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管弦乐曲《第九交响曲》-贝多芬-合唱

 金成111 2013-12-24

 (`合唱')

  贝多芬

  〖作品简介〗

  早在1793 年贝多芬还在波恩时期, 就有把席勒的长诗《欢乐颂》谱写成曲的念头.后来在1808 年他创作的钢琴、乐队、合唱《c 小调幻想曲》及1810年创作的歌曲中已出现了这部交响曲的一些主要音调.1812 年在《第七交响曲》的拟稿中以及《玛克勃前奏曲》的创作计划中, 也都有为《欢乐颂》谱曲的段落.1815 年前的笔记中亦有《第九交响曲》的某些乐思和旋律.因此, 可以说, 贝多芬酝酿和写作《第九交响曲》, 花费的时间几乎超过了他创作前八部交响曲的总和.

  1815 年, 欧洲在`神圣同盟'条约下进入封建复辟的岁月, 维也纳成为反动中心, 意大利歌剧和轻浮的音乐一时统治了维也纳.贝多芬於1815 年又完全耳聋.他从这些深重的灾难和打击的体验中, 对於社会、人类、政治加深了认识, 重新坚定了自己伟大的信念, 即: `通过斗争, 得到胜利! '、`经过痛苦换来欢乐.'终於, 在1817 年他开始了这部巨著的创作.

  席勒的《欢乐颂》长诗共有八节.贝多芬以对人类的崇高理想出发, 选取了长诗的精华部分, 用了其中第一、第二节的前半和第三、第四节的后半, 并加以改编和创作了序引中的歌词, 融合了自己的意念, 体现了他崇高而伟大的思想.

  1824 年5 月7 日《第九交响曲》与《 D 大调弥撒曲》, 在维也纳由耳聋的贝多芬亲自指挥首演, 其盛况正如罗曼·罗兰在《贝多芬传》中所描写的: `……获得空前的成功.情况之热烈, 几乎含有暴动的性质.当贝多芬出场时, 受到群众五次鼓掌欢迎, 在此讲究礼节的国家, 对皇族的出场, 习惯也只用三次的鼓掌礼.因此警察不得不出面干涉.交响曲引起狂热的骚动.许多人哭起来.贝多芬在终场以后感动得晕过去'.当时贝多芬听不到全场的热烈喝彩声, 直到女低音歌手翁格尔拉着他的手, 使他面向听众时, 他才知道全体听众已起立向他热烈地鼓掌欢呼.

  贝多芬的伟大作品和他那不畏强暴的精神, 以及他对反动当局的批评和嘲讽, 成为当时思想界唯一的自由之声.但当时他却处於贫困与病痛的缠磨之中, 两年后他卧病不起, 1828 年3 月26 日, 在这个风雨交加的日子里孤独地死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