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智慧健康惠泽于民

 天下小粮仓 2013-12-18

文/ 本刊记者 李卫忠 


  “我最近胃总是难受,请个医生到我家看看吧。”90多岁的张老太太行动不方便,一个电话打到社区医院,要预约上门看病。由于老人家在宁波市各个医院的病例档案已经全部联网,社区医院的医生打开电脑,很容易地就掌握了她的病情,登门前已经心中有数,做好了对症下药的准备。


  “15号上午还有李主任的专家号,点击预约,确认成功。”年轻的白领小陈工作繁忙,最近身体不舒服,在网上轻松预约到了专家号。


  “又有病人叫服务了。”值夜班的王护士刚查房回来,就听到口袋里的PDA传出紧急呼叫的提示音,她熟练地推着一辆装有计算机的移动查房车,来到患者身边进行服务。


  “健康是第一民生”,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只有全民健康水平提高了,才能谈得上民生质量和水平。近年来,宁波市卫生系统将解决民生实事工程作为深化卫生改革发展、推动卫生事业科学发展的中心任务、重点工作,始终围绕老百姓“有地方看病、看得起病和看病更方便”的工作目标,脚踏实地,攻坚克难,每年都有小进步,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每年都有小改观。


  公民健康的社会系统工程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为实现“记录一生、管理一生、服务一生”的目标,2011年,宁波市政府下发了《关于推进智慧健康保障体系建设的通知》,明确 “五项统一、六项任务”的建设重点,即建立统一的专网,统一的数字化集成平台,统一的数据中心,统一的居民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推广统一的居民健康卡;加快推进公共卫生、医院、基层卫生、区域卫生、公众服务、卫生管理信息化建设。如今宁波智慧健康已取得了一定阶段性的成效:


  一是初步建成了智慧健康数据中心和区卫平台。位于宁波高新区的智慧健康数据中心已投入应用。基于卫生部信息化标准,宁波市制定了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数据交换等方面8份关键性标准规范文件,实现了市级和部分县市区交换平台的对接,收集病人主索引(EMPI)369万条,相关数据集共1.3亿条,已实现与浙江省平台的测试性对接。


  二是以提升服务品质为目标,开展数字化医院建设。宁波组织市级医院开展面向医疗质量管理、医院综合管理和病人服务的数字化医院建设。2012年起已经确定了电子病历、移动医疗系统、远程会诊系统,病人健康管理等十大应用系统,目前在试点的基础上正在逐步地推广。


  三是以夯实基础为目标,大力推进数字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宁波在全国率先启动了数字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两年来共建成数字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58家。以应用为重点,宁波努力提高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80%以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率达100%,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四是以医防合作为目标,统筹推进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宁波现已基本建成了应急指挥系统、计划免疫管理系统、疾病监测系统和妇幼保健管理信息系统,2012年被卫生部列为全国公共卫生信息化试点城市。


  五是以实现资源集约利用为目标,推进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宁波全市共建成区域影像中心8家、区域临检中心3家、区域心电中心2家、区域病理中心1家,有效提高了基层医疗服务质量,该举措受到了浙江省医改办的高度肯定,并已在全浙江省进行推广。


  六是以服务群众为重点,加快公共健康信息系统建设。宁波在全省率先建成了市级公共健康服务平台,提供预约挂号、诊疗信息查询和医疗资源查询等服务,实现12580、114和81890等公共电话预约服务,通过平台,全市已有20多家医院实现了网上预约挂号服务,服务量已超过300万人次,大大方便了群众看病就医。


  宁波的“智慧社区医疗”、“智慧医院”、“智慧家庭健康”以及“医疗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正在诠释着“智慧健康美好生活”的最佳涵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