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价廉效佳的中药要保留

 林中雨露 2013-12-24

现在70岁左右的老人可能还记得在20世纪50年代,中药店都备有一种专治感受暑湿后出现的小便热辣、涩痛、短少、色黄、频数、不畅的中成药六一散。此药配方制法简单:滑石6份、生甘草1份,将二药研末混合即成。由于二药的成分比例是6:1,故名“六一散”(也有以“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古代术数来解释的);其服用方便,用开水送服就行,不用煎煮,随时随地可用;其药源充足成本低廉,当时售价每包一分钱;其疗效灵验,服一两包即有明显效果。它充分体现出中药简、便、廉、验特点,几百年来流传于民间,深受广大民众欢迎,确是一种优秀的中成药。遗憾的是,现在六一散早已在市场上销声匿迹,除了老中医外已在一般人记忆中消失。

“小便热辣、涩痛、短少、色黄、频数、不畅”,属于中医下焦湿热证,民间称“发尿淋”,相当于现代西医的“尿路感染”,属常见多发病症。现代西医治疗此症,要查尿验血,甚或细菌培养,服药吊针,青霉素、先锋霉素、氧氟沙星等各种抗菌药轮番使用,费用越来越高,动辄几十元、几百元,甚至上千元,如再使用进口药物就更高,但效果不见得比当时一分钱一包的六一散好。现在人们患此病症,几乎都是诊西医,认为非抗菌药不可,简、便、廉、验的六一散在医药市场已难觅踪迹。

思考六一散退出市场的原因,除了现在人们不相信中医药外,主要是医疗市场商品化的结果。现在医院搞成本核算,医生收入与利润挂钩,被利益所驱,谁还会开这不值钱的六一散?六一散被淘汰也就见怪不怪了。其实在医药市场上,被淘汰出局的远不止六一散,其他一些经济效益不高的中医药也被经济效益的杠杆扫得一干二净,不管你疗效多好。

又如据有关报道,一味大黄散治疗消化道出血,每天服3次,每次3克,仅服2~3天,疗效可达95%以上,花费不到1元钱,较之西医的其他保守疗法或手术疗法,堪称良药。但这一良药良方除了供有关人士撰写论文,搞职称晋升使用之外,被束之高阁,不能推广。究之也就是太廉价了,不能带来经济效益。类似这样被淘汰的中医药还很多。在医疗市场商品化的今天,出现了“良药反而被淘汰”的怪现象。

当前,价廉效佳的中药难觅,不能怪医院,更不能怪医生。其根本症结在于医疗市场的商品化。我国自实行医疗市场商品化以来,“看病贵”成了老百姓的切身之痛。有些医院为了创收,一切向钱看,廉价的药不开,不贵的药不进,专开几百、几千元的贵药,10元钱同样可以治好的药绝对不开。1元钱能治好尿路感染或胃出血,对病人来说当然是好事,可对于有创收指标的医院来说就不是好事。要改变这种局面,使良药不能被淘汰,要根治此弊,我国的医改还要走很长的路,让中医药重新发扬光大,治病简、便、廉、验的中医药更好地施用于民,福利于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