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肖邦练习曲难易排序(转)

 Sunny嘟嘟 2013-12-18

肖邦练习曲难易排序(仅供参考)

第6首:op.10, 6 《催眠练习曲》自命名
第13首:op.25, 1 《牧笛练习曲》
第14首:op.25, 2 《拌蒜练习曲》自命名
第9首:op.10, 9 《暗渠练习曲》自命名
第21首:op.25, 9 《蝴蝶练习曲》
第19首:op.25, 7 《群钟练习曲》自命名
第5首:op.10, 5 《黑键练习曲》
第3首:op.10, 3 《离别练习曲》
第7首:op.10, 7 《波浪练习曲》自命名
第20首:op.25, 8 《六度练习曲》自命名
第2首:op.10, 2 《蚂蚁爬树练习曲》自命名
第15首:op.25, 3 《跳马练习曲》自命名
第17首:op.25, 5 《打嗝练习曲》自命名
第4首:op.10, 4 《斗牛练习曲》自命名
第11首:op.10,11 《竖琴练习曲》
第10首:op.10,10 《群山练习曲》自命名
第24首:op.25,12 《大海练习曲》
第12首:op.10,12 《革命练习曲》
第8首:op.10, 8 《滑翔机练习曲》自命名
第16首:op.25, 4 《跳驴练习曲》自命名
第1首:op.10, 1 《逃亡圣咏练习曲》
第18首:op.25, 6 《三度练习曲》自命名
第22首:op.25,10 《轰炸练习曲》自命名
第23首:op.25,11 《冬风练习曲》 /《枯叶练习曲》

肖邦练习曲简介(转)

肖邦(Frederic Chopin,1810-1849)生于波兰附近叫乌拉的小村,19世纪杰出的浪漫派爱国钢琴家,作曲家,教育家,被誉为“钢琴诗人”。他的绝大部分作品都是钢琴曲,创立了钢琴演奏的新学派。肖邦的乐曲具有独创性,表现钢琴音色,但不反对古典形式,是一条新的途径和起点。他在钢琴上的成就可以跟贝多芬的交响乐,巴赫的清唱剧和瓦格纳的歌剧媲美。他的音乐的外在性完全是自己的,而内在的气质来自他的祖国。

独创性和艺术性是肖邦音乐创作的两大法宝。他在所涉及到了大部分钢琴体裁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创新,如,爱尔兰作曲家菲尔德(J.Field,1782-1837)首创的夜曲,肖邦受其风格影响创作了21首,其艺术价值远高于菲尔德;波兰舞曲和马祖卡这些古老的舞曲体裁在肖邦的手中发展到史无前例的高度;而他在叙事曲,即兴曲,谐谑曲甚至摇篮曲这些体裁的创作上也有不同程度的创新,使它们发展成为艺术价值很高的大型作品。而肖邦创作的练习曲不仅具有传统意义上的练习曲的训练专项技术的功能,其本身在艺术上的价值十分了得,每一首作品都是独立的小品,各具个性,是钢琴家在音乐会上最喜爱演奏的作品之一。

肖邦一共作有27首练习曲:

作品10共12首,献给李斯特(F.liszt,1811-1886)。作于1830年到1837年;

作品25共12首,献给达左尔(C.Agoult)伯爵夫人,作于1832到1834年;

3首新练习曲无编号,可能作于1839年,属于遗作。

其中每一首练习曲都具有各自的音乐形象和音乐性格,最著名的有:

作品10-1,C大调,技巧性琶音练习曲,因以琶音和弦浓缩原来的和弦,有圣咏合唱曲形态,所以称为《逃亡圣咏曲》。

作品10-3,E大调,后人命名为《离别》。乐曲开头的旋律极为优美,钢琴家古德曼的说,他演奏此曲时,肖邦曾抓起他的手喊道:“啊,这是我的祖国。”

作品10-5,降G大调,后人命名为《黑键》,原因为右手只奏黑键,左手和弦支持。彪罗认为:“这是女人沙龙用的练习曲,令人感觉像是盅惑一般。”

作品10-12,C小调,后人命名为《革命》,肖邦1831年离开华沙,踏上返巴黎途中,在斯图加特得知俄军入侵波兰,悲愤之余而作。左手将失望与愤怒表现于上下行音阶上,右手奏壮丽的八度。

作品25-1,降A大调,后人命名为《牧羊人的笛子》。肖邦自己对此曲的解释为:“牧童因暴风雨来临,避难于安全的洞穴。远处风雨大作,牧童却若无其事地取出笛子,吹出风雅的旋律。”这个情景据说来自舒曼的故事。

作品25-9,降A大调,后人命名为《蝴蝶》,甚快板。

作品25-11,A小调,后人命名为《冬风》。

作品25-12,C小调,双手琶音练习曲,有《大海练习曲》之称—“在暴风雨之后,音的大波浪起伏于大洋之中”有魄力而不太快的快板。

 

肖邦一共作有27首练习曲:OP.10的12首,OP.25的12首以及3首新练习曲。肖邦这些练习曲,除练习钢琴演奏技巧之用外,也是为旋律、和声、节奏以及情绪表现用的练习曲。尼克斯对这些练习曲的评价是:“健康而又新鲜,又像是沐浴在梦中所见的哀调之中”,“这些练习曲中,技巧的含义常常与美的含义相平衡。”

这些练习曲中,OP.10的12首,据考第一、第二、第五、第六号作于1830年;第八、九、十、十一号作于1829年;第七、第十二作于1831年;第三号作于1837年。这12首作品呈献给李斯特。
1.C大调,技巧性琶音练习曲,因以琶音和弦浓缩原来的和弦,有圣咏合唱曲形态,所以称为《逃亡圣咏曲》。快板,3段体,中段后经变奏、转调而恢复原形。
2.A小调,半音阶技巧练习曲,有阴郁、微妙的纤细心理表现孕含其中。快板,3段体,中段转为F大调,第三段为第一段反复。
3.E大调,离别曲,与第六首降E小调成为一对。开始的旋律极为优美,钢琴家古德曼的说法,他演奏此曲时,肖邦曾抓起他的手喊道:“啊,这是我的祖国。”不太慢的缓板,3段体,中段转为更活泼,情绪也更高扬。
4.升C小调,手指速度的练习曲,钢琴家汉斯·彪罗(Hans Bülow)认为,“这是纯粹古典、典型的练习曲。”急板,3段体,中段升G小调起经各种转调,再回到第一段的升C小调。
5.降G大调,黑键练习曲,右手只奏黑键,左手和弦支持。彪罗认为:“这是女人沙龙用的练习曲,令人感觉像是盅惑着一般。”甚快板,3段体,第一段从降C大调降至降D大调;中段降D大调至降G大调,有调性不明的经过性转调;第三段和尾声都为降G大调,最后双手以八度弹出ff的下行音阶。
6.降E小调,夜曲形态的练习曲。评论家们认为曲中到处都散发模模糊糊的阳光,尤其中段转为E大调的部分。此曲为行板,3段体,中段由降B大调转至E大调再转回降E小调;第三段为第一段重复,最后5小节由降E小调转为A大调。
7.C大调,类似托卡它的练习曲,右手表达重音,高音部表达旋律,低音要有断奏性质。甚快板,3段体,中段为D小调,最后有尾声。
8.C大调,右手流畅的练习曲,各式各样明亮的装饰音阶结构,快板,3段体。第一段为F大调转C大调转F大调;中段E小调起转为降E大调,E小调再回到F大调;第三段F大调,降B大调,然后进入F大调尾声;转调频繁。
9.F小调,感情的练习曲,右手弹喘气般病态的旋律,最后在叹气中结束。据李斯特学生说,曲中焦躁的情绪很像是李斯特,急促的快板,ABAB尾声。第一段为为F小调;第二段降D大调、降G大调至F小调;第三段F小调;第四段和尾声都为F小调。
10.降A大调,节奏和重音的练习曲,OP.10中最高级的练习曲,其性格由二连音符、三连音符乐句交互带出微妙的对照,彪罗认为此曲充满幻想的常动性格,除李斯特的《鬼火》外,没有其它的练习曲可以比拟。甚快板,3段体。第一段为降A大调、降E大调、降A大调;第二段从E大调经各种转调回到降A大调;第三段为第一段重现。
11.降E大调,广幅离开和弦,双手琶音练习曲。钢琴家哈聂卡对此曲评介:“这是音乐的科罗,纤细的蔓藤花模样,犹如吹进灵魂的吉它一样,它的和弦构成的丰饶使我们感觉到一种无穷无尽。”此曲为夜曲风格的练习曲,色调来自天国,终结却是叹息。稍快板,3段体。第一段为降E大调、F小调、降E大调、F小调、降E大调转降C大调;第二段降D大调、降D小调、降E小调、降C大调、降B持续音上方的降A大调;第三段为第一段反复。
12.C小调,《革命》,肖邦1831年离开华沙,踏上返巴黎途中,在斯图加特得知俄军离开波兰,悲愤之余而作。左手将失望与愤怒表现于上下行音阶上,右手奏壮丽的八度,左手练习曲,有魄力的快板,3段体。第一段8小节序奏,从C小调起经转各种调至降B大调;第二段由升G小调转C小调;第三段再现第一段,从C小调起经多种转调至C小调结束。

OP.25的12首:第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首作于1832—1834年;第一号作于1834年;第二、第三、第十二号作于1836年。呈献给达左尔(Comtessed’ Agoult)伯爵夫人。
1.降A大调,《牧羊人的笛子》。肖邦自己对此曲的解释为:“牧童因暴风雨来临,避难于安全的洞穴。远处风雨大作,牧童却若无其事地取出笛子,吹出风雅的旋律。”这个情景据说来自舒曼的故事。一贯的快板,3段体。第一段降A大调、F小调、降E大调、降A大调、C大调;第二段F小调、降A大调、C大调、A大调、降D大调、降B小调转降A大调;第三段为降A大调。
2.F小调,手指及手臂柔软性练习曲,两声部旋律在滑奏下,有朦胧的梦幻之感。急板,3段体。第一段为F小调、降A大调、F小调、降A大调;第二段降A大调、降B小调、C大调、F小调;第三段F小调。
3.F大调,节奏练习曲,3个不同的节奏音型同时表达,其间表现重音及调性变化。快板,3段体。第一段F大调;第二段F大调经各种转调回到F大调;第三段为第一段重现,F大调;尾声有经过句的转调,也为F大调。
4.A小调,库拉克对此曲注释:“切分音练习曲,必须把常规节拍与逆行重音配合恰当,和弦方面,像是由和弦衍生出来一般,在高音部有弱起拍的旋律,而且到处悬疑,当它一进来,旋律正好转慢,略有迟疑感,在流畅中有心神不宁的感觉,因此也可取名为‘不安’,这是具狂想曲风格的练习曲。”急促地,3段体。第一段A小调、E小调转F大调;第二段F大调、降D大调、C小调、C大调转F小调、A大调;第三段为第一段再现;尾声A小调。
5.E小调,谐谑风格,甚快板,3段体。第一段为E小调、G大调、E小调;第二段转为E大调、升G小调、E小调,来回转换演奏有相当难度,最后为主部反复。
6.升G小调,三连音练习曲,具忧郁的心态,快板,3段体。第一段为升G小调、B大调的变化;第二段C大调、降B大调、F小调转升G小调;第三段升G小调、升C小调、E大调、B大调转升G小调;尾声升G小调。
7.升C小调,二重旋律的练习曲,按彪罗的说法,这应当是长笛与大提琴的二重奏。缓板,3段体。第一段有宣叙调为序奏,升C小调、E大调;第二段升G小调及各种转调到升C小调;第三段如第一段再现。
8.降D大调,右手六度,手指柔韧性练习曲,甚快板,3段体。第一段降D大调、降A大调、降D大调;第二段降B小调、降E小调、降D大调转降A大调;第三段降D大调,有经过句的转调。
9.降A大调,《蝴蝶的翅膀》。甚快板,3段体。第一段为降G大调,第二段降D大调、降G大调;第三段降D大调;尾声降G大调。
10.D小调,八度音程练习曲,旋律中略带伤感。有魄力的快板。3段体。第一段B小调、D小调、B小调;第二段B大调,有经过句的转调;第三段为第一段再现。
11.A小调,《枯木》开头有进行曲风格,彪罗对此曲评介:“在你能想象的范围内展现着最丰富的音。”缓板,有精神的快板。序奏C大调至A小调;第一段A小调、E大调、A小调调至C大调;第二段D小调、降A大调、E大调、A大调、C小调、E小调至A小调;第三段为第一段重复。
12.C小调,双手琶音练习曲,有《大海练习曲》之称—“在暴风雨之后,音的大波浪起伏于大洋之中”有魄力而不太快的快板,3段体。第一段C小调、C大调;第二段降A大调、C小调、G小调、C小调;第三段为第一段再现。

新练习曲3首,可能作于1839年,属补遗作品。
3首分别为:
1.F小调,节奏及旋律练习曲,有《迷人的微吟》之称,两个动机组成,小行板。序奏F小调然后F小调转为A小调;C小调转降D大调、降E小调、降E小调转降B小调;F小调、C小调、降D大调转F小调。
2.降A大调,稍快板,3段体。第一段,降A大调、降D大调、降A大调、F小调、降A大调;第二段E大调、C大调、降A大调、A大调、降B大调、B大调、C小调、降E小调、降B小调、E小调、A大调;F小调、C小调、降E小调、降B小调,F小调转降A大调;第三段降A大调、降D大调、降A大调、F小调、降A大调。
3.降D大调,稍快板,3段体。第一段为降D大调、降A大调、降E小调、降D大调、降A大调、降B小调、F小调、降G大调、降A大调、降D大调;第二段降D大调、降A大调、降E小调、降D大调。

 

(转):肖邦作品25-11《冬风》两个版本的比较

作品25-11在肖邦练习曲中是技巧最艰深篇幅最大的练习曲之一。它的训练课题是手指触键的灵敏,快速和准确,与此同时,由于篇幅大,因此对手指快速跑动中的耐力也是一大考验。

在演奏中右手持续弹奏快速的高难度音群,彪罗对此曲评介:“在你能想象的范围内展现着最丰富的音。”有人觉得这些快速的音群像是冬天的狂风将枯叶卷起,而枯叶在空中舞动的景象,故命名为《冬风》,又名《枯叶》。

尽管肖邦成年以后大部分时间客居法国巴黎,但他从没有停止过对祖国波兰的思念。而波兰人民在19世纪30年代的两次起义失败沉重地打击了肖邦的爱国热诚,使得悲剧性色彩在肖邦的音乐创作中难以抹去,如c小调革命练习曲(作品10-11),升f小调波兰舞曲(作品44)升a小调前奏曲(作品28-15)和c小调夜曲(作品48-1)等都充满悲伤,愤慨,有的甚至不乏绝望的情绪。该曲也不例外。在电影好莱坞上个世纪30年代拍摄的肖邦传记影片《一曲难忘》中有一幕,波兰起义失败,肖邦在极度悲愤和抗争的情绪下,选择演奏这首练习曲来宣泄和爆发,可见肖邦在这首练习曲中倾注感情之深。笔者认为这首练习曲是肖邦所有表现悲愤,抗争情绪的作品中,倾注感情最深的一首,其表现出的难以描述的震撼力和c小调革命练习曲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首练习曲的演奏版本很多,比较出色的包括意大利钢琴家波里尼(M.Pollini),法国钢琴家弗朗索瓦(S.Francois),智利钢琴家阿劳(C.Arrou),美国钢琴家布宁(J.Browning)等。笔者将挑选意大利钢琴家波里尼和中国钢琴家李云迪的演奏录音来进行比较。

意大利钢琴家波里尼(M.Pollini)1960年第六届国际肖邦比赛金奖得主,然后举行了一系列世界性的巡演,之后他毅然抛弃功名,销声匿迹,苦苦修炼8年后才重返乐坛,期间拜意大利钢琴大师米凯兰杰里(A.Michelangeli)为师。1972年他在DG公司录制了他的三大名片之一—《肖邦练习曲全集》。在唱片中,波里尼展示了他对肖邦练习曲的新诠释,以其精确的技术,清新健朗的音色和拿捏得恰如其分的情绪使这套肖邦练习曲全集成为标准和典范。

在波里尼肖邦钢琴大赛夺魁40年后,2000年10月,中国青年钢琴家李云迪受国家文化部选派参加在波兰华沙举行的第十四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李云迪在国际上第一流钢琴家组成的权威评审团和波兰广大听众面前大放光彩,以令人信服的演奏和以无可争议的优势赢得金奖,成为肖邦赛事七十多年历史中最年轻的金奖获得者和首获第一名的中国人,在国际国内引起强烈反响。李云迪在比赛第一轮中即演奏了《冬风》练习曲,他用他激情四射的演奏征服了在场所有的听众和评委,从而为后来的一举夺魁埋下了伏笔。

在肖邦钢琴比赛夺魁后,李云迪迅速成为DG公司的签约演奏家,并在2001年出版了第一张专辑《李云迪-肖邦精选》,其中就包括了这首《冬风》练习曲。

乐曲以个简短的引子开头,作曲家在a小调上迫不及待的把这首作品的主要动机,即一个带有进行曲风格的节奏型用单音的形式展示了出来,随后又用和弦的形式重复一遍,最后停在a小调V级和弦上。这个引子只有两句,力度从p到pp,但要求弹出黎明前的黑暗,爆发前的平静的感觉实属不易。在这里,波里尼用了23秒来将此句刻画得及其到位。在第一句的呈示之后,接着用及弱的音量来重复此句,几乎弱到不能再弱。这样的处理马上给人一种极其压抑,为马上的爆发找好了充足的理由。

相比之下,李云迪在这个引子的处理上稍显稚嫩,他用了22秒演奏,相对波里尼的23秒平淡了许多。

接着,所有音符在沉寂了许久以后终于爆发了,右手以快速的音群从高音区开始下行,左手则以和弦的形式呈示主题,并予以不断的发展,最终由a小调转为E大调,并在E大调主和弦上宣告该句结束。接下来的一句同样是在a小调上以同样的形式重复主题,不同的是在不断发展后转为C大调。

这两句的演绎,波里尼用了36秒,李云迪用了37秒,两人速度基本相同。波里尼左右手的平衡把握得相当好,在左手的主题呈示与发展的进行上做到了恰到好处的同时也没有忽略右手的织体,做到了两个声部相互对应,相应成趣。李云迪在弹第一句前似乎没有急需好充足的能量,其开头的爆发并没有给予听众期望中的震撼力,并且在左右手的平衡把握上左手稍稍轻了一些,但在接下来的演奏中,他的这些问题立即得到了及时的调整。

在情绪处理上波里尼的把肖邦的悲愤演绎的略为冷淡,缺少应有的激情;而李云迪的演奏中左手的力量上不足,给人想爆发而缺乏能量的感觉。

接下来的1分半左右乐曲进入了篇幅很长的中段。先是在e小调上再现主题,经过发展转到C大调。在C大调上左右手换位,右手演奏和弦,左手演奏快速的下行音群。接下来是一连串连续的变调,并采用同一音型在不同调上互相模仿的手法,使音乐得以不断发展,最后在双手同时演奏快速音群并且力度达到ff之后,乐曲回到a小调,进入再现部分。

在这段音乐的处理上两人的速度还是基本相近,各方面把握得都比较到位,但李云迪再次在力量和爆发力上输给了波里尼。由于这是一首表现悲愤情绪的练习曲,从乐谱上也可以看出,肖邦较少地使用了他一贯青睐的渐强和渐弱记号,就是希望演奏者在演奏的时候更多地展示这首作品地戏剧性效果。笔者认为演奏家在演奏时应充分的展现手指的爆发力,把激情四射的音乐奉献给听众。在这一点上,佩来西亚(M.Perahia)在2001年录制的肖邦练习曲全集中的表现可圈可点。

在再现段的结尾,乐曲在a小调中被推向了高潮,并在最后以一个从低音区到高音区的a小调结束,把情绪推倒了顶点。值得一提的是,在尾声处肖邦用表有fff的力度的双手和弦再现了引子的动机,使整首乐曲形成了完美的呼应,成为整首曲子的点晴之笔,肖邦的音乐创作天分在这里显露无疑。

波里尼的结尾处理得气势磅礴,而李云迪的演奏激情在最后也完全爆发出来,演绎出了完美的尾声,有什么能比一个完美的结尾更能让听众陶醉的呢?

纵观全曲,波里尼演奏了3分30秒,李云迪稍慢一点,演奏了3分35秒。两人的技术都完美无缺,但李云迪毕竟较为年青,比起而立之年波里尼还是稍欠火候,在爆发力和控制力上稍显逊色。李云迪奉献给听众的是年青的感情细腻丰富的肖邦,而波里尼奉献出的则是成年的自信的肖邦,到底喜欢哪一个,大家各投所好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