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特种兵野外生存(八)

 gutuchanyu 2013-12-16
特种兵野外生存(八) - 砺剑雄风 - 砺☆剑☆雄☆风

第四章  避身场所的构筑及伪装

睡眠充足和休息是人的基本生理需求。特种兵在野外执行任务时,不可避免地要在荒野中露营。这时,避身场所的构筑会为特种兵有充足的休息提供有力的保证。避身场所可以保护特种兵,使其免受阳光曝晒,免受风吹雨淋,可以使其避开昆虫侵扰,躲避酷暑和严寒,躲开敌人的搜查。避身场所还可以给特种兵以安全感,帮助特种兵维持求生意志。

在某些地区,寻找避身所可能比寻找食物更重要,甚至比寻找水更重要。比如,长时间暴露于严寒天气下可能会导致极度疲劳和虚弱,而极度虚弱的人可能会产生消极的态度,对前景悲观。为了避免长时间暴露于野外环境产生的悲观情绪,特种兵必须有一个合适的避身场所,所以这时避身场所的重要性超过其他需求。

第一节  避身场所的选定

当特种兵身处一个陌生的环境中时,应尽可能在日落前2小时开始寻找避身场所。避身场所的选定应充分考虑到以下几个因素:

一、选择避身场所的条件

(一)必须有制造避身场所的材料

选择避身场所的位置时,特种兵应充分考虑到在现地是否存在大量制作避身场所的简易材料。这将便于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完成避身场所的构筑,同时也便于隐蔽自己而不被敌人发现。

(二)必须足够大、足够平 

避身场所的位置总体应保持基本平缓,这样有助于血液循环,消除疲劳;有助于睡眠、休息的质量,能较快地恢复战斗力。反之,如避身场所的位置即陡峭又崎岖不平,将不利于特战队员的休息,更会增加极度疲劳感,对战斗力的恢复是不利的。

二、战斗处境和安全因素

除了具备以上两上条件外,特种兵还应从自身角度考虑,不能忽视战斗处境或安全情况。必须同时考虑避身场所的位置是不是具备以下条件:

1.足够隐蔽,能够躲开敌人的搜索。

2.有隐蔽的逃生通道。

3.如果必要,藏身地点要能够发信号。

4.能够提供保护,没有滚落的岩石,或可能倒下的枯树的危险。

5.没有昆虫或其他害虫。

三、天气季节因素

在有些地区,选择避身场所的位置时还要考虑季节因素。理想的避身场所,在冬天和夏天是不一样的。在寒冷的冬季,你选择的地方要不但能遮蔽严寒和冷风,还要有燃料来源以及水源。同地区的夏季,避身场所附近要有水源,还要尽量避开昆虫大批滋生的地方。

注意:除了考虑到以上因素外,特种兵构筑避身场所时还应考虑到避开山洪暴发的区域;避开山石崩落的区域;避开最高水位线以下区域。

不适宜搭建帐篷的地方:

1.有风的山顶。

2.谷底和深不可测的山洞--相当潮湿。

3.山腰平地--容易集聚潮气。

4.通向水源的山嘴--常为野兽饮水必经之路。

第二节  避身场所的类型

避身场所的类型,取决于当地的自然条件、原材料取舍的难易以及计划中何时使用等等。若仅作临时用,只需拼凑避身场所即可。如果你准备在庇身所里生活一段时间,同时等待救援,在时间和精力允许的范围内构建一个长期的避身居所。

一、临时避身场所

如果缺少搭建材料,可以因地制宜,例如利用悬崖下的突出物、斜坡等天然有利因素。如果身处大片的开阔地带,可以背着风坐下休息,在背后堆集各种物品防风。

二、简陋避身场所

特种兵野外生存(八) - 砺剑雄风 - 砺☆剑☆雄☆风

图4–2–1     简陋避身场所高大乔木的大树枝有时会被狂风折断,但仍牢靠地连在树干上。利用它们可搭建简陋的庇身所。但是要检验树干与树枝的连接处是否足够牢固,以免瞬时落下时砸伤自己。用一些细枝编进大树枝上,可以增强防风效果。针叶树会比阔叶树更有效,只需较少的编织就会达到理想效果。将折断的大树枝绑在树木的树干分枝上,可以产生类似效果(图4–2–1)。

三、树根避身场所

倒地树木伸展的根冠及其固着的泥土是很好的搭建材料--如果角度恰好合适的话,可以起到防风的效果。根冠空隙处可以进一步编织或填埋加工。这类避身场所为进一步用其他材料搭建更精致牢固的住所提供了基础。

四、利用天然凹坑

浅坑也会有部分挡风效果,会使特种兵搭建庇身所时省许多力气。但必须采取措施,让附近的流水改道。如果凹坑位于斜坡上,这就更为重要了。否则下雨时你会发现自己生活在小水池里。

特种兵野外生存(八) - 砺剑雄风 - 砺☆剑☆雄☆风

图4–2–2     利用天然凹坑

为了防雨保暖,坑顶要加以遮蔽。先在坑四周横向搭建一排结实的捧状树枝,在其上中部纵向放置一根圆木,枝条、小棍的一端搭在圆木上。使得棒状树枝相互挤紧让雨水顺着一边流淌,还可用泥巴、细枝和树叶加强防雨效果(图4–2–2)。

五、利用倒地的树干

如果倒地树干的方向正好与风向垂直,那么可以利用它来防风,可以在背风处挖一凹坑,坑上可以搭建棚顶(图4–2–3)。

特种兵野外生存(八) - 砺剑雄风 - 砺☆剑☆雄☆风

图4–2–4      利用石块的避身棚

特种兵野外生存(八) - 砺剑雄风 - 砺☆剑☆雄☆风

图4–2–3      利用倒地的树干

在棚的四周挖好排水沟可以防止下雨时使棚内保持干燥。对于简易的避身棚,只要不是完全封死,通风应该没问题。

六、利用石块的避身棚

如果棚里体积较大,不仅仅能躺下,还能坐起,甚至在棚内活动,那无疑会舒适许多。所以要在坑的四周垒起石块以增加棚高,用泥炭、树叶和泥填充石块间的缝隙。加上顶盖后,即便大雨倾盆,也可以有干地居留了(图4–2–4)。

七、利用小树苗的庇身棚

寻找两排合适的树苗,除去彼此间的障碍物,将对应的树苗上部绑在一起,构成帐篷的支架,盖上篷布,用石块或圆木压住底边,帐篷就搭成了。也可以用易弯曲的枝条替代树苗的功能(图4–2–5)。

如果没有帐篷布,选择较矮的小树苗,用枝条把它们编织在一起,并用泥炭和蕨类加固(图4–2–6)。

特种兵野外生存(八) - 砺剑雄风 - 砺☆剑☆雄☆风

图4–2–6

特种兵野外生存(八) - 砺剑雄风 - 砺☆剑☆雄☆风

图4–2–5

八、圆锥形帐篷

一种著名的印第安人帐篷,别的种族也曾使用。将几根或更多的圆杆一端绑在一起,形成圆锥顶点,是最快最简单的搭建法。圆杆另~端斜插入地面中固定。可用兽皮、白柳树皮或防雨布覆盖(图4–2–7)。

圆杆间夹角增大,帐篷内的面积即会相应增加,不过帐篷排水会略加困难(图4–2–8)。

特种兵野外生存(八) - 砺剑雄风 - 砺☆剑☆雄☆风

图4–2–8

特种兵野外生存(八) - 砺剑雄风 - 砺☆剑☆雄☆风

图4–2–7

九、伞形帐篷

特种兵野外生存(八) - 砺剑雄风 - 砺☆剑☆雄☆风

特种兵野外生存(八) - 砺剑雄风 - 砺☆剑☆雄☆风

图4–2–9      伞形帐篷

把降落伞中央部分悬吊,伞缘固定于地面即可。降落伞及其类似物可以直接覆盖在圆锥形支架上。但将伞顶悬吊于树下、伞缘钉牢于地面可能会更简便。如果材料防水性不是很好,可适当增加倾斜程度。帐篷出口要用双层防水材料,上部绑紧(图4–2–9)。   

十、防风墙与屏风

用树根粗捧夹住一排横木,绑紧,竖起即成一面防风墙。设法堵塞横木间的缝隙。活动木墙也可作为避身棚出口的防护门,或用来反射簧火的热量。另外,还可用来筑坝引水。

特种兵野外生存(八) - 砺剑雄风 - 砺☆剑☆雄☆风

图4–2–10      防风墙和屏风

为使防风木墙更加结实,可增加竖直夹棒的间距,使对立两根木棒间夹住双排横木,横木间填充一层泥土,呈三明治形发(图4–2–10)。

十一、半开放式庇身棚

如果不是搭建可抗暴风雨的长久居留场所,而且也无坚固之物可供利用,可以搭建简便的构架,上面覆盖野草(图4–2–11)。

在树与树之间或树与立柱之间搭上一根横木。根据风向,在横木与地面之间呈45度角搭上简便构架。用木棍加固成一面边墙(图a),在背风处生火,用板或活动木墙使热量反射到避

特种兵野外生存(八) - 砺剑雄风 - 砺☆剑☆雄☆风

图4–2–11      半开放式庇身棚

身棚里(图b),可以保暖。

特种兵野外生存(八) - 砺剑雄风 - 砺☆剑☆雄☆风

图4–2–12      树坑洞

十二、构筑猫耳洞

即在沟壕、土坡的侧壁掏一个可以栖身的洞,其形状与步兵防炮洞大致相仿,不过面积略大。洞口应开设在土质好的阳坡、背风处,尽量避开阴坡、风口。猫耳洞的防寒效果很好,通常洞内温度可比洞外高12~20℃左右。

十三、树坑洞

选择树冠稠密而低矮,四周积雪较深的一棵大树,把原来的树坑扩大,加深,用小锹将坑四周的松土、雪拍紧,然后用树枝被复坑壁,并在坑底铺上树枝、草、雨布、军毯,即可露营(图4–2–12)。

十四、雪沟

特种兵野外生存(八) - 砺剑雄风 - 砺☆剑☆雄☆风

图4–2–13      雪沟

因地制宜地利用雪沟搭建避身棚,要比在平地上全用雪块垒建快得多。不过它只能供单人短期使用。

特种兵野外生存(八) - 砺剑雄风 - 砺☆剑☆雄☆风

图4–2–14      雪洞

在雪地上标出睡袋的大小(含头部位置),沿标线向下挖出约60厘米深的沟,沟边上部切出15*15平方厘米的雪块,在切出位置上放置雪块(图a),沟两边雪块相互依靠支撑,形成顶篷(图4–2–13)。

装备及其他物品放在沟下面,睡袋靠物品支撑,不直接与雪地接触。迎风的沟口要用雪块填实。背风沟口安置可移动雪块,方便进出,或将出口封住,再在雪下挖一通道作为出入口。若所在地点在缓坡上,冷空气很难进入庇身棚,棚内会更暖和。

十五、雪洞

先在雪地上挖开孔,里面扩展成一个舒适的雪洞。利用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的道理,雪洞内分成三层:上一层生火,中央层睡觉和放置用具,下一层仅容纳冷空气。顶篷上开口,可便于通风,让簧火散发的烟雾能散出去。用雪块堵住洞口,作门。为了防止冻融,雪块与洞口不必吻合太好。雪块位置也应尽量与洞内接近,这样即便冻合,也易于分开(图4–2–14)。

洞内表面可以修得光滑一些,这样即便有冷凝水形成,也会随壁滑下,而不会滴落下来弄湿装备。洞内沿外周应开凿水沟以便及时排走水分。

十六、雪房(依格鲁-因纽特人的圆顶屋)

特种兵野外生存(八) - 砺剑雄风 - 砺☆剑☆雄☆风

图4–2–15      雪房

在地面上划出直径4米的圆,开始建房前踩实圆内的雪,在圆的外周摆上一圈雪块,这时即可开始修建坑道式进出口。在第一圈雪块上再加一层雪块,其中心对应着下层雪块间的缝隙,如此相互交错,一层层叠加,直至形成半圆形顶。在靠近底部和顶部的上下两端各钻一个通风孔。底部通风孔不能过低,以防积雪堆积,把通风孔堵住。通风孔也应背风而建。用雪堵住雪块间的裂隙。雪房内壁要打磨光滑,防止凝结水直接滴落(图4–2–15)。

十七、吊床

丛林地带吊床非常适用,而且吊床制作也极方便,帆布、军毯、伪装网都可以制作。吊床的两端拴在两棵树上,上面再拉一根绳子,搭上方块雨布,四角用绳子系牢,便形成一个防水帐篷。

注意:在上面这些类型基础上,还可演变成更多的类型、方法,特种兵要根据现地的情况灵活地运用。

构建避身场所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山地和海边,尽量利用自然洞穴;

2.在热带丛林中露营,应搭制帐蓬;

3.不要成片的砍伐树木,以保持现地景色一致;

4.不要捣破蚂蚁窝和蜂窝;

5.清除营地周围杂草,并挖排水沟;

6.床铺离地面30~50厘米,勿用杂草垫铺;

7.睡前清扫,醒来观察;

8.及时掩埋垃圾。

第三节  伪装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伪装是为了隐蔽自己、欺骗和迷惑敌人而采取的各种隐真示假的措施。伪装主要是防敌可见光,如近红外线及各种先进的战场侦测装备和器材的观测,消除或降低目标与背景的差别,将目标融于背景之中。伪装时应充分利用地形、植被,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做到制式器材与简便器材,人工伪装与天然伪装相结合,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减小目标暴露面,增强伪装效果。

一、伪装的基本要求

(一)必须使伪装具有连续性、多样性和自然性

由于现代侦察可以全天候和不受国界限制、不间断地进行。因此,为了实施隐蔽自己的目的,要主动地造成敌方的错觉和不意,并使其贯穿于作战任务的全过程。对一切行动及目标的伪装,其方法与手段,应不拘一格、灵活多样、自然逼真。

(二)必须充分利用天然伪装和人工伪装

现代条件下伪装的任务重、困难多、时间紧、技术要求高。因此,对任何目标的伪装都要首先利用天然条件;在天然条件不能满足要求时,辅以人工伪装。人工伪装应充分发挥制式器材的作用,同时广泛筹集和利用就便器材,使其具有对付多种侦察的综合伪装效果。

(三)必须严格遵守伪装纪律

伪装纪律是为贯彻伪装意图和保证伪装效果而制定的行为规则,是保证伪装效果的重要措施。因此,伪装纪律应贯彻于伪装的全过程,所有人员必须严格遵守。

二、伪装的方法

(一)天然伪装

天然伪装是利用地形、夜暗和不良天候等条件伪装目标的一种方法。其优点是:能隐蔽目标,降低目标的显著性;不仅能对付敌人的光学侦察,而且在一定条件能对付敌人的雷达侦察和红外线侦察;能减少人工伪装的困难,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因此,在任何目标实施伪装时,都首先必须充分利用天然条件。

1.利用地形隐蔽目标

由于可见光、红外线、雷达波都是直线传播,所以,利用起伏地、植被、居民地和建筑物等所形成的天然遮障造成的观察死角,能使目标得到较好的隐蔽。在起伏地,应尽量将目标配置在地物阴影内或靠近陡坡的一边。

在利用森林、农作物等植被时,目标的配置和活动应尽量在其纵深内。为防敌空中侦察,还应尽量利用遮蔽性能良好的树冠阴影。在居民地,利用各种建筑物及墙壁所形成的天然遮障配置目标,可对付敌多种侦察。目标运动时,尽可能不在十字路口和空地上停留。

2.利用背景斑点图案伪装目标

伪装所利用的背景斑点图案,主要是指背景的颜色和背景的斑点形状。当利用背景的颜色伪装目标时,应将目标配置在与其颜色相似的背景上,或配置在暗色斑点、阴影内;利用斑点的形状伪装目标,应使其所形成的斑点与背景的总体斑点图案相吻合。    

3.利用不良天候隐蔽目标

雨、雾、雪等不良天候和夜暗都能妨碍敌光学侦察。暴雨、浓雾、大雪还能使雷达侦察和中红外侦察缩减其探测距离。利用时,应及时了解气象情况,严格灯火管制,避免发出声响。在敌广泛使用夜视、照明器材的条件下,利用夜暗掩护目标时,还应根据敌夜视、照明器材的状况和使用特点,采取相应的人工伪装措施。

运用天然伪装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是各种背景上采用天然伪装时,背景的外表不应有任何破坏和不适合的改变。任何破坏和不适合的改变都会引起敌人的怀疑而导致目标的暴露。

(2)是目标应尽量分散配置。在核武器条件下还应注意地物的坚固程度及防火、防冲击波和辐射造成地物的倒塌与燃烧而影响目标的安全。

(3)是配置目标应避开可能成为方位物或辅助瞄准点的地物。

(4)是目标的金属、玻璃等闪光和声响、烟火、活动痕迹等都应掩蔽和消除。     

(二)人工伪装    

人工伪装是用伪装器材和人工作业进行的伪装。包括植物伪装、迷彩伪装、人工遮障、假目标、烟幕伪装、灯火和音响伪装等。

1.植物伪装

植物伪装是利用移植、采集植物和改变植物的颜色等伪装目标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当植物具有一定密度时,能有效地对付敌光学、红外线和雷达侦察,但植物落叶或干枯后,易暴露目标。植物伪装有:植物覆盖、植物遮障、植物装饰和植物变色等方法。

(1)植物覆盖

植物覆盖就是在目标上种植各种草木或其他植物的伪装方法。主要有铺设草皮、播种草种、种植灌木和藤本植物、养殖水生物等。通常用于隐蔽目标,通向重要工事的接近路,伪装工事积土,消除作业痕迹,改变水面形状等。

(2)植物遮障

植物遮障就是以种植乔木、灌木和高草等所构成的遮障来遮蔽目标的伪装。主要有植物垂直遮障,植物掩盖遮障和植物变形遮障。通常用于隐蔽道路上的运动目标和目标配置地段,改变目标的外形和阴影等。

(3)植物装饰

植物装饰是在野战条件下,采摘或砍伐新鲜树枝和草木,实施临时性的伪装。采集植物时应注意:采集的植物应与目标所在背景颜色相一致,采集地点要分散,避免因集中采集一处而出现暴露征候,尽量选择耐晒植物,以延长保绿时间。

(4)植物变色

植物变色就是用各种办法来改变草木植物的颜色,增加背景的斑驳程度,以降低目标的显著性,对付放光学侦察。

为保证伪装效果,在运用植物伪装时,应满足以下要求:

一是种植或采集的植物种类及分布应与目标所在地区的背景颜色相适应。

二是种植的植物应能适应目标所在地区土壤及其湿度和光照条件。

三是尽量栽种成活率高、生长力强、枝叶茂密的常绿树和阔叶树。

2.迷彩伪装

迷彩伪装就是利用涂料、染料和其他就便材料改变目标和背景的颜色、图案,以降低目标显著性的一种伪装方法。通常分为保护迷彩、变形迷彩和仿造迷彩。   

(1)保护迷彩

保护迷彩是与背景基本颜色相似的一种单色迷彩。例如汽车、坦克和各种军用装备上的草绿色就是与植物背景颜色基本相似的单色迷彩。主要用于伪装单调背景上的目标,降低目标显著性。

在单色背景上,保护迷彩的颜色(即保护色)为该背景的颜色。例如:在夏季草地背景上,目标的保护色为草绿色;而在冬季雪地上,目标的保护色则为白色;在多色背景上,保护色为面积占优势的背景的颜色。

(2)变形迷彩

变形迷彩是由形状不规则的斑点所组成的多色迷彩。在预定距离观察,由于目标上部分斑点的颜色能与背景的颜色相融合,成为背景的一部分,而其他斑点的颜色又与背景形成明显差别,这就分割、歪曲了目标的轮廓,使敌难以辩认,从而产生伪装效果。主要用于伪装多色背景上的活动目标。

变形迷彩斑点的颜色数量取决于背景颜色的复杂程度,通常以2~3色为宜;斑点的尺寸应在预定的观察距离上可见;斑点的形状应为不规则图形,其凸出和凹进部分的尺寸应各不相等;斑点的配置不应有规律性,不应互相对称,不应在目标轮廓线上终止,也不应与轮廓线平行,而应延伸到邻面上去,以改变其图形;同时,目标的突出部位应配较多的暗斑点,斑点中心不应在凹凸角上。

(3)仿造迷彩

仿造迷彩是在目标或遮障面上仿制背景斑点图案的多色迷彩:它能使目标上的斑点成为背景的延续部分,使目标融汇于背景之中。主要用于伪装多色背景上的固定目标或停留时间较长的活动目标。

3.人工遮障

人工遮障是利用制式器材或就便材料制作和设置的防敌侦察的各种遮障物。通常由骨架和遮障面两部分组成。按其用途和外形的不同分为水平、垂直(倾斜)、掩盖、变形、干扰遮障等。

(1)水平遮障

水平遮障是遮障面与地面平行,架空设置在目标上方的遮障。遮障面可用伪装网、树枝、草、桔杆等制成,其面积和高度视目标大小而定,其形式可设成水平和阶层式两种。通常设置在敌地面观察不到的地区,用于隐蔽集结地点的机械、车辆、技术兵器和道路上的运动目标等。

(2)垂直(倾斜)遮障

垂直(倾斜)遮障是遮障面与地面垂直(倾斜)设置的遮障。主要用于对付敌地面侦察,遮蔽目标的具体位置、类型、数量和活动等。

遮障的高度视目标而定,遮障面的材料可用伪装网制成,也可用树枝、稻草、高梁杆、玉米杆、芦苇、小圆木、木板等就便材料制成。当其具有一定厚度时,能防敌雷达侦察,因此也称之为防雷达隔绝遮障。防雷达隔绝遮障也可用金属网制成,如在其上适当地编扎其他伪装材料,还可对付敌光学侦察。

(3)掩盖遮障

掩盖遮障是遮障周边与地面或地物相连设置能掩盖目标的遮障。用于对付敌空中和地面侦察。根据目标所处地形,可设置成凸面、凹面和平面等三种形式。凸面掩盖遮障通常用来掩盖高出地面的目标;凹面掩盖遮障通常用来掩盖地面以下的目标,伪装后的外形应与原地貌相似;平面掩盖遮障通常用来掩盖不高出地面的目标。

(4)变形遮障

变形遮障是用来改变目标外形及其阴影的遮障。用于对付敌地面和空中的光学侦察,使敌难以发现和判别目标。它既可用来伪装固定目标,也可用来伪装活动目标。       

(5)干扰遮障

干扰遮障是以电波反射体构成的专用于对付敌地面和空中雷达侦察的遮障。通常用来隐蔽桥梁、渡口的位置、道路上的活动目标、军队集结地域、交通枢纽及后方目标等。干扰遮障一般用角反射器构成。角反射器由三个平面相互垂直的金属板(网)组成。当雷达波作用于金属板上时,成镜面反射,能按入射方向平行而集中的反射回去。

角反射器的设置方法:在陆地上设置时,可悬挂在支撑杆、支柱、悬臂架、电线杆、树木等物体上;在水面上设置时,可采用钢索悬吊、设置浮体或固定在支柱上等方法。为确保伪装效果,在运输、装卸和架设过程中,严防损坏反射面的平整度和垂直度;为防光学侦察发现,应在反射面上涂保护迷彩。

4.假目标伪装

假目标伪装是为欺骗敌人,模拟目标暴露征候所实施的伪装。在现代条件下,适时大量地设置假目标能使敌误假为真,分散敌注意力和火力,减少真目标的损失,尤其是对付近红外和微光夜视器材的侦察,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设置假目标,通常用制式的充气塑料假目标进行,也可用就便材料自制各种假目标实施。设置时,其位置应符合战术技术要求,并与真目标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作业要隐蔽、迅速,并应及时消除作业痕迹。为了有效地对付红外侦察,人员、车辆等假目标应增设相应的热源,以使其热辐射与模仿的真目标相一致。此外,对假目标还应实施不完善的伪装,使其显出由于伪装不完善而暴露的迹象,以增大诱敌的效果。

5.烟幕伪装

烟幕伪装是施放烟雾遮蔽目标和迷盲、诱惑敌人所实施的伪装。它是一种临时性快速伪装方法,通常用于来不及采用或目标高大难以采用其他伪装措施以及战术需要快速实施伪装的情况下进行。以隐蔽目标、破坏敌人的直接观察和射击,迷惑和吸引敌人的注意力和火力。但是烟幕易暴露,持续时间短,易受天候及地形条件的影响。因此,在施放时,应根据敌情、地形、任务、时间、风向、风速等具体情况,掌握好施放的时机和地点。为保证伪装效果,遮蔽烟幕的面积应不小于目标面积的10倍,并不应将目标置于烟幕中央,同时还必须将目标附近的明显方位物一起遮蔽起来;另外,在施放遮蔽烟幕的同时,还应施放诱惑烟幕,并与设置假目标、实施佯动相配合。

6.灯火伪装

灯火伪装是在夜间消除、降低和模拟目标的发光暴露征候,以隐蔽目标和迷惑敌人所实施的伪装。它是夜间伪装的一种重要方法。通常采用遮光、降低照明强度和限制光源照射范围等方法隐蔽发光目标。必要时,也可模拟灯火对敌进行欺骗。 

7.音响伪装

音响伪装是消除、降低、压制或模拟目标的音响暴露征候,以隐蔽目标或迷惑敌人所实施的伪装。通常采用降低音强和利用噪音隐蔽音响或模拟音响欺骗敌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