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乳山老故事·六十岁还甲子

 心之舞2013 2013-12-22
[ 本帖最后由 岗山文化 于 2010-10-11 11:28 编辑 ]

                                             乳山老故事?武侠神功

                                                                     辛明路

       乳山一带传说的“武侠”,不是个广义词,而是专指一个人。这人的名字叫邢洛书,桑行埠村人,其村现属乳山市夏村镇。

                                                                   祖上风水传奇
       传说邢洛书的先人请人选墓地时,阴阳先生说:“我们给人看地气,都是指偏不指正的,如果用正了,我们就会受到天谴,后半生得在黑暗中度过。” 邢洛书的先人一听,百般哀求,并保证:“如果能给指出地气的中心位置,将像对待亲生父母那样,奉养先生的后半生。”后来,那位失明了的风水先生,对生活待遇要求的太高,对其服务不满意。一天,他对邢洛书的先人说:“我夜里算出,你们给老人下葬时,棺椁未垫得平,这样发迹慢而不稳,要重新调整一下。移棺后,你们不要乱动,一切听我指挥。”移棺那天,棺材下面有一泓清水,水中有5只虾在游动,盲先生摸索着捉那5只虾,并挨个将虾一掰两截,用虾体里的液汁涂抹眼睛,涂后他的双目就很快复明了(一说是只抓到4只虾,另一只始终没有被捉到)。
       无独有偶,于家村(现海阳所镇西泓于家),也有一人家在找人睬地气。这位风水先生倒是刻意指偏的。但当这家人送老人入土时,正逢天寒地冻的季节,因冻土太厚,怎么也挖不下去。后来人们发现,不远处有土松软的地方,无奈就更改了墓穴的位置。第二天,那风水先生感到身体不适,知道问题出在于家,就赶到于家说:“你们给老人葬的这个地方太不好了,得赶快移棺到原定处。”说完,那先生就领着于家的人去移棺,大家看到,一夜之间,棺木就被芦苇根缠绕起来了。棺木抬起时,一对鸽鸟从棺下飞走了。后来,这户人家出了个侠女。

                                                                            少时神敬鬼惧
        邢洛书8岁起到外村读书。村旁小河边有座土地庙,庙前那条小道,是他上下学的必经之路。有一天夜里,村中的族长连续做了几个同样的梦,土地爷要求把庙迁移。说这大半年来,有位大人一天4次从庙前经过,按规矩,他次次都要迎接的,其他工作没有时间干了。天亮后,族长站在庙的远处观望。庙前过往的人不少,其他人经过,没有什么异样;当一个小男孩走过来时,土地庙里立时红光满堂。小男孩从容地走着,并不知情的样子。几天的观察,都是这种情况。族长知道了邢洛书不是一般的人,嘱其家长好好培养;并按土地爷的要求,把土地庙搬到别的地方去了。
         也是这年,村里有个青年要娶媳妇,其父亲找教书先生择好日。先生遇到了一个怪八字的人,年内没有适合他结婚的日子。父母又急于让儿子结婚。先生无奈最后说:四月初三这天虽然也不是好日,但可望被贵人冲破不吉。条件是,将媳妇的花轿必须要经过邢氏门前,经过的时间为辰时。喜主依言而行。那天花桥过来时,正赶上邢洛书背着书包出来了。为了瞧热闹,他挤开人群跑到花轿队伍的后面。别人看不到异象,邢洛书却看到一个穿白衣、提孝棒的小人,跟在花轿后面。他觉得奇怪,跟着看个究竟。新娘进门后,那小白人一看邢洛书也跟进了家,吓得一头钻进了锅底,顺着烟筒里逃走了。此后,这户人家万事吉利。再说那先生,问邢洛书为啥上学迟到?洛书就把刚才所见告诉了先生,先生验证了自己的预测准确,对邢洛书更是疼爱有加、辛勤教导。

                                                                       结婚也传武趣
        自幼学文习武的邢洛书,转眼也长大定亲了。未婚妻就是前面提到的于家村那位侠女。话说邢洛书和于姑娘结婚那天,于家的大闺女小媳妇,要看看这位姑爷到底有多大的能耐。听说邢洛书的饭量很大,力气也很大,她们就纠缠着,让邢洛书显露一下看看。她们闹洞房式的你闹我劝的,让邢洛书吃下了一簸箩箱米饭,外加一簸箕馒头。她们折腾邢洛书,邢洛书也折腾她们。那时农村如果没有碾子加工粮食,女人们是要着急的。饭后,邢洛书来到村街的碾盘前,把碾砣举了起来,走到村外才扔了下来。村头有十多棵柳树,一便也被他逐株连根拔了。
       来迎亲的轿夫子们,觉得男方是受到了戏谑,在回来路上,他们想让新媳妇也吃些苦头。他们抬着轿子故意摇啊晃啊、颠啊簸啊。但过了一会儿,他们就觉得不对劲了,轿子越来越重,后来竟实在抬不动了。他们知道坏事了,是新娘子在用功力对待他们。他们几个无奈,只好一齐跪在路上,磕头求饶。求饶后,再抬那轿子,竟轻如无人。新娘子还不舍气,下了轿,婆家外大门的门台石,被她一脚一根,全部踩断。
后来邢洛书考上武进士,历任钦点蓝翎侍卫,漕标都司、河标右营游击、海州参将、河标中军副将、江南徐州镇总兵等职。值得颂扬的是,任期内,他重视治理河务,为根治水患,组织百姓浚疏河道,排泄积水,变涝地为良田,深得辖区内百姓的拥护爱戴。

                                                             探亲救人助邻
        邢洛书忙于公务,多年未回乡省亲。在任徐州总兵期间,政务顺利、政绩卓然,深得皇帝爱戴。在一年的春天,探亲申请获准。他带着家眷,昼夜兼程东奔胶东。有一天因贪图多赶路,错过了旅店,无奈借宿村民家中。习武之人睡觉很警醒(睡时也有敏感的警觉力),深夜他隐隐约约听到远处有哭声。心慈之人忍不下别人的伤心事,他赶紧起床外出巡视。村中有一民宅,窗口透出微弱灯光,哭声就是从那里儿传出来的。邢洛书飞檐走壁,跃到那家的屋檐上。他来了个倒挂金钩,双脚钩住屋檐,手沾着唾沫把窗纸润开一个小洞,探看屋内情况。这是户孤儿寡母人家,孩子正长身体的时候,灶上却断粮了,妇人夜间愁极而啼。哭声招来了野鬼,小鬼坐在梁上拿绳子引诱她自尽。她一会儿看看绳子,一会看看炕上熟睡的孩子,犹豫不决。邢洛书一声怒吼,小鬼吓得扔下绳子就逃。邢洛书追到村外,厉声训斥小鬼,如再敢害人必杀之以绝后患。小鬼频频求饶,邢洛书令其原地不动,他回去跟房东要了个盆,盆里燃着蜡炷放到河里,告诉小鬼随着河灯的光明走即可投生。第二天,他留下一些银两给那位被解救的妇女,这才放心上路。
        回到家乡的第二天,他高兴得像个孩子,顾不得休息,不是带着徐州的土特产串门,就是在街头与村邻叙旧。那天正赶上有户人家在盖房子,垒到平檐口时,要往山墙角上放石条。这种石条一根有二三百斤重,几个帮工的抬了好几次也没能抬上去。邢洛书在一旁笑着说:“一只手就擎上去了,怎么费那么大的劲?”一位邻居说:“您也是50多岁的人了,不是当年举碾砣的时候了。” 邢洛书不服老,收腹运气,双手搬起石条,左手松开,右手托起,但举得高度不够。他放下石条,叹了一口气,很没有面子地走开了。回家后,把举石条失败的事讲给家人听。夫人说:“你的轻功不减当年,力功也不会减退的,你穿上皇上赐的官服,再擎必定成功。”夫人本来是在安慰邢洛书,不料他却认真起来。急忙穿上官服,匆匆返回工地,把4根石条(房子的四角各一根),全部用单手擎到山墙上。瓦匠和小工们,初时鸦雀无声、继而欢呼雀跃,齐赞邢大人的盖世神功。

                                                                  荣憾后人品评
       真实的邢洛书,事迹见于很多史料中,民间最喜闻乐道的是他擒和珅的事。嘉庆皇帝准备逮捕和珅的时候,对定亲王绵恩说:“此任非蓝翎侍卫邢洛书莫属也!” !”4年前,嘉庆刚即位,一天夜里,他检查城防情况,东南西三门的把总无一人在岗,士兵戒备松懈;唯北门戒备森严,他当行至城门下时,险些被把总邢洛书误伤。从此邢洛书深得皇帝信任,被钦点为蓝翎侍卫。邢洛书接到除和珅的秘旨后,于第二天拂晓,率侍卫来到乾隆皇帝的殡殿。和珅斥道:“你等怎敢擅闯太上皇的殡殿。”邢洛书冷冷地回答:“有圣旨在此!” 和珅感到事情不妙,跳上供案,想越窗而逃,邢洛书一个扫堂腿过去,案桌的四腿全断,和珅一头栽了下来,被众侍卫就势擒拿。
        他初任徐州总兵时,发现户部所拨付的各种经费,比实际的需要缺口白银8000两。差额部分是百姓的额外负担,他体谅民生,坚持不增加地方赋税,而是自己筹集军费。他向同事和好友借来4000两,写信求他四弟捐助了4000两。邢洛书求弟捐款的两封信,邢氏后人一直保存到20世纪六十年代,后因“文革”铲除一切“封资修”,书信下落不明。
       清道光四年八月十五日,邢洛书病逝于任上,时年58岁。棺归故里时,泣送者达万人。咸丰初年,御旨重修其墓。公元1958年,桑行埠村村民平坟垦地时,发掘了邢洛书的墓葬。开棺所见,邢洛书的遗体完好无损,面部红润。头戴官帽,项系玻璃朝珠,身着红袍衣、黑马褂,脚穿朝靴。开棺4小时后,遗体开始腐烂。墓室内有一随葬石碑,简述邢洛书的生平经历。写到这儿,笔者遗憾至极,全然没了转录碑文的心情,朋友若要了解其具体内容,可寻阅《乳山市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