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对琵琶音色的追求与探讨

 禅 茶 2013-12-16

关于对琵琶音色的追求与探讨

  琵琶,以其宽广的音域与丰富的表现力,被誉为“弹拨乐首座”、“中国民乐之王”。而最

令人向往的,则是那珠落玉盘般的美妙音韵。就琵琶本身的音质音色而言,其特点为偏硬且偏

干(相对于其他弹拨乐器而言),但我们对琵琶音色的追求则更趋向于圆润、甜美、明亮、饱

满等。而众多琵琶爱好者在演奏多年的今天,却始终对于好的音色没有一个明确的心理概念与

把握方向。其实不仅是我们,很多演奏家对好的音色亦是不知如何(有时仅以自己手上的琴作

为评断标准)。究其根本,是因为我们听过的声音太少,同时又缺乏比较标准。很多琴友曾反

应自己刚换的新琴音色如何之好,但实际情况却不尽人意。皆因为仅以自己之前的“旧琴”作

比较,那新琴自然更胜一筹(更多时候是以酸枝木的琵琶去比较花梨木的琵琶),其结果人人

皆知,无需多言。

  诚然,世人的审美标准各有差异,但对美的认识与追求却是大致相同(从各类选美选秀比

赛中不难看出)。现在让大家日渐追捧、痴迷的琵琶音色,是所谓的“金石之声”。何为“金

石之声”?它究竟是个定数,还是一个区间?我们不得而知。而很多商家却又纷纷打出旗号,

标榜自己的琵琶为“金石之声”,但我们所听到的音色却不尽相同。笔者认为,好的琵琶音色

十分单纯——即一弦清脆明亮、二三四弦沉稳不空,且四弦之间过渡平衡。即使这如此单纯的

标准,能“达标”者仍是少之又少。那些所谓的南北方琵琶音色的特点与差异,也更多是制琴

者技艺上的高低差异,并不是单纯地域问题。虽然现今的制琴技艺较早年已有大幅度提升(对

比演奏家早期的录音视频不难发现),但“发空发嗡”的琴音仍然是当下的主流,爱好者手中

的琴是如此,演奏家手中的琴亦是如此。“十琴九空”的势态犹如雨后春笋般愈演愈烈,且一

发不可收拾。

  回想每次在琴坊挑选琵琶时,我总是尽可能的对所有琵琶进行全方位的发掘(包括音准、

明亮度、厚实度、平衡度以及手感舒适度等),同时也和制琴师彼此交流。在反复对比认证的

过程中,又不断的进行着肯定与淘汰。不可否认的是,制作工艺对音色的决定起了关键性的作

用(主要在于背板与面板的选择与配合)。但又有众多客观因素影响与制约着音色的形成,如

背板厚度与密度、内膛深度与表面光滑程度、面板厚度与密度,甚至连品与扶手的宽度、厚度

也会对音色产生一定影响。而在多年的走访与交流中又得到一个不争的事实:很多制琴师(包

括很多所谓的名家大师)对琵琶的音色都没有准确与正确的评断标准。多年的制琴路更多靠的

是学到或者摸索出的“经验”,而长久的“经验”与“教条”始终让获得好的琵琶音色徘徊于

“撞大运”的尴尬境地。换句话说,他们缺乏明确的制琴目标与方向。加之与演奏者的交流与

沟通的机会甚少,又无形中将此鸿沟的距离不断拉大。其中一个关键因素在于,众多制琴师不

懂演奏(全国会演奏的琵琶制琴师仅在个位数)。相比而下,我国古琴与西方小提琴的制琴师

则更胜一筹,他们大多都精通演奏,因此制琴的起点就很高。他们制琴完全从演奏的角度出

发,可以做到对技艺与音色的极大兼容与掌控。尤其是西方小提琴的制琴师,已完全由单纯的

“技艺”提升为了“学术”的层面——以科学的理论与数据做支持,极大的确保了成功率。这

更是我们所望尘莫及的。

  如此看来,琵琶制琴师在未来的制琴路上还有很多滩涂要奔走,还有很多难关要突破。传

统的思维定式已不能适应当今的发展需要(对于不同材料却用同样的方法和理论来生搬硬套的

制琴方式显然是行不通的)。他们在造就了琵琶这一乐器时,更直接或间接的引导与限制了我

们对良好音色的定义与追求。所以我们不难得出结论:相对于材料,工艺更为重要。唯有好的

工艺才能使好的材料发挥出好的音色,这也正是制琴师高超技艺的体现与前进努力的方向。也

只有那些完全能服务于演奏的“乐器”,才能真正的称之为“乐器”。

                                                                          2013年12月12日于烟台

2011年上海寻琴与韩富生师傅、连青老师合影
2011年上海寻琴与韩富生师傅、连青老师合影

    以下选取的视频仅供大家交流、品评,其目的是为了方便大家品鉴琴音的高低、差异(只谈琴音,不论琴
 
艺)。为了保证录音与音响效果的统一性,视频皆选取同场音乐会或同时间段内的录音录像。

       早年的录音或教学视频中,演奏家的琵琶皆是音色空空,不论是缅酸枝(学名奥氏黄檀,属红酸枝木类)还是黑檀(学名东非黑黄檀,属黑酸枝木类)。



       在“纪念刘天华、华彦钧作品音乐会”上的录音,吴玉霞老师与杨靖老师皆用的是C师傅的琵琶,但音色差异鲜明。



       在第八届金钟奖琵琶比赛复赛上的录音视频,张亮和江洋同演奏《虚籁》。张亮用的琵琶为缅酸枝,江洋用的琵琶为黑檀。个人更喜偏好前者的音色,表现为圆润、明亮且平衡的音质音色。后者一弦音色突出(亮而噪),而二三四弦欠缺沉稳饱满,因此四根弦音色显得不够统一。



      在佘恬恬的个人音乐会上的录音视频,同样也是缅酸枝琵琶与黑檀琵琶的音色对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