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格里格作品精选集

 云中公子 2013-12-25

爱德华·格里格(Edvard Grieg,1843~1907),挪威作曲家,19世纪下半叶挪威民族乐派代表人物。

他的创作主要是钢琴抒情小品和声乐作品(包括百余首抒情独唱曲)。如歌曲《来自祖国》1894,以淳朴的民间曲调,表达了对祖国真挚的感情,钢琴曲《祖国之歌》1868,以古挪威民间叙事歌的庄严风格,赞颂了民族历史的光荣,诗人比昂松特为此曲配上《前进!这是我们先辈们的战斗呼唤》的诗篇,借颂扬祖先的业绩,为现实的民族独立斗争呐喊。在合唱《水手之歌》1868、 《乡土在望》1870 和许多民族题材的作品里,都以鲜明的民族情调表达了维护民族尊严和争取独立的愿望,适应了当时挪威历史发展的潮流,具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意义。在格里格的创作题材中,最突出的是以音乐表现了北国挪威壮丽、俊秀的自然风貌,农村山区的民间生活和童话传说中的奇幻形象。

在许多以个人精神生活为题材的抒情歌曲里,格里格表达了人生的悲欢离合之情,歌颂了爱情、母爱和友谊,为 “消逝的日子”写过叹惜的哀调,为“孤独的流浪汉”唱出了同情的短歌。如在《我爱你》1864、 《茅舍》1869、 《游吟艺人之歌》1876, 《母亲的忧伤》 1868 等形象单一, 并具有随笔性的浪漫抒情歌曲里,他着力于细腻的心理刻划和独具一格的艺术意境,笔调简洁,形象真切,渗透着强烈的挪威民族的浪漫主义感情色彩,具有动人的艺术魅力。

格里格的目标是创造一种民族的音乐形式,充分表达挪威人民的个性,就这一点而言,他对其他的作曲家是个极大的激励。然而,他的作品的重大意义不仅仅限于此,事实上他成就和激情。格里格的音乐早已超越了国界,这充分表明他决不仅仅是一位民族作曲家。

 格里格故居

"格里格"作为19世纪民族乐派的代表作曲家, 一生创作的作品都寄托了他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之情。1875年,格里格为挪威文豪易卜生的诗剧《培尔·金特》写作了配剧音乐, 首演大获成功。后来,格里格从中选出八曲, 改编成两套管弦乐组曲, 这就是著名的《培尔·金特》组曲。一个多世纪以来, 这部深受人们的欢迎而成为 世界音乐文库中的精品。其中感人至深的《索尔维格之歌》原用于诗剧第四幕——生活放荡不羁、行为荒诞不经、浪迹天涯的农家子弟培尔·金特. 有一位忠实的爱人, 名叫索尔维格。她在茅屋前一面纺纱,一面唱这首歌, 等待培尔·金特这位浪子的归来。

Edvard Grieg--“Peer Gynt”Suite No.1,I(Op.46)[1875]

 


挪威的群山和狭湾, 风光旖旎, 种灵毓秀, 格里格生于斯, 葬于斯, 终生在兹念兹。挪威的传统民间故事, 是他一百多首歌曲作品的原始素材;挪威的民间舞蹈斯莱特和哈林格舞, 以及传统乐器哈登格提琴和兰格莱克琴被他赋予了新的生命, 他的音乐也因此而节奏鲜明, 充满活力。格里格也同其他的挪威作家、作曲家有过默契的合作,其中最经典的首推他与挪威伟大剧作家易卜生通力合作的《彼尔?金特》。二人的才华珠联璧合,相得益彰。该剧一举成功,名震寰宇。连同他著名的钢琴协奏曲,所有这些成就,使格里格挤身于最伟大的作曲家之行列, 最终奠定了他在世界音乐史上的不朽地位。1874年被政府授予终身年俸, 1890年被选为法兰西艺术院院士, 曾先后获英国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授予的音乐名誉博士衔。逝世时, 挪威政府为他举行了国葬。


 

 

格里格作品精选集欣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