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章
发文工具
撰写
网文摘手
文档
视频
思维导图
随笔
相册
原创同步助手
其他工具
图片转文字
文件清理
AI助手
留言交流
鉴者,理智也。古玉鉴赏,疑惑最多,馆器可为标型,但颇有出入,各不相同,难以对号入座。民间鉴赏者多为藏家,混迹于摊市检漏求财,此时,尤以主观冲动为害最甚。主观时技痒难耐,定力皆失,利令智晕,幻想可获进出时剪刀叉式的差价,岂不知福祸相依,埋下了烦恼。即使有一眼,但精品难求,普品寡值,当展柜或箱内已满时,顿觉无奈。古玉看多时,频频发现,初时框认的高古玉,只不过是明清货色,而且往往是为求古拙而选材不佳,涂脂抹粉,酸浸打蜡,雕琢粗造的劣等货而已,何等的心理落差,这即是埋下的烦恼。
小学时有学一篇典故“叶公好龙”,讲的是叶公这个人因酷爱龙,就在家园之中,遍画龙纹,致使天龙动容,闻而下之,以求亲近,谁知那时,此叶公非彼叶公,惊恐逃之。逆之而思,高古玉的“真龙”很少,当你认定是“真龙”之时,最好学叶公远遁为妙,不要耿耿于怀是“真龙”走宝,其实多为走了烦恼,保住了钱财。
因而,鉴赏与收藏古玉时应持清淡心理,适可而止,此乃鉴者的上品心态。理智使人远离赝品和劣品,而狂热会成为垃圾的拾荒人,收藏古玉的真谛是:相逢时难别亦难。
青白玉剑首 直径5厘米 重量71克 和田玉质。
玉质坚硬,有熟旧感及包浆,汉式连纹云纹,钉纹凸起,但觉圆润,无刺手感,云纹由琢刻的阴线相连构成,鉴首面磨成弧形,盈寸之间,精润有余。
形体规整,磨制细腻,无系剑的穿孔,因而不似剑具。众多沁斑隐于玉肉,由表及里,由内至外,忽隐忽现,立体呈现,如云如絮,如丝如缕,如雾如烟,细观奇妙。古玉考证如能以事实为依据是最具说服力之举,尽管看似带有汉玉特征及完美的沁色,但不具使用功能何解?
这是购于美国的一个拍品,显然所有人都把它看做是一件清玉,出价不高,我也是当成十八世纪仿古青白玉镇纸玩赏收藏。可当另一件相似品出现的时候....
加拿大安大略省皇家博物馆 青白玉剑首。
玉质相同,玉色相同,制式相近,均无系带穿孔,内沁相近。此器带沁带灰,加之属于世界级中国文物馆藏丰富的著名博物馆所藏,高古玉的断代应无问题。相比之下,我之藏品,于沁,于型,于工,于纹,于皮色,皆更为精美,那么它们是否可同为汉玉?古玉的考证并能得到行家的认可,是一项不易的工作,为自己的藏品正名争鸣,也是每一个藏家的义务之举。面对这遗失的远古时代,不知这些古玉是否能给您带来某些启迪与发现:
1,
富有戰國特色,玉玦最早出現於新石器時代,曾是中華玉文化的起源標誌物之一,商周時依然興盛,至戰國以後衰落。2, (注“外壁陰刻勾連雲紋為飾,外廓兩端對稱各出四隻玉蟬為脊,錯落有致。)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
来自: JP大漠书画院 > 《宝藏珍玩馆》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老人报 - 2011年3月16日 - A36:一周闲情版 - “叶公好龙”的真相
真正的叶公沈诸梁,是一位勤政廉政、体恤民生的好官。当年,孔子周游列国时曾赴叶邑游说叶公沈诸梁以求官,但他们二人在治国理念上有根...
叶公好龙
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像龙却不是龙的东西罢了。叶公喜欢龙的消息传到了天...
叶公何以好龙?
叶公何以好龙?小学的赵老师听我们读完了课文,说了一句:“原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好龙呀!”我们笑了,她也笑了。可我们再看看叶公,真...
《道德经》的这一句话,彻底的说透人性有多复杂!
《道德经》的这一句话,彻底的说透人性有多复杂!《道德经》第二十章: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叶公是春秋时期楚国的一个贵族,他非常喜好...
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论语·述而: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叶公有一天问子路,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子路没有答复他。同时孔子这样伟大的人,真的教人不知从何说起,就是说了,叶公也未必能了解孔子。但是,叶公...
叶公好龙(典故)
楚国有个叫叶公子高的人,此人有一个爱好,就是非常喜欢龙,以至爱好到入迷程度。他不仅在自己的房屋居室、门窗梁柱上全都雕绘上龙,甚至在酒杯上、衣带钩上也都刻上龙。于是这件事被天上的真龙听说了...
《论语》: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论语第七篇第十九节读书分享
随笔||为叶公好龙正名
亦或城镇、公园路遇某某牵绳遛狗,如见狗之骨骼流线、皮毛花色、尾形硕美、跑动牲性灵异活跃者,不禁驻足与之主畅谈狗事。常聊之便忘时...
叶公好龙的故事
他崇拜龙,便请来了各地能工巧匠,在柱子上、门窗上都雕刻上了龙,在墙壁上都画上了龙,屋内的家具和各种装饰都采用了龙的图案,就连钩子、凿子这些随手使的用具也都做成龙的形状,总之一句话,他家到...
微信扫码,在手机上查看选中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