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避孕药究竟是何物

 李灏 2013-12-24


避孕药究竟是何物



避孕药究竟是何物 - 痴心小妹 - 痴心小妹博客


“避孕药”,医学术语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与避孕套、宫内节育器并列,是全世界三大最为普遍、最为流行的避孕方法。在中国,由于政府的缘故,上环(宫内节育器)比较流行,而在欧美国家避孕药盛为流行,是大多数已婚女性的避孕选择。在中国,避孕药常被视为“洪水猛兽”。很多人存在着对激素的偏见和盲目恐惧,并因此而错失了对“避孕药”这一良好避孕方法的了解机会。

  

避孕药,应称为口服避孕药或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激素避孕药、甾体避孕药,大多是由人工合成的孕激素和雌激素配伍而成,1956年问世,它的发明,改变了整个节育技术和计划生育形势,是人类生育控制史上的一次革命。据WHO估计,目前有1.5亿妇女正在使用,据统计欧美国家使用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占其育龄妇女的10%-30%,而我国选用避孕药的妇女约占育龄妇女的3%左右。

  

目前国内常用的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有妈富隆、达英-35、优思明、美欣乐等。这些个避孕药,效果都差不多,只是副反应、协同作用、价格略有不同,妈富隆便宜但是副作用稍微大一点,优思明副反应小但是比较贵,达英-35可以降低雄激素,可以用于有多囊卵巢或雄激素高的女性……没法说谁好谁坏,各有利弊吧。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是怎么来实现避孕的呢?它通过抑制排卵、改变宫颈粘液不利于精子穿透、改变子宫内膜使之不利于受精卵着床、改变输卵管蠕动、干扰受精卵着床等方法,巧妙地既不太影响女性健康,又可以阻扰计划外的怀孕。

  

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适用的人群比较广泛,凡是健康育龄妇女均可选用,包括新婚期、生育后。WHO指南:从月经初潮至40岁以前妇女、不吸烟、血压正常、血糖正常、不肥胖(体表指数正常),无静脉血栓史及家族史均可使用。

  

但是以下人群不适合口服避孕药避孕:

       

年龄在35岁以上,吸烟>15支/日;产后6周内,母乳喂养;高血压病史,血压≥160/100mmHg;血管疾病;深静脉血栓;长期不能活动;已知和凝血相关的突变;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意外史;心脏瓣膜病有并发症(肺动脉高压、房颤、亚急性心内膜炎史);偏头痛(年龄≥35岁,有局灶性神经症状);现患乳腺癌;其他血管病变或糖尿病20年以上;病毒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重度;肝脏肿瘤。

  

正在哺乳的妇女能使用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吗? 

不能,因为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都含有雌激素,会影响乳汁分泌量及质量,可使乳汁中蛋白质和脂肪含量略下降。哺乳期妇女需服口服避孕药,可选用单方孕激素,目前国内无此类产品。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可以在产后6个月或断乳后开始应用。

  

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该怎么吃呢?   

如果是第1次吃,建议在来月经第1-5天开始吃药,每天1片连续服完一盒(21天),停药7天,开始下一周期。此后依此规律,服药21日,停药7日,28日为一周期。停药7日中一般有月经,即使无月经也无需等待,第8日开始下一盒药。

  

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如果漏服了怎么办?    

原则是一旦发现漏服了马上补服1片,同时继续服用当天的1片,这1日可能在同一时间服2片药,以后继续每日按时服药。在一个周期中如果漏服1-2片药问题不大,及时补上,无需加用其他方法。如果连续漏服药片比较多,可能导致失败。

  

服用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有什么副作用吗?

少数人在服药后有不同程度的症状(如月经改变、胃肠道反应、头晕、乏力、嗜睡、不规则阴道出血、一过性的体重增加、皮肤瘙痒、性欲改变……)。由于各类避孕药所含成分或剂量各有不同,以及服药者对药物的反应与耐受性存在个体差异,用药后出现的副反应也因人而异。如果在服药期间发生严重的头痛、胸痛、腹痛、下肢痛、视物模糊等,且比较持续,应立即停药并诊治。

  

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安全吗?

可以说,如果是健康女性,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避孕药,还是很安全的。很多人最担心的是“避孕药会不会影响生育啊?”“吃避孕药是不是很容易得癌啊?”其实,口服避孕药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可怕。口服避孕药对生育的影响是可逆的,即服药期间可避免妊娠,停用后可恢复生理周期和生育能力(在使用口服避孕药期间对生育力还有保护作用)。避孕药本身无畸形作用,对停药后的妊娠无影响。停药过一个月经周期即可怀孕。


而关于口服避孕药与肿瘤,目前的看法是,对健康的妇女,使用口服避孕药不增加肿瘤的风险。长期服药可以降低一些癌症的风险,如卵巢癌的风险降低50%-80%,子宫内膜癌的风险降低50%,还可能减少结肠癌风险。低剂量口服避孕药不增加肝细胞腺瘤或肝癌风险。主要的争议是关于乳腺癌。早期雌激素剂量高可能增加乳腺癌的风险,停药后此风险消失,与不服药妇女相似;而目前低剂量口服避孕药不增加乳腺癌的风险。关于宫颈癌,90%以上的宫颈癌与HPV感染有关,而口服避孕药并不增加HPV感染的发生率。而对HPV感染人群,长期口服避孕药可能有促进宫颈恶变的作用。因此建议口服避孕药的使用者和其他所有的妇女每年筛查一次,以发现任何宫颈的癌前病变,癌前病变是可以除去的。

  

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又称口服避孕药,即激素避孕药,主要是指甾体避孕药,大多是由人工合成的孕激素和雌激素配伍而成,1956年美国Pincus和美籍华人张明觉利用人工合成的的孕激素作为抑制排卵的避孕药获得成功之后,却发现只有孕激素,突破性出血发生率较高,在避孕药中加入雌激素,不仅控制了突破出血,还提高了避孕效果。避孕药的问世改变了整个节育技术和计划生育形势,是人类生育控制史上的一次革命。据WHO估计,目前有1.5亿妇女正在使用,据统计欧美国家使用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占其育龄妇女的10%-30%,而我国选用避孕药的妇女约占育龄妇女的3%左右。

  

我国为什么使用率这么低?

对避孕药的研究在过去几十年内有许多突破性进展,如雌激素剂量降低以提高安全性,孕激素更新换代以增强效果和降低副作用,改变剂型以方便使用等。尤其对避孕药的安全性研究,与吸烟、心血管、肿瘤、血栓性疾病等方面的关系获得了更多的了解。在适应证和使用限制方面得到不断的更新,使其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现代低剂量指雌激素含量在50ug以下。口服避孕药效果好、安全、可逆、与性生活无关,尤其对未婚有性生活和婚后暂不生育的妇女更为适用,以避免非意愿妊娠。

  

(1) 甾体激素避孕药的发展较快,其趋势如下:

① 降低雌激素激剂量

我国自20世纪60年代研制成功的炔诺酮和甲地孕酮避孕药后,国内老一辈专家们进行了多次减量研究,将复方炔诺酮片由原先每片含炔诺酮2.5mg和炔雌醇0.05mg分别减量为0.625mg和0.035mg(1/4剂量);复方甲地孕酮由原先每片含甲地孕酮4.0mg和炔雌醇0.05mg,分别减量为1.0mg和0.035mg(1/4剂量),能达到与全量相同的避孕效果。为此,国际公认我国首创了低剂量的短效口服避孕药,我国比西方国家早七、八年使用低剂量的口服避孕药。减少剂量是为了减少副作用,减少对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三大代谢的影响,从而减少对心血管、内分泌和肿瘤的影响。

  

② 合成新型的不同类型的具有高活性的孕激素

为了提高孕激素的活性,降低药物剂量增强避孕效率,增加对人体的健康作用,减少对生理代谢的不利影响和副作用。


理想的孕激素是具有强孕激素活性及抗雌激素作用并且无雄激素活性,抑制排卵作用强。新型孕激素主要来源于19-去甲基睾酮。其中炔诺酮为第一代,左炔诺孕酮为第二代,去氧孕烯、孕二烯酮、诺孕酯为第三代。


另一种新型孕激素来源于17-α螺内酯,为屈螺酮,它具有以上特点外,还具有抗盐皮质激素活性和抗雄激素活性,有更多的妇女健康益处。各种孕激素活性比较见表一:


表一:各种孕激素活性比较

  名称

  孕激素

  雌激素

  雄激素

  抗雄激素

  抑制排卵

  内膜转化

     

  mg/d

  毫克/周期

  黄体酮

  +

  -

  -

  ±

  300

  4200

  炔诺酮

  ±

  +

  ±

  -

  0.5

  100-150

  左炔诺孕酮

  +

  -

  +

  -

  0.05

  6.0

  环丙孕酮

  +

  -

  -

  ++

  1

  20

  去氧孕烯

  +

  -

  +

  -

  0.06

  2.0

  孕二烯酮

  +

  -

  +

  -

  0.03

  3.0

  屈螺酮

  +

  -

  -

  +

  2

  40-60

  +有效 -无效 ± 作用较小

  

各种缓释系统如皮下埋植剂、阴道药环,含药宫内释放系统,长效混悬剂和微囊剂避孕针等的研制成功。既可达到长效作用,又可减少每日药物剂量,提高了安全性。

③ 改变用药途径和剂型

④ 改进包装:

有21片为1盒,21+7片为1盒,24+4片为1盒。


(2) 常用的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见表二:

  

表二:常用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

  种 类

  雌激素(mg)

  孕激素(mg)

  1号避孕片(复方炔诺酮)

  炔雌醇0.035

  炔诺酮0.625

  2号避孕片(复方甲地孕酮片)

  炔雌醇0.035

  甲地孕酮1.0

  复方左炔诺孕酮

  炔雌醇0.03

  左炔诺孕酮0.15

  三相避孕片 1-6片

  7-11片

  12-21片

  炔雌醇0.03

  炔雌醇0.04

  炔雌醇0.03

  左炔诺孕酮0.05

  左炔诺孕酮0.075

  左炔诺孕酮0.125

  复方孕二烯酮

  炔雌醇0.03

  孕二烯酮0.075

  妈富隆

  炔雌醇0.03

  去氧孕烯0.15

  美欣乐

  炔雌醇0.02

  去氧孕烯0.15

  达英-35

  炔雌醇0.035

  环丙孕酮2.0

  特居乐同三相片

  优思明

  炔雌醇0.03

  炔螺酮3.0

  YAZ*(忧思悦)

  炔雌醇0.02

  屈螺酮3.0

  *即将在我国上市(已完成临床试验)

  

(3) 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作用原理

  

l 抑制排卵:

孕激素的作用是抑制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使FSH(卵巢刺激素)和LH(黄体生成素)均为低水平,进而抑制卵泡生长发育,抑制排卵或干扰GnRH的分泌与释放,或通过更高一级神经中枢影响下丘脑-垂体。

避孕药也可能阻断GnRH对卵巢的作用,从而抑制排卵。此可能是干扰了GnRH与卵巢受体的结合,或是干扰了卵巢的生物合成过程。

宫颈粘液改变:孕激素改变宫颈粘液使粘稠度增加,细胞数目增加,拉丝度降低,羊齿状结晶消失或不典型,不利于精子穿透。

  


子宫内膜变化:使子宫内膜不利于受精卵着床。

输卵管蠕动改变:改变输卵管收缩的节律、振幅、强度及输卵管内液体差,造成子宫内膜与受精卵的发育在时间上不同步,干扰受精卵着床。

  

(4) 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适用人群及禁忌证

适用人群:凡是健康育龄妇女均可选用,包括新婚期、生育后。

WHO指南:从月经初潮至40岁以前妇女、不吸烟、血压正常、血糖正常、不肥胖(体表指数正常),无静脉血栓史及家族史均可使用。

  

禁忌证:根据WHO避孕方法选择的医学标准,对某避孕方法的适用和禁忌情况分为四级:

① 在任何情况下均可使用此方法

② 通常可以使用此种方法(使用利>弊)

③ 除非其他方法不能提供或不被接受,一般不推荐使用此种方法(使用弊>利)

④ 不能使用此种方法

  

其中第4级相当于禁忌证,第3级相当于相对禁忌证。


第3级包括:年龄在35岁以上,吸烟<15支/日,产后6周至6个月内,母乳喂养;高血压140-159/90-99mmHg;高血脂;偏头痛(年龄<35岁);乳腺癌史,5年内无复发迹象;糖尿病有并发症;轻度肝硬化;胆囊疾病药物治疗中。


第4级包括:年龄在35岁以上,吸烟>15支/日;产后6周内,母乳喂养;高血压病史,血压≥160/100mmHg;血管疾病;深静脉血栓;长期不能活动;已知和凝血相关的突变;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意外史;心脏瓣膜病有并发症(肺动脉高压、房颤、亚急性心内膜炎史);偏头痛(年龄≥35岁,有局灶性神经症状);现患乳腺癌;其他血管病变或糖尿病20年以上;病毒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重度;肝脏肿瘤。


(5) 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服药方法

1) 开始服药时间及服药方法

第1次开始于月经第1-5日均可,每日1片连续服完一盒(21日或22日),停药7日,开始下一周期。此后依此规律,服药21日,停药7日,28日为一周期。停药7日中一般有月经,即使无月经也无需等待,第8日开始下一盒药。

  

初使用者如果已超过月经5日,在排除妊娠的可能后,也可以开始服用,但必须在服药的第1-7日期间禁欲或使用避孕套。


流产后的妇女,无论是自然流产、手术流产,还是药物流产,均可在流产后即开始服用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


哺乳期:

①产后未哺乳的妇女,最早可于分娩后3周开始服药。如果已恢复月经,服用方法同月经规律妇女;如果尚未恢复月经,则需确定未受孕以后开始服用,同时在服药的第1-7日期间禁房事,或使用避孕套。

  

②产后哺乳妇女,在产后6个月后婴儿添加辅食后可考虑开始服用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

已使用宫内节育器的妇女,如需更换为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可以在月经来潮的5日内开始服用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经净后取出宫内节育器。

已使用其他类固醇激素避孕药的妇女,可以在原来药物的开始时间更换为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

已使用皮下埋植剂避孕的妇女,如需更换为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在取出皮下埋植剂当日,可以开始口服复方短效避孕药。

  

2) 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如果漏服了怎么办?

原则是一旦发现漏服了马上补服1片,同时继续服用当天的1片,这1日可能在同一时间服2片药,以后继续每日按时服药。

在一个周期中如果漏服1-2片药问题不大,及时补上,无需加用其他方法。

  

如果连续漏服药片比较多,可能导致失败。

如发生在服药第1周,还应禁欲或使用避孕套7日,并可考虑紧急避孕;如发生在服药第3周,服完本周期药物后即连续开始下一周期,不再停药7日。

需要紧急避孕的情况是第2周期服药延迟≥3日,第1周期内漏服≥3片。

  

3)避孕效果:

正确、坚持使用,避孕效果高效、可靠,按国际妇女年,成功率在99.9%,按Pearl公式计算,失败率=失败例数×1200/服药周期总数;成功率=100%-失败率。

  

(6) 服用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有什么副作用吗?

少数人在服药后有不同程度的症状,由于各类避孕药所含成分或剂量各有不同,以及服药者对药物的反应与耐受性存在个体差异,用药后出现的副反应也因人而异。如果在服药期间发生严重的头痛、胸痛、腹痛、下肢痛、视物模糊等,且比较持续,应立即停药并诊治。

  

1)月经改变情况:月经期间在26-30日占多数,经期较前稍有缩短,经量无明显变化或减少,于健康无害,无需处理。对月经失调妇女服用药物后,月经多转为规律。月经过多者经量可转为正常。使痛经减轻或消失。服药5年以上,经量减少发生率增加。

  

2) 类早孕反应(胃肠道情况)

  于服药第1-2周期少数人有轻度恶心、食欲减退,个别人有呕吐,一般不需处理。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可自行消失。若严重者,可对症处理,可服vitB6 10mg tid,也可适当用安定剂。

  

3) 头晕、乏力、嗜睡

较少见,一般发生在服药初期,服药时间长,其发生率下降。

  

4) 不规则阴道出血

少数人于服药期间有不规则阴道出血,表现为点滴出血或月经样出血。可能因为服药后妇女体内雌激素水平较低,不能维持子宫内膜生长,出现不规则阴道出血。有时因为漏服或迟服避孕药,会影响维持体内激素的适当水平而引起出血。随时间愈长,出血发生率逐渐下降。多数出血者可在持续数日后自行消失,少数人需治疗。

  

① 治疗方法:

a. 调整雌激素剂量:如流血量较少,加服炔雌醇0.005mg,每晚1片。若出血量较多,每晚加服2片,与避孕药同服至周期结束。

b. 可改每晚用服复方短效口服药1.5-2片,到周期结束为止。

c. 如出血发生时间已近服药周期结束,且血量中等,则可停药,算1次月经,自出血第5日再开始服下一周期的药。

d. 因漏服引起出血,主要是设法避免忘记服药,若以发生出血,处理方法同上。

  

② 预防流血的措施:凡连续2个周期有不规则阴道出血,可给予预防性出血处理。

a. 加药:自服药开始即每日加服炔雌醇0.005mg,连服22日,连续加服3个周期,如停药后又出现出血,则继续加服炔雌醇。

b. 换药:上述方法处理无效,可换药。

  

5) 体重:

体重增加一般是暂时性的,在服药最初几个月较明显,也有少数人体重降低。控制饮食和加强锻炼是控制体重的最好方法,因为引起体重增加的原因可能包括:

a. 食欲增加,而活动量未相应增加

b. 19-去甲基睾酮类避孕药的蛋白质同化作用

c. 雌激素促进钠、氯从肾小管再吸收而使体液潴留

  

6)皮肤:个别妇女有皮肤瘙痒,偶见过敏性皮疹,表现为丘疹或出血性红斑,也有个别妇女面部有色素沉着,呈蝶形或雀斑状。停药后可消退,减轻或不变。

  

7)情绪改变:由于因素复杂,存在不同看法,有人认为有抑制作用,既往有抑郁症或经前期紧张症病史者,服药后易于发生。发生抑郁症可能与其干扰色氨酸和磷酸吡哆醛代谢,改变脑胺代谢有关。也有人认为妇女妊娠的顾虑消除,生活质量提高,而感到愉悦。

  

8)性欲:少数人主诉性欲或增加或减退。性欲减退的主要因素是心理作用或是药理作用,不清楚。而对部分妇女对怀孕有恐惧、担心的妇女,解除发生妊娠的顾虑,性欲可能增加。

  

9)闭经:产生闭经的原因,由于避孕药可能引起子宫内膜暂时性萎缩;其次亦可能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功能失调引起。

治疗:若连续2个月在服药过程中闭经,应停药,查明原因,先排除妊娠,并改用其他方法避孕。大多数人停药后可自然恢复。如在停药后连续3个月闭经,应进一步查明原因,给予治疗。

  

① 雌、孕激素序贯周期疗法

炔雌醇0.03mg,或戊酸雌二醇(补佳乐)2mg,每晚1次,连服22日,于雌激素用药的最后5-10日,每日加用安宫黄体酮8-10mg,或黄体酮10mg肌肉注射,一般3个周期为1个疗程。

  

② 促排卵

A 小剂量雌激素周期疗法:

每晚服炔雌醇0.01mg,或补佳乐1mg,连服22日为1周期,一般可持续3个周期以上,如出现3次有排卵周期,可暂停治疗。

  

B 氯米芬(Clomifen):

是一种非类固醇制剂,可能作用于下丘脑,与雌激素竞争受体,从而去除雌激素对垂体产生促性腺激素的抑制作用,使促性腺激素分泌量增加,引起卵巢功能的恢复,诱发排卵。

于月经第3-5天开始,每日口服50-100mg,连服5日,一般以3-6个月为1疗程,肝、肾功能欠佳者慎用。

若单用氯米芬仍无排卵,于卵泡直径达18mm时,可肌注HCG 5000-10000u。

  

(7) HIV阳性的妇女能服用复方口服避孕药吗?

感染HIV,患AID或正在接受抗递转录病毒(ARV)治疗的妇女,可以安全地使用COCS(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


督促这些妇女在服用COCS的同时使用避孕套。坚持并正确使用,避孕套有助于防止HIV和其他STIs的传播。避孕套也可为接受ARV治疗的妇女提供额外的避孕作用。尚不能确定ARV药物是否会降低COCS的效果。

  

(8) 复发口服避孕药的延长和连续使用。

一些使用者并不按照常规的方法服用COC,即没有遵从服用3个星期的含激素的活性片,随后一个星期服用不含激素的空白片。有些妇女连续12个星期都服用含激素的活性片,中间没有间断,随后服用一周不含激素的空白片(或不服药),这是延长使用。而另一些妇女完全没有间断地服用含激素的活性片,这是连续使用。延长和连续使用的益处。

① 妇女一年只有4次阴道出血或根本没有出血。

② 对某些妇女,减少在不服药那周经常发生的头痛、经前期综合征,情绪改变,月经过多和痛经的频率。

  

延长和连续使用的缺点。

a. 在使用的最初6个月可能有持续存在的不规则出血,尤其是那些从未使用过COCS的妇女。

b. 需要提供更多的药量。

  

(9) 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避孕药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合并或先后序贯使用时可能相互影响,使药物作用增强或减弱,作用发生或快或慢,作用时间延长或缩短。

  

1) 影响避孕药避孕效果的药物(主要是诱导肝微粒体酶):

利福平、抗癫痫药如苯巴比妥、苯妥英钠、扑米酮、卡马西平、乙琥胺等。

镇静与安定药:对乙酰氨基酚、非那西汀或吡唑酮等;镇痛剂,眠尔通、利眠宁等安定药等。

  

2) 避孕药对其他药物的影响:

对降压药:(可增加血浆中血管紧张素原,因而可能降低降压药的治疗效果)

抗凝血药:(可使凝血因子浓度增加,因而降低了抗凝血药的效果)

抗抑郁药:(可抑制丙咪嗪的代谢而降低抗抑郁作用)

若需服以上药物的妇女,最好不服避孕药。

  

(10) 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安全性:自口服避孕药问世以来就给予了关注性。

1) 代谢方面:

①. 糖代谢:类固醇避孕药对糖代谢可能有一定影响。避孕药引起糖代谢的机制是综合性的,可能与生长激素与游离皮质激素的增加,胰岛素受体的减少有关。

  

②. 脂代谢:一般规律为雌激素可使三酸甘油脂及高密度脂蛋白升高,并与剂量呈正比;孕激素则降低TG、HDL(高密度脂蛋白)。

去甲基睾酮类孕激素如炔诺酮、左炔诺孕酮具有雄激素活性,对脂代谢可能有不利影响,使HDL-胆固醇、APOA(载脂蛋白A)下降,使LDL(低密度脂蛋白)、APOB上升。17α-羟孕酮类不具有雄激素样作用。在剂量适当时,对脂代谢影响较小。但临床并未观察到发生动脉硬化,可能是由于复方避孕药中雌激素与孕激素的比例平衡,作用相抵。低剂量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可使血脂处于相对平衡状态。对血脂无明显影响。

  

③. 蛋白质代谢:服复方避孕药的妇女,抑郁症发生率较采用其他避孕方法为高,既往有抑郁症或经前紧张征病史者,用药后更易发生,可能与避孕药干扰色氨酸和磷酸吡多醛代谢,改变脑胺代谢有关。

  

2) 与静脉血栓的关系:

       深静脉血栓的危害大,因此,有血栓栓塞性疾病史是作为禁忌证的。目前所知,深静脉血栓的发生与种族、遗传、基因突变有关;与吸烟、年龄、糖尿病、高血压及家庭因素,肥胖等有关;与雌激素剂量和孕激素种类有关。

  

3) 对生育的影响:

① 类固醇避孕药对生育的影响是可逆的,即服药期间可避免妊娠,停用后可恢复生理周期和生育能力。避孕药本身无畸形作用,对停药后的妊娠无影响。短效的药物剂量低,代谢清除快,停药7日期间药物基本被清除,停药后第一个月经周期就可以恢复排卵,恢复生育功能。关于生育力,还必须考虑年龄因素,年龄对生育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35岁以后自然生育力开始下降,受孕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

② 在使用类固醇避孕药期间对生育力还有保护作用。首先具有可靠的避孕效果,可减少意外妊娠(宫内和宫外妊娠),从而减少了因流产导致的各种并发症及对生育的影响。其次,避孕药可调节月经,使妇女免予因月经失调的疾病,如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其三,避孕药还能降低盆腔感染的发生。从而对输卵管的功能得到保护作用。短效复方口服避孕药停药后生育功能迅速恢复。

③ 对子代健康:避孕药本身无致畸作用,我国曾对应用口服避孕药1号的妇女及对照组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分析其姐妹染色单体互换率,未发现致突变及致癌效应。

 

4) 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与肿瘤:

随着避孕药中药物组成的改进及剂量的降低,目前的看法是,对健康的妇女,使用口服避孕药不增加疾病的风险。长期服药可以降低一些癌症的风险,如卵巢癌的风险降低50%-80%,子宫内膜癌的风险降低50%,还可能减少结肠癌风险。低剂量口服避孕药不增加肝细胞腺瘤或肝癌风险,不增加乳腺癌风险。1971年国内对口服避孕药1号、2号的10549人(其中758人服药时间在5年以上),未服药者81354人,两组中乳腺癌的发生率分别为0.19‰与0.01‰;两组中患宫颈癌者分别为0.09‰与0.66‰,两组间两种癌的发病率无明显差别。

关于子宫内膜癌与卵巢上皮癌风险的结论是一致的,主要的争议是关于乳腺癌。早期雌激素剂量高可能增加乳腺癌的风险,停药后此风险消失,与不服药妇女相似;而目前低剂量口服避孕药不增加乳腺癌的风险。

  

乳腺癌:

有关COCS和乳腺癌的研究结论尚难以解释。

1; 研究发现使用COCS 10年以上的妇女发生乳腺癌的风险与从未使用COCS的妇女相似。相反的,目前正在使用和在过去10年内使用过COCS的妇女,被诊断出乳腺癌的可能性有所增加。

  

2; 目前正在使用或既往使用过COC的妇女被诊断为乳腺癌时,其癌症的恶性度低于在其他妇女当中诊断出的乳腺癌。

  

3; 尚不清楚这些发现是否能用COC使用者中已存在的乳腺癌患者被较早发现还是COCS对乳腺癌的生物学作用来解释。

  

1990年发表的病例对照组研究提示,服用口服避孕药10年以上可轻微增加乳腺癌的风险,RR为1.3(95%CI:0.19-1.9)

  

2000年在南非发表的病例对照研究, 20-54岁黑人与其他有色人种,服用口服避孕药与乳腺癌的RR为1.2(95%CI:1.0-1.5)

  

对35岁以上人群近期服用口服避孕药的RR为1.0(95%CI:0.8-1.3),过去曾经服用口服避孕药者RR为0.9(95%CI:0.8-1.0)。相对风险并不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关于宫颈癌,90%以上的宫颈癌与HPV感染有关,而口服避孕药并不增加HPV感染的发生率。而对HPV感染人群,长期口服避孕药可能有促进宫颈恶变的作用。

  

宫颈癌:

1; 宫颈癌是由某种类型的人乳头瘤病毒(HPV)引起。HPV是一种常见的性传播感染,这种感染通常无需治疗而自行清除,但有时持续存在。

2; 使用COCS 5年或以上,似乎加速持续存在的HPV感染进展为宫颈癌。与COC使用相关的宫颈癌的数据认为非常少。

3; 建议口服避孕药的使用者和其他所有的妇女每1-2年筛查一次,以发现任何宫颈的癌前病变,癌前病变是可以除去的。增加宫颈癌风险的已知因素包括以下:

  

在18岁以前开始有性生活

目前或多年以来有许多性伴侣

性伴侣有或曾经有许多其他性伴侣

多次生育、分娩(分娩的次数越多风险越大)

  

吸烟

免疫系统薄弱(包括感染HIV/患AIDS的妇女)

存在其他性传播感染

使用复方口服避孕药超过5年

  

5) 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①. 高血压:国内报道血压正常妇女,长期服用复方口服避孕药可能引起少数人收缩压与舒张压稍升高,多无临床意义,绝大多数停药后可恢复正常。国内对服口服避孕药1号、2号者进行随访,高血压发生率并不高于自然发生率,个别妇女在用药期间血压有暂时性升高,停药后多能恢复正常。

引起高血压主要是避孕药刺激肝脏合成较多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的活动增加有关。但由于肾脏负反馈机制,可使血浆紧素活性降低,因此,大多数服药者的血压是正常的。缺乏负反馈调节者,才导致血压升高。雌激素还可直接作用于肾小管,产生水、钠潴留,进而使细胞外液量增加,导致循环血量及心排出量增加,当心排出量增加持续存在,使血管平滑肌受到过渡牵拉,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使血压升高。另外,避孕药引起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增加,动脉血压增高者往往伴随血浆中多巴胺β羟化酶活性增高,总之避孕药引起高血压的机制,还待进一步探讨。

  

②. 心肌梗死:据WHO报道,无高危因素的妇女,如吸烟及患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症等,服用低剂量避孕药不增加心肌梗死的风险,但如吸烟妇女,服用避孕药,其发生心肌梗塞的相对风险增加10倍。

  

③. 卒中:低剂量口服避孕药与卒中无关。一项包括6个病例-对照研究的Meta分析显示,服药妇女发生卒中的总体OR为0.96(95%CI:0.70-1.31)。这方面还有待于更多的研究报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