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中国证券网消息,上海证券报从可靠渠道独家获悉,广东粤港澳自贸区方案已于本月中旬正式上报国务院,目前正在与高层进行密切沟通,获批在望。据透露,广东在粤港澳自贸区政策方面,参照已出台的中国(上海)自贸区总体方案,并进一步提出创新体制机制的思路与措施。如在“负面清单”方面,考虑到粤港澳金融合作等因素,比上海自贸区要更为开放。 点评如下: 2 试点铺开将成燎原之势。上海批复自贸区后,各地均跃跃欲试,力争进入第二批试点范围。目前比较明确的是天津和粤港澳已经将方案上报,我们认为从国家实行自贸区要求经验可复制可推广的说法来看,未来试点铺开应该是较为确定的,在未来2-3年内,试点铺开将成燎原之势,考虑到各地区域的情况不一,不一定要等上海自贸区经验成熟之后再推广。但各地上报与批复是完全两回事,我们谨慎的认为批复的时间不是特别快,但事件的确定性是有的,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是未来哪些区域有可能获批。 2 如何铺开需要结合已有配套和区域布局。1)从已有配套来看,我们认为在我国自贸区发展的初级阶段,选择具有开放口岸港区配套的保税港区作为升级对象是较为合理的,因为保税区的开放程度不够,而综合保税区相对没有港口配套,贸易执行相对困难。2)从区域布局看,重叠性的辐射区域可能性是非常小的。我国目前沿海的经济带主要分为三块:京津唐地区、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内陆的主要经济带在重庆地区,另外值得关注的对台湾相邻的福建地区和旅游相对发达的海南地区。综合来看,我们认为从地点辐射来看,第二批自贸区试验区有可能落在以下几个地区: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粤港澳地区或者深圳前海保税港区、厦门海沧保税港区、海南洋浦保税港区以及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 自贸区不仅仅是概念这么简单,新一轮开发必然落实到业绩层面,机场和港口是最大受益板块。从我国保税区的建设来看,自贸区对于人流、物流和商流的吸引是可以完全落实到业绩上的,特别是对于区内的港口和机场,有实质的业绩拉动。1)物流聚集推升吞吐量。自贸区直接的刺激就是转口贸易大量增加,从物流的角度大幅提升相关港口的货运吞吐量,随着我国自贸区贸易自由和金融自由的双层推进,港口吞吐量必将再上台阶。结合我们分析的地点辐射可能,受益的港口包括上港集团、深赤湾、盐田港、珠海港、天津港、重庆港九等。2)人流聚集推升商业价值。除了物流的增加,自贸区带来的还有相应的人流,而对应的人流必然带来相应的消费,受益明显的就是机场,一般机场均有租赁及特许经营收入,与人流量呈现正相关关系,相应受益的机场包括上海机场、深圳机场、白云机场、厦门空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