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贫困山区新村聚居点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2013-12-23 | 阅:  转:  |  分享 
  
贫困山区新村聚居点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杨初





村民集中居住是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减少脱贫投入和尽可能享受改革成果的有效措施,是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内容,是统筹城乡发展走城镇化道路的必然选择,贫困山区村民要实现这一目标,其问题与对策笔者作了一点调查与思考。

一、现状和问题

调查的乡镇距县城80—120余公里,距外县县城80—200余公里,位于大巴山南麓米仓山脚下,海拔在600——1500米之间。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500-4000余元,是典型的贫困山区乡镇,幅员面积大,有一个镇就达170平方公里,人口少,有全乡人口不足4000人的,村民居住分散,一眼能望见,见面需半天,山高路险,耕地面积少,人均不足1亩,土壤瘠薄且分布零散,基本农田有人均不足0.3亩的,水利设施差,基本没有可保障灌溉的引用水塘、库、堰,靠天吃饭,观念封闭,一些村民沿袭祖制故土难移的思想严重,特别是大多数村民面对尚无一技之能的现实,只能依靠居住地周围的仅可维持生命的土地生存。调查的村,有海拔800米—2500米之间,幅员面积25平方公里之内散居着122户530人的自然村,村民都是在一块稍能耕种的旱地,或许还有总计1亩左右的几个梯田旁建有土坯房,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繁衍生息。调查的村能够3-5户聚在一起的,都有几代人的历史了,柴方水便,按现实的聚居要求,大多都要因为聚居,他们将失去仅有生存的土地而无生活来源、将缺乏资源而无法生存,靠山吃山、依山发展种养业、林产业的收入将会减少或失去。因此,建设(新村)聚居点,让村民集中居住,村民疑问:

1.住在那里有啥事干?聚居点只是考虑住在一起,吃在一起,乐在一起,我们拿什么去吃?怎么乐得起来?原有的资源距我们远了,发展和管理不方便了,反而增加了生产成本,反而会更贫穷的,如果没有更好的发展收入来源让聚居的村民去创造、去致富,居而不能乐其业,那样无事做的聚居是难以聚起来的,近几年,一些高山贫困户受移民政策扶持,搬到聚居点,可至今仍是青壮年外出务工挣现钱,老人、妇女在家种粮田,说起聚居点是脱贫致富、从高山走到河下啥都简单方便,我们没有事干没有收入来源,其实比原来更累更苦了,一位村妇说,同我们一起来的有3户都搬回老家了,他们的山林多,耳菇发展好,山羊也喂得多,比起到这里一年收入高多了。

2.村内哪个地方可以聚居?建聚居点让村民集中居住,是要为村民提供方便高效的水、电、路、环境、文化活动等生产生活服务。村委会巩主任介绍,他们村七岭八坡九弯槽,连个像样的地坪坪都很少,村通公路都是盘旋不知多少个弯才来到了山顶,没有可以把村民集中在一起的地方,村落处在崇山峻岭、深切角地带,村民居住是这山一家,那弯一户,一眼能望见、相见需半天的自然村,本村聚居无地建,到外村就更不习惯。近几年政府实施异地扶贫搬迁工程,在规划移居选址中村内没有好地方,最佳的选址就是迁到省、县、乡公路沿线,形成的是公路两边一列房,车鸣嘀嘀惊梦香,一些老人反映,从迁去就一直没有睡个好觉,习惯不了那种环境。倘若我们聚居点就基于这样去建设,只是找个地方把村民聚在一起、居在公路沿线显眼处只是让人过路好看,那痛苦的是我们农民自己,可能谁都不会满意和答应的,村民老李说,反正像那样建设聚居点我是不得去的。今春,某村规划建设(新村)聚居点实在是找不到地方,迫不得已仍选址在省道公路沿线,哪怕是要占用粮田也要硬着头皮上,可终究因为:田土调整不了、省道公路红线控制而告吹。

3.钱从哪里来?建设就要钱,只有劳力是不能完全办成事的,况且我们的劳力除了种养业外,还要务工挣钱解决子女读书的问题,离开土坯房住进洋砖房当然是好,可钱从哪里来?国家不会修好喊我们去住就是了吧?!村民老张说,现今村民无能为力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大多因为抚老养小、子女读书等所需的开支,一个壮年劳力一年务工收入还难以维持,况且眼前要办的、想办的事需用钱的地方多,因此只有坚守故土走一步看一步,一些家庭有寄希望子女出息后迁居城市或集镇的长远打算,因而暂守故土因情待变。到聚居点住主要是想给子孙创造好条件,我们自己没有很大的奢望,村民老杨说,子女如果发展得好,我们就依靠他们、跟随他们搬到大城市也有可能,现在我们的主要任务是挣钱供子女读好书,住房问题还来不及考虑它。一位老农说,儿女们在外挣到钱我们才有能力去聚居点建房或者干脆在集镇买房,一家人都是这样盘算的、努力着的,我们村像我这样的农户可以说不少于60%嘛!

4.条件成熟了吗?住到一块,各种条件优越、生活方便、愉快固然好,谁都想,可现在有条件了吗?是不是啥都不缺,我看现在好多城市里街道上灰也多、又嘈杂,有时连水都没喝,聚居点可以吗?成熟了吗?我还是再考虑一下,村民老刘说,建设聚居点不是说修了几栋房子就可以去住居了,安居需要的条件相当多,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目标越来越高,创造好优越的生活条件是聚居的重要内容。新居建设,沿着公路房子是修好了,路也不用修,看电视、子女上学、就医等是要方便得多了,可我们新的问题是,没地方建圈舍,养殖业丢了,垃圾没地方放,饮水是三天就有两天停,村民老王反映。

二、优势和对策。

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人们超越现实追求更高层次生活的欲望与日强增,村民感觉居住在山里,仅靠半分土世代难繁衍、子孙难发展。他们深知要摆脱贫困就得紧跟时代、乘着社会进步的浪潮发展自己,创造条件,走向城镇,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一些村民蓝图宏伟,计划长远,正蓄势待发;一些村民超前思考,超前行动,走向了城镇;一些村民自加压力,比超赶追。总之,当今贫困山区的村民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小富即安等小农意识不是主流了,他们并没有因为山高而怯懦、因为山险而颓废,而是雄伟的高山给了他们力量,赋予了他们智慧,他们在依山生存和发展中正奋发崛起。当前,党和政府要为他们创造条件,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他们当然是迫不及待、万分感激的,对(新村)聚居点建设固然拥护,如何才能把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落实到村民中去,转化为群众的力量,真正实现党和政府要求与群众愿望的完全统一,把惠民的好事办好呢?笔者调查以为,贫困山区建设(新村)聚居点要做好以下几点:

1.准确选址,解决聚不拢的问题。(新村)聚居点不仅是要展示时代文化,更重要的是村民实际生活所需。因此,要聚得拢,就要认真调查民情,调研镇情村情,解读党和政府的政策,请教当地土专家,因乡镇因村制宜,选准宜居宜聚的地方,杜绝个人意志、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等贪大求洋毫不顾实际、不顾民生的瞎定点,反对少数人定选址,选址为某种意图服务的封建本位意识。肯定的讲,选址不是你说了算还是我说了算的问题,是一个科学的问题,是向人民负责的问题,是党和政府形象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在广大农村的深入实践中能否得到村民拥护的问题。要害的是,选址要围绕宜居宜聚而定,要围绕产业的建设和发展而定,要把产业发展作为选址的第一要素,否则,群众是不会拥护的,是聚不拢的。选址还要特别注重诸如:学校、医疗、用水、排污等方方面面建设的可行性,否则,一切不抓住要害、不全面具体、不切合实际的选址都是不科学的,都将误国害民。调查中了解到某村在规划(新村)聚居点时,充分调查民意,拿出五个方案让村民比选,最终一个有新产业项目且路畅、水优、生产生活方便,学校、医疗、商店、旅馆、农家乐等各种功能又齐全、养殖排污兼顾的方案让群众选中。

2.依托集镇,解决居不宜的问题。贫困山区乡(镇)幅员大、人口少,集镇应当成为村民最大的聚居点,那是一个乡(镇)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有发展基础,有建设优势和条件。人们为什么向往城市,有不少的农民在城市里、集镇上购房居住,主要是那里有较好的公共服务使其生活舒适。因此,贫困山区聚居点建设就是要深刻领会“县城-特色镇-中心村-聚居点”四级城镇体系建设的意义,就是要发挥集镇向四周辐射的功能,把集镇建成聚居点的最大结合部、中心点,就是要加大乡镇集镇的公共服务建设,让他们住进来能够享受到满意的公共服务,近几年来一些乡镇集镇规模的逐年增大增强,是其公共服务建设有较强的向心力吸引村民靠拢,因此,把集镇建成最大的、最现代的村民聚居点是贫困山区新村建设的一大抓手。调查中,一镇长介绍,最近镇政府组织资金50余万元加强了集镇饮水、市场、绿化等建设,为新村聚居点建设创造了条件。

3.开辟产业,解决居不稳的问题。聚居点要实现村民住得长、居得稳、不返回的目的,就必须开辟新兴产业,让村民住进来有事干、有收入、多收入甚至高收入,让他们乐其业,这是聚居点建设的核心问题。因此,一要大力招商引资,引进人才发展好手工业、加工业,为聚居点村民提供就业增收项目。二要加大村民技能培训,让他们真正掌握一技之长并帮助发挥所长而有事干有收入多收入。三要建设产业园区,将聚居点村民原有的土地山林有计划的培育出特色产业,让他们真正从农田中走出来,到园区里谋利益。一村支部书记介绍,村“两委”在规划建设(新村)聚居点前,引进资金和技术,开发地下煤矿资源,发展食用菌,为村民开辟了增收项目,不到30天,交申请到聚居点建房的农户超预计百分之十。

4.加大扶持,解决建设资金问题。建设(新村)聚居点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资金的来源应当是多渠道、开发式的。首先,占用土地问题,要在避开基本农田的前提下,尽可能开发利用不可耕土地,所占土地尽量减少对村民的损失,并由村内自行调整补偿土地,减少现金开支。二是利用村民原宅基地恢复耕地,加强土地整理,补还占用土地和增加耕地。三是政府通过扶贫、移民、项目建设、产业发展等多项资金整合使用,在发展好产业的前提下,帮助村民解决水、电、路、气、环境、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四是采取公共服务、公益事业社会股份、独资、合资等方式建设。五是建设公租房、廉价房租售给村民使用。调查中,一村主任讲,他们村在建设新村聚居点公益事业中,引进的企业出资达百分之五十。

总之,聚居点是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山区人民(特别是贫困群众)城市梦的有效措施,聚居点建设是一项既现实又长远的战略任务,各级政府既要提早思谋,慎重抉择,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加快建设,又要杜绝一阵热、一阵风;既要尊重民意,又要防止耍群众尾巴;要充分发挥村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解决好群众的所盼所想,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调查中一些乡镇将(新村)聚居点建设在人民代表大会上讨论通过了决议,回答了村民的疑问。(作者系铁溪镇人大副主席)

献花(0)
+1
(本文系8222206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