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多伦多看病难

 xghuang163 2022-01-11

多伦多看病难

弹指一挥间,稀里糊涂的来加拿大巳有16个年头了。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人生有多少个16年呀。人生活在现实的社会理,不知不觉地在流失岁月,不知不觉中渐渐地成了古希老人了。

在这些年里,所接触到从原居地移民加拿大的老乡--中国人,就很自然地会谈到来加拿大的目的。老乡们谈论,不外乎是:一是优良的医疗福利;二是为了孩子的教育和将来的前途;三是老来的退休福利;四是生活环境优越。

全民医疗福利。

就加拿大的医疗说吧,公民、长住居民(持绿卡)和难民,是免费的全民医疗福利。享受免费的项目有:1、 所有家庭医生提供的必需的医疗检查和治疗;2 、专科医生提供的检查和治疗;3 、住院期间所有的检查,治疗,药物及食物(即提供伙食);4 、怀孕期间产检和医院分娩;5、每一年一次的验光师视力检查(安省19岁以下,65岁以上)。根据WHO世界卫生组织评选,在全世界191个参评国中排名30位。生活在这个国度里,应是满意了吧?可是,真正在加拿大生活久了,不是你想像的那么完善美好,不免都有点失望。往往是原望是一回事,实际又是另一回事。生活久了,留在我脑子里的影像越来越感不是太好不吐不快,我所见所闻的看病难,将记录了下来,供参祥。

加拿大是全民公费就医的福利国家,实行的是家庭医生大型医院的医疗体系一般不是急病大病,都是去家庭医生”就珍。有了危险病到医院挂急诊,或打911有急救车直接送往医院挂急诊。如重病或需要住院的病人,就直接转到住院病区治疗。

“家庭医生” 就是医生自己开的诊所,即私人诊所。据说:医生有了加拿大的合格医生证明书,一定是加拿大的证书,经有关部门批准,才能开诊所正常营业。根据医生全年看了多少病人,政府拨款多少。医生看的病人越多,政府拔的款就越多。有一份付出,就有一份收获。真的是“多劳多得”。 听说(没查证)过去不封顶,近年封顶。看似合理,实际操作中漏洞很多。有的医生费尽心机算计国家的银根,也是侵占纳税人的钱,所以浪费很多。

诊所规模大小、设备多少,雇护士员工多少,租房屋多少间,量医生行医资力和财力而定。起点的规模是有医生诊疗室、档案室、病人候诊室。雇用一名秘书前台接电话、按排就诊人员预约排期、管理病历档案袋。

他到加拿大多伦多这些年,前后看过四个“家庭医生”。第一个医生是来加拿大的第二年。有一天,因胃痛发作,就直接到打工的单位附近的“家庭医生”就诊,是个香港人医生开的诊所看病。进门向前台女士出示证件挂号,说明第一次看病。女士给一张英文表,他不识英文,她收回去邦他填写,看着她填写了姓名、卡号后,问了出生年月、住址及电话号码。住址是英文字,身上带着英文地址给了她,填好后就叫座着等候。等了有40多分钟,就轮到他了。经过磅重量,测身高,量血圧、听诊器在身上按按,边检查边询问病的征兆、病史、有否药物过敏、家族中病史等等,有问必答,还说明在国内曾用青霉素针济过敏,医生一一记录着认为有价值的。还让张开嘴,看看舌头,这就算医生的望、闻、问、切的四字珍断法吧,接着就开了处方。就那么几分钟,就诊断结朿了。这诊断是免费的,由诊所向政府报帐要钱。他拿了处方到商场内的药房买药,没定点药房,你可以到任何一家药店,都可以买到药。配了一周的药量,药片费90元加币,另付配药费2加元。他那时的打工单位没有劳保,没有报销,药是要自费的。加拿大福利好的单位,不仅自已可报医药费,老婆孩子也可以报90%的药费。没有福利的单位,要到了65足岁,才填表申请(安大略省药物福利计划,回信答复了免药物福利,才能治疗、药物及配药费全免。

他退休后,原来的“家庭医生”诊所离住宅比较远,看一次病,要转乘二部巴士(公交车),虽只用一张票一元一角(现在巴士票二元五角,如果丢现金,要二元七角五),很不方便了。就换到了住宅就近的“家庭医生”诊所,是位年岁高的女士老医生,即来加拿大就诊的第二位医生。这个医生预约病人少,看病等候时间短,方便,而且服务态度好,耐心询查病情。上了年纪的人,就是毛病多,什么高血压呀、骨质疏松呀,胆固醇,血糖之类的又高了,都在身上冒了出来,反正都是老年病。要长期吃药,定期去诊断开药。平时看病,也就三个月开次处方,用药三个月。再就是按规定,例行一年一度全面体检。开个单子,拿着单子到专门验血站,抽出8-9个小管血,进行化验,化验报告单返回到“家庭医生” 那里。化验报告上反映有问题,这个医生会及时通知你去复诊。还会将化验报告祥细解说告知,你可以记录,有疑问还可以问,老医生会祥细告知。在这位女家庭医生看病有5年多。这位医生2009年底退休了,退休前,开了一张处方单,管九个月的用药量,分三次领药,在药房领一次,存放二次在药房,便予在这期间重新寻找“家庭医生” 不会中断用药。从这个医生看病开始,固定在一个大楼的药房取药,已到了65足岁,药费、配药费全免了。

现在加拿大的新移民越来越多了,家庭医生诊所跟不上移民的发展速度,现有的家庭医生一般不接收新病人。所以新移民找家庭医生难,就是老移民转换家庭医生也难找呀。

他在靠近住宅地区,找了三个家庭医生诊所,都不接收新病人和转诊病人。三个月到了,经熟人介绍,才找了个(袁姓)医生,即来加拿大就珍的第三个医生。这位医生讲明,暂不作为你“家庭医生”, 先互相试适应阶段,待互相满意了再作为你的正式“家庭医生”。 在此期间你也可以另找“家庭医生”。 这医生有二个看病点,即二处诊所,一处近一处远,近的一处只出诊四个半天,后改为二个半天。在这个医生看病,要打电话预先约,当天是约不到的,快点能约到笫二天,慢点要约到四、五天。正常情况看病候等一个多小时,看病开药才几分钟。(女医生当日可约到,及时看病。)要是犯个感冒,等3-4天就不用看了,感冒也好个七七八八了。首次就诊,要将原来“家庭医生”开的药,带去给他登记。约一次看病,只开一至二个月用药,让你多跑诊所。而且一次只诊一个病情,有次喉咙痛去就诊,开了常用的药,他说喉咙痛你也不看一下,这才用手电筒照着,用圧扳圧着舌头看一下,到药房取药,没有治喉咙痛的药。化验单只简单说那项有问题,不准记录,问多了显得烦,也不回答你的问题。可以给你复印,一张单子二加元。外面复印一张一角。

只好又另找“家庭医生”即第四位医生。 这是个老诊所,设备齐、房间多、护士3-4个。也是新病人不接收,退休女医生的病人已接收了些。过去看病拿药的药房,这医生有股份。他拿药在这个药房,因为在他药房拿药,所以也顺利地被接收了。这个诊所是老诊所,每天就诊病人特别多。首次就诊,挂号登记后,足足等候了二个小时才轮到他看。这里又算是初诊,惯例的祥细询问病史、用药(把先前吃的药全带去了)、一一记录下来了。开了治喉咙痛的药方,配了药片和药水,用药一周后,仍不見好彻底,又过一周时间后,才有所好转,但喉咙上总觉得还有痰帖着。因预约期要3-4天,就诊候诊要3个小时,他烦长时间候诊,他自已在超市买了一瓶“蜜炼川贝枇杷膏”,吃了一周,才彻底治好了喉炎。

这个医生诊所,虽没有化验室,有专职扩士抽血,每周定二至三天早上抽血,为这医生开的化验单抽血,抽了血的小管血,统一送到化验室。第二次去复诊,化验的结果没有大问题,粗略的说一下。你要知全面化验结果,可以要求复印,复印一张化验单,要自付三元加币复印费。有时化验单有三张。

加拿大的医疗福利,有不完善的地方,并不甚合理。有待进一步探讨。

  学   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