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食导滞穴位之食窦穴的具体内容:
一、取穴定位 1、定位:在胸外侧部,当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2、取穴:仰卧位,在中庭(任脉)旁开6寸,第五肋间隙处取穴。
二、功效主治 1、功用:消食导滞,宣肺平喘,健脾和中,利水消肿。 2、主治病症: (1)、呼吸系统疾病:胸胁胀痛,噫气,气管炎,肺炎,胸膜炎,肋间神经痛; (2)、其它:反胃,腹胀,水肿,肝炎,腹水,尿潴留,右食窦治肝区痛效好。
三、刺灸方法 1、刺法: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局部酸胀。 切勿深刺,以防气胸。 2、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四、临床运用:腹痛 1、主穴:中脘、天枢、足三里、三阴交、太冲、食窦。 2、配穴:寒邪内积者,配神阙、公孙;湿热壅滞者,配阴陵泉、内庭;饮食停滞者,配下脘、梁门;肝郁气滞者,配太冲、期门;脾阳不振者,配脾俞、章门;急性腹痛者,配梁丘。 3、方解:中脘为腑会、胃之募,天枢为大肠腑之募,两穴均位于腹部,足三里为胃之下合穴,“肚腹三里留”,三穴远近配伍,既可调理胃肠腑气,又可运转腹部气机;三阴交调理三阴经之气血;太冲疏肝儿调畅气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