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外国建筑在中国

 sdtsgxsyl 2013-12-18

    古罗马风格,是直接传承古希腊晚期建筑成就的建筑风格。古罗马人并没有依赖希腊人的柱梁结构,出现了多种柱式的组合运用,发明了券拱技术,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天才雕刻家,如米开朗琪罗、贝贝尼等,他们既是天才雕刻家,又是建筑艺术大师。

    古罗马风格在市区的具体表现为江心屿英领事馆旧址。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后,温州被辟为通商口岸。1877年,英国首任驻温领事阿尔巴斯特来温选址,并先后监管德国、奥匈帝国、瑞典等国家在温的侨民及通商事务。1894年始,英国在江心屿东塔下建造领事馆,次年落成。1896年,继续在新馆东首建成巡捕房。

市区江心屿英国领事馆旧址

    领事馆为外廊连续拱券带柱垛的三层砖木结构,二层中间拱券,以平券下罩两小拱,拱用混合式柱支撑;一层外廊作五组券柱式,中间为门厅,三段腰线砖饰,厚实清水墙,石勒脚台阶。巡捕房三间两层,除廊券稍加变化外,建筑形式及结构和领事馆一致。回廊拱券显然是古罗马的风格,柱式虽带有本土文化的特征,却是古罗马柱式的写意。从领事馆整个内部结构来看,石楼梯、木扶手、拼花硬木地板、壁炉等装饰,也包含了欧式建筑的手法,是地道的外来文化产品。

    哥特式建筑的风格完全脱离了古罗马的影响,其最大的特点就是“高”、“直”,所以后人也称哥特式建筑为高直建筑。哥特式风格在我市的具体表现是市区周宅祠巷38号温州天主教总堂。

 

市区周宅祠巷天主教堂

    它建于1888年,由本土神父傅貌禄设计监制,建筑面积4700多平方米,设有大堂、圣像间、神父楼、圣母亭和花坛。大堂门脸坐北朝南,青砖饰面,中门上方山花、玫瑰窗和门楣左右及上方配高窗,连续拱券。二层以下一小拱,一拱两高窗,用爱奥尼柱分隔;三层以上三小拱,拱用爱奥尼柱支撑。砖垛用爱奥尼柱式,反复出现的垂线及四方体、六角楼攒尖的钟楼连同顶上十字架,在中轴线上设置,显示了哥特式建筑高直的风格。钟楼四方体,六角攒尖,向上收分,柱墩粗壮,细部装饰多块面,多曲线,与庄严肃穆的宗教祈祷要求密切配合,为典型的哥特式教堂建筑。市区该类建筑尚不多见。城西基督教堂也具有这种风格,但规模略小。它们为我们研究外来建筑门饰提供了重要参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