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神精致的扬州面塑

 红豆居士 2013-12-21
中国面塑两大流派均在扬州出现、记载、繁盛、传承——
传神精致的扬州面塑
记录了扬州人在过往岁月中的生活方式、消费理念、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

扬州晚报   20131221

    平山宴饮

    传统技艺

    面塑,顾名思义是用面粉塑造形象的艺术,其是我国古老的一门民间艺术。汉代即有中国面塑的文字记载,宋代《梦粱录》中曾有把面塑用在春节、中秋、端午以及结婚、祝寿喜庆日子的记载。扬州面塑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中国面塑两大流派均在扬州出现、记载、繁盛、传承。扬州面塑秀丽、典雅、细致、优美、精巧,是中国南方面塑的代表。它糅合了扬州玉雕、石雕等三维艺术的精髓,自成体系。

    扬州面塑的两大流派

    扬州的面塑有两大流派:传统面塑和艺术面塑,二者最早见诸记载的均为清乾隆时期。如清乾隆年间,让圃主人陆钟辉(?-1761)所作《分咏扬州岁暮节物·得春健人》诗曰: “连宵舂玉粒,蒸粉制为人。不作龙钟样,难模戌削身。献亲祈老寿,随俗馈新春。比似娲抟土,相看一笑频。”清道咸至民国年间,相关的诗词、文史记载更是屡见不鲜。如:仪征诗人厉惕斋(1793-1867)作《真州竹枝词》,其《引》曰:“七月俗名巧月” ,“茶食店制巧果人酥,以应时”;“九月九日重阳” ,“像生店制小亭沼,有数面捏小羊,臣立其间,谓之重阳台。” 其词《巧果人》曰:“盛来食品极荒唐,饼饵都成骨相装。我客断非朱粲辈,如何人亦当作粮。”;其词《重阳台》曰:“金碧楼台几上呈,几堆细石乱纵横。小羊斜卧闲阶里,可是初平叱后成。”在李斗的《扬州画舫录》中,也有平山堂一带鬻粉糍状人的记载。

    清秀、逼真、传神、精致的扬州艺术面塑

    扬州艺术面塑以清秀、逼真、传神、精致见长,通常有三种风格:一是民间面塑,二是文人面塑,三是看盘(船点)。清中叶,陆钟辉、厉惕斋等赋诗咏扬州传统面塑。瓜洲有在定婚下茶、做寿、祭供等用面制龙凤抢珠、寿星、荔枝、石榴等习俗。它既好看,又好吃,造型众多,形态生动,祈福祝愿,寓意吉祥。光绪年间,扬州文人面塑名家袁润之善于袖中捏面(有时用泥)人。作品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名噪江淮。袁是兴化人,他到苏州拜师,把苏州泥人的“塑真”技艺带回扬州,将小粉土改为面粉。其为人捏像,注视客貌,于袖中随捏随视,一顷捏成。宣统末年,袁的作品送南京劝业会展出,获优等奖。晚清黄鼎铭《望江南》词曰:“扬州好,捏像合推袁。妙肖传神真面目,装潢馀事小琴樽。绝技擅专门。” 许伯樵《十不全词》:“二不全,袁缺嘴,手段直,出鬼神。而日直,般般对,就是价钱实在贵。”

    简约、质朴、生动、小巧的扬州民间面塑

    扬州民间面塑以简约、质朴、生动、小巧见长,造型简洁浑厚、朴实雅洁,风格细致、优美、精巧。扬州面塑注重神气,淳朴敦厚,色彩艳丽,让人觉得亲切自然。它尤其注重人物的喜怒哀乐,背景、服饰、器物的捏制无不特色鲜明。

    扬州民间面塑与扬州戏曲有不解之缘。扬州是戏曲表演的繁盛之地,戏场门口常聚集捏像艺人,这些艺人专门捏制戏剧人物,甚至戏场里演哪一出戏,艺人就在场外捏售这场戏的主要人物,观众叹为神奇,纷纷解囊购买。扬州戏班“台班船”后面往往跟有捏像艺人的“连家船”。清末民初,扬州面塑名家徐仕英除在戏场门口捏制戏剧人物外,还在扬州平山堂的山脚下、教场等地,与捏泥人、吹糖人等卖耍货。

    色泽悦目、形象逼真、烘托气氛的看盘

    里下河水乡祭祖时,常有面粉捏四个小人放在供桌上。瓜洲有定婚下茶用面制龙凤抢珠、万年青、河藕等,做寿用面制寿星、寿桃、仙鹤等,祭供用面制荔枝、鸭梨、柿子、西瓜、石榴等习俗。至今,扬州沙头、李典一带仍有娘家为出嫁女陪送面塑“十样锦”的习俗。

    扬州面塑看盘(船点)历史久远。其起源于苏州、扬州船宴。船娘们捏制出形态各异、小巧玲珑的面制花鸟鱼虫、干鲜果品,作为“船宴”上的小吃,烘托“船宴”的气氛,供游客们欣赏品味。后来,船点演变为只供欣赏,不供食用的看盘。扬州厨师在高档宴席上陈设看盘,以面塑制吉祥物,形态甚多,色泽悦目,形象逼真,以烘托宴会气氛。

    当代扬州面塑面临艺绝的局面

    扬州面塑积淀深厚,淳朴自然,大俗大雅,展现出一幅幅生动的民俗画卷,记录下扬州人在过往岁月里的生活方式、消费理念、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见证了扬州历史,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学术研究价值、艺术收藏价值。昔时,面塑也是一种谋生的行当,但它又属于传统的手工艺,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物。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面塑更能显示其文化魅力。但是由于种种因素,面塑这种古老的手工技艺现正面临着艺绝的局面。

    本文图由扬州非遗办供稿

    扬州面塑的两大流派

    扬州的面塑有两大流派:传统面塑和艺术面塑,二者最早见诸记载的均为清乾隆时期。如清乾隆年间,让圃主人陆钟辉(?-1761)所作《分咏扬州岁暮节物·得春健人》诗曰: “连宵舂玉粒,蒸粉制为人。不作龙钟样,难模戌削身。献亲祈老寿,随俗馈新春。比似娲抟土,相看一笑频。”清道咸至民国年间,相关的诗词、文史记载更是屡见不鲜。如:仪征诗人厉惕斋(1793-1867)作《真州竹枝词》,其《引》曰:“七月俗名巧月”,“茶食店制巧果人酥,以应时”;“九月九日重阳”,“像生店制小亭沼,有数面捏小羊,臣立其间,谓之重阳台。”其词《巧果人》曰:“盛来食品极荒唐,饼饵都成骨相装。我客断非朱粲辈,如何人亦当作粮。”其词《重阳台》曰:“金碧楼台几上呈,几堆细石乱纵横。小羊斜卧闲阶里,可是初平叱后成。”在李斗的《扬州画舫录》中,也有平山堂一带鬻粉糍状人的记载。

    清秀、逼真、传神、精致的扬州艺术面塑

    扬州艺术面塑以清秀、逼真、传神、精致见长,通常有三种风格:一是民间面塑,二是文人面塑,三是看盘(船点)。清中叶,陆钟辉、厉惕斋等赋诗咏扬州传统面塑。瓜洲有在订婚下茶、做寿、祭供时用面制龙凤抢珠、寿星、荔枝、石榴等习俗。它既好看又好吃,造型众多,形态生动,祈福祝愿,寓意吉祥。光绪年间,扬州文人面塑名家袁润之善于袖中捏面(有时用泥)人。作品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名噪江淮。袁是兴化人,他到苏州拜师,把苏州泥人的“塑真”技艺带回扬州,将小粉土改为面粉。其为人捏像,注视客貌,于袖中随捏随视,一顷捏成。宣统末年,袁的作品送南京劝业会展出,获优等奖。晚清黄鼎铭《望江南》词曰:“扬州好,捏像合推袁。妙肖传神真面目,装潢馀事小琴樽。绝技擅专门。” 许伯樵《十不全词》:“二不全,袁缺嘴,手段直,出鬼神。而日直,般般对,就是价钱实在贵。”

    简约、质朴、生动、小巧的扬州民间面塑

    扬州民间面塑以简约、质朴、生动、小巧见长,造型简洁浑厚、朴实雅洁,风格细致、优美、精巧。扬州面塑注重神气,淳朴敦厚,色彩艳丽,让人觉得亲切自然。它尤其注重人物的喜怒哀乐,背景、服饰、器物的捏制无不特色鲜明。

    扬州民间面塑与扬州戏曲有不解之缘。扬州是戏曲表演的繁盛之地,戏场门口常聚集捏像艺人,这些艺人专门捏制戏剧人物,甚至戏场里演哪一出戏,艺人就在场外捏售这场戏的主要人物,观众叹为神奇,纷纷解囊购买。扬州戏班“台班船”后面往往跟有捏像艺人的“连家船”。清末民初,扬州面塑名家徐仕英除在戏场门口捏制戏剧人物外,还在扬州平山堂的山脚下、教场等地,与捏泥人、吹糖人等卖耍货。

    色泽悦目、形象逼真、烘托气氛的看盘

    里下河水乡祭祖时,常用面粉捏四个小人放在供桌上。瓜洲有订婚下茶用面制龙凤抢珠、万年青、河藕等,做寿用面制寿星、寿桃、仙鹤等,祭供用面制荔枝、鸭梨、柿子、西瓜、石榴等习俗。至今,扬州沙头、李典一带仍有娘家为出嫁女陪送面塑“十样锦”的习俗。

    扬州面塑看盘(船点)历史久远。其起源于苏州、扬州船宴。船娘们捏制出形态各异、小巧玲珑的面制花鸟鱼虫、干鲜果品,作为“船宴”上的小吃,烘托“船宴”的气氛,供游客们欣赏品味。后来,船点演变为只供欣赏,不供食用的看盘。扬州厨师在高档宴席上陈设看盘,以面塑制吉祥物,形态甚多,色泽悦目,形象逼真,以烘托宴会气氛。

    当代扬州面塑面临艺绝的局面

    扬州面塑积淀深厚,淳朴自然,大俗大雅,展现出一幅幅生动的民俗画卷,记录下扬州人在过往岁月里的生活方式、消费理念、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见证了扬州历史,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学术研究价值和艺术收藏价值。昔时,面塑也是一种谋生的行当,但它又属于传统的手工艺,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物。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面塑更能显示其文化魅力,但是由于种种因素,面塑这种古老的手工技艺现正面临着艺绝的局面。

    本文图由扬州非遗办供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