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腮腺癌 腮腺癌是发生于腮腺的恶性肿瘤,属于涎腺癌中发生率最高的一科恶性肿瘤。临床多于无意中或体验时发现,以耳垂为 中心的下方或后方有生长缓慢的无痛性肿块,多呈结节状,表面平整或略圆,质地硬度不一,活动,大小一般为3一5厘 米,有包膜,病史长,除局部酸胀感外,无面神经损伤、区域淋巴结肿大及其他不适。腮腺恶性肿瘤少见,以恶性混合 瘤为多,其次为粘液表皮样肿瘤、腺癌、腺泡细胞癌、乳头状囊腺癌等。临床表现为病程短,生长较快,病变部常有疼 痛,麻木不适,肿块较硬,与深部组织粘连,活动性差,张口困难,部分病人有部分或全部面神经瘫痪,浸润皮肤可清 破,创口不愈,分泌物恶臭,可发生领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肺、骨、肝、脑等)。 查;唾腺 X线造影可见主、支导管被挤扭曲、扩张、狭窄性断续、中断;腺泡充盈不良或缺损或造影剂外溢呈片状;主 导管梗塞时,支导管及腺体全部不显影。活体组织针吸或术中取活体组织作冰冻切片病理检查可确诊。 围组织,术后边缘遗留有残存痛时,则应考虑辅加放射治疗。 。 瓜蒌仁15克、苦参15克、昆布12克、桃仁12克、生地12克、蜂房12克、干蟾皮9克,水煎服。 米,抗后正中有约1.5×2厘米质硬固定淋巴结各1个,左侧面瘫。经活俭病理证实为“左腮腺圆柱型腺癌Ⅱ级”,无法手 术及放疗。经本方治疗肿块均明显缩小,4个月后左腮腺肿块缩小至1×1厘米、质软给节。左颌下及颈部枕后淋巴结均未 能扪及,继续服药治疗,随诊3年,全身情况良好,未见增大复发。 穿、天花粉、若参清热解毒,共奏化痰软坚,消瘀散结之功 2.腮腺癌 地偏硬,有胀感,无疼痛,面、足浮肿,口干,血沉26mm/h经原治疗医院复查,诊为复发。患者心情极为紧张,不愿再 次手术,要求中医治疗。诊:左腮部肿明显,面足浮肿,左腮酸胀,咀嚼尤甚,疲乏,纳不振,苔黄而薄腻,脉溺。查 血象:血红蛋白85g/L,血小板80x10’/L,白细胞8.9x10’/L,中性分叶0.78,血沉32mm/h正虚邪实,热毒内蕴。治拟 扶正祛邪,清热解毒。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 丁条12克,夏枯草15克,冬瓜皮30克,意苡仁60克(另煮熟服食),地骷髅15克。 有所缩小。上方加赤茯苓15克。 蛋白110g/L,血小板100x l0’/L,中性0.67,血沉22mm/h,体力渐见恢复,纳食正常。上方去地骷髅、冬瓜皮,改银 花为忍冬藤,加半枝莲15克。 悉愈.血象及cT等复查,均正常无殊。其仍间断服药,迫访至今稳好康复. 。治疗主要采用手术切除或辅助放射治疗。本病属于中医学的“腮疮”、“流痰”等范畴。其发病多因正气内虚,热毒 内蕴,气滞血癌,痰湿积聚所致。治疗应以扶正扶邪为原则。本例手术后仍复发,正气日亏,邪毒内留,当扶正祛邪.方 以西洋参、北沙参、生地黄、黄芪等益阴补气以扶正固本,增其抗病能力;用七叶一技花、藤梨根、白花蛇舌草、银花 、连翘、苦丁茶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以祛邪抗癌。经治l年,诸症消失,续服2年,至今稳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