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二教学楼设计匠心探幽

 昵称122638 2013-12-22

                            第二教学楼设计匠心探幽

                                            泥腿子
    正如埃及金字塔建筑在广褒无垠的金黄色沙漠上才显雄浑宏丽,也正如黄鹤楼、滕王阁和岳阳楼等江南三大名楼也必须耸立于大江巨流的浩瀚水边,临风远眺的游人才觉得它们是这样的高峻壮丽,我们的第二教学楼座落在空旷宽阔的东方广场边,整体环境衬托着,她显得更加伟岸与磅礴、轩昂与大气。
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以其造型的独特而著称,我们的第二教学大楼自然以它不同一般的外部造型而引人驻足。单是楼顶就让你惊喜不已,这不同于西方巴黎圣母院歌特式建筑的尖顶,那是通向天国的;也不同于我国传统建筑的平顶或人字顶,那是单纯用来遮风挡雨的;你看它从后檐向前檐往上高高的翘起,也许你会在心里说:这有什么?别急,再看看凸出于走廊外的一排六根廊柱,从地面直通楼顶,与上翘的前檐相接,你就会觉得新奇了:这简直是巨轮一艘!桅杆上正扬起满涨的风帆!设计者正是将整座大楼构想为一艘远航的巨轮,它将乘载着万千学子的美梦,“直挂云帆济沧海!”
    走近大楼,我们还看到左边每层护栏上都镶上了一条绿色的弧状饰件,左端的踏步间,也不象一般建筑夹在两面墙体之间,也就是说,左端墙体并没有紧靠楼梯间,而是与梯板间约成
15度夹角,独立而上,高出楼顶约五米。设计者还另有匠心:左端风帆般的墙体,中间挖空,那是特为阳光留下的。这便给人更开阔的视野,更新鲜的空气,更明朗的视觉,更新奇的感受。它便是这样的明快与灵动,飘逸与活泼,不给人丝毫压抑与忧郁,沉闷与闭塞。
    每层八间教室不是在一条直线上,面向大楼,靠右边的四间集体向后退一米左右,但人们并不感觉相接处墙体棱角的生硬与剌眼。这又是怎么处理的呢?原来左边第四间过道一角设计为弧形;与右边第一间衔接,右边第一间教室和第三间教室对面分别安置一间不大的办公用房和楼梯间。也许你会以为这下右边会过于凸出吧,其实一点也不,它们与左边耸立的六根廊柱呼应,不仅显得和谐默契,浑然一体,而且相互衬托,更加突出了廊柱的刚健和简洁,办公用房和梯子的变幻和灵动,也因此而更显整座大楼多样变化的节奏和韵律,既各具特色又相互融洽。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在这里又一次得到印证。
    教学楼共五层,建筑面积近
3000平米。第一层存放单车,二至四层为教室。每间教室60余平米。它不同于以往的砖石结构,而是钢筋混凝土的框架结构,每间教室就基本上以简洁的框架作为墙体,其余部分都是窗户和门的领地,因此采光和通风是一流的。教室里的课桌凳和多媒体等电教设备也是首屈一指的。墙壁除最左端的“风帆”和右边突出的办公用房外墙为绿色外,里里外外通体洁白光滑,还显出几分柔嫩,有如刚出浴的处子,容不得你半点轻浮和玷污,反使我们平添几分矜持与庄重!
    楼房长达
80余米,东南走向。夏天西边的太阳照在走廊上,很热,但冬天的阳光会给你双倍的补偿:早晨旭日临窗,过午一直到太阳下山,差不多都有着阳光的直射!因此算不上遗憾。右边的踏步间突出,顶端是不锈钢支架,托起玻璃的盖板。那应该是一个绝妙的瞭望台。课余,站在那里,学校的广场雕塑,花草树木、流泉飞瀑、楼群校道,尽收眼底,更有街市高楼,夜间的万家灯火,无不纷呈献瑞,多彩呈祥。还有那流云岚烟,朝暾夕照,衔日远山,万朵红霞,又该是怎样的让人心旌摇荡,倦意顿消,真该把酒临风,高歌一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