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文创造性思维的必由之路㈩

 红瓦屋图书馆 2013-12-24

作文创造性思维的

必由之路㈩

 

十、大胆地展开想象,小心地实现想象

新课标的推行,更为想象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我们完全有理由大胆展开想象的翅膀。但是正如一切创造性思维一样,当我们的想象展开羽翼时,我们就面对这一种合理性的审视和质疑。这里说的“合理”,当然允许留下一些空白,通过假定、截取、虚化等手法填充想象所必然带来的空白;但必须为想象提供充分“合理”的依据,要求符合认识的基本逻辑或生活的一般性规律。合理性是意识,也是能力,它决定着我们的想象究竟是“扶摇直上九万里”,还是“飞流直下三千尺”。能力的提升非一日之功,但意识是必须先行明确的。胡适先生在谈到国学研究时,提出过一个著名的口号:“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这实际是一种科学的实证方法。我们说到“想象”时,完全可以借用过来,用“大胆展开想象,小心实现想象”来约束想象,充实想象,实现想象。

让我们看一篇高考的考场作文。

[例文]                      温馨的咖啡屋              

 当那个眼中充满了梦幻的女孩用笃定的口气对我说“你这里卖的不仅是咖啡”时,我简直想为她喝彩。“不错,我这里还卖记忆。”

 我是第一个也是最后一个拿到记忆转移许可证的人,而这间咖啡店也确实如女孩所说在幽幽的灯光下,卖的不仅仅是咖啡,还有故事——不同的记忆。

 “想参观一下我的店吗?”我笑着问。女孩迫不及待地点了点头。我挽着她的手走向吧台后面。“这些酒瓶中装的不是酒,是记忆密码。”她惊奇地望着我,“记忆有颜色吗?”我笑了,“当然,这灰色的是一个自闭症男孩送我的关于她童年灰色的记忆,这金黄色的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女孩送我的初恋的记忆,这蓝色的是一位老人送我的,其中有他的沧桑与快乐。”我扭过头望着女孩,“现在记忆也可以捐赠,片断或完整人生——当然,把一生记忆捐出来的人很少,因为捐出快乐与忧伤的同时,他们曾有的低下的念头也会公布于众。”女孩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不会打搅你的生意吗?”女孩忽然有些为难地问。“当然不会。”我爽快地回答。女孩吐了一口气,然后又有些疑惑地问我:“移植记忆好吗?”我不置可否地笑了:“人类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如果将来发展到某一天,人类从出生开始学习前辈的知识,到暮年才学完,他还能创造吗?人类还能前进吗?知识停滞,人类也便停滞了。这样不如在一个人生畜便‘输入’人类历史上一切有用的知识呢!”女孩儿瞪着我:“那快乐呢?忧伤呢?人类的活力呢?如果布鲁诺从小输入宗教的地球中心说,那还会有他后来的见解吗?是非之间的灰色地带没有了,不推翻过去,会有未来吗?”“那你认为呢?”我问她。“或许人的一生都有从未感受的事物,可未去过夏威夷的我拥有了蓝天碧海的记忆又如何呢?那只是自欺欺人,重要的是拥有不是回忆,不曾拥有真实的回忆是无趣的,因为人的真实感受无法移植。即使让我拥有了马克思与燕妮的爱情,也没有我收到一块巧克力快乐。人的一生与其说拥有回忆,不如说拥有感情。”女孩一口气说完,眼睛里满是明亮。然后她望了望我,忽然意识到什么,有一点尴尬,我笑了:“把你的‘看法’给我好吗?”我吻吻她的脸颊,“你知道吗?我这里只有捐赠,还没做过一笔生意。”

 送走女孩儿时,已是黄昏。你想移植记忆吗?到我的店来!我看看天,有点冷。今天该关门了。

[简评]这篇作文明确地表明了想象的两个层面:宏观整体的和微观具体的。

从宏观、整体上讲,作文的本意是辨析记忆移植的利弊,表达自己对这一问题的思考。由于“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这个话题是作者在高考考场上首次见到,事出意外,他需要迅速作出判断:孰优孰劣?优多劣多?又由于这个话题颇具新意,富有思辨性,越想越觉得扑朔迷离,所以作者一时得不出,因此也没有下一个简单化的结论。他只是表达了自己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可贵的是,作者并不是直白的把自己的思考表述出来,而是发挥想象,精心构想了一个“咖啡屋”内对话的故事,巧妙创设了一个富有浪漫情调的“温馨”空间,在可诱发又适宜思辨的典型环境里,在以思辨为内容的精彩对话推进的情节里,塑造了两个有个性色彩的人物——老成宽容的咖啡店主人和天真坦诚的梦幻女孩。无可置疑,这是一篇要素俱全的微型小说,它是一篇考场作文,更是一篇文学作品。

从微观、具体上讲,作文在情节敷衍、环境构设、人物塑造,每个具体环节,很多精彩细节中也都表现出想象的意识,展示出想象的才华。当我们随着作者想象的文思进入这间兼营移植记忆的咖啡店,置身“幽幽的灯光”的氛围里,观览一瓶瓶灰色、金黄色、蓝色的记忆密码时;当我们目睹、倾听一场关于移植记忆利弊的探讨对话后,看到店主人友善地吻了吻女孩的脸颊,在黄昏的料峭寒意中,打烊关门时,我们都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种享受由作者想象的丰富、细致,尤其是合理而来。尽管这一幻想中的故事是不可能经受科学合理性的检验的,但它必须经受文学合理性的检验,经受生活逻辑常理的检验。《温馨的咖啡屋》经受了这些检验,在文学与生活两个层面上,它是合情合理的。这实际揭示着一个规律:大胆地想象,小心地实现。对这种规律的认识,是对创造性思维的自觉认识,对中学生完整创造意识的形成和创造素质的提升有着深远意义。

这篇微型小说的主体,店主人和女孩子的对话,既扣住了命题所给的话题,又展示出作者对话题的思考;既富有辩证思维的哲理,又具有生活实际的鲜活气息;既包含浪漫情调,又立足现实土地。对话双方对“移植记忆”都没有绝对地否定哪个肯定那个,都还处在思索揣摩中;但店主人倾向于肯定,并正在喜悦的尝试之中,女孩则疑虑较多,却又充满光明的向往。对话在完成话题使命的同时,还恰如其分地勾勒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想象的魅力,在这篇考场作文中可见一斑。

想象也可以应用于论说型作文,也具有相同的规律。让我们看下面一篇作文。

[文题]1837年,马克思在他中学毕业时写的一篇论文中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而献身;那是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一点点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以马克思上述这段文字为话题,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例文]                   地球为什么是蔚蓝的?         

从天外看,地球是蔚蓝的,高贵的蔚蓝色。它为什么蔚蓝的这样高贵呢?[开篇即想象,引发遐想]

距今一百五十八年前,卡尔·马克思就要迈出莱茵中学的大门了。[突然将开头弃置不顾,愈发引人入胜。马克思是自己论文的最好实践者]他的毕业论文写得多么好啊:“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审题精细入微,援引扣住原材料的两方面:“重担”和“幸福”]

读着这正气磅礴,豪情勃发的文字,我的眼前,鲜明地立起一位英俊少年的挺拔身形。少年马克思就是带着这扎实而超卓的宏愿踏上他为人类解放而奋斗的漫漫生涯。[想象,借助史实和联想展开]

这一走便是一生。青年卡尔快步登上第一国际的讲台,和恩格斯并肩宣讲了《共产党宣言》,使全世界资产者发抖;带着轻蔑地微笑,面对押送的警察,中年马克思从容登上流亡的马车,为工人阶级的解放奔走漂泊;在伦敦图书馆的阅览大厅的桌案下,老年马克思踏印上巨人的足痕,完成了科学居巨著《资本论》,使整个世界豁然开朗。[想象使用于例证的典型事人物事例鲜明、形象]马克思在安乐椅上“睡着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它的亲密战友恩格斯在他的墓前庄重宣告:“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对一生经历的追述,因为调动了联想,发挥了想象,有了描写材料,有了生动的形象,有了浓浓的感情]

马克思的事业永垂不朽,马克思主义随着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传到了东方,他那种“为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而献身”的抱负也同样锻铸着中华民族仁人志士的灵魂。[过渡句,由国外引向中国]青年鲁迅先是“科学救国”之梦,再是“文艺救国”之梦,最终走上“革命救国”之路。他毕生的追求坚执地围绕着“救国”一念。“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艰苦的斗争使鲁迅的健康受到严重摧残,体重下降到仅七十多斤;但他精神依然矍铄,紧握着那管“金不换”,对反动派“永不休战”!是啊,重担没有把他压倒,“救国”的热望在鲁迅伟大的心中熊熊燃烧。[联想中充分展开形象的想象,创造思维的两只翅膀齐举]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风清于老凤声”,日历翻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今天,这种以千万人幸福为幸福的精神正成为当代高尚青年的共同财富。[过渡句,由历史过渡到现实]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的高材生冯敏,没有把出类拔萃的才华当作个人钓名沽誉的资本,毕业后她选择了新疆。我在报纸上看到过她的照片,茫茫天山的背景,冯敏笑得很甜很甜。在选择职业时,把祖国需要放在首位的,绝不止冯敏一人。踏着孔繁森的足迹,北大清华,复旦南开,一批批青年学子踏上了援藏的征程。他们不再以“天之骄子”自居,不再以“社会精英”自诩,在青藏公路的漫漫征程中,他们懂得了、实践了马克思的朴素真理——“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举冯敏的例子,紧扣命题材料后半的“幸福”和“欢乐”。这样,作文就有了两条线索:明线由外到中,由昔到今;暗线由献身到幸福。联想展开,想象随即展开。联想是想象的依据,想象使联想鲜明形象]

茫茫宇宙啊,请你告诉我;浩瀚的史册啊,请你告诉我;古往今来的哲人们啊,请你告诉我:离开了自己的人民,离开了人民的事业,我们的生,我们的死,究竟还能有什么意义?”从马克思到鲁迅,从孔繁森到冯敏,我们这个星球上高尚的人们,千百年来,始终做着同一的抉择----这,就是我们的星球能永葆蔚蓝的原因。[结尾联想魏巍富有哲理的名言,联想中充满想象。“同一抉择”,即马克思的抉择。回答读者的悬念。“蔚蓝”有广泛的象征意义:和平、宁静、幸福、进步]

[简评]这篇作文联想丰富,用来表现联想的手段运用了描写,而描写借助于想象实施。可以说,这是一篇张开联想、想象两张翅膀的作文。对我们体会联想、想象之间的关系、关联,综合利用这两种思维武器,有特殊的参考意义。

作文拟题奇特,开篇也奇特,作文从一开始就展开想象的翅膀:话题是现实的,作文却将读者的思路引向辽远的天外,从天外再来审视地球。而且想象的意象美好:“地球是蔚蓝的,高贵的蔚蓝色。”这一引发读者遐想的想象,恢宏而美丽,恰与马克思毕业论文展示的思想相当。再经结尾的揭示,使二者内在的因果关系豁然,于是马克思伟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因这一贯穿全文的想象而形象鲜明地矗立在读者面前。

文章主体部分前对马克思一生斗争的描述,对鲁迅晚年的描述,对冯敏新疆生活的描述,都借助了想象。想象使事例更生动形象,感情更亲切充沛。这些想象之所以合理、可信,是由于作者有丰富的学识积累。这些积累有的来自课内,有的来自课外。可见,学识积累,不只是联想展开的基础,也是想象展开的依据。

联想和想象,从属于一篇作文的总体构想,也可以认为是总构想中的子构想。像一切创造性的构想一样,联想和想象也存在着一个合理性的问题。与其他子构想一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寻求合理化的途径,往往比产生子构想更为重要,因为它需要更开阔的眼界,更广泛的学识,更缜密的构思,更高的创造能力。联想和想象,使文章内容纵观古今,横跨中外。自然与社会、具体与抽象、主观与客观,都得以贯通。创造性思维于是具有了展翅飞翔的辽阔天空。同时,联想与想象,又往往与类比、对比、比喻、比拟同时出现,如是,具有创造价值的、生动形象的语言便也会缤纷出现,锦上添花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