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唐代杂技和武术的精彩表演艺术再现

 闲之寻味 2013-12-17

中国唐代杂技和武术的精彩表演艺术再现

济南出土过汉代杂技俑,(女子拿大顶)几厘米高的小陶人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可见杂技活动出现在汉代,而之后再没发现过杂技俑。这一组唐代越窑青瓷杂技俑非同小可,(高17厘米上下)她们在表演杂技的同时,一个少年在打太极拳。三个女子表演柔功,拿大顶,屈环腰,头足接。三人体态丰臃,梳三种唐代流行的发髻,眉心点彩,穿练功鞋和梅花紧身衣,都在用力表演各自的拿手好戏。少年则全神贯注地抬腿举掌扬拳练太极拳。太极拳起源于唐、宋、明哪个时期一直争论不休,这一个少年太极佣充分证实了中国的太极拳起源于唐代。

     这四个杂技武术越窑青瓷俑的造型可谓栩栩如生。虽是瓷质,那柔婉的体态绵软有韵,韧傲的神态刚强传神。从造型可以辩真赝,匠造形师造神,技术再高超的仿者是不会有那真灼的功夫的,何况他梦都没梦到过这种题材这种人儿动态,何谈假作。那底部通气孔周围釉薄处被腐蚀的迹象表达着她们千年所受的地下委屈是不言的自白。

中国唐代杂技和武术的精彩表演艺术再现
生动的杂技和武术表演
中国唐代杂技和武术的精彩表演艺术再现
女子曲环腰
中国唐代杂技和武术的精彩表演艺术再现
女子拿大顶
中国唐代杂技和武术的精彩表演艺术再现
女子头足接
中国唐代杂技和武术的精彩表演艺术再现
少年表演太极拳
中国唐代杂技和武术的精彩表演艺术再现
耍杂技的体态丰臃的女子发型和衣着
中国唐代杂技和武术的精彩表演艺术再现
底部的细小支钉痕
中国唐代杂技和武术的精彩表演艺术再现
千年腐蚀的痕迹
中国唐代杂技和武术的精彩表演艺术再现
文雅、柔婉、刚韧、优美的艺术表演


这一组杂技武术瓷俑在中国乃至世界体育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她用实物证实了杂技和武术在唐代就已经风靡于世,她的套路和技巧在唐代就已经形成了。她们的出现填补了中国古代体育文化(武术)发展实物的一项空白。从胎、釉、工上分析,这几件体育俑符合唐代的“秘色瓷”特点,但秘色瓷太过于高寒难及,还是将它归纳为“越窑青瓷系列”更好。

     原先已藏有九件体育文物(包括《杨贵妃和李隆基蹴鞠铜镜》)再加上这精美的四件,可充实为“体育文物博物馆”了。诺大的中国,北京也有“中国体育文物博物馆”,但洋洋大厦却空洞无物,只是一种形象的大架子座落在奥运会场址上,馆藏古老的体育文物却是一只破了又锔上的9厘米高的明代“蹴鞠”高足杯。哪天这证明中国古代体育文化光灿的文物能去首都“坐馆”,让万人观赏中国古代体育的发源和伟大,(哪怕是捐献呢)这也不愧她们与我相识了一场,此为后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