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永劫回归或突出重围,自主品牌SUV之路

 阳光普照一生 2013-12-18
[导读]必须要丢掉幻想,低价不是自主品牌SUV的根据地,也不是自主品牌的护城河。当未来市场更加激烈,汽车价格的重心逐渐下沉后,没有什么价位是安全的。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开头有这样一句话:尼采常常与哲学家们纠缠一个“永劫回归”观,想想我们经历过的事情吧,想想它们重演如昨,甚至重演本身无休止地重演下去!这癫狂的幻念意味着什么?

        

             如果自主品牌低价、低质、低利润、低销售量的局面无休止地重演, 那中国的汽车行业还能剩下些什么? 2013年11月中国SUV销量排行榜并没有什么惊喜和意外,除了哈佛和比亚迪外,自主品牌乏善可陈。即使哈佛巨大的销量,其所获取的利润总额又是否能超过销量靠后的奥迪Q5呢?真是不敢去想!

 

 

             没有自己的发动机、变速箱;没有品牌、市场,口碑。好像一款SUV应该具备的核心要素,我们都没有。那自主品牌还有存在下去的必要吗?汽车产业这些年,用市场换利润比用市场换技术更即接近于真相!那些本该承担起重任的企业早已被短平快的销售型导向撑得直打饱嗝,所谓“自主创新”不过是缓解大鱼大肉的荤腥偶尔加餐的一碟野菜而已,没有什么营养。反倒是那些充满斗志,不甘落后的民营企业扛起了这面沉重的大旗。

 

              作为工业社会的弱者,自主品牌从一开始就不得不走上抄袭模仿和购买组装的必经之路。由于缺乏核心部件,采购Jatco自动变速箱和与之捆绑的三菱发动机, 这样的“三菱模式”在自主品牌自动挡车型中毫无悬念的垄断了半壁江山。虽然传说中的DCT看上去已经摇摇晃晃的走下了生产线,但却无法改变 博客华纳事实上的控制地位,DCT还是人家的DCT。这看上去更像是“讨伐董卓联盟”,虽然其中藏龙卧虎,但本身不改一盘散沙的事实。作为弱势的群体,即使我们充满诚意,和外商的合作也必然充满了限制和不确定性,谁也无法预测某天会发生什么。

 

            就如同大国重器里所阐述的那样,中国必然要经历从制造大国到强国的演变,汽车行业也必须要经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痛苦化蝶。没得选择!这是一条着火的荆棘路!除非你能永远承受没有定价权的现状!

 

 

            从哪里突破?

 

            突破有两种,一种是全新的开始,另一种是现状的改变。比亚迪属于前者,无论多少人不看好 它,就算这世界再也没有爱了,我也要给比亚迪坚定的一个“赞”!不是所有人都能执着于自己的理想。也不是所有人都能有成功的机会,但必须要试一试,对吧?  我想,某一天,或许就某一天中国的某个政策规定出租车行业都必须要换成电动车,那你还会怀疑比亚迪能成功吗?如果中国的出租行业能带动和完善各个城市电动汽车基础设施的建设,你还会不喜欢电动汽车吗?比亚迪等待的不单是电动技术上的突破,更是一个社会共识与发展契机。虽然自主品牌SUV目前还无法单纯从电动汽车技术上获取突破,但毕竟已经播下希望的种子!总有那么一天 ,我们不必在唯别人马首是瞻。

 

                    

             局部落后就一定会满盘皆输吗?没有这个道理! 中国制造C919 的过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的航空工业同样缺乏自主的动力总成。但是你说我们就不造大飞机了吗?就非要像老运10那样,所有的部件都中国制造吗? 这样勉强拼凑的飞机你敢坐吗?能取得各国的适航证吗? 这个问题曾经困扰了很多年,引起了巨大的争议,但是最近这些年的实践越来越倾向于一个结论:拥有出色的设计、集成、控制,加工技术和出色人才 一样可以做出优秀的产品。我们有出色的气动设计能力,先进的风洞试验手段,优秀的电传飞控系统,高精尖的数字化加工能力。通过暂时先外购发动机弥补短板,同样可以造出优秀的大客机,等待自主发动机成熟后就可以完全国产化。这不失为一种高明的策略! 集中资源确立局部优势,先外围后核心,小步快跑,逐步突破的模式在各个军工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果。中国的航天技术,军用航空,舰船技术无不如此!这就证明,在局部落后的现实条件下,采取合适的策略完全可以取得整体上的优势。哈佛H6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先用一个可靠成熟的平台占领特定市场,获取立足点和口碑,然后再逐步替换自主发动机,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利润。H6的成功不仅是产品的成功,更是策略的成功!

 

     当我们在谈越野装备的时候,常常会提及路虎的全地形反馈系统, 这是路虎最有价值的看家本领。 不要以为买SUV的都懂越野技巧,恰恰相反。单就我个人在几个主要汽车论坛做的调查而言,相当多关注SUV的人士本身对四驱系统知之甚少,有些甚至一无所知。想想看,有多少人会有大把的时间去研究汽车构造,四驱原理呢? 又有多少人会有兴趣去钻研泥地,沙漠中的驾驶技术呢?他们知道如何锁定中差、调节悬架,选择低四、选择最合适的挡位吗? 我相信更多的人需要的就是更为智能的驾驶方式。而这就是一个确定的市场需求:对于大众化的SUV而言最为核心的价值就是最简单,最省心的通过条条烂路。对于各种恶劣的路况,驾驶员只需选择好既定模式,握好方向盘,踩好油门刹车即可,轻轻松松开的得比越野高手还要出色!不要以为没有先进的发动机,变速箱我们就造不出高附加值的SUV,没有这回事! 就像路虎的全地形反馈系统一样,优秀的电子化,信息化,集成化的底盘技术将给自主品牌SUV带来一个新的机遇。相对于发动机,变速箱。我们完全有机会吃透底盘技术,这些年中国机电一体化控制技术飞速发展,我们在这方面的基础工业能力上并不逊色,完全有实力一拼!不要贪恋短平快的外包,暂时放弃些短期利益,加大在底盘技术的投入,打造出高水准的汽车底盘全方位控制系统。把传动控制系统、电子悬架系统、电子转向系统、制动系统等集成融合在一起成为综合的汽车底盘电子控制系统。各控制功能 过系统总线实现信息共享、资源综合利用。这样的汽车技术必然会给用户带来全新的驾驶体验。 就像当代的战斗机已经不靠高空、高速、机动性能来取胜了,未来的汽车产业必将逐步远离单纯机械性能的比拼,必将发展成为是一个综合化,电子化,信息化,机电一体化的智能平台。

 

              为什么我们非要把精力,眼光,热情都投入到发动机,变速箱上去呢? 局部落后,不意味样样都要落后。就像战争年代克敌制胜的法宝就是,集中优势兵力获取局部优势。自主品牌必须要有自己的看家本领, 必须要树立起我们自己的局部优势。以电子化,信息化,集成化的底盘技术作为技术上的突破口,就是自主品牌SUV最有可能的突围路径!

 

            必须要丢掉幻想,低价SUV不是自主品牌的根据地,也不是自主品牌的护城河。当未来市场更加激烈,汽车价格的重心逐渐下沉后,没有什么价位是安全的。高附加值的SUV必须是未来的方向,否则没落是迟早的事情。

 

以上纯属个人纸上谈兵,闭门造车的想法。欢迎各位拍砖,也欢迎各位通过微博交流。

新浪微博:驾车去远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