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的战争:战国时代——六国合纵抗秦

 菊香书屋666 2013-12-25
1、合纵前的全局形势
   (1)秦国:秦自孝公用商鞅变法图强后,前后共历23年,国力浸盛。孝公徒都咸阳;东乘魏国马陵之败,尽收魏河西这地,与魏以黄河为界;又出函谷关侵陵韩魏与东周;东南筑商塞,夺武关,逼楚东徒。于是秦侵陵中原的形势,已不可阻遏。

    周显王31年,公元前338年,秦孝公24年,秦孝公卒,子惠文王立,惠文王为太子时,犯法,商鞅曾刑其傅公子虔。待惠文王立,公子虔遂谮商鞅欲谋反。商鞅惧,逃至魏,魏惠王不纳。商鞅返入秦,走商邑。惠文王乃捕杀商鞅,以公孙衍为相。惠文王虽杀商鞅,但对于商鞅的新政,仍施行勿替,对六国的侵陵又加甚焉。

    (2)魏国:魏自马陵战败以后,次年又受秦的攻击,尽割河西之地以和,于是国势益弱。惠王虽招贤纳士以求自振,但终无救于魏国的衰败。

    (3)赵国:赵自三家分晋以来,迄于秦惠文王意图东出之年(周显王36年,公元前333年),已70年。初期并取范氏、中行氏之地徒都邯郸,欲南取卫地以图争霸中原,但被魏武侯所扼。周显王15年,公元前354年,魏惠王伐赵,围邯郸。齐威王救赵,与魏战于桂陵,详见前面的《齐国称霸中原》中。周显王18年,公元351年,魏惠王因西受秦的攻击,将邯郸归还于赵,与赵成侯盟于漳水之上(今河南省安阳境内)。周显王20年,公元前349年,赵成侯卒,子肃侯立。肃侯虽颇振作,但赵为新分之国,尚未臻于强盛。

    (4)韩国:三晋之国韩最弱,一向惟魏马首是瞻。自周烈王5年,公元前371年,魏武侯卒,子荧与公中缓争立,魏内乱。周烈王7年,公元前369年,韩懿侯与赵成侯合兵伐魏,围魏都安邑,欲两分魏地而使荧与公中缓并立。事未成,解围去,魏惠王遂与韩有隙。周显王10年,公元前359年,韩懿侯卒,子昭侯立。昭侯颇欲有为,用法家申不害为相,内修政教,外应诸侯,一时亦渐强盛。韩昭侯乃东并郑地徒都之,于是遂与魏有并争中原之势。周显王28年,公元前341年,魏惠王伐韩,五战而韩破。韩求救于齐威王,于是齐魏有马陵之战,详见前面的《齐国称霸中原》中。马陵之战,魏虽战败,韩也从此疲败不振。周显王31年,公元前337年,韩相申不害死,国势遂益陵夷。

    (5)楚国:楚自春秋之世并有江汉陈蔡之地,历次欲北出中原,问鼎周室,迭为齐晋所扼。周威烈王24年,公元前402年,楚悼王立。周安王15年,公元前387年,魏相吴起受谮奔楚,楚悼王用以为相。吴起既相楚,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要在富国强兵。于是南平百越,北却三晋,西伐秦,一时称为强国。周安王21年,公元前381年,楚悼王卒,肃王立。楚公族愤恨吴起的排抑,遂杀吴起。周显王30年,公元前339年,楚宣王卒,子威王立。周显王35年,公元前334年,越王无疆伐楚,为楚所败,楚威王遂灭越,乘胜尽取吴越之地。于是楚遂掩有今长江下游江淮吴越之地,东至于海,为南方唯一的大国。

    (6)齐国:齐国自齐威王两次击破魏兵后,详见前面的《齐国称霸中原》中,齐因此称霸于东方。

    (7)燕国:燕在战国之中最为僻远弱小,在地理形势上无力与闻中原之事。

2、苏秦合纵的进行
   秦既拥有关中之地,东向以制诸侯,于是与其接境的赵、魏、韩、楚,遂日感威胁,这时是魏惠王、赵肃侯、韩宣惠王、齐威王、楚威王与燕文公时代。于是有苏秦者,游说六国诸侯,使成合纵之盟,开战国时代联合抗秦之端。

    苏秦洛阳人,小时家贫,钻研纵横游说之学。初至秦,说秦惠文王以兼并天下之术,秦王未用之,乃揣摩当时六国畏秦之形势,出而作六国合纵抗秦的游说。周显王36年,公元前333年,苏秦先至燕,说燕文公说:“燕之所以不犯寇被甲兵者,以赵之为蔽其南也。且秦之攻燕也,战于千里之外;赵之攻燕也,战于百里之内,夫不扰百里之患,而重千里之外,计无过于此者,愿大王与赵从亲,天下为一,则燕国必无患矣”。燕文公从之。

    燕文公并资苏秦以车马去赵,说赵肃侯说:“当今之时,山东之建国,莫强于赵;秦之所害,亦莫如赵。然而秦不敢兴兵伐赵者,畏韩魏之议其后也。秦之攻韩魏,无有名山大川之限,稍蚕食之,命傅(达)国都而止,韩魏不能支秦,必入臣于秦,秦得韩魏,则祸及于赵矣。臣以天下地图案之,诸侯之地,五倍于秦;料度诸侯之卒,十倍于秦,六国为一,并力西乡而攻秦,秦必破矣。夫衡人(说连衡之人)者,皆欲割诸侯之地以与秦。秦成(和)则其身富荣,国被秦患而不与其忧。是以衡人日夜务以秦权恐愒诸侯,以求割也。故愿大王熟计之也。窃为大王计,莫如一韩、魏、齐、楚、燕、赵为从亲以抗秦。令天下之将相会于洹水之上,通质结盟,约曰:‘秦攻一国,五国各出锐师,或桡秦,或救之。有不如约者,五国共伐之!’诸侯从亲以摈秦,秦甲必不敢出于函谷以害山东矣”。肃侯大悦,说:“寡人年少,立国日浅,未尝闻社稷之长计,今上客有意存天下,安诸侯,寡人敬以国从”。于是厚待苏秦,尊宠赐赉之,以使约于诸侯。

    会秦派公孙衍(魏人,又名犀首)伐魏,大败魏军40000余人,擒其将宠贾,取雕阴,且欲东向进兵。苏秦恐秦兵至赵而败纵约,念莫可使用于秦者,乃激怒张仪,入之于秦。张仪,魏人,与苏秦俱事鬼谷先生学纵横之术,苏秦自认为不及也。张仪游说诸侯无所遇,困于楚。苏秦故召而辱之。张仪怒,念诸侯独秦能苦赵,遂入秦。苏秦暗遣其舍人赞金币资仪。张仪得见秦王,秦王悦之,以为客卿。舍人辞去,说:“苏君忧秦伐赵,败纵约,以为非君莫能得秦柄,故激怒君,使臣阴奉给君资,尽苏君之计谋也”。张仪说:“嗟乎!此吾在术中而不悟,吾不及苏君明矣。为吾谢苏君,苏君之时,仪何敢言”

    于是苏秦至韩,说韩宣惠王说:“韩地方九百余里,带甲数十万,天下之强弓劲弩利剑,皆从韩出,韩卒超足而射,百发不暇止。以韩卒之勇,被坚甲,跖劲弩,呆利剑,一人桑百,不足言也。大王事秦,秦心求宜阳(今河南省宜阳),成阜(即虎牢,今河南省汜水)。今兹效之,明年复求割地。与,则无地以给之,不与,则弃前功而受后祸。且大王之地有尽,而秦求无已,以有尽之地,逆无已之求,此所谓市怨结祸者也,不战而地已削矣。鄙谚曰,甯为难口,无为牛后。夫以大王之贤,挟强韩之兵,而有牛后之名,臣窃为大王羞之”。韩王勃然变色,瞠目按剑说:“寡人虽不肖,必不能事秦。今主君诏以赵王之教,敬奉社稷以从”

    苏秦至魏,说魏惠王说:“大王之国,地方千里,田舍庐庑之数,曾无所刍牧。人民之众,车马之多,日夜行不绝,輷輷殷殷,若有三军之众。臣窃量大王之国不下楚。大王之卒,武士二十万,苍头二十万,奋击二十万,厮徒十万,车六百乘,骑五千匹,天下之强国也。今乃听于君臣之说而欲臣事秦。夫事秦必割地以效实,是兵未用而国已亏矣。前虑不定,后必有大患,故敝邑赵王使臣效愚计,奉明约,在大王之诏诏之”。魏王说:[B]“寡人不肖,未尝得闻明教,今主君以赵王之诏诏之,敬以国从”

     苏秦至齐,说齐威王说:“齐,四塞之国,地方二千余里,带甲数十万,粟如丘山,三军之良,五家之兵,进如锋矢,战如雷霆,解如风雨。即有军役,未尝倍泰山,绝清河,涉勃海者也。临淄之中七万户,臣窃度之,不下户三男子,三七二十一万,不待发於远县,而临淄之卒固已二十一万矣。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临淄之涂,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气扬。夫韩魏之所以重畏秦者,为与秦接境壤也。兵出而相当,不十日而战,胜败存亡之机决矣。韩魏战而胜秦,则兵半折,四境不守;战而不胜,则国已危亡随其后,是故韩很之所以重与秦战,而轻为之臣也。今秦之攻齐则不然,倍韩魏之地,过卫阳晋之道,经乎亢父(今山东省济甯南)之险,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比行,百人守险,千人不敢过也。秦虽欲深入则狼顾,恐韩魏之议其后也。是故恫疑虚吓,骄矜而不敢进,则秦之不能害齐亦明矣。夫不深料秦之无奈齐何,而欲西面而事之,是君臣之计过也。今无臣事秦之名,而有强国之实,臣是故愿大王少留意计之”。齐王回答说:“寡人不敏,僻远守海,穷道东境之国也,未尝得闻余教。今足下以赵王之诏诏之,敬以国从”

    苏秦乃至楚,说楚威王说:“楚天下之强国也,地方六千余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资也。秦之所害莫如楚。楚强则秦弱;秦强则楚弱,其势不两立。故为大王计,莫如从亲以孤秦。臣请令山东之国,奉四时之献以承大王之明诏,委社稷,奉宗庙,练士厉兵,在大王之所用之。故从亲则诸侯割地以事楚;衡合则楚割地以事秦,此两策者,相去远矣。大王何居焉”[/B]?楚王说:[B]“寡人之国,西与秦接境。秦有举巴蜀并汉中之心。秦虎狼之国,不可亲也。而韩魏迫于秦患,不可与深谋,恐反人以入于秦,则谋未发而国已危矣。寡人自料,以楚当秦,不见胜也。内与君臣谋不足恃也。寡人卧不安席,食不甘味,以此是虑。今主君欲一天下,收诸侯,存危国。寡人谨奉社稷以从”。于是六国之君,都以苏秦为相,使报命于赵。赵肃侯遂会五国之使于洹水(今河南省安阳河)之上,而定合纵之盟。

3、合纵的失败
   周显王37年,公元前332年,秦惠文王患中原诸侯的合纵抗秦,足阻秦军的东出,于是遣其相公孙衍游说魏国、齐国,使合兵以伐赵。赵肃侯因责让苏秦。苏秦害怕获罪,就请使于燕以报命。苏秦离赵赴燕,纵约随之瓦解。赵肃侯派人决河水以淹齐魏之军,齐魏之军乃去。

    苏秦至燕,燕易公待以客卿之礼。苏秦在燕,为燕调处燕齐之争数年;后去齐,不久为仇者所刺杀。

    苏秦首创六国合纵抗秦,虽纵约次年就被秦相公孙衍所破坏,但因此唤起六国对强秦的警惕。尔后苏秦的弟弟苏代、苏厉,都以倡导合纵而得到诸侯的尊礼。其后更有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春申君,都以合纵抗秦为事,使六国或合或离垂百年有余,六国也因此苟延残喘而不即刻灭亡,实为苏秦首创合纵之功。司马迁说:“苏秦起闾阎,连六国从亲,此其智有过人者”。并非过誉溢美之词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