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的战争:战国时代——赵武灵王的变法

 菊香书屋666 2013-12-25
1、赵武灵王即位时的国势
   当苏秦合纵之谋失败后,秦相张仪以纵横捭阖之谋,愚弄六国达20年之久,使六国诸侯自相残害,六国益以疲弱,而秦益以强盛。这时赵国乃有武灵王的兴起。

    赵武灵王名雍为赵肃侯之子,于周显王43年,公元前326年继肃侯嗣立。当时六国虽受张仪之愚,而自相残害,惟武灵王始终维护合纵而抗秦。周慎靓王3年,公元前318年,赵参加韩、魏、燕、楚五国联军攻秦,不幸失败,详见前面的《秦惠文王的扩张》中。

2、赵武灵王变法改制的动机
   赵国初期,并灭范氏、中行氏之地,至赵敬侯徒都邯郸,欲由此南侵卫地以进入中原,但受魏齐两国的阻扼。到赵武灵王时,乃决定向北与向西发展,以驱逐接境的戎狄。当时赵国东北方为中山国,北为代国,都是白狄之国。而赵国腹地上党及吕梁山一带尚为赤狄之族所盘踞,常为腹心之患。春秋晋楚争霸时期中,晋常因狄患而致影响其对楚的作战。到赵襄子蛙以计诱杀代王,并其地,赵遂北置代郡(今山西省东北部雁门关、平型关及内蒙蔚县一带)。但中山国仍雄据东北为赵侧背之患,所以赵武灵王决定肃清边境之狄以扩张国土。欲北逐戎狄而驰驱于荒寒之郊,自然必须变更服制,学习骑射,才能适应,此为赵武灵王变动改制动机之一。

    秦自孝公变法以来,到赵肃侯时已二十余年,国势浸强。肃侯10年,周显王29年,公元前340年,秦乘魏马陵战败兴兵伐魏,尽取魏河西之地,于是秦掩有关中全域,东出函谷关、武关以临诸侯,有侵吞中原之势。赵肃侯17年,周显王36年,公元前333年,肃侯依苏秦之议,与六国合纵以抗秦。次年秦用公孙衍之谋使齐魏攻赵,纵约无形瓦解。周显王43年,公元前326年,肃侯卒,武灵王即位。武灵王初即位,年事尚幼,一切由大臣肥义主持,但武灵王自幼即熟闻秦变法致强之事。武灵王8年,周慎靓王3年,公元前318年,赵与楚、魏、燕再合纵,五国联军伐秦,战于函谷关,联军惨败。次年赵与韩、魏再攻秦,复为秦所败,赵兵被杀八万人,割西都(今山西省孝义)、中阳(今山西省中阳县西)两地以和。此后赵屡败于秦。于是武灵王释然领悟于秦之强盛,与合纵联军的不可恃,只有自图强盛,才能长保基业。这是武灵王变法改制动机之二。

    秦据有关中地区河山之险,诸侯欲由东方进攻,扼于地形实无可能。只有西出榆中(今陕西省榆林)以拊咸阳之背,为攻秦的惟一道路。但此地眼下为戎狄所据,抛非先取得此地,然后再为策划攻秦之事。欲西取榆中,势必北并中山、云中、九原,将戎狄驱逐于大漠之北,才可免除后顾之忧。因此必须变法易服,学骑射,方能与胡骑驰逐于荒寒之野。此为武灵王变法改制动机之三。

3、赵武灵王变法改制的经过
   周赧王8年,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即位已19年。在过去的18年中,他鉴于其父肃侯与自己屡次参加合纵联盟抗秦,而屡次失败,已认清了当前的局势。要抗御秦国的入侵中原,必须赵国自己强盛,不能依赖盟国的联合作战。要进攻秦国,击败秦军,必须由北方榆中地区以拊秦都咸阳之背,不能由伊洛与淆函地区进攻。要取得榆中地区,必须逐戎狄。要驱逐戎狄,必须变法易服,教民骑射,练成强大的骑兵部队。武灵王经此一连串的思考,于是决心变法易服,教民骑射。该年春正月,武灵王大朝信宫,召大臣肥义共议其事。遂起兵北略中山之地,到达房子(今河北省并陉县西娘子关);复经代北至无穷(通鉴注:自代北出塞外,大漠数千里,故曰无穷,即今晋冀察边区之地);西至河,登黄华山(当为今山西省吕梁山的西脉)。乃与大臣楼缓谋曰:“我先王因世之变以长南藩之地(指三家分晋之事),属阻漳、滏(今漳河及其支流)之险立长城(赵的南长城);又取蔺、郭狼(蔺、郭狼,皆地名,失考);败林胡于荏,而功未遂,今中山大我腹心,北有燕,东有胡,西有林胡楼烦秦韩之边,而无强兵之救,是亡社稷也,奈何?夫有高世之名,必有遗俗之累,吾欲胡服”。楼缓说:“善”!王又对肥义说:“简襄王(赵简子、襄子)之烈,计胡狄之利。今吾欲继襄主之迹,开胡狄之乡;胡服骑射,以教百姓;胡地中山,吾必有之”。武灵王与楼缓、肥义议定变法易服后,虑其叔公子成梗其议,乃遣使告之曰:“寡人胡服,将以朝也。亦欲叔服之,今寡人作教易服,而叔不服,吾恐天下议之也。制国有常,利民为本;从政有经,今行为上,明德先论于贱,而行政先信于贵,故愿慕公叔之义,以成胡服之功”。公子成是武灵王的频频,他以变俗易服为不便,就对使者说:“臣闻中国者,盖聪明睿智之所居也,万物财用之所聚也,圣贤之所教也,仁义之所施也,诗书礼乐之所用也,异敏技能之所试也,远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义行也。今王舍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教,易古之道,逆人之心,而怫学者,离中国,故臣愿王图之也”。于是,武灵王亲就公子成之家而请之,说:“夫服者所以便用也,礼者所以便事也。圣人观乡而顺宜,因事而制礼,所以利其民而厚其国也。乡异而用变,事异而礼易,是以圣人果可以利其国,不一其用;果可以便其事,不同其礼。儒者一师而俗异,中国同礼而教离,况于山谷之便乎?今叔之所言者俗也。吾所言者所以制俗也。且昔者简王不塞晋阳以及上党(治今山西省长治),而襄王并戎取代以攘诸胡,此愚智所明也。先明中山负齐之强兵,侵暴吾地,系累吾民,引水围鄗(今河北省柏乡县北),微社稷之神灵,则鄗几不守也。先王丑之,而怨未能报也。今骑射之备,近可以便上党之形,而远可以报中山之怨。而叔顺中国之俗,以逆简襄之意;恶变服之名,以忘鄗事之丑,非寡人之所望也”。于是公子成再拜稽首曰:“臣愚不达于王之义,敢陈巨俗之见。今王将继简襄之意以顺先王之志,臣敢不听命”。明日公子成胡服而朝,武灵王遂下胡服之令。

    胡服之令既下,赵造、赵周、赵绍、赵俊等仍欲谏阻。于是武灵王又说之曰:“先王不同俗,何古之法;帝王不相袭,何礼之循?伏羲神农教而不诛,黄帝尧舜诛而不怒,及至三王,随时制法,因事制礼,法度制令,各顺其宜,衣服器械,各便其用,故礼也不必一道,而便国不必古。圣人之兴也,不相袭而王,夏殷之衰也,不易礼而灭。然则反古未可非,而循礼未足多也。且圣人利身谓之服,便事谓之礼。夫进退之节,衣服之制者,所以齐常民也,非所以论贤者也。故齐民与俗流,贤者与变俱。故谚曰:以书御者,不尽马之情;以古制今者,不达事之变;循法之功,不足以高世;法古之学,不足以制今。子不及也”。于是赵造等皆赞服。遂服胡服,招骑射,以教赵民。

4、赵武灵王武功的扩张
   周赧王8年,公元前307年,武灵王下变服之令,教赵民以骑射,一年之中,赵民皆已成为矫捷善射的战士。于是武灵王开始作武功的扩张。其扩张步骤如下:
    第一时期:周赧王9年,武灵王就向中山国进攻,占宁葭(今河北省冀县北)。然后西略胡地至榆中(今陕西省榆林县南北之地),林胡王献马。及归,又派楼缓、仇液、王贲、富丁、赵爵等为使,分别往秦、韩、楚、魏、齐等五国聘问,告诸国以赵驱除胡狄之意。同时又派代相赵固主胡政而统其兵,以控制代地。

    第二时期:周赧王10年,武灵王再次大举攻中山,其进攻的部署如下:
    以赵绍为中军,许钧为左,公子章为中军,武灵王自率之。另以牛翦领车骑,赵希领胡、代、赵之众,合军曲阳(今河北省曲阳附近),向丹邱、华阳、鸱之塞(今河北省唐县东北六十里,本晋鸿上关城)进攻,克之。武灵王自率三军向鄗石邑(今河北省石家庄)、封龙山(今河北省获鹿县南50里)、东垣,攻克之。中山在赵军两路夹击之下,请献四邑以求和,赵王许之。

    第三时期:周赧王12年,武灵王第三次攻中山。又过3年,第四次攻中山。遂略地北至燕代,西至云中、九原(今晋北长城外至内蒙地区,及五原附近及以北地区)。一年之中,扩地广大,实服胡服教骑射之功!

    第四时期:周赧王16年5月,武灵王既北逐戎狄,乃大朝君臣于东宫,传位于其太子何,是为惠文王,而以肥义为相国。武灵王自号主父,这是主父想让其子治国,而自己则率胡服将士大夫,再向西北略定胡地,从云中、九原南趋以袭秦。主父传国于其子后,就亲自伪装为使者入秦,借以观察秦国的山川地形及其虚实。既至秦,秦昭襄王不知,既而怪其状貌魁梧,非人臣之度,就派人追之,而主父已疾驰出关。审问之,乃主父也,秦人为之大惊。过后3年,即:周赧王19年,公元前296年,主父巡新地,自灵寿(今河北省灵寿)出代,西会楼烦王于西河而致其兵。第二年,灭中山国,迁其王于肤施(今陕西省延安)。主父既扩地至燕代云中九原,掩有今漠南之地,他又亲自观察秦国的山河形势,本可作掩袭咸阳之举。不幸次年公子章作乱,主父被乱兵所困,饿死于沙丘宫(今河北省平乡县东北20里)。于是武灵王十余年来处心积虑所谋划的袭秦计划,遂成泡影。

5、评论
   赵武灵王具雄图大志,豪迈气质,识见高远,毅力弘伟,真是位战国时代杰出的君主!观其抗秦的规划,先变法易服,教民骑射,以之驱逐戎狄;扩地西至榆中,以造成战略上对秦都咸阳的包围之势;且躬自冒险进入秦地,观其山川形势,交通扼塞,以为日后行军用兵之资;最后感到赵国军力不足,乃会楼烦王而致其兵,这种深谋远虑的弘大计划,武灵王怀之十余年,似未常吐露于其大臣亲信之前,武灵王真可说是思虑缜密,智能兼备者啊!但以处内不周,造成内变,反被智识浅短之徒如公子成、李兑所困,以致功败垂成,良可惜也!然自武灵王教民胡服骑射以后,赵兵益强,以后卒为秦兵的劲敌。待至秦赵长平之战赵卒被歼灭后,秦才能席卷天下。则武灵王教民之余绪,犹有砥柱中原之功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