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电子产品可以安抚孩子 但不可过度

 淘然居 2013-12-16

有父母的时刻陪伴和悉心照顾的童年是不少人孩提时代最美好的回忆。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点读笔、故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越来越多地走进了市民的家庭,成了替代父母安抚孩子的工具。记者发现,虽然这些“电子保姆”的功能很多,但是很难给予孩子父母般的交流。而长期与电子产品为伴,不仅容易导致幼儿视力的下降,还会让其缺少应有的社交能力。

 

电子产品可以安抚孩子 但不可过度

 

  点读笔、手机、平板电脑……近日,家住市中区的市民顾女士带着3岁半的女儿出门会客,到达约定好的咖啡厅,还没坐定,顾女士就忙不解地从包中掏出了一大堆电子产品,一股脑儿地丢给女儿。看到这些熟悉的物品,刚进门时还带着哭腔的女儿立刻安静下来,乖乖地拿着点读笔听起了故事。“现在,点读笔和Ipad简直是‘哄孩子神器’。”顾女士说,只要女儿在的地方,点读笔等电子产品都是必备物件,带女儿出门时更是如此,这个“保姆”既能让女儿不哭不闹,又能不让她总是黏着自己。

 

  曾有调查显示,“玩具类礼物你最想要什么?”44%的孩子第一反应就是“电子类产品”。 正是由于带有教育、娱乐等一些颇为花哨的功能,很多家长都愿意选择这些产品来代替自己安抚孩子。记者随机调查了10余位家长,大部分人坦言孩子身边有电子产品。“电子产品能陪他玩,就把我‘解放了’。”市民吴先生说。

 

  然而,“电子保姆”向家长提供方便的同时,却给孩子们带来了健康隐患。在济南市某幼儿园的一个大班里,记者发现,30个孩子中有4个已经戴上了小眼镜,其中一个小男生告诉记者,在家里,妈妈的手机是他最爱的玩具,他非常喜欢上面的“植物大战僵尸”游戏。班上一位老师说,不久前的视力检查显示,整个班级幼儿的近视率已逼近20%,“据我们了解,不少孩子的视力问题和在家中总玩电子产品有关。”

 

  不少眼科医生表示,3—6岁儿童正处于视力的发育期,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更易造成幼儿视疲劳,引起近视的发生。济南大学教育与心理学院博士蒋馨岚则认为,讲故事、做游戏等环节其实是亲子教育,而电子产品与孩子的交流仅仅是单向的、枯燥的,时间长了,幼儿可能会缺乏应该具有的与人交流和社会交往的能力。“家长还是应该加强自己与孩子之间的交流互动,电子产品可以当做育儿中的辅助工具,但绝不能成为‘主食’。”蒋馨岚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