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国家间合作开发建设的生态城市,天津生态城在规划建设过程中,充分借鉴新加坡先进经验,低碳定位明确突出,规划建设国内一流的低碳基础配套设施,并出台科学完善的低碳指标考核体系,践行建设生态城市和低碳发展的新途径。 一、低碳定位明确突出 天津生态城充分利用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先行先试、改革创新的政策优势,借鉴国际先进生态低碳城市的成功经验,通过十年左右的规划建设,将成为展示滨海新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的重要载体和形象标志。 二、全力推进低碳产业发展 一是大力发展以知识经济和生态产业为主的生态经济,努力构筑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二是构建良好的低碳发展体制机制。出台《中新天津生态城产业发展促进办法》、《中新天津生态城动漫产业发展促进办法》等政策文件,以原创扶持、运营支持、投融资支持、配套服务等方面给予战略新兴产业和动漫产业等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进一步壮大了低碳高端产业发展。 三、高标准规划建设园区低碳配套基础设施 一是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充分体现了低碳理念。生态城的建筑有着严格的评价、管理、施工和设计标准,目前城内的绿色建筑达到100%。生态城热力供应以常规热源为主,同时辅以清洁能源(燃气)和可再生能源(地热、太阳能、生物质能),形成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的高效综合利用的热能供应系统。 二是注重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循环利用,建立了广泛的雨水收集和污水资源回用系统,实施污水集中处理和污水资源化利用工程,多渠道开发利用再生水和淡化海水等非常规水源,提供非传统水源使用比例。 三是采用世界先进的垃圾真空收运系统,利用气流将垃圾通过地下管道输送到中央垃圾收集站,把垃圾从暴露转为封闭,从地上转入地下,从人工变为自动,避免二次污染。城内建有现代化的垃圾资源化利用中心,利用完善的物资回收系统对生态城的生活垃圾进行资源化利用,实现垃圾资源回收率达到60%以上。 四、积极打造生态城市低碳指标体系 借鉴新加坡和德国等先进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结合选址区域的实际,围绕生态环境健康、社会和谐进步、经济蓬勃高效和区域协调融合四个方面,确定了包括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区内陆表水环境质量、水喉水达标率、功能区噪声达标率、单位GDP碳排放强度等22项控制性指标和4项引导性指标。该指标体系以科学性与操作性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特色与共性相结合、可达性与前瞻性相结合为原则制定,为生态城低碳规划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依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