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略谈拓片的装裱与修复

 海外寻瓷翁 2013-12-20
略谈拓片的装裱与修复
2010-11-17 14:56:58作者:刘宁来源:《文博2010.4


(西安碑林博物馆,陕西西安710001)

摘要:传拓与装裱是我国独特的传统工艺,本文结合历代传世拓本资料,简要阐述拓片的卷轴装、册页装、古籍装的装裱及装帧形式。并以一幅造像碑的破损旧拓片为实例,论述拓片的揭裱修复方法与修复原则。

关键词:拓片;装裱修复纸质文物

传拓是我国的传统技艺,据考证约始于唐代初年,宋代盛行,跨越元、明、清直至民国初年都不曾衰竭[1]。拓片直接反映文物的表面信息,不仅复制了可棰拓文物表面的文字、纹饰图案;亦可记录棰拓时表面的损泐情况,若是有不同时期的拓本,经对比可以推断文物的历史背景。拓片的种类包括碑帖、画像砖石、金属器物、陶器、木器的纹饰铭文等。古今墨客临描摹写,学者论述考证,拓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彰显了弥足珍贵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拓片的装裱形式

纸成就了拓片本身,从传世拓本来看,随着手工造纸术的发展,所采用的纸张也曰益进步。纸的种类丰富多样,如宋拓多采用楮皮纸、麻纸;明拓多采用白棉纸,竹纸;清代造纸术集历代大成,技艺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除上述纸张外宣纸开始普遍使用。常遵循“拓帖多用薄纸,拓碑多用厚纸”的使用原则[2]。随着金石学的兴盛,传拓青铜,甲骨也采用较薄的宣纸,而拓碑所用为普通的棉料宣纸,亦称料半,至今如此。

对于纸质书画作品来说,人们早己认识到“楮质素丝之力有限”[3],“书画不装潢,既干损绢素”[4]。纸担当了传承文明的载体,为了更好的保护利用,装潢技术应运而生。目前所见各类古旧拓本同书画作品类似,其装裱形式可大致分为轴、卷、册;也有的装帧成为书籍。

整装裱最能体现原碑尺寸与风貌,用于有连绵图案线条、造像碑、画像石拓片和碑文逐层横列者。一种是衬纸折叠,一种是卷轴装。衬纸折叠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装裱,只是一种保存方式,多用于资料的保存。其方法是取一张比拓片大的纸,将拓片置于其中,在拓片正面四周刷极窄的浆口,将衬纸四周向里折与拓片粘接。之后折叠保存。此方法可以防止装裱不慎引起字口变肥的问题,保存了原拓的笔意。卷轴装唐以前就已经出现,是书画作品最常见的形式,经过托芯、镶边,覆褙等工序使得整幅拓片平整可观,笔法神韵跃然纸上。

整装裱,只能铺在案上或挂在墙壁上观看,若想摩挲临摹实在不便,于是有了装裱成册页的形式,页数较多者装帧成书籍形式翻阅较为方便。册页形式唐趋于成熟,后经历代而无衰竭(图1、图2)。有关册页的装裱,清末叶昌炽写到“今人藏帖,皆用剪裱。丰碑直行,分条合缝,联缀无痕,世谓蓑衣裱。”[5]《装潢志>中说明了蓑衣册页的程式:“先录其文,筹定每行若干字,每字若干行,及抬头、年月、首尾附题小跋、前后副页、皆择名签……”[6]。碑帖、墓志文字较小者的拓片文字按纵向剪条拼接,每条数字,每页数条,拼接装裱成经折装或蝴蝶装册页;字较大者,可一页一字或二字,亦可装裱成推蓬装册页。

册页是以点糊成册,折缝处也容易断裂,若翻动太多终会脱落,且翻阅也有稍许不便,于是出现书籍的装帧形式,有包背装和线装两种(图3、图4)。宋代出现的包背装至元明时盛行,清代亦多;明代出现的线装一直兴盛到清末。装裱方法与册页相同,剪裱、镶边之后按照书籍的装帧方式进行操作。包背装在书脑部分打三个蚂蟥攀双眼,再穿蚂蟥攀纸钉,拉紧钉实包封面。线装则是在书脑处用针扎四或六个眼,然后依一定次序穿线装订而成。书籍形式使翻阅赏玩更加方便,且牢固不易开散。

随着金石学的兴盛,除碑帖外,对铜镜、砖瓦、封泥、青铜器、甲骨的研究蔚然成风,此时拓片起到了重要作用。有些拓片较小,裱糊在册页或书页之中,留白处录入相关说明(图5)。因拓片形状不规则,装裱一般用挖镶的方式,挖镶可直接托在书页上,使拓片与周围镶料平齐,翻阅过多不会磨损,也使整体平整美观。

装裱不仅使拓片的赏玩更具艺术|生,也克服了拓片材质本身脆弱的缺点,使得传承成为可能。但装裱材料本身并非永久不灭,悠长的岁月里,一本好的拓本辗转于几代文人墨客之手,材料自然老化,人为磨损也愈加严重。正如《装潢志>中所述:“前代书画,传历至今,未有不残脱者。”但是,古法装裱对画心予以极大的保护,揭裱重装“如病延医”,从而使得更加长久的传承成为可能。如下以一幅造像碑破损旧拓片为实例,说明揭裱修复在拓片上的应用。

一幅造像碑拓片修复实例

友人送来一幅小托过的造像碑拓片,四尺整张大小,左右碑侧部分粘接于碑阳两侧,因先前付拙工装裱,将碑阳部分正面向里粘合于托纸之上,而碑侧则是正面向外。从外观看,此拓片装裱时间稍久,存放环境也不理想,纸面已经泛黄,卷之最外层尤为严重,有脆化现象;折痕也较严重(图6)。

仔细观察、拍照、测量、记录后,制定出揭裱方案。装潢讲究“法不违古,制匪翻新”[7],“补缀破画,法备前人,无可增损”[8],因为传统的装裱方法是以后的揭裱修复的前提,在没有找到“永久不灭”的材料前,古法极具合理性。传统方法揭裱,必先经过润洗画心、揭去旧托纸、托画心、隐补、贴折条、全色等工序。揭一件,施一法,具体问题还需特别对待。该拓片揭旧托纸之后要将碑阳部分的拓片翻身,而碑侧部分与碑阳部分是相压粘接的,须将相接的部分剥离开才能继续进行。现将此次修复工序简述如下:

润洗画心(图7)。将拓片正面朝上平铺于案上,稍微在不起眼处沾上水检查是否跑墨,确定没有后,将80℃的热水用排笔淋于画心之上,直至整幅画心似飘非漂的浮于水面。之后将画心褶皱处平展,用针锥将残破处起翘的画心平服到正确位置。检查没有问题后用毛巾平摊在湿画心处吸取水分,从毛巾里拧出的水呈茶色,洗去了积年尘埃与酸化物质。因拓片上部长期收卷于最外层,可多洗几次,使整个画面色调接近。

揭旧托纸。润洗完毕,选取一张与拓片等大的四尺单宣覆盖在正面,先用猪鬃刷轻轻将宣纸刷平展,之后用羊毛排笔蘸清水刷排,用水的粘合力将宣纸与画心暂时粘合加以保护(图8)。之后在画面上覆盖高丽纸用棕刷刷排吸去多余水分,太湿则纸的强度低,不能起台翻身。翻身后『日托纸在最上层,就可以揭了。拓片的制作,先用棕刷将纸刷实,再以长毛打刷将湿润的宣纸打入碑刻图案文字的字LJ里,再用扑子将墨打擦在纸上。此过程中,字口较深的部位,纸质的纤维极有可能被撕裂,在揭托纸的过程中,因碑阳部分正面朝下贴在托纸上,加之传拓之时纸张用白芨水处理,揭托纸的难度可想而知。《装潢志》中就有:“纸有易揭者,有纸质薄,糊厚难揭者;糊有白荠者尤难。”的忠告。浆糊与拓片正面墨迹直接接触,揭旧托纸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将部分墨迹粘掉,使拓片墨色稍微变浅,这也是先前错误装裱遗留的一大遗感。原先菩萨像在碑体上较为立体,捶拓时纸质撕裂严重,揭旧命纸时需“心如细发”(图9)。

旧托纸揭去后,再铺一层宣纸予以加固画心(图10),方法同揭托纸前的加固方式,使画心夹于两层宣纸之间(图11)。用高丽纸吸水后,整体翻身。将上面的保护纸揭起,露出一边碑侧部分,裁取与碑侧部分稍大的宣纸,用覆托的方式先将这碑侧部分托心(图12)。覆托,是在托心纸上刷浆糊,再用高丽纸衬在下边吸取多余的水分,然后提起覆在画心背面,用棕刷排实。覆托可以防止拓片纸质受水过多变形改变拓片原貌。因为碑阳拓片粘压在碑侧部分,所以托完一边碑侧部分后将其翻起,与下层保护纸分离,之后用针锥细心挑下与正面拓片粘压在一起的画心,使之分离(图13)。之后覆盖好上层的保护纸,用棕刷排实,再次整体翻身,再揭起保护纸,使背面拓片正面朝下铺于案上,依然采用覆托的方式托碑阳部分(图14)。托好翻身与另一碑侧部分分离(图15),再托另一碑侧部分。托好后将原画心分成了三部分,挂于木杆上晾干。

因拓片的不规则形状,与托纸粘合后有一部分是单层,为了使薄厚均匀,待画心晾干后都要采取隐补的方式修补。“补”的作用一是加固,二是使整幅画面薄厚一致。选取与原拓片纸质相似纸作为补纸。用毛笔蘸取较稠的浆糊水,在画心缺失部位的背面涂抹,然后将补纸贴上刷平。原拓片保存不当,脆化部分有开裂现象,托好后有一小缝隙,为了防止装裱后收卷时开裂,延长其寿命,需要用三毫米宽加重单宣细条以稠浆糊贴上,即为贴折条。其余撕裂之处也必须贴折条,不能有漏(图16)。

待折条完全干透后,将三部分拓片用喷雾器喷潮湿,四边溻浆上墙。因为拓片在捶拓过程中将纸打入字口,使画面有凹凸立体感,纸质纤维被拉扯变形,为了使装裱后保持原状,在装裱之前,应先选取一些字或花纹测量记录尺寸,之后用覆托的方式托命纸。四周废边抹浆糊上壁时只先固定顶部的废边,让整幅托好的拓片吊着蒸发一些水分,不时地测量之前选取的字口或者花纹,直到比先前尺寸大两三毫米时将其余三边封好。待到完全干透后,整幅画面会自然收缩稍许,这时就与原碑尺寸相同,并且拓片的凹凸质感也跃然于纸上。拓片修复不得修改接补损泐、石花,必须保持原状。干燥下墙后步骤同装裱新画(图17),此处不再赘述。

上述造像碑拓片的揭裱修复,只能采取整装裱的方式,修复也遵循先前的装裱形式。本文第一部分所述,以册页、书籍为装帧形式的拓本,修复也应“法不违古”,无论装裱形式,还是装裱过程中的步骤都应遵循古法。修复前测量记录原先天头、地脚、边的宽度,以及册页墩子的厚度或是书籍的书脑处针眼穿线的位置,修复时都不应有所改变;所用材料也应与原来的相同或相近,包括浆糊、纸张、锦绫等。有的拓本在历代收藏时都有藏家的钤印、题跋,有的位置在拓片外四周的装裱材料上,揭裱修复时不应抛弃携带此类信息的旧材料,必须予以加固保留,重新装裱至原先的位置。古旧拓本,除其拓片本身内容之外,无论从艺术方面还是历史文化方面,装潢形式也具有不可低估的价值。修复古旧拓本,也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不得随意改变先前装裱形式,甚至要保留原有的装裱材料。

注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