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十张美人皮”的诱惑

 乔慧堂 2013-12-16

  第十张美人皮的诱惑

 王亚桥

    冬风里藏着秋意,心头涌起一片波澜。20年的教学生涯,所教过的学生遍布各行各业,印象深者颇多,写谁呢?奇怪的是,脑海里不断涌现出的却是我自己一生中几个老师的音容笑貌。

 

心藏《第十张美人皮》

 

我对我小学的语文老师王玉才,是心怀感激的。他除了当时的语文课本外,每一天都给我们讲他读过的书里的故事。其中他讲的《第十张美人皮》、《余飞三下江南》等故事,其故事梗概与细节已然在胸。《第十张美人皮》说的就是国民党特务在解放初,躲在一个阴暗的角落里地下室,秘密拘捕进步人士,特别是残害女共党的故事,惊险连连。他们每抓到一个漂亮的女共党,变态凶残的国民党特务都会剥下美女的皮,做成真人模样。当逮住第十个美女要剥皮时,就被共产党给歼灭了。

故事的惊险,让我们天天盼望着上语文课,每一堂语文课都让我们幼小的心灵震撼。

由此,我对书产生了渴望。但那是个缺书的时代。值得庆幸的是,我的父亲曾在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工作过,后来响应党的号召,回乡支农;我的母亲是62年从济宁二中毕业的高中生,也随父亲回到农村。当父母知道我想读故事书时,便从一个隐蔽的柜子里拿出了一大摞的书,《水浒传》、《三国演义》都有,我兴奋地不得了,开始囫囵吞枣地读起来,读得天昏地暗。后来小学还没有毕业,竟然已经近视了。那个时代在农村近视还很稀罕。但我在不觉然中已经是个”小近视“了。由于我读了不少书,所以在后来的初中,晚上的宿舍,我便开始给宿舍的同学们绘声绘色地讲《水浒》,一直讲到查宿舍的老师声嘶力竭地在外训斥,便蒙了头睡去。

 

 

 

 

《第十个弹孔》的激励      

 

    一撇“一”字型的胡子,高挑的个子,白皙的面孔,张文科老师,我初中的语文老师,曾经写过类似《第十个弹孔》的剧本,因为题材的相似,所以只好忍痛割爱。张文科老师痛失剧本公之于世的机会的表情,历历在目。但当时对我幼稚心灵的震撼却是十分巨大的。“语文老师太有才了,我要像他那样,将来写出自己的文章来。”

我开始阅读大量的书,开始仿写。终于一片小作文以其创意引起了张老师的关注,在全班宣读表扬,自豪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忽地长起,写的欲望之林逢春化绿。随之我的作文水平不断提高。

 另一个让我至今难以忘怀的镜头是张老师为我们朗诵《周总理,你在哪里?》诗歌的场景。当时张老师手捧课本,读了没几句,声音哽咽,泪竟然顺颊而下,以至于最后难以诵读下去。一开始同学们都惊异,或许受张老师的感染,有不少学生也抽泣不已起来。最后,张老师竟是啜泣不已,已然不能语了。

    当时我是非常诧异的,接着便是困惑盈心,老师为什么这么伤心?老师为什么流泪?老师为什么对周总理感情那么深?怀着巨大的困惑,我开始寻找关于与周总理有关的一切事,开始阅读与周总理一切有关的文字资料。一个人民的总理,走进了我的心;一个正直的总理,映入了我的眼帘;一个一心谋国而不为一己之私的伟人深深叩动着我的心。张老师,一定也是这样的人,我这样认为,我也这样关注,关注我的张老师的一言一行,从他身上寻找周总理的影像。张老师的品格越看越像周总理。一个伟人周总理,一个语文老师,深深叠合在我的心中,影响着我品格的生成。

这就是我的张老师,山高水长,师恩难忘的张老师。

 张老师现在已是市旅游局的局长了,他在谋局一个“大文章”,前段时间见到张老师,他依旧言语温然,神态蔼然。

 

《月亮是个泥巴蛋》让我害羞

 

    脸庞瘦削的高个子的张九韶老师,他的文章里总是飘着微山湖的荷花香。他是教我“写作课”的。我总是怀疑他是个“九尾狐”,至于什么原因,说不太清楚,隐约觉得他学识渊博得要命,聪明得就像我读过的一本神话小说里的“九尾狐”。我当时就决定要学习九韶老师,于是经常泡在学校的图书馆,挤时间读各类书。后来又到学校门口外的另一个图书馆借书看。这种学习状态让我的心逐步丰富起来,思想也逐渐有了,文化视野也渐渐扩大。

    读的多了,写的欲望就蠢蠢欲动起来。暗地里写了不少,长的短的都有。

     后来,九韶老师要每一个学生交一篇作品,我抽出我的一篇散文诗《月亮是个泥巴蛋》,居然被张老师相中了,面对所有学生,亲自诵读并欣赏有加。当时我自豪得都见人害羞了。写文章就要有新意,我记下了。

 

我点着了《黑道袍里的红火焰》

 

    不久,教外国文学的一位副教授,叫我们就《红与黑》写一篇文章,作为毕业论文。我写的论题是《黑道袍里的红火焰》,主题是写于连以黑道袍为伪装借以满足个人主义的欲火。是从另一个角度对文本主题进行了另类诠释。这与许多权威的正统解读是不一样的。我第一个提交了论文。结果是这位副教授非常生气,原因是我的观点与传统观点背道而驰,并且也是在大众场合点名批评。结论是:要不是看在是第一个提交论文的问题上,就不会让我的外国文学及格,给了个60分。我没有反驳,也没有申诉,因为他主编的外国文学读本正是我们的教材,与他的观点迥乎不同,对他而言是很难接受,损了他的面子,动了他的权威。在观点上我依然对我的论点持坚持的态度,我想,能惹这位教授生气,也说明我的见解还有点价值,而那些顺着教授的观点写了一通的文章,也就是教材观点挪挪位而已。褒扬的无味,批评的有味,也能促进人的思考。

 

 

《一代文化大师沈从文》的叛逆

 

    无独有偶的是,后来我在自修汉语言文学时,又犯了同样的“错误”,又出在了毕业论文身上。我写的论文题目是《一代文化大师沈从文》,在近2万字的论述中,我把沈从文与鲁迅,从文化建树方面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论述。主要观点是:鲁迅在中国文化上重在破,而在中国应走什么样的新文化的路上,却没有明确的论述和指向。沈从文比鲁迅在中国文化方面的高一点的建树,却在于沈从文既有破又有立,而且沈从文以湘西纯净、自然的苗族文化为底板,将其提升为中国未来应建的新文化。这个文化缔造的意愿,沈从文是非常强烈的。但是中国的文学研究者们只把沈从文看做是一个乡土派作家,一个描绘湘西文化并借湘西文化来否定汉族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作家,根本就没有意识到沈从文是站在整个中华民族的角度,在为中国构想一种自然纯真的充满人性的文化。我这个不知深浅的学生甚至在文中指出,从这个角度来说,沈从文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其冷静的文化思考与创造,是要高于鲁迅的;把沈从文定位为一个乡土作家,完全是一个后人的历史偏见或者误解,他是一个货真价实的当之无愧的中国文化大师。

     这样观点的毕业论文不久就出问题了。

     先是指导老师善意的提醒:“已经就这一论点与省内高校研究沈从文的专家进行沟通,你的论文要重写或者换个别的话题,否则毕业论文难以通过。”我却说:“谢谢老师,不打算改了,在论文答辩会上我会补充一些材料进一步支撑我的观点。”

      论文答辩会上,四位靠沈从文吃饭的专家与这个准备了大量材料的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相关命题的对话、辩论,结果打了个平手,几个专家之间也产生了争议,最后,论文通过,折中的结果是66分。这个学生非常兴奋,虽然仅仅给了66分,但这是一次胜利,一次没有任何同情意味的胜利。

    不惑之年,盘点人生,想起了我的老师我的书。也想起了《第十张美人皮》的诱

王亚桥

    冬风里藏着秋意,心头涌起一片波澜。20年的教学生涯,所教过的学生遍布各行各业,印象深者颇多,写谁呢?奇怪的是,脑海里不断涌现出的却是我自己一生中几个老师的音容笑貌。

 

心藏《第十张美人皮》

 

我对我小学的语文老师王玉才,是心怀感激的。他除了当时的语文课本外,每一天都给我们讲他读过的书里的故事。其中他讲的《第十张美人皮》、《余飞三下江南》等故事,其故事梗概与细节已然在胸。《第十张美人皮》说的就是国民党特务在解放初,躲在一个阴暗的角落里地下室,秘密拘捕进步人士,特别是残害女共党的故事,惊险连连。他们每抓到一个漂亮的女共党,变态凶残的国民党特务都会剥下美女的皮,做成真人模样。当逮住第十个美女要剥皮时,就被共产党给歼灭了。

故事的惊险,让我们天天盼望着上语文课,每一堂语文课都让我们幼小的心灵震撼。

由此,我对书产生了渴望。但那是个缺书的时代。值得庆幸的是,我的父亲曾在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工作过,后来响应党的号召,回乡支农;我的母亲是62年从济宁二中毕业的高中生,也随父亲回到农村。当父母知道我想读故事书时,便从一个隐蔽的柜子里拿出了一大摞的书,《水浒传》、《三国演义》都有,我兴奋地不得了,开始囫囵吞枣地读起来,读得天昏地暗。后来小学还没有毕业,竟然已经近视了。那个时代在农村近视还很稀罕。但我在不觉然中已经是个”小近视“了。由于我读了不少书,所以在后来的初中,晚上的宿舍,我便开始给宿舍的同学们绘声绘色地讲《水浒》,一直讲到查宿舍的老师声嘶力竭地在外训斥,便蒙了头睡去。

 

 

 

 

《第十个弹孔》的激励      

 

    一撇“一”字型的胡子,高挑的个子,白皙的面孔,张文科老师,我初中的语文老师,曾经写过类似《第十个弹孔》的剧本,因为题材的相似,所以只好忍痛割爱。张文科老师痛失剧本公之于世的机会的表情,历历在目。但当时对我幼稚心灵的震撼却是十分巨大的。“语文老师太有才了,我要像他那样,将来写出自己的文章来。”

我开始阅读大量的书,开始仿写。终于一片小作文以其创意引起了张老师的关注,在全班宣读表扬,自豪在我幼小的心灵里忽地长起,写的欲望之林逢春化绿。随之我的作文水平不断提高。

 另一个让我至今难以忘怀的镜头是张老师为我们朗诵《周总理,你在哪里?》诗歌的场景。当时张老师手捧课本,读了没几句,声音哽咽,泪竟然顺颊而下,以至于最后难以诵读下去。一开始同学们都惊异,或许受张老师的感染,有不少学生也抽泣不已起来。最后,张老师竟是啜泣不已,已然不能语了。

    当时我是非常诧异的,接着便是困惑盈心,老师为什么这么伤心?老师为什么流泪?老师为什么对周总理感情那么深?怀着巨大的困惑,我开始寻找关于与周总理有关的一切事,开始阅读与周总理一切有关的文字资料。一个人民的总理,走进了我的心;一个正直的总理,映入了我的眼帘;一个一心谋国而不为一己之私的伟人深深叩动着我的心。张老师,一定也是这样的人,我这样认为,我也这样关注,关注我的张老师的一言一行,从他身上寻找周总理的影像。张老师的品格越看越像周总理。一个伟人周总理,一个语文老师,深深叠合在我的心中,影响着我品格的生成。

这就是我的张老师,山高水长,师恩难忘的张老师。

 张老师现在已是市旅游局的局长了,他在谋局一个“大文章”,前段时间见到张老师,他依旧言语温然,神态蔼然。

 

《月亮是个泥巴蛋》让我害羞

 

    脸庞瘦削的高个子的张九韶老师,他的文章里总是飘着微山湖的荷花香。他是教我“写作课”的。我总是怀疑他是个“九尾狐”,至于什么原因,说不太清楚,隐约觉得他学识渊博得要命,聪明得就像我读过的一本神话小说里的“九尾狐”。我当时就决定要学习九韶老师,于是经常泡在学校的图书馆,挤时间读各类书。后来又到学校门口外的另一个图书馆借书看。这种学习状态让我的心逐步丰富起来,思想也逐渐有了,文化视野也渐渐扩大。

    读的多了,写的欲望就蠢蠢欲动起来。暗地里写了不少,长的短的都有。

     后来,九韶老师要每一个学生交一篇作品,我抽出我的一篇散文诗《月亮是个泥巴蛋》,居然被张老师相中了,面对所有学生,亲自诵读并欣赏有加。当时我自豪得都见人害羞了。写文章就要有新意,我记下了。

 

我点着了《黑道袍里的红火焰》

 

    不久,教外国文学的一位副教授,叫我们就《红与黑》写一篇文章,作为毕业论文。我写的论题是《黑道袍里的红火焰》,主题是写于连以黑道袍为伪装借以满足个人主义的欲火。是从另一个角度对文本主题进行了另类诠释。这与许多权威的正统解读是不一样的。我第一个提交了论文。结果是这位副教授非常生气,原因是我的观点与传统观点背道而驰,并且也是在大众场合点名批评。结论是:要不是看在是第一个提交论文的问题上,就不会让我的外国文学及格,给了个60分。我没有反驳,也没有申诉,因为他主编的外国文学读本正是我们的教材,与他的观点迥乎不同,对他而言是很难接受,损了他的面子,动了他的权威。在观点上我依然对我的论点持坚持的态度,我想,能惹这位教授生气,也说明我的见解还有点价值,而那些顺着教授的观点写了一通的文章,也就是教材观点挪挪位而已。褒扬的无味,批评的有味,也能促进人的思考。

 

 

《一代文化大师沈从文》的叛逆

 

    无独有偶的是,后来我在自修汉语言文学时,又犯了同样的“错误”,又出在了毕业论文身上。我写的论文题目是《一代文化大师沈从文》,在近2万字的论述中,我把沈从文与鲁迅,从文化建树方面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论述。主要观点是:鲁迅在中国文化上重在破,而在中国应走什么样的新文化的路上,却没有明确的论述和指向。沈从文比鲁迅在中国文化方面的高一点的建树,却在于沈从文既有破又有立,而且沈从文以湘西纯净、自然的苗族文化为底板,将其提升为中国未来应建的新文化。这个文化缔造的意愿,沈从文是非常强烈的。但是中国的文学研究者们只把沈从文看做是一个乡土派作家,一个描绘湘西文化并借湘西文化来否定汉族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作家,根本就没有意识到沈从文是站在整个中华民族的角度,在为中国构想一种自然纯真的充满人性的文化。我这个不知深浅的学生甚至在文中指出,从这个角度来说,沈从文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其冷静的文化思考与创造,是要高于鲁迅的;把沈从文定位为一个乡土作家,完全是一个后人的历史偏见或者误解,他是一个货真价实的当之无愧的中国文化大师。

     这样观点的毕业论文不久就出问题了。

     先是指导老师善意的提醒:“已经就这一论点与省内高校研究沈从文的专家进行沟通,你的论文要重写或者换个别的话题,否则毕业论文难以通过。”我却说:“谢谢老师,不打算改了,在论文答辩会上我会补充一些材料进一步支撑我的观点。”

      论文答辩会上,四位靠沈从文吃饭的专家与这个准备了大量材料的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相关命题的对话、辩论,结果打了个平手,几个专家之间也产生了争议,最后,论文通过,折中的结果是66分。这个学生非常兴奋,虽然仅仅给了66分,但这是一次胜利,一次没有任何同情意味的胜利。

    不惑之年,盘点人生,想起了我的老师我的书。也想起了《第十张美人皮》的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