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四、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为和解兼通里的代表方,主治少阳兼阳明里证。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郁郁微烦,呕不止,心下急或痞硬,大便难下或下利不畅,苔黄少津,脉弦数为诊断依据。方用柴、芩、半、姜、枣和解少阳,枳实、大黄通下里实,芍药敛阴和营,缓急止痛。合用,外解少阳,内泻热结。现代多用于消化系病如肝炎、胆囊炎、胰腺炎、胃肠炎、胆道蛔虫症、胆结石、痢疾、及流感、丹毒、肺炎、支气管炎、尿路感染等病。 案46、胁痛(急性胆囊炎): 王某,男,32岁,朱阳关人。1994年11月7日诊。 患“急性胆囊炎”5天,经静滴“先峰5号+丁卡”3天,仍疼痛不止,转本所治疗。刻诊:患者右上腹阵发性绞痛伴寒战高热5天,T38.9度,呕吐,吐出物为痰涎及胆汁,腹胀不大便,尿黄,巩膜轻度黄染,舌苔黄腻,脉弦滑而数。辩证为湿热内蕴,肝胆失疏,热结阳明。治以清热利湿,和解少阳,通下里实。方用大柴胡汤加味。 柴胡30g,黄芩18g,芍药30g,半夏15g,生姜15g,炒枳实15g,大黄30g,金钱草30g,元胡15g,茵陈30g,郁金15g,芒硝(冲)15g。水煎服,3剂。 上方服一剂,腹中鸣响,矢气频转;二剂未尽,泻下臭秽稀便3次,体温降至37.2度,痛、呕俱止,3剂服完,诸证若失,后经调理而安。 按:急性胆囊炎发则振寒发热,胁脘疼痛,呕吐心烦,腹胀便秘,病机为湿热内蕴,肝胆失疏,少阳枢机不利,兼阳明腑实内结。与大柴胡汤的病机相同,故投之立效。 |
|
来自: 学中医书馆 > 《余泽运的伤寒论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