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城步旅游:乡土文化铺就富民路

 智慧旅游519 2013-12-18

    □黄硕文

    本报驻湖南记者高慧

    以乡土文化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是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旅游富民的有力抓手。木叶吹歌、下团吊龙、油茶等这些有着非物质文化遗产头衔的农耕民俗文化资源扎根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并茁壮成长。日前,记者跟随“湖南县域旅游新发现”采访团来到城步苗族自治县,倾听乡土文化为少数民族同胞带来的欢声笑语。

    山乡民俗多

    乡土文化包含了民俗风情及传统技艺等诸多方面。以苗族为主的各民族在城步这块土地上繁衍栖息,创造和传承了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这里是南方杨家将文化艺术之乡,巫傩文化艺术之乡,有哩拉哩、贺郎歌、溜溜歌、夯土歌等39个民歌曲调。

    夜晚,大寨村的一块空地上。长38.8米的丹口吊龙舞起来了,这个仅制作就需要一个多月的,集中体现了苗族特有的风俗文化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历史可上溯到明朝初期,至今已有数百年。

    夜色中,160多人的舞龙队伍相互配合着,闹腾着宽阔的场地。两条吊龙身体亮着晶莹的灯光上下飞舞,在夜色中划过完美的曲线,似两条真龙一样美轮美奂。“巨龙出山”,“腾飞奋进”,“双龙抢宝”和“盘缠养息”等几个高难度的动作引得场下游客掌声阵阵。

    游客们品尝着热腾腾的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油茶,注视着场上古老乡土艺术——木叶吹歌文化传承人杨光清手中的一片刚从树上摘下的树叶。杨光清慢慢地将树叶放到了嘴边,刹那间,像施了魔术一般,一曲婉转流长的苗族情歌开始萦绕在游客耳边。为证实声音确实发自树叶,杨光清还故意中断美丽的音符,惹得游客们大呼“继续”。一曲结束,有游客上场体验,任凭腮帮吹破,出来的声音惹得大家哄堂大笑。

    谈起杨光清,不得不说他的“新铺里”农家,因为这里有个农庭农耕文化博物馆。简陋的展室里,展览着他耗时三载辛苦收集的520余件农耕生活、劳动实物。他还收集、编写了大量相关资料对游客展示。每一件都有乡土文化的气息,都代表着那个时代农具的特点,记载了农耕器具逐步改进的历

    程。村民乐呵呵

    丰富的乡土文化吸引了大量游客慕名而来。千年苗寨桃林村更是成为旅游脱贫的典型。坐落于古牛团的一、二村民小组,共96户396人,挂牌的农家乐有22家。今年以来,共接待游客18.6万人次。就旅游餐饮一项,收入超过130万元。

    村长阳杰利,早年因多种经营失败,负债累累,妻子外出打工,自己在家抚养两个孩子。看着一辆辆自驾车慕名来参观本民族的文化,他很高兴,立即抓住机遇开办了农家乐,妻子也回来一起帮忙。几年下来,不仅还清了所有债务,住房翻修一新。游客多时,上下两层厨房同时开火做饭。

    村秘书阳昌宗,打工回来,将所有积蓄投入并借债办起了“田头农家乐”。每年收入超过15万元,成为远近农家乐建设、经营和服务的样板。“从今年3月以来,游客络绎不绝,忙的时候,每天接待游客就餐高达600多人次。”

    目前,以传统风格加现代工艺建筑的农家乐成为桃林村新农村建设的一道风景。在96户村民中,除已挂牌的22家外,正在整修房屋,准备办农家乐的还有10余家。阳杰利说:“今年的形势好,接待有限,很多客人都等不到饭吃,失望而去,我们心里也很不好过。”

    长安营乡大寨村是一个侗族村寨,是湖南省22个绿色村寨之一。整齐统一的建筑风格,成百上千座民族特色鲜明的建筑,纯净自然,让人震撼。今年十一黄金周,来了一万多人,热心的村民们说:“这么多客人,天色晚了,住不下,吃不了,距县城又那么远,我们心里真着急。”

    多方引资促发展

    乡土文化在促进旅游发展、帮助村民脱贫致富的同时,也面临着发展中的问题。

    除了接待设施不足导致游客吃不好外,许多村民反映,寨子里的年轻人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不愿留在家里。最受客人喜欢的篝火晚会表演队伍中年轻人越来越少,有时50多岁的老人还要上场。

    这些阻碍乡土文化旅游发展的问题很现实地摆在了城步决策者的面前,如何更好地促进乡土文化旅游大步向前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

    日前,在城步举办民族文化旅游推介与项目签约仪式,多家客商看中城步民族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优势,共签订13个民族文化旅游和城市开发建设项目,签约资金高达22亿元。这些项目将会极大的改善旅游接待设施不足的问题。

    城步县委书记罗建南表示,今后五年,城步将新增财力重点加快推进特色民居改造工作,改造特色民居1万户以上,打造一批特色民族乡镇。

    据悉,目前,城步利用湖南省发改委扶贫契机,计划花40万元修建古色古香的戏台。同时,派出县文化馆专干驻村辅导,每年从旅发基金中拿出一部分钱,以民办“官”助的形式帮助村里组织表演队,每到重大节日,或五一、十一黄金周,为游客表演村里的原始戏剧——傩戏。

    据了解,顺应市场需求,最近城步政府又出台措施,重点打造五支表演队,给予每支队伍10-20万创办经费,面向市场求发展。每年组织两次高水准联赛,以高额奖金激励引导乡土文艺良性发展。

    城步县文广新局局长陈卫东说:“吊龙表演固然精彩,但每次表演动辄上50人,费用少则几千元,多则上万元(含交通费用)。旅游发展起来后,从村寨走到前台,近年来的出场表演,多由政府买单。去年,向国家争取吊龙保护基金60万元,大大缓解运作经费上的困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