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焦黄头发黑鼻孔的小孩

 啸海楼 2013-12-19

焦黄头发黑鼻孔的小孩

—— 往事追忆录之二十六

朱学东 昨天 19:38

我家在江南农村,虽然物产丰饶,但我小的时候,用电灯照明还是极其奢侈的事情。

那个年代,我们用来照明的工具,最常见的是煤油灯,各式各样的煤油灯,包括用墨水瓶自制的煤油灯,如果能够用上带灯罩的美孚灯,已算是生活不错了。我家那时全家七口人,最初只有一盏美孚灯,其余全是各式粗陋的煤油灯。美孚灯是那个年代农村社会的时尚。

每到傍晚,我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检查灯肚里的煤油,浅了就要加,加的时候要小心翼翼地,唯恐不小心洒一些出来,煤油可也是很金贵。

我上小学的时候,农村花费很大精力财力搞的沼气灯只是昙花一现。煤油灯还是担纲了晚上照明的主力。

那个年代的小学教育和学习,毫无压力。我从来没有过厌学的记忆。但是,放学之后,割完草干完家务,还是要自觉复习的,也就是抄抄字背背书,做做习题,比我家现在上小学的丫头幸福多了。

不过,彼时的学习,我们轻易不敢在晚上做,总是借着天光尽量做完。除非到了深秋,尤其到了寒假期末考试阶段,天黑得早,只能耗费煤油了。

我们那时都是点煤油灯读书做作业。

煤油灯个小,灯光也不够亮。

所以,读书做作业时总是靠煤油灯越近越好。今天的读书人,即便没有就着煤油灯读过书,也能从成语一灯如豆中想象出就着微亮如豆的灯光读书的场景。

但是,除了美孚灯,煤油灯没有灯罩,常离灯火近了,哪有不挨烧的。

常常一不小心,头发便会遭遇煤油灯的火苗。

只听“呲哩”声响,前额的几根头发便遭遇了不幸,赶紧退后,用手乱拂,已经晚了,前额头发被烧掉了一截,剩下的,便有些焦黄卷曲了。搁在现今,这样出门,还会被误认为是流行的烫染黄毛呢。

第二天同学一见面,一看对方前额那撮泛着焦黄的卷发,便知昨晚读书用功了。

于是开玩笑说,用功用成了黄毛鬼。

不过,头发被煤油灯烧烫成焦黄,毕竟属于不小心所致。而且,并不是所有人都会被烧头发。大人就不会被烧烫。

最常见的用功证明,只有黑鼻孔了。

煤油灯燃烧的是煤油和棉线,由于燃烧分解的杂质多,其烟是黑色的还有些刺鼻。通常,美孚灯的白色玻璃灯罩上,一会儿罩口边就变成黑的了。飘散到空气中的灯烟,吸入鼻孔后,烟灰被鼻毛阻挡,都会凝聚在了鼻孔口附近。

所以,晚上就着煤油灯灯做作业读书,无论是有无灯罩的美孚灯,还是其他煤油灯,烟熏火燎之后,两个鼻孔通常都是黑乎乎的。

同学见面,都会好奇地看着对方相互发问:“你的鼻子怎么啦?怎么鼻孔黑乎乎的?”

同学一摸鼻孔,手指上黑乎乎的;自己一摸,也是黑乎乎的。

心里纳闷,怎么回事?家长老师和高年级同学会告诉我们,是因为昨晚被油灯熏了缘故。

虽然早起也会洗脸,但乡下孩子不讲究,弄把水胡撸一下脸也就得了,更不会去照镜子,谁也不会想到鼻孔会是黑的,也要洗。

所以,无论男女,都是黑鼻孔,很难看。

知道了缘由之后,大家都会注意,黑鼻孔少了许多。

不过,还是会经常碰上忘了洗鼻孔的时候,这时,会成为大家取笑的对象。

那个时候,黑鼻孔,真的算是少男少女很有特点的地方了。

刚恢复高考时,电力依然很紧张,我的上高中的学长们,夜自修要自己带美孚灯煤油灯的,那个时候,晚上的教室里,烟雾缭绕,煤油刺鼻,昏黄的灯光下,个个都是黑鼻孔。不过,我上初中时,属于走读生,因为没有夜自修,所以也就不用带灯。

很快,改革开放没多久,用电已经不是问题了,煤油灯和煤油,在家庭生活中,很快就失去了过去尊崇的地位,渐渐地在不知道的角落,结上了蜘蛛网和沾满灰尘。

如今的年轻人,是无论如何不能想到读书读出焦黄头发黑鼻孔来。

只是,我有时候读到一灯如豆,读到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都会忍俊不禁地想起黑鼻孔来,很有些煞风景,没有情调调。

(责任编辑:余江波)

阅读(1.1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