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奇异的曾侯乙编钟-音乐趣话

 金成111 2013-12-24

曾侯乙, 是战国时代曾国 (今湖北随县、枣阳一带) 一个名叫"乙"的诸侯.此人死於楚惠王五十六年 (公元前433 年) .1978 年曾侯乙墓被发现并开掘, 使得許多埋藏地底的珍贵历史文物得以重见天日.

  关於古代乐器, 在曾侯乙墓中有着惊人的发掘.墓的东室有琴 (十弦) 、筝 (?) 、五弦 (?) 各一件, 瑟五件, 笙兩件和悬鼓一具.沿北墙放有编磬, 靠东南角放着巨大的建鼓.此外, 还有篪兩件, 排萧兩管, 瑟七件和枹鼓等等.其中最为辉煌, 堪称"国之瑰宝"的, 要数庞大的乐器组合--编钟.编钟共有六十五枚, 全部为青铜铸造, 制作精美.钟架呈曲尺形, 铜木结构.钟列在钟架上分上、中、下三层.上层钟十九枚, 中、下层钟是编钟的主体部份, 分为三组, 這三组钟形制各异.一套称为"琥钟", 由十一枚长乳甬钟组成; 第二套称为"赢司 (音sì) 钟", 由十二枚短乳甬钟组成; 第三套称为"揭钟", 由二十三枚长乳甬钟组成.每件钟体上都镌刻有错金篆体铭文, 正面的钲间部位均刻"曾侯乙乍时" (曾侯乙作) .琴它体的铭文, 基本是关於五声音阶名与八个变化音名; 曾国其他五均调高铭文, 曾国与晋、楚等国律名的对应文字等等.這些铭文是研究我国古代乐律极其宝贵的材料.

  曾侯乙编钟的总音域达到五个八度, 略次於现代的钢琴.中声部約占三个八度, 由於有音列结构大致相同的编钟, 形成了三个重叠的声部, 几乎能奏出完整的十二个半音, 可以奏出五声、六声或七声音阶的音乐作品.

  根据现代学者的研究、推想, 這套编钟演奏时应由三位乐工, 执丁字形木槌, 分别敲击中层三组编钟奏出乐曲的主旋律, 另有兩名乐工, 执大木棒撞击下层的低音甬钟, 作为和声.

  曾侯乙墓编钟的出土, 使世界考古学界为之震惊, 因为在兩千多年前就有如此精美的乐器, 如此恢宏的乐队, 在世界文化史上是极为罕见的.曾侯乙墓编钟的铸成, 表明我国青铜铸造工艺的巨大成就, 更表明了我国古代音律科学的发达程度, 它是我国古代人民高度智慧的结晶, 也是我們中华民族的骄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