十年,确立了“苏钟”流派的霸主地位。1850年以后,中国钟表制造业整体走向衰败。

1915年,民族实业家李东山先生在烟台创办了“烟台宝时造钟厂”,后改名“德顺兴”,烟台成为中国近代钟表的发祥地。生产的“寶”牌钟物美价廉,并承诺终生保修,赢得了国人喜爱,盘踞多年的日本“马球”牌钟被挤出中国市场。1931年以后,永康、盛利、永业、慈业等钟厂相继成立,“寳”、“永”、“嶪”、“盛”、“慈”等品牌钟表行销东北、华南、西南等地,烟台钟表在中国形成了产业集群。由英国人A.G.Ahmed1936年编著的《烟台通志(1935-1936》(英文版)中记载:“中国的造钟业……最初是由烟台‘德顺兴’发起的,因而填补了国内造钟业的空白历史”,由此可以见证烟台钟表的历史地位和社会地位。

从中国钟表的历史沿革来看,钟表流派的形成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中国古典钟的三大流派形成也是“你歌罢来我登场”。进入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烟台钟表接过来振兴民族工业的大旗,发扬光大了中国的钟表业,确立了“烟台钟”的领军地位。建国以后,“烟台钟”的领军地位得到进一步的巩固。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没有烟台钟表就没有中国近代钟表业,也没有当代中国的钟表业的发展与繁荣。从历史和社会地位角度论断,烟台钟作为中国古典钟的第四大流派是历史必然。


      其次,从艺术典型角度来看,烟台钟表以其独特的风格可以毫不逊色地与三大流派相提并论

钟表自17世纪初由欧洲传入我国后,能工巧匠,各展技艺,制作出不同风格的钟表,清宫制造的钟表,吸收了西洋钟的表现手法,融合东方钟文化,采用紫檀木、珐琅等名贵材料制作,威严华丽,金碧辉煌,突出皇家的富有和豪华,主要是皇家和贵族所用,形成了“御用钟”流派。

广州钟多以传统建筑形式为造型,如亭、台、楼、阁、塔等,钟壳大多数采用铜胎珐琅或者铜镀金,色彩鲜艳,光泽明亮,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时代特色,多为华南地区富人所拥有,形成了“广钟”流派,苏钟又称南京钟、插屏钟,广泛流行于江浙一代,苏钟外壳多用红木、紫檀木制作,融合了苏绣插屏的艺术特点,以浮雕、镂空或螺钿等装饰手法,雕上各种传统图案,形成了具有鲜明的东方文化特色,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钟,形成了“苏钟”流派。

烟台钟表从近代开始,晚于三大流派形成的年代,究其造型和风格与三大流派的风格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之处。都可以归纳到中国古典钟的行列。试将经典的烟台古典钟与御制钟对比,以色调深沉的木结构为主体,造型古朴大方是其共同的特征;与广钟对比,西方女神、花蔓、蓓蕾、卷云等富丽堂皇的纯铜镀金饰件,是其相同的特点;与苏钟对比,苏钟特有的雕刻技法,在烟台钟的装饰件上也有所表现。

从表面看,烟台钟与三大流派只有相同的共性,没有鲜明的个性;其实不然,没有个性实质上这恰恰是烟台钟的个性。烟台钟突出的个性是融合了中国和外国古典钟的精华,博采众长创造出来的新的钟表流派,可以说是“没有个性的个性”。

烟台钟外壳选用名贵木料制作,造型古朴大方,线条流畅,外观辅以西方美女、聚宝盆、宝葫芦、莲花、蝙蝠等镀金铜饰件或者木雕刻件装饰,整个钟看起来,凝重而不失生动,简洁而不失华丽。烟台钟钟门采用玻璃彩绘,多为花鸟鱼、福禄寿、囍等吉祥图案。彩绘——是烟台钟最鲜明的个性特点,她体现出厚重的中华民族文化底蕴。

烟台钟没有御制钟的富丽堂皇,没有广钟的鲜艳瑰丽,也没有苏钟的精雕细琢,古朴的造型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质朴,平民化是烟台钟的深刻的内涵。从文化艺术的角度上论断,烟台钟成为中国古典钟的第四大流派当之无愧。


      最后,从社会发展角度来看,烟台钟表必将成为中国古典钟复兴的领导者

艺术流派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一些思想倾向,艺术观点和创造风格相似或相近的艺术家,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的艺术派别。形成艺术流派的先决条件是,必须具有一定数量的艺术家队伍和较为丰富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段。艺术流派的产生是艺术发展到成熟阶段才出现的现象。烟台古典钟基本具备了构成艺术流派的诸要素。

一是烟台钟表现手段丰富。集建筑、绘画、雕塑、雕刻、机械、音乐、文字、天文、科技于一体,是融合多种艺术表现手法的综合性艺术。

二是拥有一大批钟表制造的产业工人。从艺术的角度归类,这些产业工人是事实上的艺术创作者。1931年,李东山工厂的职工已发展到500余人。 1932年以后,烟台钟设计、制作人才流动到上海、北京、天津、青岛、沈阳、丹东等地开办造钟厂,人数远远超过了嘉庆、道光年间苏钟兴盛时期的人数。烟台古典钟走出烟台地区,与当地的地域文化相融合,烟台钟风格得到了进一步巩固、丰富、发展和成型。

建国后,“寶”字商标正式更名为“北极星”商标,烟台钟表制作进入当代鼎盛时期,无数钟表精英走向全国各地,建立工厂,不断推动着中国钟表产业发展。改革开放以后,民营资本进入钟表产业,为烟台钟制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中国古典钟与文化研究中心”的成立,为烟台钟流派的传承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是烟台钟有广众的消费群体和传世的经典作品。1923年至1928年 “寳”牌钟在华北、东北打开销路。到1931年,年产已经达5.5万多只,按当时的人口和购买力计算,已经是一个不小的数目。 “九一八”事件后,“寳”牌钟又逐步进入南方市场,销往香港和东南亚国家。这期间德顺兴钟厂生产摆钟已经有上百个款式和花色,这个时期生产的圆头钟、马头钟造型,一直延续到建国以后,成为著名的世纪经典之作。从民间藏家和博物馆收藏的烟台近代古典钟来研究,烟台钟的风格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基本成型。可以说,中国近代是烟台钟风格确立、发展和成熟期。烟台钟的艺术风格并不是刻意追求的,是烟台的制钟人或者说中国近代制钟人,在钟表设计、制作中运用自己的审美观,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的,是民族文化、民间文化、大众文化的自然体现。


       综上所述,烟台古典钟无论从形式还是从内容,均具备了形成艺术流派的诸要素。烟台钟传承了三大流派的精华,填补了近代钟表发展的空白,奠定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将其列为中国古典钟四大流派之一绝不为过。鉴于三大流派的广州钟称其为“广钟”,南京钟称其为“苏钟”,烟台钟称之为“烟钟”更为贴切。


       既然烟钟具有如此高的艺术价值和庞大创造群体,那么,烟钟为何被排除在三大流派之外呢?究其原因:一是烟台钟研究者、设计者,过多的研究钟表的使用价值,从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范畴研究的不多,缺乏高度概况的理论研究;二是收藏家从古董的角度收藏的多,从艺术的角度收藏的少,在社会上和收藏界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无论是从历史历程来看烟钟的发展,还是从艺术流派来看烟钟的价值,烟钟堪称中国钟表行业近代、当代引领者。古典钟由于工艺的复杂性,面临着断代的险境,抢救烟钟,研究烟钟,传承烟钟,发展烟钟,确立和巩固烟钟的历史地位和艺术地位,是时代赋予当代制钟人的历史使命。无论时光如何流逝,这终将是一笔宝贵的社会财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