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湖南名城 岳阳,常德,怀化,郴州,

 一江春水向大海 2013-12-17
岳阳

岳阳市即岳阳。

岳阳古称巴陵通衢又名岳州,公元前505年建城,是一座有着25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
岳阳位于北纬 29.22,东经 113.06,东倚幕阜山,西临洞庭湖,北接万里长江,南连、澧四水,区位优越,风景秀丽,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不仅是中国南北东西交通要道,国务院首批沿江开放之重地,且是长江中游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是湖南的政治、文化、经贸、交通次中心城市。
岳阳境内长江京广铁路京港澳高速杭瑞高速京广客运专线(世界最长的高速铁路)等国家交通主动脉在市区交织成网,以及即将修建的岳阳机场形成了“水陆空”三位一体的大交通局势,并拥有全球50强港口——岳阳港
岳阳综合经济实力已跃居中部六省大中城市前十位;综合经济实力稳居全省第二,仅次于省会长沙,居同级地市州之首;[1]是湖南唯一的国际贸易口岸城市。岳阳矿产资源丰富,矿藏矿点200多处,其中钒矿蓄量居亚洲之冠。
岳阳集名山、名水、名楼、名人、名文于一体,是中华文化重要的始源地之一;亦是海内外闻名的旅游胜地。赋有“先忧后乐、团结求索”崇高精神的岳阳,特别是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的建设,进一步推动着岳阳引领湖南乃至长江中游地区向更美好富强的城市前进。介
岳阳位于北纬 29.22,东经 113.06,东倚幕阜山,西临洞庭湖,北接万里长江,南连、澧四水,区位优越,风景秀丽,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不仅是中国南北东西交通要道,国务院首批沿江开放之重地,且是长江中游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是湖南的政治、文化、经贸、交通次中心城市。人口
201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552.3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272.29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为49.3%,比上年末提高1.5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6.63万人,出生率为10.92‰;死亡人口2.84万人,死亡率为4.23‰;自然增长率为6.69‰。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7.04。0-14岁(含不满15周岁)人口83.03万人,占总人口的15.0%;15-64岁(含不满65周岁)人口412.01万人,占总人口的74.6%;65周岁及以上人口57.27万人,占总人口的10.4%。
2012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326元,比上年增长17.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110元,比上年增长13.0%。农村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37.6%,城镇为36.9%。
2012年末全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6.58万人。其中,参保职工9.56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7.02万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的人数62.57万人,其中参加职工人数27.82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29.1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职工0.23万人。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37.25万人。参加生育保险的人数15.08万人。[5]

6经济

区位优势

天赋岳阳,大湖之城
岳阳在老百姓和官员眼中被视作湖南的“龙头城市”。原因并不 复杂,岳阳是湖南省惟一位于黄金水道——长江边的城市;是世界第二十九届中国2008年奥运会圣火传递路线的湖南三个城市中的首站城市。1992年最早被确定为长江沿岸首批对外开放城市这一点之后,岳阳此后依然保持良好的吸引力,曾在福布斯全国最适宜发展物流的城市排行榜中列第14位;居中部地区第一位。被国家商务部评为“十一五”期间跨国公司最佳投资城市和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岳阳市还被福布斯》杂志评为中国内陆最适宜开设工厂的20个城市之一和最佳商业城市百强之一中国大陆60个最适宜发展物流的城市”、2009年入围“新中国60年城市发展60强”。岳阳代表湖南占据长江163公里岸线,拥有洞庭湖60%以上的水域面积,城陵矶港是国家对外开放的一类口岸,松阳湖新港区全部建成后可形成年吞吐量1000万吨、88万标箱的运输能力。岳阳市区纵向有京广铁路、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和建成的武广高速铁路四大动脉平行穿越;横向有长江黄金水道、洞庭湖大桥等相互贯通;沿长江30公里地段分布着长岭炼化、巴陵石化、岳阳纸业、飞利浦,大众汽车,中粮米业.天欣陶瓷,中国华能电厂等一批大型企业。岳阳凭借区位优势具备接纳大运量、大耗水工业项目的基础条件,依托这优势,岳阳打造成为了湖南的临江重化工业区。

经济发展

经济概况
2012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两千亿大关,达到2199.92亿元,同比增长12.2%,继省会长沙后湖南省第二个突破两千亿元大关的城市。
湖南省岳阳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岳阳市统计局局长焦铎辉发布了2012年岳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
2012年,在国内外经济增速普遍下滑的严峻形势下,岳阳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各项“稳增长、促和谐”政策措施,加快“四化两型”和“五市一极”建设,扎实推进“四三六”工程,全市经济呈现“稳中有进、进中显强”的良好发展态势。
主要表现在:经济运行稳中有升。初步核算,2012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两千亿大关,仅次于省会长沙;发展动力进一步增强。特别是投资保持高位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68.11亿元,同比增长35.5%,总量继续稳居全省第二,仅次于省会长沙。其中,民间投资899.23亿元,增长25.6%,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77.0%;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尤其是工业转型升级加速,全市非公工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比重达73.9%,同比提高2.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的32.8%,同比提高3.9个百分点;经济质量明显提升。预计全市万元GDP能耗0.93吨标准煤,下降7.2%;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率为16.9%;要素保障进一步强化。表现在能源基地建设成效突出,金融市场运行良好,招商引资来势喜人,交通运输增长较快;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2012年,全市财政民生支出165亿元,占财政支出比重为70%。超额完成新增9000套廉租房和10000套公共租赁住房实事目标任务。
国家开发区
2010年3月25日岳阳经济开发区成功晋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于2010年6月正式挂牌成为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被定名为“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并成为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第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湖南省下发通知,批准9个园区为首批湖南省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列。
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始建于1992年,是全国最早的省级开发区之一。经过20年的发展,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该区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大胆改革创新,开发建设取得良好业绩。目前,该区已建成的3大工业园区共引进中外资企业600余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16家,高新企业53家,形成了先进制造、光伏电子、生物医药、健康食品、现代物流5大主导产业,2011年,完成GDP158亿元,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14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8%和16%;完成财政收入11亿元,增长21.4%,并荣获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和“新材料成果转化基地”的称号,近几年来,多次获省市表彰。2010年3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升级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
国际港口
内陆一大——岳阳港(全球港口50强,中国中部第一个亿吨港口)
岳阳港是湖南唯一的出海口岸,也是湖南唯一的水上国际贸易港口。
中国中西部地区的中转水运交通枢纽,湖南省国际航运中心。
2012年12月29日,随着江海洋辉煌号轮船卸货离港,岳阳港书写了历史新纪录:今年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10396万吨、集装箱量20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115%、129%,成为长江沿岸亿吨级大港。不仅是湖 南地区乃至祖国中部地区第一个亿吨大港诞生。
近年来,岳阳市强力建设“现代航运物流旺市”,紧紧依托长江,发展临港经济和外向型经济。2006年,该市启动《岳阳港总体规划》编制,2010年通过了国家交通运输部和省政府联合组织的专家评审。2010年1月,岳阳市政府与长江航务管理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推长江湖南段航运建设,先后实施了一批长江湖南段及其上下河段的重大航道整治项目。2010年7月15日,长江干线海轮航道上延至城陵矶。2011年开始,该市组建了市政务中心地方海事分中心,在规费征收上实行统一标准、统一丈量、公开优惠,全部行政许可项目实行集中受理,按时办结。今年3月起,长江航务管理局开始为岳阳开通城陵矶口岸国际水运直达航线提供航道服务,目前集装箱的“五定”班轮运作正常,直达“港澳”航线已常态化。荣誉
湖南14个地级市州唯一的非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岳阳迈入全省年均零售消费总额、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工业规模实力、固定资产投资等第二大城市,被称之为“湖南省第二城”;
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重市;
中国对外开放的甲级旅游城市;
湖南首位门户城市。
2010年,岳阳被中国官方媒界和百姓热议为迁都综合得分率最高城市。
2011年12月25日,中国城市综合实力研究成果发布会暨《中国城市协调发展及综合实力研究报告》在北京发布,国家统计局第六次发布的城市综合实力排行榜中,岳阳综合实力领先许多中东部主要城市,排名全国第57位。[14]
201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中国城市竞争力课题组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第10次报告”中,岳阳,成为湖南继长沙之后第二个入围全国50强的城市;
在中部六省包括副省级省会城市在内的72个大中城市中排名第7位;
综合竞争力位居华中地区非省会城市首位,是湖南省的省域副中心城市。
1992年岳阳与重庆武汉被国务院批准为中国5个首批沿江重点对外开放城市
2009年,岳阳入选60个新中国成立60年城市发展代表。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中华诗词之市
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
最值得驻华大使馆向世界推荐的中国生态城市
中国经济百强城市
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
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先进城市
科教兴市先进城市
中国楹联文化城市
中国观鸟之都
中国科普示范城市
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
全国商标战略示范城市
新中国成立60周年城市建设60强
“2010全球商报经济论坛暨亚太工商界领袖峰会”于12月20日在香港授予岳阳“最具幸福感城市”金奖
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
中国黄茶之乡
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城市

  
常德
[cháng dé] 

常德市即常德。

常德市,别称柳城,古称武陵,位于湖南北部,江南洞庭湖西侧,武陵山下。下辖两区,六县和一县级市。是一座拥有二千余年历史的文化名城。
常德是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全国交通管理模范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华诗词之市。著名诗人陶渊明的一篇《桃花源记》,让常德拥有了“世外桃源”、“福地洞天”的美誉,常德因此有了“桃花源里的城市”之称。
常德综合实力位居湖南省前列,经济总量常年保持湖南前三甲。如今,常德致力于打造成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并全面发挥湘西北地区中心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和生态宜居城市的职能。
常德山水风光秀美。属湿润季风气候区,境内山区、丘陵区、平原区、湖区地貌俱备,生态环境优良,湖光山色秀丽,名胜古迹繁多。中国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桃花源、千年佛教圣地夹山寺、湖南屋脊壶瓶山、常德市柳叶湖、省级风景名胜区嘉山、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的“中国常德诗墙”等景区景点享誉中外。另外,常德市汉寿县的清水湖湖畔也成为常德又一大景点。常德还与世界著名风景区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紧邻。[2]

荣誉

现在的常德已经成为全国交通管理模范城、国家环保模范城、国家卫生城市,并获得中国最佳人居环境奖等项创建活动。2013年11月,常德以秀丽的自然风光、底蕴丰厚的历史文化、自由悠闲的城市生活,入选全国“十大最佳休闲城市”。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常德市2001年至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到2020年,常德市将建成人口80万至120万、城区面积100平方公里的大型城市。[1]社会

城市名片

桃花源里的城市
十大最佳休闲城市
全国文明城市[8]
全国法治城市
国家卫生城市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国家园林城市
中华诗词之市
中国魅力城市
国际花园城市
全国文明创建模范城市
全国交通管理模范城市
中国最佳人居环境城市
国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城市
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市[9]
2012年入选“2012年度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经济

概述

2012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038.5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302.4亿元,增长3.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3%;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008.4亿元,增长14.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5.5%;其中工业完成增加值917.0亿元,增长14.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1.1%;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727.6亿元,增长13.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9.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5475元。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6.3:49.1:34.6调整为14.8:49.5:35.7。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87%。
  [10]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148.6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6.7亿元,增长19.7%;其中地方税收收入63.8亿元,增长21.3%。财政总支出254.2亿元,增长16.0%,其中重点支出项目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45.0亿元,增长7.2%;教育支出52.4亿元,增长59.4%;农林水事务支出33.5亿元,增长37.9%;医疗卫生支出23.1亿元,增长10.6%。增速较快的支出项目分别是教育、农林水事务、节能环保,分别增长59.4%、37.9%、26.2%。

工业

常德市为湘西北的工业基地,形成了以食品纺织机电化工建材为支柱的工业体系。其中水泥卷烟产量居全省前列。常德发达的农业、丰富的矿藏资源,为工业提供了大量原料,形成了目前以加工业为主的工业格局。在国家划定的39个工业大类中,除石油天然气开采等少数产业外,其它30多个大类均有分布,形成了轻工业占主导、轻重工业基本均衡发展的产业结构。
截止2004年底,常德市有规模工业企业401户,其中大型企业4户,中型企业49户。随着常德市国有企业“两个置换”改革进入清盘扫尾阶段,规模工业企业仅有68户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市直纳入改革范围的63户工交企业已有60户完成了职工安置工作, 9个区县(市)列入改革范围的213户国有企业已全部完成扫尾工作,实现了体制的根本转换。
2004年,全市规模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32.7亿元,增长30%,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绝对额居全省第三位,速度居全省第二位;完成销售产值280.9亿元,同比增长26.7%,产销率达100%;实现利润19.5亿元,居全省第二位,增长38.3%;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42.6%,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100多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一位。

怀化市即怀化。

湖南省辖地级市,位于湖南省西部偏南。西邻贵州省铜仁市和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南接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桂林市。总面积27564平方千米。总人口518万人(2011年),是湖南省面积最大的地级市。
怀化以汉族为多,有侗、苗、瑶等少数民族。全市辖2个市辖区、5个县、5个自治县,代管1个县级市。市政府驻鹤城区府前路1号。因铁路交通发达,又有“火车拖来的城市”之称。

2011年概况

一、综合
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全市地区生产总值837.36亿元,增长14.1%,比上年低0.7个百分 点,高于全省1.3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6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3.52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375.28亿元,增长18.8%;第三产业增加值338.56亿元,增长12.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7642元,增长12.9%。
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由上年的14.4:42.8:42.8调整为14.8:44.8:40.4。其中,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9.9%,提高1.9个百分点。第一、二、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9%、57.4%和38.7%。其中,工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升到51.8%;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115.93亿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1.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4%。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468.09亿元,增长16.3%;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5.9%,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

2012年概况

2012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1001.07亿元(初步核算,下同),是2007年的2.5倍,年均增 长13.6%;财政总收入达到100.32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69亿元,分别是2007年的3.8倍和4倍,年均增长30.5%、32 %,总量连续四年位居全省第八。[4]
一、综合
经济发展实现新突破。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001.07亿元,增长12.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45.30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449.18亿元,增长13.7%,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400.77亿元,增长13.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06.59亿元,增长12.5%。第一、二、三次产业分别拉动GDP增长0.6、6.1、5.3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0 %、50.9%、44.1%。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达21018元,增长11.6%。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4.5:44.9:40.6。全部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40.0%。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571.17亿元,占GDP的比重达57.1%。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年财政总收入100.32亿元,增长33.4%,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 9.07亿元,增长45.3%。公共财政预算支出219.41亿元,增长21.2%。
物价涨幅回落。全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1%,涨幅回落3.3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0%,涨幅回落3.1个百分点。城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3%,涨幅回落3.7个百分点;城市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8%,涨幅回落3.6个百分点。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3%,涨幅回落2个百分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3.7%,涨幅回落1.5个百分点。[4]
郴州

郴州市即郴州。

郴州市位于湖南省东南部,“林中之城,创享之都”,山地丘陵面积占总面积的75%。别名“福城”,为国家级湘南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湖南对接粤港澳的“南大门”。
郴州拥有两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地级市,中国温泉之城,“华南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多重辐射地区,地处南岭山脉中段与罗霄山脉南段交汇地带,东界江西省赣州市,南邻广东省韶关市、清远市,西接永州市,北交衡阳市及株洲市。地理坐标东经112°13ˊ—114°14ˊ,北纬24°53ˊ—26°50ˊ,南北长217公里,东西宽202公里,现辖1市2区8县,总面积1.9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460万。
城市简介

城市名片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温泉之城
●中华诗词之乡 ●中国楹联城市
郴州市体育中心

  郴州市体育中心[1]

●中国油茶之乡●中国民歌之乡
●中国观赏石之城 ●中国矿物晶体之都
●中国奇石之乡 ●中国书法之乡
●粤港澳后花园 ●中国银都(本市永兴
●中国女排训练基地 ●湖南省文明城市
●世界有色金属博物馆 ●中国有色金属之乡
●微晶石墨之乡
●全国重要稀土产业基地
●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
●国家稀贵金属再生利用产业基地
●国家循环经济示范产业基地
●全国一类“国家级创业型城市”(首批20个)
●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
●国家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首批9个)
●国家高新技术服务产业基地 (首批15个)
●联合国工发组织国际小水电基地
●中俄(湖南)国际新材料工程技术产业化中心孵化基地
●湖南信息产业化基地
●湖南省唯一的国家级出口加工区
●二类公路口岸
●华南地区重要的能源基地
●湘南国际物流园
●湖南出口农产品验放场
●湖南省南大门
●广东人最喜爱旅游目的地
●中国最佳金融生态创新城市
●2010-2011年度中国最佳管理城市
●2012年入选“2012年度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0强”[2]
●全国空气质量最佳“十六城”之
投资环境
郴州处于“珠三角”、“长株潭”经济带的交汇腹地,是华南经济圈与内陆经济带的重要通道和节点,特别是武广高铁的开通,使郴州快速融入“珠三角”、“长三角”一小时经济圈,标志着郴州跨入了与广州、长沙的“同城时代”,区位交通优势更加凸显。郴州素有“中国有色金属之乡”、“微晶石墨之乡”、“中国温泉之乡”、“中国银都”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称,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并已形成有色金属、电子信息、能源、建材、食品医药、化工机械等6大强势产业。郴州拥有健全的对外开放平台,现有1个国家级出口加工区、9个省级承接园区、2个省级承接示范县以及一批特色工业小区。 此外,郴州海关是内陆政策配套最全的海关之一,具备深圳等沿海海关特有的“国际快件中心”功能。

2011年经济综合

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调结构、提质量、抓改革、惠民生,经济和社会发展呈现增长较快、结构优化、效益提升、民生改善、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初步形成高质量的高增长发展格局,为“十二五”时期科学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初步核算,全市生产总值1346.4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9.6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767.1亿元,增长18.4%;第三产业增加值419.6亿元,增长11.2%。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11.8:57.0:31.2。
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GDP 29305元,增长13.8%。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885.0亿元,增长16.9%,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65.7%,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5.98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1.98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9%,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就业援助率100%,稳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4.1万人,劳务收入123.4亿元。
2012年经济综合
2012 年,全市GDP达到1517.3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增速高于全省1.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其中,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182亿元,比上年增长20.8%;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16 元,增长13.7%;农民人均纯收入7408 元,增长18.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