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中医儿科学

 学中医书馆 2013-12-21


中医儿科学

    一、咳嗽

    1.外感

    1)风寒咳嗽:散寒宣肺-金沸草散
                             【组成】旋覆花(90克)麻黄(90克)前胡(90克)荆芥穗(120克)炙甘草(30克)                                     半夏(姜汁浸)(30克)赤芍药(30克)

    2)风热咳嗽:疏风肃肺-桑菊饮
                           【组成】桑叶(7.5克)菊花(3克)杏仁(6克)连翘(5克)薄荷(2.5克)桔梗(6克)                                   甘草(2.5克)苇根(6克)

    2.内伤

    1)痰热咳嗽:清肺化痰-清宁散
     【组成】桑白皮(炒) 葶苈<炒) 赤茯苓 车前子栀子仁各等分 甘草(炙)减半
     【用法】上为末。每服1.5克,用生姜、大枣煎服。

    2)阴虚燥咳:滋阴润燥-沙参麦冬汤
        材料:沙参15g,麦冬10g,玉竹10g,桑叶10g,天花粉10g,甘草10g,地骨皮10g。

    二、肺炎喘嗽
    1.常证
    1)风热闭肺:(轻)宣肺化痰-银翘散
     〖组成〗连翘 银花 各一两 [各15g]  苦桔梗 薄荷 牛蒡子 各六钱 [各6g
           竹叶 荆芥穗 各四钱 [各4g]  生甘草 淡豆豉 各五钱 [各5g]                 
                (重)化痰定喘-麻杏石甘汤
     【处方】 麻黄9克 杏仁9克(去皮、尖)甘草6克(炙)石膏18克

    2)痰热闭肺:清热宣肺 涤痰定喘-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用药:炙麻黄、杏仁、生石膏(先煎)、葶苈子、桑白皮、黄芩、鱼腥草、法半夏、浙贝母、甘草。
       加减:腑实便秘,加大黄(后下)、芒硝(冲服);口唇紫绀,加丹参、桃仁;痰重,加瓜蒌皮、黛蛤散,必要时加鲜 竹沥或猴枣散口服;热重,加虎杖、栀子。加减:腑实便秘,加大黄(后下)、芒硝(冲服);口唇紫绀,加丹参、桃仁;痰重,加瓜蒌皮、黛蛤散,必要时加鲜竹沥 或猴枣散口服;热重,加虎杖、栀子。

    3)阴虚肺热:养阴清肺-沙参麦冬汤
                         【组成】沙参9克 玉竹6克 生甘草3克 冬桑叶4.5克 麦冬9克 生扁豆4.5克 花粉4.5克

    4)肺脾气虚:益气健脾-人参五味子汤
[    组成]人参3克 漂白术4.5克 白云苓3克 北五味1.5克 杭麦冬3克 炙甘草2.4克
    2.变证

    心阳虚衰:温补心阳、救逆固脱-参附龙牡救逆汤
                                【组成】人参、附子、龙骨、牡蛎、白芍、炙甘草。
  【加减】气阴两竭,宜育阴潜阳救逆,可加生脉散;在心阳虚衰之时,常伴见面色、唇舌青紫郁血之症状,以及右     胁下瘀块明显者,可酌加当归、红花、紫丹参等活血化瘀之品,以助血行畅利。

    三、哮喘
    发作期
    1)热性哮喘:清肺化痰定喘-麻杏石甘汤、
                              组成 ;麻黄6克、杏仁9克、生石膏24克、甘草6克。
                              常用本方配伍鱼腥草、黄芩、瓜蒌、贝母 

                               苏葶丸
                               【组成】苦葶苈子(研泥) 南苏子(研泥)各等分
    【用法】上二味和匀,用枣肉为小丸,阴干,瓷罐盛之。每服9克,于夜三更时白汤下。以利四五次为度,利多则       减服之,次日身体软弱无力,则隔一日或隔二日服之。形气弱者,先减半服之,有效再渐加
   
    2)寒性哮喘:温肺化痰定喘-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
    小青龙汤(蜜炙麻黄15g、桂枝9g、五味子9g、干姜9-15g、制半夏30g、白芍30g,细辛6-9g、甘草9-15g)
    三子养亲汤:紫苏子、白芥子、莱菔子各10克,
    加减:痰白清稀,加象贝10克、杏仁10克;哮甚呕吐,加旋覆花10克(包煎)、代赭石15克(先煎);  
  形寒无汗,加防风10克、苏叶10克。

    四、鹅口疮
    1)心脾积热:清泻心脾积热-清热泻脾散
                              【组成】藿香叶(21克)山桅仁(3克)石膏(15克)甘草(90克)防风(120克)

    2)虚火上浮:滋阴潜阳、引火归原-六味地黄汤
                                材料: 熟地黄24克,山药12克,山茱萸12克,泽泻9克,茯苓9克,丹皮9克
    五、口疮
    1)脾胃积热:清热解毒、通腑泻火-凉膈散
     [组成] 大黄8 芒硝8 甘草9 栀子6 薄荷6 黄芩9 连翘12 竹叶10 蜂蜜(少许)
      加减法]
     A.如上焦热重伤津,心烦口渴者,则加天花粉10 麦冬10
     B.如果火热上炎,导致口舌生疮者,加玄参12 金银花12 青黛2
     C.若病人咽喉肿痛甚,则加玄参12 山豆根9 射干9 蝉蜕6
     D.若小儿积热内盛,引致惊厥,则要加入钩藤10 羚羊角4 天麻8

    2)心火上炎:清心泄热-泻心导赤汤
                           板兰根、石解、连翘、花粉各150克,生地100克,淡竹叶76克,木通、黄连各60克,
    3)虚火上浮:滋阴降火-六味地黄汤
                            材料: 熟地黄24克,山药12克,山茱萸12克,泽泻9克,茯苓9克,丹皮9克
    六、泄泻

    1.常证

    1)伤食泻:消食化积-保和丸
                    「组成」 山楂180克、神曲60克、莱菔子60克、半夏80克、陈皮30克、茯苓90克、连翘30克。
    2)风寒泻:疏风散寒-藿香正气散
                    【组成】 藿香9克、紫苏6克、白芷6克、大腹皮12克、茯苓12克、白术9克、陈皮6克、厚朴9克、                            半夏9克、桔梗6克、甘草6克、生姜6克、大枣2枚。
    3)湿热泻:清热利湿-葛根黄芩黄连汤
                        【组成】葛根18克,黄芩9克,黄连9克,炙甘草6克。
    4)脾虚泻:健脾益气-参苓白术散
            组成 ;党参6克,白术6克,茯苓10克,淮山10克,泽泻6克,苡仁15克,苍耳子10克,黄芪6克,甘草3克
      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15g,茯苓12g,白术12g,扁豆12g,山药15g,薏苡仁15g,陈皮12g,砂仁6g,黄芪18g,                       槟榔10g,木香6g,黄连6g,莲子肉10g,建曲12g,甘草6g,大枣6枚。

    5)脾肾阳虚:补脾温肾-附子理中汤
                         「组成」;熟附片6克(先煎一小时)、党参12克、干姜9克、白术12克、炙甘草6克。
    2.变证
    1)伤阴:酸甘敛阴-连梅汤
   【组成】云连6克 乌梅(去核)9克 麦冬(连心)9克 生地9克 阿胶6克【用法】用水1升,煮取400毫升,分二次服
    2)伤阳:温阳救逆-参附龙牡汤
     参附龙牡汤加味,红参9g(先煎)、制附片10g、龙骨30g(先煎)、牡蛎30g(先煎)、石菖蒲10g、制南星9g、

    七、厌食

    1)脾运失健:和脾助运-曲麦枳术丸
                               【组成】;白术(炒)160两,橘皮160两,枳实(炒)160两,桔梗32两,山楂32两,                                         神曲32两,麦芽(炒)32两,枳壳(炒)32两。
    2)胃阴不足:养胃育阴-养胃增液汤
                               【组成】;石斛10 克,乌梅6 克,北沙参12 克,玉竹10 克,白芍10 克,                                                  生甘草5 克,淮山15 克,谷芽15 克,麦芽15 克。
    八、积滞

    1)乳食内积:消乳消食、导滞和中-消乳丸、
                     组成香附(炒)30克 甘草(炙)15克 陈皮(去白)15克 缩砂仁30克 神曲(炒)30克 麦蘖(炒)30克

                                   木香大安丸
                                      【组成】木香6克 连翘5克 黄连9克 陈皮9克 白术9克 枳实5克 山楂5克                                                   炒神曲5克 炒麦芽5克 砂仁5克 炒莱菔子5克

    2)脾虚夹积:健脾助运、消补兼施-健脾丸
                        【处方】 党参 200g白术 (炒)300g陈皮200g 枳实 (炒)200g山楂 (炒)150g麦芽 (炒)200g
    九、疳证

    1.主证
    1)疳气证:和脾健运-资生健脾丸
                 处方:太子参10g,生白术5g,茯苓5g,藿香3g,白豆蔻1.5g(后下),陈皮2g,黄连1.5g,生山楂4                          炒麦芽4g,生苡仁8g,桔梗2g,山药6g,牡蛎9g(先煎),浮小麦9g,生甘草2g。

    2)疳积证:消积理脾-疳积散
              组成;使君子(炒,去壳)、榧子(炒,去壳)、青皮(炒)各174g,党参、芡实、麦芽(炒)、山药、                    茯苓、莲子,鸡内金(炒)、蛤蚧、山楂(焦)、白术(炒)各87g,雷丸、鹤虱各44g,蔗糖324g。
    3)干疳证:补益气血-八珍汤
       【组成】当归(酒拌)10g、川芎5g、白芍药8g、熟地黄(酒拌)15g、人参3g、白术(炒)10g、茯苓8g、炙甘草5g。
 
   2.兼证
    疳肿胀:健脾温阳利水-真武汤
                         【组成】;茯苓15克、芍药15克、生姜15克、白术10克、炮附7克
    十、惊风

    1.急惊风

    1)感受风邪:疏风清热、熄风镇惊-银翘散
       组成:银花9克 连翘9克 苦桔梗6克 薄荷6克 竹叶4克 生甘草5克 荆芥穗5克 淡豆豉5克 牛蒡子9克 芦根30克。

    2)湿热疫毒:清热化湿、解毒熄风-黄连解毒汤
                                    【组成】 黄连(9克) 黄芩(6克) 黄柏(6克) 栀子(9克)
    3)惊恐痉厥:镇惊安神-抱龙丸、
                            【处方】 牛黄 8g 胆南星 200g 天竺黄 70g 茯苓 100g 琥珀 50g 麝香 4g 全蝎 30g                                      僵蚕 (炒)60g 雄黄 50g 朱砂 30g
  【制法】 以上十味,除牛黄、麝香外,朱砂、雄黄分别水飞成极细粉;其余胆南 星等六味粉碎成细粉;将牛黄、             麝香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90~100g制成大蜜丸,

                            安神丸
                     【处方】 槟榔 50g 沉香 40g 丁香 15g 肉豆蔻 12.5g  木香 25g  广枣 20g  山柰 20g                          荜茇 15g  黑胡椒 17.5g 紫硇砂 7.5g 铁棒锤 15g 兔心 7.5g 野牛心 7.5g 阿魏 5g 红糖 25g
  【制法】 以上十五味,除红糖外,其余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红糖加适量水泛丸,干燥,即得

    2.慢惊风
    1)土虚木亢:温运脾阳、扶土抑木-缓肝理脾汤
                                    组成;柴胡12 香附9 党参12 白术12 制首乌12 泽泻9 三七粉3 丹参12
    2)阴虚风动:育阴潜阳、滋水涵木-大定风珠、
                                    【处方】 生白芍18克 阿胶9克 生龟版12克 干地黄18克 麻仁6克 五味子6克                                            生牡蛎12克 麦冬18克(连心)炙甘草12克 鸡子黄2枚 鳖甲12克(生)

                                  黄连阿胶汤、
                                 【处方】 黄连12克 黄芩6克 芍药6克 鸡子黄2枚 阿胶9克

    十一、肠道虫证

    蛔虫病
    1)蛔虫证:驱蛔杀虫、调理脾胃-使君子汤
                                   组成;使君子、槟榔、川连、芜荑、枳壳、木香、楝皮
    2)蛔厥证:安蛔定痛、继则驱虫-乌梅丸
                              组成 乌梅300枚 细辛84克 干姜140克 黄连224克 当归56克 附子84克(去皮,炮,)                                      蜀椒56克出汗) 桂枝(去皮)84克 人参84克 黄柏84克
    十二、小儿水肿
    1.常证
    1)风水相搏:疏风利水-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组成】 麻黄6克,连翘9克,杏仁9克,赤小豆30克,大枣12枚,桑白皮10克,生姜6克,甘草6克
    2)湿热内侵:清热利湿-三妙丸合导赤散
三妙丸 【处方】 苍术(炒) 600g 黄柏(炒) 400g 牛膝 200g 【制法】 以上三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
导赤散 【组成】 生地黄 木通 生甘草梢各等份(各10g)为未,每服9g,水一盏,入竹叶同煎至五分,食后温服

    3)肺脾气虚:健脾益气-参苓白术散合玉屏风散
                参苓白术散,处方;人参 100g 茯苓100g 白术(炒) 100g 山药100g白扁豆 (炒)75g 莲子 50g                                 薏苡仁(炒)50g 砂仁 50g桔梗 50g 甘草100g
                玉屏风散(《丹溪心法》)(桂枝9g,白芍9g,麻黄6g,石膏18g,炙黄芪30g,炒白术15g,防风9g,炙甘草6g,                                       生姜9g,大枣6个)
    4)脾肾两虚:温肾健脾-真武汤
                 组成为:茯苓 三钱9g 芍药 三钱9g 白术 二钱6g 生姜 三钱9g附子 炮去皮,一枚,破八片9g。
    2.变证
    1)水气上凌心肺:泻肺逐水 温阳扶正-己椒苈黄丸合参附汤
己椒苈黄丸,组成:防己12g 椒目5 g葶苈子(炒)10 g大黄10g
参附汤 ,【组成】;人参15克附子(炮,去皮、脐)30克

    2)水毒内闭:辛开苦降、辟秽解毒-温胆汤合附子泻心汤
 
温胆汤 ,组成: 半夏汤洗七次 竹茹 枳实麸炒,去瓤,各二两(各60g) 陈皮三两(90g)甘草一两(30g),炙 茯苓一两半(45g) 生姜五片,大枣一枚

泻心汤,【组成】;大黄12克 黄连6克 黄芩6克 附子10克(炮,别煮取汁)


    十三、感冒
    1.主证
    1)风寒感冒:辛温解表-葱豉汤、
                           【处方】 连须葱白30克 淡豆豉10克 生姜3片 黄酒30克

                           杏苏散、
    组成;苏叶(9g) 半夏(9g) 茯苓(9g) 前胡(9g) 苦桔梗(6g) 枳壳(6g) 甘草(3g) 大枣(3枚) 杏仁(9g) 橘皮(6g) 

                         荆防败毒散
                             组成:荆芥穗5克,防风5克,羌独活各5克,柴胡6克,茯苓6克,甘草3克,枳壳6克,                                   桔梗5克,川芎5克,党参6克,薄荷3克。

    2)风热感冒:辛凉解表-银翘散、
       组成:银花9克 连翘9克 苦桔梗6克 薄荷6克 竹叶4克 生甘草5克 荆芥穗5克 淡豆豉5克 牛蒡子9克 芦根30克。
                           桑菊饮
      【处方】 杏仁6克 连翘4.5克 薄荷2.4克 桑叶7.5克 菊花3克 苦梗6克 甘草2.4克 苇根6克
 
   3)暑邪感冒:清暑解表-新加香薷饮
          组成;香薷6克(二钱),银花9克(三钱),鲜扁豆花9克(三钱),厚朴6克(二钱),连翘6克(二钱)。

    2.兼证
    1)挟痰:
    风寒:辛温解表、宣肺化痰-三拗汤
                    组成;麻黄(不去根节),杏仁(不去皮尖),甘草(不炙),各等分(30克)。: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五钱(15克)
    风热:辛凉解表、清肺化痰-黛蛤散
                              【处方】 青黛 30g蛤壳300g 【制法】 以上二味,粉碎成细粉,
    2)挟滞:消食导滞、通腑泄热-保和丸
                       处方:山楂 180 克 神曲 60 克 半夏 茯苓各 90 克 陈皮 连翘 萝卜子各 30 克
    3)挟惊:清热解表、安神镇惊-小儿回春丹、
                     【组成】川贝母 陈皮 木香 白豆蔻 枳壳 法半夏 沉香 天竺黄 僵蚕 全蝎 檀香各37.5克牛黄                              麝香各12克 胆南星60克 钩藤24克 大黄60克 天麻37.5克 甘草26克 朱砂适量

                            琥珀抱龙丸
                            组成;山药(炒)256g朱砂80g甘草48g琥珀24g天竺黄24g檀香24g枳壳(炒)16g茯苓24g                                  胆南星16g枳实(炒)16g红参24g
    十四、麻疹
    1.顺证
    1)初热期:辛凉透表、清宣肺卫-宣毒发表汤
                            组成;升麻 葛根各2.5克 前胡2.5克 桔梗0.6克 枳壳(麸炒)2.5克 荆芥 防风各1.5克                                   薄荷 甘草各0.6克 木通 连翘 牛蒡子 杏仁 竹叶各2.5克.
    2)见形期:清热解毒、佐以透发-清解透表汤
                         配方:西河柳7克,蝉衣3克,葛根6克,升麻4克,连翘3克,银花3克,紫草根3克,桑叶3                                  甘菊3克,牛蒡子6克,甘草4克

    3)恢复期:养阴益气、清解余邪-沙参麦冬汤
                               材料:沙参15g,麦冬10g,玉竹10g,桑叶10g,天花粉10g,甘草10g,地骨皮10g。


    2.逆证
    1)热毒攻喉:清热解毒、利咽消肿-清咽下痰汤合六神丸
    清咽下痰汤方药:连翘、葛根、防风各12g,前胡、桔梗、牛蒡子各10g,薄荷、荆芥、甘草各6g。热甚惊悸加僵蚕                      蝉衣;气虚体弱加黄芪、党参;疹隐不达,高热神烦加鲜石斛、生地、豆豉
       六神丸;由人工牛黄、麝香、蟾酥、珍珠粉、冰片、百草霜组成,

    2)邪陷心肝:平肝熄风、清营解毒-羚角钩藤汤
 【组成】;羚羊角片6g 钩藤15g 桑叶10g 生地15g 菊花9g 生白芍30g 茯苓12g 竹茹9g 甘草6g 川贝母9g
   
十五、风痧

    1)邪郁肺卫:疏风清热-银翘散
       组成:银花9克 连翘9克 苦桔梗6克 薄荷6克 竹叶4克 生甘草5克 荆芥穗5克 淡豆豉5克 牛蒡子9克 芦根30克。
    2)邪热炽盛:清热解毒-透疹凉解汤
 
    十六、丹痧
    1)邪侵肺卫:辛凉宣透、清热利咽-解肌透痧汤
                  【组成】荆芥穗4.5克 净蝉衣2.4克 嫩射干3克 生甘草1.5克 粉葛根6克 熟牛蒡6克 轻马勃2.4克                           苦桔梗3克 前胡4.5克 连翘壳6克 炙僵蚕9克 淡豆豉9克 鲜竹茹6克 紫背浮萍9克

    2)毒在气营:清气凉营、泻火解毒-凉营清气汤
          【组成】犀角尖(磨冲)1.5克 鲜石斛18克 黑山栀6克 牡丹皮6克 鲜生地18克 薄荷叶2.4克 川雅连1.5克               京赤芍6克 京元参9克 生石膏24克 生甘草2.4克 连翘壳9克 鲜竹叶30张 茅芦根各30克 金汁30毫升(冲服)。

    3)疹后阴伤:养阴生津、清热润喉-沙参麦冬汤
                【组成】北沙参10克、玉竹10克、麦冬10克、天花粉15克、扁豆10克、桑叶6克、生甘草3克。

    十七、水痘
    1)风热轻证:疏风清热解毒-银翘散
       组成:银花9克 连翘9克 苦桔梗6克 薄荷6克 竹叶4克 生甘草5克 荆芥穗5克 淡豆豉5克 牛蒡子9克 芦根30克。

    2)毒热重证:清热凉营解毒-清胃解毒汤
                               组成生石膏15-30克,知母12克,谷精草12克,银花12克,蝉衣6克,甘草3克。

    十八、痄腮
    1.常证
    1)温毒在表:疏风清热、散结消肿-银翘散
       组成:银花9克 连翘9克 苦桔梗6克 薄荷6克 竹叶4克 生甘草5克 荆芥穗5克 淡豆豉5克 牛蒡子9克 芦根30克。
 
    2)热毒蕴结: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普济消毒饮
                组成;黄芩(酒炒,15克) 、黄连(酒炒,15克) 、陈皮(去白,6克) 、甘草(生用,6克) 、                      玄参(6克) 、柴胡(6克)、 桔梗(6克) 、连翘(3克)、板蓝根(3克)、 马勃(3克)                        牛蒡子(3克)、 薄荷(3克)、 僵蚕(2克) 、升麻(2克)。

     2.变证
 
   邪毒引睾窜腹:清泻肝火、活血镇痛-龙胆泻肝汤
                       组成:龙胆草酒炒(6克) 黄芩炒(9克) 山栀子酒炒(9克) 泽泻(12克) 木通(6克)                              车前子(9克) 当归酒炒(3克) 生地黄酒炒(9克) 柴胡(6克) 生甘草(6克)

    十九、顿咳
    1)痉咳期:泻肺镇咳-桑白皮汤
                        【组成】;桑白皮半夏 苏子 杏仁 贝母 山栀 黄芩 黄连各2.4克

    2)恢复期:润肺健脾-沙参麦门冬汤、
材料;沙参15克,玉竹12克,麦门冬12克,桑叶10克,扁豆10克,天花粉10克,生甘草3克。

                         人参五味子汤
                         [组成]人参3克 漂白术4.5克 白云苓3克 北五味1.5克 杭麦冬3克 炙甘草2.4克

    二十、小儿暑温
    1)邪在卫气:清热解毒、辛凉透表-新加香薷饮、
          组成;香薷6克(二钱),银花9克(三钱),鲜扁豆花9克(三钱),厚朴6克(二钱),连翘6克(二钱)。

                                      白虎汤
                                组成;石膏一斤,碎(50g) ,知母六两(18g) 炙甘草二两(6g), 粳米六合(9g)

    2)邪在气营:清气凉营、泻火涤痰-清瘟败毒饮
     【组成】生石膏大剂六两至八两,中剂二两至四两两,小剂八钱至一两二钱,小生地大剂六钱至一两,中剂三钱至      五钱,小剂二钱至四钱,乌犀角大剂六钱至八钱,中剂三钱至四钱,小剂二钱至四钱,小剂一钱至一钱半,生栀      子、桔梗、黄芩、知母、赤芍、玄参、连翘、竹叶、甘草、丹皮、黄连。
  
    3)邪在营血:凉血清心、增液潜阳-犀角地黄汤
                             【组成】 犀角[水牛角代](30克) 生地黄(24克) 芍药(12克)牡丹皮(9克)

    4)邪恋正虚:
    余热未尽:养阴清热、调和营卫-青蒿鳖甲汤、
                                 【组成】青蒿6克,鳖甲15克,细生地12克,知母6克,丹皮9克。

                                    桂枝汤
【组成】 桂枝(去皮)三钱(9克) 芍药三钱(9克) 生姜(9克)三钱 大枣(切)十二枚(3枚) 甘草二钱(炙,6克)

    痰蒙清窍:开窍泄浊、豁痰清心-苏合香丸、
   药物:苏合香油(入安息香膏内)一两 安息香(为末,用无灰酒一升熬膏) 沉香 麝香 丁香 白术 青木香 乌犀屑 香          附子(炒去毛) 朱砂(水飞) 诃黎勒(煨去皮) 白檀香 荜拨各二两 龙脑(研) 熏陆香(另研)各一两

                                 龙胆泻肝汤
 
                【组成】 龙胆草(6克) 黄芩(9克) 山栀子(9克) 泽泻(12克) 木通(9克) 车前子(9克)                          当归(8克) 生地黄(20克) 柴胡(10克) 生甘草(6克)

    二十一、夏季热

    1)暑伤肺胃:清暑益气-王氏清暑益气汤
     【组成】 西洋参 [5g]石斛15g]麦冬 [9g] 黄连 [3g] 竹叶 [6g] 荷梗 [6g] 知母 [6g] 甘草 [3g] 粳米 [15g]               西瓜翠衣 [30g]

    2)上盛下虚:温下清上-温下清上汤
       药用;淡附子3~6克,黄连3~6克,磁石10克(先煎),天花粉10克,覆盆子10克,菟丝子10克,蛤粉6~10克,补骨             脂10克,桑螵蛸10克,白莲须10克。心烦口渴者,加莲子心、天花粉、玄参清心除烦。口渴不止,小便清             长,亦可用白虎加人参汤合金匮肾气汤加减,以白虎加人参汤清热除烦、

    二十二、五迟、五软

    1.五迟

    1)肝肾不足:补肾养肝-六味地黄丸
                           组成 熟地黄240克,山药、山茱萸各120克,茯苓、泽泻、丹皮各90克。
    2)心血不足:补心养血-菖蒲丸
      【组成】人参 石菖蒲 麦门冬(去心) 远志(取肉,姜汁炒) 川芎 当归各6克 滴乳香 朱砂各3克(研细)

    2.五软
    1)脾肾两亏:健脾补肾-补肾地黄丸合补中益气汤
        补肾地黄丸【组成】;干山药(去黑皮) 山茱萸(酒浸润,蒸透,去核,取皮用) 熟干地黄(酒洗,焙干)         各15克 鹿茸(蜜或酒涂,炒) 川牛膝(酒洗,焙)各12克 牡丹根皮(净洗) 白茯苓(去皮)各9克 泽泻            (去粗皮)6克
        补中益气汤,组成:黄芪15克、人参(党参)15克、白术10克、炙甘草15克、当归10克、陈皮6克、升麻6克、                          柴胡12克、生姜9片、大枣6枚
    2)气血虚弱:益气养血-八珍汤
       【组成】当归(酒拌)10g、川芎5g、白芍药8g、熟地黄(酒拌)15g、人参3g、白术(炒)10g、茯苓8g、炙甘草5g。
   
二十三、五硬
    1)阳气虚哀:益气温阳-参附汤 【组成】人参附子(炮,去皮、脐)青黛各15克

    2)寒凝血涩:温经通络-当归四逆汤
                        【组成】当归三两(12克)、桂枝三两(9克)、 芍药三两(9克)、 细辛三两(3克)、                                 通草二两(6克)、 大枣二十五枚(8枚、擘[bo])、 炙甘草二两(6克)。

    二十四、尿频

    脾肾气虚:益气补肾-缩泉丸
                        组成;台乌药9克,山药18克,益智仁9克,五味子6克,桑螵蛸12克,熟地9克,甘草3克。

    二十五、遗尿
    1)下元虚寒证:温补肾阳、固涩小便-菟丝子散
                   【组成】菟丝子60克(酒浸三,日,晒干,别捣为末) 牡蛎30克(烧为粉) 肉苁蓉60克(酒浸一宿,                           刮去粗皮,炙干用) 附子30克(炮裂,去皮、脐) 五味子30克 鸡膍胵中黄皮60克(微炙)

    2)脾肺气虚:培元益气、固涩小便-补中益气汤合缩泉丸
补中益气汤【组成】黄芪(18克)炙甘草(9克)人参(6克)当归(3克)橘皮(6克升麻(6克柴胡(6克白术(9克)
  缩泉丸      组成;台乌药9克,山药18克,益智仁9克,五味子6克,桑螵蛸12克,熟地9克,甘草3克

    3)肝经湿热:泻肝清热-龙胆泻肝汤
             组成;龙胆草9克,焦栀9克,柴胡9克,黄芩9克,生地9克,泽泻12克,当归12克,白木通9克,甘草6克,                            银花50克,连翘15克,板兰根15克。

    二十六、紫癜
    1)血热妄行: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犀角地黄汤
                             【组成】 犀角[水牛角代](30克) 生地黄(24克) 芍药(12克)牡丹皮(9克)

    2)气不摄血:益气摄血-归脾汤
       【组成】白术(3克)当归(3克)白茯苓(3克)黄芪炒(3克)远志(3克)龙眼肉(3克) 酸枣仁炒 (3克)               人参(6克)木香(1.5克)炙甘草(1克)

    二十七、汗证

    1)表虚不固:益气固表-玉屏风散合牡蛎散
              玉屏风散,组成:防风1两(15克),黄芪2两(30克,蜜炙),白术2两(30克)
              牡蛎散,〖组成〗 黄芪去苗土 [30g] 麻黄根洗 [9g] 牡蛎 米泔浸,刷去土,火烧通赤,各一两[30g]
             
    2)营卫不和:调和营卫-黄芪桂枝五物汤 方组;黄芪9g  芍药9g  桂枝9g  生姜18g  大枣lOg

    3)气阴虚弱:益气养阴-生脉散「组成」人参9克,麦门冬9克,五味子6克。

    二十八、胎黄

    1)湿热熏蒸:清热利湿-茵陈蒿汤
                           组成;茵陈蒿18克(六两) 栀子9克(十四枚) 大黄9克(二两,去皮)

    2)寒湿阻滞:温中化湿-茵陈理中汤
                 组成;茵陈12克,党参10克,白术10克,甘草6克。 加减:湿盛者,加茯苓;寒甚者,加附子。
    3)瘀积发黄:化瘀消积-血府逐瘀汤
                            【组成】 当归9克、生地黄9克、桃仁12克、红花9克、枳壳6克、赤芍6克、川芎5克、                                      柴胡3克、桔梗5克、牛膝9克、甘草3克。


    二十九、脐风
    脐风:宣通经络、驱风镇痉-撮风散
          【组成】赤脚螟蚣半条(炙) 钓藤7.5克 朱砂 直僵蚕(焙) 血蝎梢各3克 麝香0.25克
           【用法】上药为末。每服0.25克,用竹沥调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