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晚期食道癌斗争十六年

 昵称12248460 2013-12-22
晚期食道癌斗争十六年

吴悬葫2009年3月6日整理


周楚衡:“抗癌博士”在书写人生抗癌旅程的图片;
周楚衡,1946年出生在安徽省一个农村家庭。
他家庭十分困难,从小便砍过柴,挖过野菜,拾过煤渣,种过菜地,到了读高中时,还参加学校组织的下乡劳动,插秧、割稻子、挑塘泥、修水库,样样干过。尽管生活的压力沉甸甸的,但周楚衡时刻没有放松自己的学习。

1964年,他高中毕业如愿实现了自己的大学梦——考取了武汉测绘学院,成为村庄有史以来第一个考取大学的人。
1970年,周楚衡大学毕业分配到国家水电部下属的一个水电工程局任职。考虑到他年轻能干,单位把他分到位于安徽省皖南深山沟里的水电站工地工作。深山沟里,条件相当艰苦,工作非常繁重,但他干得有声有色,富有成效,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1980年,他因妻儿在广丰,便向组织要求调回广丰。
当年,他调进县广播站搞广播技术维修工作。此后的四年中他硬是靠自学和摸索学会了修理收音机、广播设备、黑白电视机、彩色电视机及电视转播设备,为了学会这些技术,他没日没夜地干,熬尽了自己的心血和汗水。

1985年他调到县科协编辑广丰科技报。报纸每月出一期,他一个人忙里忙外,既要约稿、收稿,又要修改、排版、联系印刷,还要分发、邮寄,忙得不可开交。虽然工作压力大,但他还是把报纸办得很出色,受到了县领导和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
1990年,他因文字功底扎实,被县总工会一位领导赏识,“挖”到该单位担任办公室主任工作。此后,他铆足了劲头,工作更加勤奋。然而,正当他想在事业上大干一场的时候,一场身体的变故改变了他人生的轨迹,面对病魔,他是奋起抗争,还是萎靡不振?

  抗癌路上奋然前行;
    1991年10月,周楚衡在吃饭时突然感到吞咽有梗阻现象,当时他也没在意,但后来这一现象却越来越频繁和严重。次年2月经上海肿瘤医院医生诊断,确诊为晚期食道癌伴淋巴结转移,当时他食道中段肿瘤范围达8公分长,左锁骨淋巴结肿块达3公分直径,病情已相当严重。医生对周楚衡的爱人说:“你们来晚了,像这样晚期的病人大概只能活半年至一年。”周楚衡的爱人听后不知偷偷地哭了多少回。
    医生建议周楚衡进行放射治疗,期间有朋友建议他去上海胸科医院看看有什么好的治疗方法。那是什么样的手术啊!首先打开胸膛,切除肿瘤部位的食管达10公分长,又要打开腹部取10公分长的肠子接上,另外还要在锁骨淋巴处开一刀。
    一个人被确诊得了癌症就如囚犯被判了死刑,只是不知道哪一天执行,以后的日子可以说是在苦海中度过,种种不好的情绪都会产生。周楚衡也曾想过放弃生的渴望,可他毕竟是一个有文化、有知识的人,他在看了一些癌症书籍和听取了医生的鼓励之后,树立了战胜死神的决心,开始走上了漫长的抗癌之路。
    周楚衡按照医生的嘱咐,用顽强的意志抗击着癌症这个恶魔。化疗期间,他听医生的话,尽量多吸收各种营养食物。到了第二个疗程时,他已经做到了每天吃六餐各种营养食物,每餐轮换着吃,就是化疗那几天剧烈地呕吐,他还是照吃不误。这样坚持了半年时间,他的体重在化疗以前为一百零几斤,到化疗中期时,增长到一百二十斤,这对于1.6米个头的周楚衡来说,不能说不是一个奇迹。为了长期保持好的消化力,他采取的方法就是天天坚持走路,每天早晨、下午各走十几里路,合起来有近三十里路,每次要走2-3小时。天气好的日子,在河边、树林里走,刮风下雨天在家里或单位走廊里走,就是化疗几天,他也常从床上爬下来锻炼。如此长期的坚持饮食和锻炼,周楚衡的病情日益稳定和好转。
    值得一提的是,1994年8月化疗结束后,周楚衡的身体虚弱到了极点,这时由于种种原因,他又得了一种古怪的病,每天吃过早饭后就开始浑身发抖、软弱无力,像打摆子一样,这症状一直要到吃过午饭后才会好一点,而且一年到头都是这样,除此之外,不管春夏秋冬,他只要吹一点风、受一点凉就会感冒、气管炎复发,有时说几句话就上气不接下气,走几十米路就走不动,甚至连一壶水都提不起来。上海肿瘤医院的专家医生以及中医专家都搞不清楚这是什么怪病,西药、中药吃了好几年都不见好。面对这样的怪病、这样虚弱的身体,周楚衡除了用写作来转移精神及肉体上的痛苦之外,还长期坚持练静坐、打太极拳,做保健按摩,并运用医学以外的许多知识,配合医生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长期努力,周楚衡终于不但治好了这种怪病,而且还治好长达几十年的严重失眠症、痔疮、便秘、脱肛等不良顽症。
    正是由于周楚衡这种顽强的意志与持之以恒的精神,病魔才一次次在他面前退劫。十年后,他看到许多病情比自己轻的癌症患者一个个离世而去,而自己这个病情更重、被专家医生判定只能活半年到一年的癌症患者却出现奇迹,食道上的肿瘤完全消失,竟健健康康地活下来了。

  周楚衡的抗癌事迹经《长江日报》、《现代健康报》等媒体的报道后,迅速在全国产生影响。

2004年,深圳海天出版社的总编知晓后,决定为他出一本有关抗癌经验的书。

2005年底,周楚衡一本近10万字的《成功抗癌13年》,经海天出版社出版在全国新华书店发行。

2006年3月,周楚衡参加长江日报、武汉市科协等四家单位举办的“武汉市首届十大抗癌博士”评选活动,光荣被评为“武汉市首届十大抗癌博士”,《成功抗癌13年》又在当年四家单位举办的抗癌博士论文评比活动中荣获第一名。
小说创作充实美好人生;
    平常的时候,除了持之以恒的锻炼和坚持合理的饮食之外,还有一根重要的精神支柱支撑着周楚衡的,便是文学创作。从上海放射治疗回家后,他感到焦虑、空虚、无聊,甚至有点绝望,于是他想到了小说创作,他想用小说创作来转移自己的精神痛苦。生病中的人有一种怀旧情绪,周楚衡这个时候更加怀恋他的青春时代,青春的记忆如同放电影般常常一幕幕在他脑海闪过,他渴望用笔记下来。随后,他以自己大学时代的生活为写作素材,虚构了一个爱情故事。他每天上午和下午各用2个小时来创作,这样历经十年,笔耕不辍,六易其稿,终于写出一本40万字的长篇小说《星湖草·星湖月》。小说回忆了一段难以忘怀的校园时光,讲述了一个委婉动人的爱情故事,反映几代知识分子为发展祖国科技事业的苦心追求,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真善美及正义与邪恶之间的较量。
    文学作品应该塑造心灵美,应该弘扬人间正气,病中的周楚衡渴望用心灵与文学写出这些东西,最后他做到了。他的一些同学及老师看了他的书稿后,都说小说再现了他们那一代人的生活经历,写出了那一代人的理想与情操。《上饶日报》社一位编辑看了他的书稿后赞不绝口,该报还动用了一定篇幅连载了他小说的部分章节。

2004年底,他的小说在千龙网、中华读书网、新浪网、醉晚亭网等全国十多家网站上连载。在小说连载的过程中,读者不断发贴赞扬作者不向病魔死神屈服的精神,并且对小说的故事情节、文学艺术性赞不绝口。小说连载的七十余天时间,读者越看越有兴趣,一些动人的故事情节及优美的人物形象深深地打动着读者的心……
    网上读者激动人心的回贴,鼓舞了周楚衡,也坚定了他的信念。他相信他的《星湖草·星湖月》是本成功的小说,他的心血与汗水不会白费。
2004年11月3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共同关注”栏目记者从网上看到周楚衡的小说及抗癌事迹后深受感动,决定给他做一期节目。11月5日记者一行来到广丰县,用三天时间做成专题节目“四十万字见证抗癌史”,并与11月16日在新闻频道“共同关注”栏目播出。

  如今,周楚衡没有满足于现状,他一边顽强地与病魔抗争着,一边为自己小说的出版而努力。他不但要把小说书稿出版成书,还要把它拍成电视剧、改编成话剧。他说这是他后半辈子努力的方向、奋斗的目标,他想继续把这个目标当作强大的精神支柱,并以这根支柱作桨,驾起美丽的人生之舟,一步步划向理想的彼岸。
周楚衡在练“太极剑”图片;击退癌魔十六年 “最有资格”上《人物周刊》 

人物周刊:一般人都是谈癌色变,您当初拿到结果时,心里有过恐惧没有?
   周楚衡:当初得知结果时,也曾痛苦过,但很快就能坦然面对了。我一生吃过很多苦,这让我养成了一个习惯,从不向任何困难低头,这种坚强的意志和韧性很重要。 
   人物周刊:您觉得自己能战胜癌症,是医生的作用大还是您自己的作用大? 
   周楚衡:一半的功劳要靠医生,另一半得归功于我自己。癌症病人治疗过程中的所有痛苦我都不能避免,但我很能动脑筋想办法,比如说我看书看报,从中获得的人生哲理,对我影响很大。放化疗后,我得了脾胃虚寒症,每天像打摆子似的,连专家都束手无策。中医给我开了热性药吃,热性药虽有效,但易导致癌症复发。最后,我自己坚持打坐,半年后就好了。 
   人物周刊:您有没有什么有效的抗癌方法告诉更多的癌症患者? 
   周楚衡:我是以不变应万变,每天坚持写作4小时。这成了我的“麻醉剂”,可以分散我治疗过程中的痛苦。另外,就是以好心情对待坏事情。 
   人物周刊:在生活习惯方面,您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 
   周楚衡:养成好的生活习惯非常重要。我爱唱歌、跳舞、打太极拳,每天生活很充实。我化疗后,食道上有个约6公分的结疤,吞咽食物时会有不舒服的感觉。去年体检时,那个疤痕只有不到1公分了。医生说,如果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来,这就是我一直坚持唱歌的结果。 
   人物周刊:活着,但没有生活质量,这对病人及家属都是很痛苦的。您这么多年生活质量如何? 
   周楚衡:我自己觉得很满意。放化疗结束后,我的饭量一直很好。我身高不足1.6米,体重却有120斤。这个,是最能说明我的生活质量的。 
   人物周刊:有很多癌症患者在恐惧中陷入一些治疗误区,您觉得有哪些值得注意? 
    周楚衡:现在的癌症病人有两个倾向,有钱的就会看遍全国的名医和游医,大吃补药。没钱的就想着在家里等死。我既没钱,也不愿意在家等死,所以积极跟医生沟通、交流,摸索一些有用的方法,这可能就是医生所说的聪明才智起的作用吧。
周楚衡练功图片;
一个晚期食道癌患者:
被上海肿瘤医院的专家、教授判定只能活半年到一年了,但是经过放疗、化疗,他竞然奇迹般地活下来了,十多年过去了,仍然活得很好,他创造了一个抗癌奇迹。 
  如今他写出这篇文章,从战术,战略,谋略等几个方面总结自已与癌魔、死神拼搏的经历、经验、认识、教训。
文中介绍了他坚持不懈、努力探索,解决了许多癌症患者都会遇到的难题。这些难题一般人就是解决其中一项都难以办到,可是他都一一解决了。他认为抗癌斗争不能光讲道理,要有具体可参照,可操作的方法。他总结的这些方法易懂、易学、易做,但要有毅力、要坚持不懈,只要持之以恒、必然会见效果。
  他总结自已的抗癌奇迹是怎样得来的。
那就是、医生要我做到的、我做到了,医生没要我做的、我也做到了,其至医生认为做不到的、我也努力去做了,而且还取得了初步效杲,于是奇迹才出现了。
奇迹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是偶然碰到的,而是不断地努力,不懈的追求,才能得到的。
 他提出癌症患者要做抗癌斗争 (指治疗过程及以后的康复过程) 的主帅,医生只能做患者的参谋和某一方面 (如治疗方面) 的指挥官。
必须发挥患者的聪明才智和潜在能力,改变过分依赖医生的被动局面。
治疗癌症不能完全依靠医生、不能完全依靠医学。
治疗癌症需要患者与医生互相配合。
抗癌、治癌是一个系统工程、综合工程,它涉及和运用了医学以及其它许多学科、专业的知识、方法。
医学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偏重于某一方面、而忽视其它方面,必然得不到理想的结果。
 他用 “救火”、”防火” 的比喻说明癌症患者必须担当起预防癌症复发、转移的重任,提出预防癌症转移、复发可能的有效方法是动静结合养生法,做到生活养生保健化、保健养生生活化,并以自己的实践效果证明之。
 他时刻牢记当年一位医学教授对他说的一段活;
“------- 你必须配合医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与积极性和医生一道攻克这道难题 (指癌症治疗的难题),争取三年 ”大专” 毕业、五年 “本科” 毕业、八年 “研究生” 毕业------- 。” 
十多年来他一直按照教授的话去做,一步步走过来,如今他已到了 “攻博” 阶段了。
  朋友、当你看完这篇文章,一定会耳目一新,有所收益。
当然本文中介绍的一些方法不一定适合每一个癌症患者,重要的是,癌症患者应该在抗癌斗争中不断努力,摸索适合自已的各种方法。
 敬请读者指出文中的不足之处,欢迎探讨、切磋有关内容和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