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命之重

 天宇之间 2013-12-24
 脚步沉重得像被无形的手拖住一般,比脚步更沉重的是心情。

驻足在直刺云天、摄人心魄的唐山抗震纪念碑下,对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会有全新的感悟、感叹、感慨。

唐山抗震纪念碑位于城市中心,历经几十年的风雨,是图腾般的地标建筑。

四根碑柱,如同伸向苍穹祈祷的手。在自然面前,人渺小得如同被秋风撕裂的树叶、脆弱得如同被暴雨折翅的蝴蝶,何以承受如此惨烈的摧残。

组组浮雕,讲述曾经的惨烈过往。在历史之中,鲜活的生命是自然的造化,活力的城市是文明的载体,何以遭受如此灭顶之灾。

夕阳如血,秋风爽朗,络绎不绝的游人,默读着碑文。简洁的碑文极具情感冲击力,让人为震情的残酷惋惜、为救灾的壮举叹息、为重建的奇迹赞叹。

祈望不曾有那次劫难,更祈盼不要再重演这惊天惨剧。生命。经受不起这样的惨烈、这样的残酷。

我们不能回避,自然界深奥无比、博大无穷,很多神秘现象,至今没有答案。很多自然的灾害,至今无法预知。

尤其当今之时,地球内部地质活动进入了活跃期,加之人类过度开发底下资源引发的地质变异,导致海啸、地震、洪水、旱灾、冰灾、滑坡、泥石流等天灾,想魔鬼的羽翼,不时掠过地球的某一个点面,每一次灾害都携走无数鲜活的生命,造成被血泪浸透的人间悲剧。

无辜的生命,被无情的祭奠在大自然的祭台上。

在这里的当年,二十四万鲜活生命,转眼化为纪念墙上的一个个凄凉的名字;百年工业的发源古城,瞬间化为一片片瓦砾遍布的废墟,这是一个个有关个体的大灾难,同时也是整个人类的大劫难。在这里哀伤,在这里哀痛,在这里哀悼,彰显一种人文精神,昭示一种深刻哲理。

纪念碑碑身的浮雕上,废墟上抱着死去亲人的灾民,那样的哀痛、那样的绝望,人性的脆弱暴露无遗。生命,所能承受的负重也是有极限的。超越极限,人会山崩一样崩溃。

生命的个体,在社会面前才感知渺小,在自然面前才感知无助,毕竟,血肉之躯与自然能量是不对等的。物质与精神的辩证关系,让我们只能信服自然的法则。

我们为无辜的灵魂祭奠,也为文明的失落哀婉。于是,每到清明节或其他一些节日的晚上,在这个城市的角落甚至街面,一簇簇火焰忽闪着火苗,火堆旁的人们泪流在心,外人看到此情此景,也会潸然泪下。

世界,总是在悲剧和喜剧之间转换场景,迅疾得让人猝不及防,惨烈得让人难以接受。

但是,如果只是一味的怨天尤人,人类就会永远原地踏步。人的生存方式,是一种大彻大悟的慎重选择。如果突破思想的极限,人性的光芒就会如同日光月华般璀璨。

抗震救灾中,一把伞撑起一片晴空,三块砖支起一口锅,人的精神是那样的磅礴大气、义薄云天。生命,所能承受的负重被极度放大。

一只只风筝游弋在抗震纪念碑的上空,轻盈,舒展。生命,也本该如此。但是,自然规律的不可抗拒,有时会把世界撕碎再展示给人看,促人深思、粗人反省,更促人奋进,去再创人间奇迹。

劫后余生,更应该珍爱每一个充满阳光的日子,呵护每一个需要庇护的弱小的生灵。我们不看好演艺圈里的爱情,但不代表我们不再相信爱情;我们看惯了动物世界的弱肉强食,但我们依旧感动于动物本能的善良。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这是浅层次的认知;不经历劫难不知道生命的份量,这是深层次的领悟。

于是,这个城市的道路原来越宽了,城市的楼房越来越高了,城市的天空越来越蓝了,城市的河水越来越清了。创造了凤凰涅磐奇迹的人们,用生命的正能量,增加生命的重量。

被菜价、房价、学费、药费压得不堪重负的人们,擦干眼泪和血水,在废墟上重建家园一天比一天更美好;永远满怀感恩之心,报效有恩与己的人们和社会;心里还隐隐作痛,但能够微笑面对每一个日出。

这不是一种深奥的现象,这是一种简单的境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