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音乐趣话

 金成111 2013-12-24

《梦溪笔谈》是我国宋代的一部重要著作, 作者沈括, 字存中, 钱塘人.他以笔记的形式, 记述了他个人对科学、艺术等方面的独到见解, 内容涉及天文、气象、历法、数学、地质、地理、物理、医学、文学、史学、书画和音乐等十分广阔的文化领域.

  《笔谈》中关於音乐的部份有一则《"郢人善歌"辩》记载战国时代宋玉--相传他是屈原的学生, 在楚怀王、楚襄王时曾任文学侍从.楚怀王一天問宋玉: "听說郢人很会唱歌, 事情是不是這样呢?"宋玉回答說: "是的, 有一位歌唱者在郢中唱歌, 最开始唱的是《下里巴人》, 跟着他和唱的有数千人; 再其次又唱《阳阿薤露》, 能跟着和唱的有数百人; 再其次又唱《阳春白雪》, 和唱的不过数十人; 引商刻羽、杂以流徵 (可能是指运用变化音) , 能和唱的不过数人而已."《笔谈》的作者沈括认为: 宋玉的這段话, 恰恰证明了郢人不善歌.因为郢是楚国的故都, 人材济济, 但能唱《下里巴人》這样通俗、容易的曲子的人也只有数千, 谈到《阳春白雪》這样水平高一些的曲子, 能够和唱的则只有数十人, 這哪里能說是郢人善歌?恰恰应当說是郢人不善歌.再說, 宋玉在答楚王問一开始讲的是: 有人在郢中唱歌, 并没有讲這位唱歌者是郢人, 领头唱的人不见得是郢人, 就更无法证明郢人是善於唱歌的了.

  我們看完宋玉与楚王的一段对话, 再看看沈括的反驳意见, 我們得的结论应当是"郢人善歌还是不善歌"?

  从這则故事引出了"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之說, 后世人往往把高雅、精美的事或物比为《阳春白雪》曲高和寡, 而把那些粗糙的、大众化的事或物比为"下里巴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