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曾国藩《五箴》(含摄曹植《吁嗟篇》仲襄溪《窝窝赋》)
2013-12-26 | 阅:  转:  |  分享 
  
曾国藩的《五箴》

引文:曾国藩对自己的要求甚严,即使是在京做了官也没有放松要求。为激励自己,他写了《五箴》以自勉,并随“家书”抄录于弟弟们。

简介: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晚清重臣,湘军之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战略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毛泽东曾说:“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表达出对这位已故乡人的推崇之情。

教育理念:曾国藩家教理论的核心思想为:以八本为经,以八宝为纬wěi,以四字要诀(勤俭孝友)三致祥三不信穿插其中,经纬连贯,脉络相通,形成的一套治家的完整可师的理论体系;这套理论不同中国传统的关于教育后代的核心理念,与孔孟朱子颜氏等著名家训所一贯坚持的学而优则仕的学说不同。造就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的曾氏后人。它对当今社会几乎每个家庭所面对的教育困惑问题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八本即:读书以训诂为本,诗文以声调为本,事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yàn起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

传家八宝即:书、蔬、鱼、猪、早、扫、考、宝;

书,指读书。知书达理,德才兼备。

蔬,指种菜。自种蔬菜,味道鲜美。

鱼,指养鱼。池塘养鱼,自见乐趣。

猪,指喂猪。家中喂猪,增加收入。

早,指早起。早睡早起,精神饱满。

扫,指扫地。房屋内外,洒扫干净。

考,指祭祖。孝道盛行,民风醇厚。

宝,指睦邻。邻居相睦,其乐融融。

传家八宝,是曾国藩祖父星岗公定下的严格家规,代代相传。曾玉屏,号星冈,曾国藩之祖父。有三子,长子曾麟书即曾国藩之父。

三致祥即: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

三不信:不信僧巫,不信地仙,不信医药;

地仙dìxiān1.方士称住在人间的仙人。晋葛洪《抱朴子·论仙》:“按《仙经》云:‘上士举形昇虚,谓之天仙;中士游於名山,谓之地仙;下士先死后蜕tuì,谓之尸解仙。’”《云笈七籤qian1》卷一一四:“此飞仙之所服,非地仙之所闻。”清薛福成1838-1894(字叔耘;号庸庵)《庸盦ān(“庵”)笔记》卷三:“罗浮山中有黄道人,相传东晋时,葛洪炼丹仙去,道人捞其鼎中餘丹吞之,遂为地仙。时时披髮氅chǎng衣,出行山中。”



四字诀:勤俭孝友(勤劳俭朴持家,孝敬父母长辈,友好兄弟姐妹,团结左右邻居)。

为了教育后代,曾国藩将其在双峰荷叶堂所建的住宅命名为“八本堂”,并将其内容刻于其匾额之上以宣示后人。它是集古今中国家教思想之大成的,最系统最科学的家教殿堂。(后来其子曾纪泽将其改为富厚堂)。曾纪泽(1839年-1890年),中国清代著名外交家,字劼刚,号梦瞻。是清朝中兴名臣,汉族官僚曾国藩的长子,袭侯爵。曾担任清政府驻英、法、俄国大使,也是当时秉承经世致用新思维的知识分子。

人格修炼五字诀:

首先是诚,为人表里一致,一切都可以公之于世。

第二个是敬,敬畏,内心不存邪念,持身端庄严肃有威仪。

第三个就是静,心、气、神、体都要处于安宁放松的状态。

第四个字是谨,不说大话、假话、空话,实实在在,有一是一,有二是二。

第五个字是恒,生活有规律、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最高境界是“慎独”,举头三尺有神明。

他每天记日记,对每天言行进行检查、反思,一直贯穿到他的后半生,不断给自己提出更多要求:要勤俭、要谦对、要仁恕、要诚信,知命、惜福等,力图将自己打造成当时的圣贤。许多人都认为人格修炼是空虚的东西,认为修身是虚无缥渺的东西,甚至还是迂腐的,但曾国藩一生的事业,修身才是他事业成功最重要的原因。

养生五事:曾国藩认为:“养生之法约有五事:一曰眠食有恒,二曰惩忿,三曰节欲,四曰每夜临睡前洗脚,五曰每日两饭后各行三千步。”养生之道,“视”、“息”、“眠”、“食”四字最为要紧,养病须知调卫之道。(曾文正公在同治年间的一则《日记》中写道:“养生之道,视、息、眠、食四字最为重要。息必归海,视必垂帘,食必淡节,眠必虚恬。”这段话说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养生之道,对于我们经常坐办公室工作者很有借鉴意义。

息必归海。我们都知道,有效规则的呼吸方法可以调整循环系统的气血运行,达到充分供给周身细胞营养和氧气,带走各器官细胞代谢废物的目的。息必归海强调呼吸要深沉,要达到并储于丹田之内,这样体内总余有不竭之气,办任何事情都可以精神专注而集中。通俗一点说,多做深呼吸,呼吸的时候保持缓慢而平稳的节奏,大家在久坐办公之余都可以尝试一下。

视必垂帘。说的是眼睛保持半视不全开,既不全睁又不全拢,这样的好处是能宁心静气,调息养神。可能有人会说,那闭目养神岂不更好吗?笔者理解,其一是闭目不一定能养神,往往是闭上眼睛以后,头脑的思绪反而更多、更乱;其二是不管古人也好,现代人也罢,总不能为了养生而整天闭着眼睛,既影响形象又可能被认为是消极怠工,万一被行政效能监察人员发现可能还会被处分呢!

食必淡节。很好理解,就是说要吃的清淡一些,果蔬和粗粮既能提供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又容易消化,高糖高脂类食品难于消化,而且在体内吸收积聚后会导致各类疾病,当今高发的心血管疾病大多起因于此。笔者认为,除了清淡以外,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还应该节制饮酒、戒烟,减少夜生活和不必要的应酬等,逐步养成科学规律的生活习惯。

眠必虚恬(清虚恬淡。),是说人在睡觉时,心思应处于空虚状态,无牵无挂,无忧无虑。如果心事重重,转辗难眠,夜不成寐,必然损心劳血。这个一般人都能理解,但是不易做到,一则是总会有些问题困扰我们,不由自主就会去牵挂忧虑。二则即使没有牵挂也不能保证马上就睡着,人脑不是电脑,实在关不了机可以拔电源插头。根据笔者个人经验,睡觉前先花20分钟时间用热水泡泡脚,在此期间听听轻音乐,然后再上床,很容易就可入睡,时间长形成习惯,想不虚恬都难。

凡事贵在坚持,平时要养成良好的视、息、眠、食习惯,天长日久,自然就会取得一些效果。(作者:贾凯))

眠食miánshí睡眠和饮食。亦概指生活起居。《南史·陆澄传》:“行坐眠食,手不释卷。”唐韩愈《与孟尚书书》:“未审入秋来眠食何似,伏维万福!”

伏惟fúwéi表示伏在地上想,下对上陈述时的表敬之辞。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娶”)。——《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亦作“伏维”。1.下对上的敬词。多用于奏疏或信函。谓念及,想到。汉扬雄《剧秦美新》:“臣伏惟陛下以至圣之德,龙兴登庸(指登帝位。)……为天下主。”晋李密《陈情事表》:“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矜怜养育。)。”

2.表示希望,原望。唐韩愈《贺皇帝即位表》:“臣闻昔者尧、舜以吁嗟xūjiē,君臣相戒,以致至治……伏惟皇帝陛下仪而象之,以永多福。”宋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伏维陛下详思而择其中,幸甚!”《花月痕》第十四回:“万里长途,伏维自爱。”

曹植《吁嗟篇》

简介:曹植(192-232)41岁,字子建,曹丕之弟。他是建安(汉献帝年号196-220)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他的《吁嗟篇》以“转蓬”为喻形象地描写了他“十一年中而三徙都”的生活处境和痛苦心情。曹丕40岁:曹魏世祖文皇帝曹丕(187年-226年6月29日),字子桓huán,谥魏文帝,三国时期曹魏的开国皇帝。曹操的嫡长子,母亲是卞夫人。

正文:

吁嗟此转蓬,居世何独然。长去本根逝,宿夜无休闲。

东西经七陌,南北越九阡(阡陌qiānmò。阡,路东西为陌,南北为阡。——《说文新附》)。卒遇回风起,吹我入云间。自谓终天路(天路tiānlù1.天上的路。汉张衡《西京赋》:“美往昔之松乔,要羡门(墓门)乎天路。”唐陈子昂《春日登金华观》诗:“还逢赤松子,天路坐相邀。”清谭嗣同1865-1898《崆峒kōngtóng甘肃平凉》诗:“隔断尘寰云似海,划开天路岭为门。”),忽然下沉渊。惊飚(飙biāo,扶摇风也。——《说文》。按,回风暴起,从下而上。)接我出,故归彼中田(中田zhōngtián1.田中。《诗·小雅·信南山》:“中田有庐,疆埸有瓜。”郑玄笺:“中田,田中也。”三国魏曹植《豫章行》之一:“虞舜不逢尧,耕耘处中田。”唐韩愈《和李相公摄事南郊》:“村树黄復緑,中田稼何饶!”2.中等田地。《汉书·食货志上》:“民受田,上田夫百畮,中田夫二百畮(“亩”),下田夫三百畮。”疆埸:田界;田边。《诗·小雅·信南山》:“中田有庐,疆埸有瓜。”毛传:“埸,畔也。”朱熹集传:“於畔上种瓜,以尽地利。”《汉书·食货志上》:“菜茹有畦,瓜瓠hu4果蓏luǒ殖於疆易。”宋司马光《太子太保庞公墓志铭》:“麟州屈野水西有田与夏虏相接,疆埸不明,数十年来,虏盗耕之。”)。当南而更北,谓东而反西。宕宕(宕宕dàngdàng无定止貌。黄节注:“宕宕,犹荡荡也。”)当何依,忽亡而复存。飘飖周八泽,连翩(liánpiān伶俜língpīng,孤独无依貌。南朝宋鲍照《与荀中书别诗》:“劳舟厌长浪,疲斾倦行风。连翩感孤志,契阔伤贱躬(自谦)。”《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渴乏无食可充肠,逈野连翩而失伴。”蒋礼鸿通释:“联翩就是连翩,伶俜和联翩、连翩是一声之转。”《敦煌曲子词·乐世词》:“失羣孤燕独连鶣,半夜高飞在月边。”)历五山。流转无恒处,谁知吾苦艰。愿为中林草(中林zhōnglín林野。《诗·周南·兔罝》:“肃肃兔罝,施于中林。”毛传:“中林,林中。”马瑞辰通释:“《尔雅》:‘牧外谓之野,野外谓之林。’中林犹云中野。”三国蜀诸葛亮《宅铭》:“迹逸中林,神凝巖(“岩”)端。”唐白居易《及第后忆旧山》诗:“偶献《子虚》登上席,却吟《招隐》忆中林。”明宋登春《秋日野望》诗:“听鸟中林性,看云故国心。”),秋随野火燔(燔[fán]焚烧。燔烧;燔柴。)。糜灭岂不痛,愿与根荄(gēngāi)连。

转蓬(轉蓬)zhuǎnpéng随风飘转的蓬草。《后汉书·舆服志》:“上古圣人,见转蓬始知为轮。”《文选·曹植<杂诗>》:“转蓬离本根,飘颻yao2随长风。”李善注引《说苑》:“鲁哀公曰:秋蓬恶其本根,美其枝叶,秋风一起,根本拔矣。”唐岑参715-770《送祁乐(画家)归河东》诗:“鸟且不敢飞,子行如转蓬。”

独然(獨然)dúrán独自如此;特别如此。汉王充《张衡·死伪》:“古今帝王死,葬诸地中,有以千万数,无欲復出见百姓者,王季何为独然。”晋陶潜《咏贫士》之六:“此士胡独然?实由罕所同。”唐韩愈《唐故检校尚书刘公墓志铭》:“公不好音声,不大为居宅,於诸帅中独然。”

宿夜sùyè1.犹夙夜。早晚。《管子·禁藏》:“渔人之入海,海深万仞,就彼逆流,乘危百里,宿夜不出者,利在水也。”《汉书·哀帝纪》:“朕获保宗庙,不明不敏,宿夜忧劳,未皇寧息。”《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万邦受命,性行淳直,议(仪)节忠贞,意若风云,心如铁石,恒怀匪懈,宿夜兢兢。”

2.谓斋戒独宿。《云笈七籤》卷十八:“常以十二月晦日宿夜昼朝,至平旦,於室中向寅地再拜。”

4.隔夜。参见“宿夜然诺”。

宿夜然诺(宿夜然諾):sùyèránnuò存留过夜的诺言。金王若虚《论语辨惑三》:“子路一闻夫子见与之言,遂有骄恣之心。方且无宿夜然诺,不待明日,必条而行之,欲天下之人信也。”

回风(迴風)huífēng

1.旋风。《楚辞·九章·悲回风》:“悲回风之摇蕙hui4兮,心冤结(冤气郁结)而内伤。”清钱谦益《宝严湾枫林》诗:“白杨萧萧响空谷,长似铃鐸(风筝、铁马)悲回风。”《古诗十九首·东城高且长》:“迴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緑。”唐杜甫《对雪》诗:“乱云低薄暮,急雪舞迴风。”清曹寅《惠山纳凉歌》:“柳上一蝉鸣不已,柳下迴风激流水。”

2.旧时高级官员坐堂之前,手下吏役要向他报告:一切准备妥当,并无意外事故。然后吩咐升堂。这种报告,叫做“回风”。《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巡捕官回风已毕,解审牌出。”清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出堂规》:“早堂,各役回风毕,把仪门皂隶领钥开门。”坐堂,指官吏出庭命理案体处理事务,因坐于厅堂而得名。“清朝的县官坐堂,往往两造liǎngzào(原告、被告)各责小板五百完案。”(鲁迅《华盖集·并非闲话》)足以证明。由此引出另一涵义,在民间指中医师行医之处。

八泽(八澤)bāzé我国古代的九州之外的八大水泽。即大泽、大渚zhǔ、元泽、浩泽、丹泽、泉泽、海泽、寒泽。《淮南子·墬形训(墬dì◎同“地”:“~何故以东南倾?”)》:“自北东方曰大泽,曰无通;东方曰大渚,曰少海;东南方曰具区,曰元泽;南方曰大梦,曰浩泽;西南方曰渚资,曰丹泽;西方曰九区,曰泉泽;西北方曰大夏,曰海泽;北方曰大冥,曰寒泽;凡八殥八泽之云,是雨九州。”三国魏曹植《吁嗟篇》:“飘颻周八泽,连翩歷五山。”八殥:bāyín八方边远的地方。《淮南子·墬形训》:“九州之外,乃有八殥,亦方千里。”高诱注:“殥,犹远也。”明宋濂《申鲜生辞》:“大则苞八殥,小则入一丝。”

五山wǔshān1.五座山。指古代传说中东海的仙山岱舆、员嶠qiao2、方壶、瀛洲、蓬莱。《列子·汤问》:“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舆、二曰员嶠、三曰方壶、四曰瀛州、五曰蓬莱。”

2.五座山。指华山、首山、太室(山名。即嵩山。在今河南省登封县北。)、泰山、东莱。《史记·孝武本纪》:“中国华山、首山、太室、泰山、东莱,此五山黄帝之所常游,与神会。”三国魏曹植《吁嗟篇》:“飘飘周八泽,连翩歷五山。”首山位于辽宁省辽阳市辽阳县,系千山之首,千朵莲花山的第一山,高176.1米,东西走向,长5华里。首山以其地处咽喉要道,地理位置重要,地势险要而成为辽东战事中的兵家必争之地。首山,因三峰矗立,状若人首而得名。它是屹立古城东北的天然屏障,欲守古城,必扼首山。因此,首山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明末清初的"宁锦大捷",首山就是主战场。东莱山又名大基山、太极山、道士谷,位于莱州城东十里。司马迁在《史记》卷十二及封禅书中多次说:“世上名山有八,三在蛮夷,五在中国。中国华山、首山、太室、泰山、东莱山。此五山黄帝之所常游,与神会。”步黄帝之后踪,秦始皇、汉武帝、汉宣帝、宋太祖等也都到过东莱山祭山拜神。明代历事六朝,官居极品的太子太师胡滢在此留下的铭文中写道:“东莱山卧虚座危之阳,星拱斗拜。蓬莱待其迎日,泰岱躬接晚霞,占全地气,尽领天道,幽境妙吉,始有黄帝会众神于此也……。”

3.五座山。指中岳嵩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后汉书·冯衍传》:“疆理九野,经营五山。”李贤注:“五山即五岳也。”唐韩愈《读东方朔杂事》诗:“簸顿bòdùn五山踣bó,流漂八维蹉cuo1。”八维(八維)bāwéi四方和四隅合称八维。汉东方朔《七谏·自悲》:“引八维以自道兮,含沆瀣hàngxiè以长生。”《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三间四表,八维九隅。”张载注:“四角四方为八维。”南朝梁沉约《光宅寺刹下铭》:“八维悠阔,九服荒茫。”元耶律楚材《怀古一百韵寄张敏之》:“惟晋成独统,平吴混八维。”四隅sìyú1.四角。《礼记·檀弓上》:“蚁结(古代棺材罩幕四角所画的形如群蚁往来交错的纹饰。)于四隅。”郑玄注:“画褚(盖棺材幕布)之四角。”《尔雅·释宫》“西南隅谓之奥,西北隅谓之屋漏,东北隅谓之宧yi2,东南隅谓之窔yao4”宋邢昺疏:“此别宫中四隅之异名也。”

4.五大佛寺。皆建于南宋。即浙江杭州径山兴盛万寿寺、杭州西湖北山(灵隐山)麓景德灵隐寺、南山净慈报恩光孝寺、浙江宁波阿育王山鄮mào峰广利寺、太白山天童景德寺。天童禅寺位于浙江省宁波市鄞县东乡的太白山麓,晋惠帝永康元年(公元300年),义兴禅师在距现寺址约2公里的古天童处,搭设草庵,号天童寺。宋真宗景德四年(1007年),奉敕命改名为天童山景德寺。

糜灭(糜滅)mímiè破碎毁灭。《汉书·贾山传》:“万钧之所压,无不糜灭者。”三国魏阮籍210-263《鸠赋》:“欲残没以糜灭,遂捐弃juānqì而沦失。”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一:“吾寧不得太原,岂可糜灭汝曹於此城之下哉。”涑水[sùshuǐ]解释:涑水,水名。在山西省西南部。

根荄gēngāi

1.亦作“根垓”、“根核”。植物的根。《文子·符言》:“故羽翼美者,伤其骸hái骨;枝叶茂者,害其根荄;能两美者,天下无之。”汉刘向《说苑·建本》:“树本浅,根垓不深。”《汉书·五行志中之上》:“入地则孕毓(yù同“育”,)根核。”唐白居易《问友》诗:“根荄相交长,茎叶jīngyè相附荣。”宋司马光《为始平公祭晋祠ci2文》:“然原陆久燥,根荒未浹jia1,畎quan3亩喁喁,犹有待望。”喁喁yóngyóng∶仰望期待

2.比喻事物的根本,根源。《旧唐书·元稹白居易传论》:“臣观元之制策,白之奏议,极文章之壼奥,尽治乱之根荄。”清龚自珍《勇言行箴》:“其精神外矣,其根荄誖矣。”壸奥(壼奥)kǔnào1.阃奥。壸谓宫巷,奥谓室隅。比喻事理的奥秘精微。《汉书·叙传上》:“皆及时君之门闈(wéi◎见“闱”。),究先圣之壼奥。”颜师古注引应劭曰:“宫中门谓之闈wei2,宫中巷谓之壼kun3。”唐白居易《礼部试策》之三:“古先哲王之立彝训也,虽言微旨远,而学者苟能研精钩深,优柔(谓从容探索、品味。)而求之,则壼奥指趣,将焉廋sōu哉!”清张惠言1761-1802《祭金先生文》:“先生精研,思约理积。掉头庌廡,壼奥独辟。”2.壸闱,内宫。帝王后妃居住的地方。《续资治通鉴·南宋理宗景定四年》:“以其罪戾之餘,一旦復使之出入壼奥之中,给事宗庙之内,此其重干神人之怒,再基祸乱之源,上下皇(惶)惑,大小切齿。”庌庑(庌廡)yǎwǔ1.廊庑,堂前廊屋。《周礼·夏官·圉yu3师》“夏庌马”清孙诒让1848-1908正义:“庌廡之形,盖长广而卑,与‘廊’同。”2.厅堂;大屋。以喻博大。清张惠言《祭金先生文》:“先生精研,思约理积;掉头庌廡,壼奥独闢。”彝训(彝訓)拼音:yíxùn1.日常的训诫。《书·酒诰》:“聪听祖考之彝训。”孔传:“言子孙皆聪听父祖之常教。”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宗经》:“三极彝训,其书言经。”范文澜注:“彝训犹言常训。”2.指尊长对后辈的教诲、训诫。唐元稹《赠乌重胤761-827父承玭pín等制》:“追念本始,无忘尔先,永锡追荣,用章彝训。”王闿kai3运1833-1916《武慎刘公墓志铭》:“当世才德,莫能与儔chou2,自非亲服彝训,孰能名之。”

3.植根。姚华《曲海一勺·原乐》:“今试言之,夫礼乐者,橐籥(tuóyuè喻指本源)于元气,根荄于人情。”

译文:可叹我这流转的飞蓬,活在世上偏偏如此特别(艰难)。永远的离开了根茎随风飞去,朝朝与暮暮不得安闲。由东至西横过了多少曲路,从南向北越过了多少荒田。突然遇上旋起的回风,把我吹入蓝天上的云间。我以为来到了天路便是尽头,谁知又堕入无尽的深渊。暴风再一次将我卷起,仍旧把我送回最初的那片田野。我正要往南却忽然朝北,正想往东却被吹到了西边。飘飘荡荡的我不知所归,一时间霍然消失,一时间又霍然出现。我曾经飞遍了八大湖泽,也曾经走遍了五岳的山颠。尝尽了人生流离无定的痛楚,有谁能体会我内心的苦艰?我愿作那林中的小草,随着秋播的野火,化作一缕缕尘烟。就算要承受野火烧燎的痛苦,能与根荄生死相连,我也心甘情愿。



日课十三条

一、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二、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片刻,来复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

四、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都是徇外为人。)徇外xùnwài求索心外之理。明高攀龙《示学者》:“自姚江因俗学流弊,看差了紫阳穷理,立论偏重,遂使学者谓读书是徇外,少小精力,虚抛閒过。”按,明王守仁主张“格物致治,自求于心”,反对宋朱熹的“外心以求理”,故信奉王学者有“读书是徇外”之语。参阅《明儒学案》卷十。紫阳(紫陽)zǐyáng宋代理学家朱熹的别称。朱熹之父朱松曾在紫阳山(在安徽省歙县shèxiàn)读书。朱熹后居福建崇安,题厅事曰紫阳书室,以示不忘。后人因以“紫阳”为朱熹的别称。姚江学派,中国儒家学派的一支,成形于明朝中晚期,创始人为明代大儒王守仁,故姚江学派亦称阳明学派,但略有不同于日本后来之阳明学派。因王守仁出生于今浙江余姚,余姚境内有余姚江(亦称姚江,舜江或舜水),故名。

五、读史(每日圈点十页,虽有事不间断。)

六、谨言(刻刻留心)

七、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八、保身(节欲、节劳、节饮食。)

九、写日记(须端楷,凡日间身过、心过、口过,皆一一记出,终身不间断。))

十、日知所亡(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分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

十一、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的多寡,养气之盛否。)

积理(積理)jīlǐ

1.接连不断。《梁书·贺琛传(chēn◎珍宝)》:“今大邦大县,舟舸gě衔命者,非惟十数;復穷幽之乡,极远之邑,亦皆必至。每有一使,属所搔扰;况復烦扰积理,深为民害。”

2.精深的道理。林纾《书<黄生札记>后》:“天下学文者,能近昌黎,何至胸无积理,积理者,文之质也;因声而求气者,文之用也。”

十二、作字(早饭后作字。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功课。)

十三、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正文:《五箴》并序

????少不自立(依靠自力有所建树。《礼记·儒行》:“力行以待取,其自立有如此者。”汉赵晔《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无餘传世十餘,末君微劣,不能自立,转从众庶为编户之民,禹祀断絶十有餘岁。”《后汉书·袁绍传》:“绍客逄páng纪谓绍shào曰:‘夫举大事,非据一州,无以自立。’”),荏苒(荏苒rěnrǎn1.(时间)渐渐过去。常形容时光易逝。汉丁廙妻《寡妇赋》:“时荏苒而不留,将迁灵以大行。”晋陶潜《杂诗》之五:“荏苒岁月頽,此心稍已去。”唐韩愈《陪杜侍御游湘西两寺》诗:“旅程愧淹留,徂岁嗟荏苒。”《红楼梦》第三八回:“秋光荏苒休孤负,相对原宜惜寸阴。”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潘岳《悼亡诗》。)遂洎(洎[jì]解释:至,到。)今兹(今兹jīnzī1.今此;现在。《诗·小雅·正月》:“今兹之正,胡然厉矣。”《左传·昭公三年》:“今兹吾又将来贺。”唐萧至忠《陪幸五王宅》诗:“畴昔王门下,今兹制幸晨。”明刘基《郁离子·天地之盗》:“今兹备矣,而民不言,是怨不在口而在腹也。”

2.今年。《左传·僖公十六年》:“今兹鲁多大丧,明年齐有乱。”杜预注:“今兹,此岁。”《后汉书·明帝纪》:“昔岁五穀登衍,今兹蚕麦善收。”唐韩愈《潮州祭神文》之五:“今兹无有水旱雷雨风火疾疫为灾。”),盖古人学成之年,而吾尚如斯也,不其戚(戚[qī]忧愁;悲哀。戚切;戚然。)矣!继是以往,人事日纷,德慧日损,下流之赴,抑(yì于是,而且。表示承接。)又可知。夫疢(疢[chèn]病。疢疾。)疾所以益智(益智yìzhì1.亦作“益知”。增益智慧。汉刘向《说苑·建本》:“夫问讯之士,日夜兴起,厉中益知,以分别理。”宋叶适《送赵几道邵武司户》诗:“书多前益智,文古后垂名。”2.植物名。《艺文类聚》卷八七引晋郭义恭《广志》:“益智,叶似丛(蘘rang2)荷,长丈餘,其根有小枝,高者八、九寸,无叶萼,其子丛生著之,大如枣,中辨黑皮白,核小者曰益智。”3.龙眼的别名。参见《广雅·释木》。)(益智粽yìzhìzòng益智拌米做成的粽子。《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元年》:“卢循遗刘裕益智粽,裕报以续命汤。”胡三省注引顾微《交州记》:“益智叶如蘘荷,茎如竹箭。子从心出,一枝有十子。子肉白滑,四破去之,蜜煮为粽,味辛。”)(续命汤(續命湯)拼音:xùmìngtāng指能延续寿命的汤药。《艺文类聚》卷八七引《三十六国春秋》:“﹝晋﹞安帝元年,卢循为广州刺史,循遗裕益智粽,裕乃答以续命汤。”按,益智,药名。卢循以此讥刘裕智穷;刘则以续命汤讥卢命不长久。宋邵雍《首尾吟》之六十:“返魂丹向何人用,续命汤於甚处施?”清薛福成《庸盦(“庵”)笔记·幽怪一·山东某生梦游地狱》:“每日必斩首一次,明日合其尸首,灌以续命汤则復活,乃復斩之。”周实《哭洗酲》诗:“等无返魂香,等无续命汤。”),逸豫(逸豫yìyù1.犹安乐。《诗·小雅·白驹》:“尔公尔侯,逸豫无期。”余冠英注:“逸豫,安乐也。”三国魏曹植《临观赋》:“乐时物之逸豫,悲予志之长违。”《新五代史·伶官传序》:“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明罗贯中《风云会》第三折:“主公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尚不肯逸豫。”鲁迅《坟·摩罗诗力说》:“虽少逸豫者一时,而其静亦非真静,殆犹大海旋洑fu2中心之静点而已。”2.舒缓貌。宋周密《癸辛杂识前集·笔墨》:“真措毫笔,委曲宛转,不叛散,尝滑密沾污,墨须多胶紺gan4黟yi1者,如此逸豫。”)所以亡身,仆(pú自称的谦辞)以中材(中材zhōngcái中等才能。亦指中等才能的人。《史记·游侠列传序》:“况以中材而涉乱世之末流乎?”宋曾巩《筠州学记(以地产筠篁得名。治高安(今江西高安市)。次年即废入洪州。)》:“其贤者超然自信而独立,其中材勉焉以待上之教化。”清龚自珍《明良论三》:“中材絶侥倖之心,智勇甦(“苏”)束缚之怨。”)而履安顺(安顺(安順)ānshùn1.平安顺遂。清曾国藩《求阙斋记》:“国藩不肖,备员东宫之末,世之所谓清秩(清秩qīngzhì名义高而没有多少事可做的官。),家承餘荫yin4,自王父母以下并康彊(康强kāngqiáng)安顺。”2.安分顺服。欧阳予倩1889-1962《忠王李秀成》第五幕第二场:“你们还可以留有用之身为国家出力,将来封妻荫子,就是做一个安顺良民,也不枉人生一世。”),将欲刻苦而自振拔(振拔zhènbá1.振奋自拔。汉班固《答宾戏》:“卒不能攎lú首尾,奋翼鳞,振拔洿涂(wūtú污泥。),跨腾风云。”《南史·刘敬宣孙处等传论》:“或阶缘恩旧,一其心力,或攀附风云,奋其鳞羽,咸能振拔尘滓,自致封侯。”明宋濂《<南堂禅师语录>序》:“在他人为之,气索神沮,不自振拔,而无以应来学之求,师乃圆满充足,覃tan2及(延及)于诸方矣。”茅盾《虹》四:“她已经有两次陷在热情的泥淖里……并且不知道怎地又失却了振拔的勇气。”),谅(推想)委(委实)其难之!因作“五箴”以自创(创chuàng,始也——《广雅》)云。(少年不自立,岁月匆匆以至到了今天这个地步。按古人所说的应已是学有所成的年纪了,而我仍忙忙碌碌一无所成,这不也叫人忧伤吗?从今而后,世事日益繁杂,德行智慧日益不济,江河日下的趋势,又是可以预知的。而艰难困苦有益于智慧,安乐平顺不利于自身,我以中等资材而过着安顺的生活,将欲刻苦向上,自强不息,请体谅这是多么的困难!故而写下《五箴》以自勉。)

????立志箴(箴zhēn1.同“针”。2.劝告,劝戒:~言。~规。~谏。3.古代一种文体,以告诫规劝为主:~铭(“箴”是规戒性的韵文;“铭”是刻在器物或碑石上兼于规戒、褒赞的韵文。因其作用有相似之处,故后人多连称)。)

????煌煌(煌煌huánghuáng明亮辉耀貌。明星煌煌)先哲(古德),彼不犹人?藐焉(藐miǎo小,幼,幼稚。焉,代词,相当于之。)小子(旧时自称谦词。),亦父母之身。聪明(听觉和视觉灵敏。耳目聪明)福禄(福禄fúlù

1.幸福与爵禄。《诗·大雅·凫鹥》:“公尸燕饮,福禄来成。”《后汉书·马武传》:“有功,輒增邑赏,不任以吏职,故皆保其福禄,终无诛谴者。”唐白居易《论亲友》诗:“烦闹荣华犹且过,优闲福禄更难销。”刘大白《布穀》诗:“农夫忙碌,田主福禄。”2.兽名。即斑马。)(公尸gōngshī古代天子祭祀,代被祭者的神灵而受祭的活人。由于以卿为尸,故称公尸。《诗·大雅·既醉》:“令终有俶(chu4,善),公尸嘉告。”毛传:“公尸,天子以卿,言诸侯也。”孔颖达疏:“天子以卿,谓以卿为尸也。卿而谓之公者,言此卿之尊比下土诸侯也。诸侯称公,故亦谓卿为公也。”《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十一·唐昭德皇后庙乐章》:“公尸既起,享礼载终。”),予我者厚哉!

弃天而佚(同“逸”。),是及凶灾。积悔累千,其终也已。往者不可追,请从今始。荷(荷hè肩负,担负)道以躬,与之以言。一息尚活,永矢弗谖(矢[shǐ],发誓;谖[xuān]解释:欺诈。|忘记。成语解释:决心永远牢记着。出处:《诗经·卫风·考盘》:独寐寤言,永矢弗谖。)。(伟人先贤,不也一样是人吗?俗夫凡子,亦同为父母所生。才智福分官禄,我得到的已经够多了!抛弃上天的给予而安逸享乐,那么凶灾就即将来临。心中悔恨万千,也无可如何了。既然往者不可追,请从当下开始。心中想着“道”而去身体力行。始终记住自己的誓言,一息尚存,永不食言。)

????居敬箴(居敬jūjìng谓持身恭敬。《论语·雍也》:“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居身敬肃。”明李贽《答周柳塘(明代麻城名士周柳塘)》:“古人一修敬而百姓安,一居敬而南面可,是果鲁桥之敬乎?”(麻城刘鲁桥)清曾国藩《覆陈虎臣书》:“此数语者,谓之定静也,可;谓之居敬也,亦可。”)

????天地定位(《礼记·中庸》:“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二五胚胎(指阴阳与五行。宋周敦颐《太极图说》:“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曹端1376-1434述解:“二,阴阳也。五,五行也。”清曾国藩《居敬箴》:“天地定位,二五胚胎。”)(胚胎pēitāi在母体内初期发育的动物体。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人一·人胞(即紫河车。中药“人胞”的别名。)》﹝释名﹞引《丹书》:“天地之先,阴阳之祖,乾坤之槖籥,铅汞(道教语。指先天元气。)之匡廓,胚胎将兆,九九数足,我则乘而载之,故谓之河车。”人胞:rénbāo人的胞衣。可用作中药,又有紫河车、混沌衣等别名。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人一·人胞》:“人胞包人如衣,故曰胞衣。方家讳之,别立诸名焉。”)。鼎焉(三方并立的,如鼎足分立)作配(作配zuòpèi1.谓与某人或某事物相对应、配合。《书·吕刑》:“今天相民,作配在下。”孔传:“今天治民,人君为配,当承天意。”2.指祭祀时祔祭、配享。《文选·张衡<东京赋>》:“然后宗上帝於明堂,推光武以作配。”薛综注:“宗,尊也。上帝,太微中五帝也。配,对也。言尊发五帝於明堂,以光武配之。”),实曰“三才”(三才sāncái天、地、人。《易·说卦》:“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汉王符《潜夫论·本训》:“是故天本诸阳,地本诸阴,人本中和。三才异务,相待而成。”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当日三才始判,两仪初分。”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世以天皇地皇人皇为三皇者,列三才开始之序,继以有巢燧人伏羲神农者,明人群进化之程,殆皆后人所命,非真号矣。”)。俨恪(俨恪(儼恪)yǎnkè庄严恭敬。《礼记·祭义》:“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孝子如执玉,如奉盈,洞洞属属然如弗胜,如将失之。严威俨恪,非所以事亲也,成人之道也。”孔颖达疏:“儼,谓儼正;恪,谓恭敬。”《东观汉记·梁商传》:“其在朝廷,儼恪矜严,威而不猛。”明方孝孺《郊祀颂》:“玉輅出郊,乐备不作。斋于祠宫,盛服儼恪,肃肃于动,栗栗于言。上帝在兹,敢有弗虔。”)斋明(斋明(齋明)zhāimíng谨肃严明。明李东阳《西北备边事宜状》:“臣愿陛下斋明治心,励精图治。”),以凝(凝聚;积聚)女(“汝”)命。女之不庄,伐生(伐生fáshēng残害生命。《管子·海王》:“桓公问於管子曰:‘……吾欲藉於树木。’管子对曰:‘此伐生也。’”)戕qiāng性(自性、本性、天性)。谁人可慢?何事也驰?弛事者无成,慢人者反尔(反尔(反爾)fǎněr语出《孟子·梁惠王下》:“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意谓你怎样对待人家,别人就会怎样对待你。《续资治通鉴·宋哲宗绍圣二年》:“大防(吕大防)等所犯,亦因持心失恕,好恶任情,违老氏‘好还’之戒,忽孟軻‘反尔’之言。”),纵彼不反,亦长吾骄。人则下(轻视)女,天罚昭昭zhāozhāo(明白;清楚。俗人昭昭,我独昏昏。——《老子》;昭昭然白黑分类。——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天与地各在其位,阴阳五行孕育生命,国家礼仪祭祀仪式,实则天、地、人的道理是相通的,严谨恪守整洁身心,才是真正珍惜自身。你如不庄重,夸耀自己却残害了性情。哪个人可以怠慢?什么事可以松驰?漫不经心的人一定一事无成,高傲自大的人一定自做自受。就算别人没有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亦必然助长人的骄气,别人则会瞧不起你,上天自会罚处你。)

成语:出尔反尔chū’ěr-fǎn’ěr原指你怎么对人行事,人也怎么还报你。现多指反复无常,言行前后自相矛盾。

1.《孟子·梁惠王下》:“曾子曰:‘戒之戒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后因用“出尔反尔”表示你如何对待别人,别人也如何对待你的意思。《老残游记》第十九回:“宫保説:‘前日捧读大札,不料玉守残酷如此,实是兄弟之罪,将来总当设法。但目下不敢出尔反尔,似非对君父之道。’”清洪楝lian4园《后南柯·立约》:“一要赔偿兵费;二要废去旧约;凡贵国所以待敝国的苛例,一一施之于贵国,此之谓出尔反尔。”

2.指前后言行自相矛盾,反复无常。《官场现形记》第五九回:“他肯让自然极好;倘若不肯,也只好由他,我不能做出尔反尔的事。”曹禺等《胆剑篇》第一幕:“贵国大王已经应允下来。当时并不见相国拔剑相待,今天却在我们背后出尔反尔,动起手来。”张天民等《创业》第二章九:“做为一个党员,你怎么可以在会上出尔反尔。”

主静箴

????斋宿(斋宿(齋宿)zhāisù在祭祀或典礼前,先一日斋戒独宿,表示虔诚。汉贾谊《新书·春秋》:“斋宿而请於庙曰:‘孤实不佞,不能尊道,吾罪一。’”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大内》:“每遇大礼,车驾斋宿,及正朔朝会於此殿。”《儒林外史》第三七回:“众人都在两边书房里斋宿。”)日观(观日),天鸡(神话中天上的鸡。南朝梁任昉fang3460-508《述异记》卷下:“东南有桃都山,上有大树,名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鸡,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则鸣,天下鸡皆随之鸣。”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郭沫若《星空·广寒宫》诗:“她们(嫦娥们)总要贪睡,不怕天鸡叫得多么高,总不容易把她们叫醒。”)一鸣,万籁(万籁wànlài自然界万物发出的响声;一切声音。万籁俱寂。各种声响。籁,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南朝齐谢朓tiao3《答王世子》诗:“苍云暗九重,北风吹万籟。”唐杜甫《玉华宫》诗:“万籟真笙竽,秋色正萧洒。”《西游记》第十七回:“万籟声寧,千山鸟絶。”鲁迅《华盖集·忽然想到十一》:“他会在万籁无声时大呼,也会在金鼓喧阗中沉默。”)俱息,但闻钟声。后有毒蛇,前有猛虎(唐杜甫《发阆中》诗:“前有毒蛇后猛虎,溪行尽日无村坞wu4。”),神定不慑(慑,失气也。——《说文》;柔气不慑。——《礼记·乐记》。注:“犹恐惧也。”),谁敢予侮?岂伊避人,日对三军(周制,诸侯大国三军。中军最尊,上军次之,下军又次之。一军一万二千五百人,三军合三万七千五百人。《周礼·夏官·司马》:“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我虑则一(抱一),彼纷不纷。驰骛(驰骛chíwù奔走趋赴。忽驰骛以追逐兮。——《楚辞·离骚》;东西南北,驰骛往来。——《汉书·司马相如传》)半生,曾不自主。今其老矣,殆扰扰(扰扰rǎorǎo纷乱貌;烦乱貌。《国语·晋语六》:“唯有诸侯,故扰扰焉。凡诸侯,难之本也。”《列子·周穆王》:“今顿识既往,数十年来存亡、得失、哀乐、好恶,扰扰万绪起矣。”唐武元衡《南徐别业早春有怀》诗:“生涯扰扰竟何成,自爱深居隐姓名。”宋苏轼《荆州》诗之四:“百年豪杰尽,扰扰见鱼鰕(古同“虾”。)。”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任你人影的憧憧chōngchōng,歌声的扰扰,总像隔着一层薄薄的绿纱面幂似的。(幂[mì]覆盖,遮掩。朱自清《独自》:“牛乳般雾露遮遮掩掩,像轻纱似的,幂了新嫁娘的面。”)幕mù”)以终古?(久远。《楚辞·离骚》:“怀朕情而不发兮,余焉能忍而与此终古。”朱熹集注:“终古者,古之所终,谓来日之无穷也。”)(安睡在书房清晨观看朝阳,天将破晓雄鸡一声高唱。万物都无声无息,只听见远处的钟声。后面有毒蛇,前面有猛兽,定下神安下心,谁又敢欺侮我?岂能逃避出世,勇敢地面对现实。只要我抱一守中,六尘纷扰自然无碍。忙碌半生,不能自主。如今我年龄已不小了,难道要心烦意乱以终此生?)

????谨言箴

????巧语悦人,自扰(自扰(自擾)zìrǎo犹自乱。《宋史·折克行传》:“城成,谍言寇至,军中皆戒严,克行止之曰:‘彼自扰耳。’已而果然。”)其身。闲言(闲言碎语xiányán-suìyǔ与正题没有关系的话语;蓄意讥讽jīfěng或恶意中伤的议论或话语。亦作“闲言碎语”。1.不满意的话;没有根据的话。明冯惟敏《端正好·徐我亭归田》曲:“一箇道稽迟粮餉齎飞票,一箇道紧急军情奉火牌,闲言碎语须躭待。”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四章:“弟兄们对于在目前情况下整肃军纪,对于分出粮食来救济饥民,都有一些闲言碎语。”浩然《艳阳天》第七四章:“虽说他的媳妇死了好几年,在东山坞可是走得正,行得端,没听到过什么闲言碎语。”

2.与正事无关的话。如:闲言碎语不用讲,表一表好汉武二郎。)(中伤zhòngshāng1.受伤;受害。《列子·天瑞》:“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后汉书·庞参传》(庞参(?——136),字仲达,河南缑gou1氏人):“太尉庞参竭忠尽节,徒以直道不能曲心,孤立羣邪之间,自处中伤之地。”元郑光祖《三战吕布》第四折:“逼的箇吕温侯逃命荒,八健将已中伤。”2.诬蔑别人使受损害。《汉书·佞倖nìngxìng传·石显》:“内深贼,持诡辩以中伤人。”清刘大櫆kuí《赠姚咏棠序》:“谗言其亦足中伤人也。”鲁迅《书信集·致曹靖华》:“我实在憎恶zēngwù那暗地里中伤我的人。”

恶意中伤[èyìzhòngshāng][解释]出自恶毒用心去诽谤诬陷伤害别人,中伤说坏话攻击陷害别人。[出自]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利刀割肉疮犹合,恶语伤人恨不销。”)送日,亦搅女(“汝”)神。解人(解人jiěrén见事高明,通解理趣的人。《三国志·吴志·孙霸传》:“解人不当尔邪!”清张岱《陶庵梦忆·丝社》:“非关匣里,不在指头,东坡老方是解人。”柳亚子《剑池瀑布》诗:“能从榛莽寻遗迹,始信蘧翁是解人。”

张岱(1597年-1679年),明末清初文学家,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别号蝶庵居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张岱是公认最伟大的明代文学家,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详细。)不夸(华言无实曰夸。——《周书·谥法》),夸者不解。道听途说,智笑愚骇(骇[hài]惊骇;震惊。)。骇者终明,谓女贾欺(贾欺(賈欺)gǔqī兜售谎言。清曾国藩《五箴·谨言箴》:“道听涂説,智笑愚骇,骇者终明,谓女贾欺。”)。笑者鄙女,虽矢(矢shǐ〈动〉(1)通“誓”。发誓)犹疑。尤悔(尤悔yóuhuǐ指过失与悔恨。语出《论语·为政》:“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汉书·叙传下》:“浅为尤悔,深作敦害。”宋王禹偁《谢赐御制月诗表》:“顾瑕疵之难掩,谅尤悔以何逃。”清顾炎武《赴东》诗之一:“人生中古餘,谁能免尤悔?”)(敦害duìhài怨怒妒忌。《汉书·叙传下》:“浅为尤悔,深作敦害。”王先谦补注引周寿昌曰:“敦、憝dui4同。《説文》:‘憝,怨也。’”

)既丛(丛(叢)cóng1.聚集,许多事物凑在一起:~生。~聚。~密。2.聚在一起的(人或物):人~。草~。~刊。为~驱雀(喻不善于团结人,把可以依靠的力量赶到敌人方面去)。~祠。3.姓。)(为丛驱雀:丛:丛林;驱:赶。把雀赶到丛林。原比喻残暴的统治迫使自己一方的百姓投向敌方。现多比喻不会团结人,把一些本来可以团结过来的人赶到敌对方面去。出处:战国·孟轲《孟子·离娄上》:“为渊驱鱼者,獭ta3也。为丛驱爵者,鹯zhan1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铭(铸、刻或写在器物上记述生平、事迹或警诫自己的文字:~刻。~文。~志。墓志~。座右~。)以自攻。铭而复蹈(蹈dǎo蹈,践也。——《说文》。),嗟jiē女既耄(耄mào年老昏乱。耄期倦于勤。——《书·大禹谟》)。(花言巧语取悦人,只是扰乱了自己的心身。闲言碎语度终日,亦一定会搅乱你的精神。真正的高人从不自夸,夸夸其谈的一定不是高人。道听途说拾人牙慧,聪明人暗笑而没知识的人惊骇。等到惊讶的人终于明白,会说你实质上是欺骗,暗中讥笑你的人则更是看不起你。你指天发誓而别人仍有疑心。心中的懊悔已经很多,记录下这谨言箴以备自己反复照鉴省过。写下箴言而又重复错误,那只能感叹你是老糊涂了。)

????有恒箴

????自吾识字,百历洎兹,二十有八载zǎi,则无一知。曩者(曩[nǎng]先时;以前。)所忻(忻xīn1.同“欣”。),阅时(阅时(閲時)yuèshí经历时日。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明诗》:“閲时取证,则五言久矣。”詹鍈义证:“‘閲’,经歷。‘閲时取证’,从歷史的发展上来证明。”明李贽《<西征奏议>后语》:“嗣后警报愈急,閲时愈久,客生不得已乃復疏而上之。”)而鄙,故者既抛,新者旋徙。德业(德业(德業)déyè德行与功业。《后汉书·杨震传》:“自震至彪,四世太尉,德业相继。”唐杜甫《暮秋将归秦留别(留别liúbié多指以诗文作纪念赠给分别的人。留点什么给分别之人。)湖南幕府亲友》诗:“大府才能会(汇聚),诸公德业优。”清魏源《默觚上·学篇一》:“世有自命君子而物望不孚,德业不进者,无不由于自是而自大。”方东树《答叶博求论古文书》:“周秦及汉,名贤辈出,平日立身,各有经济德业。”觚[gū]《默觚》是中国近代思想家魏源的著作。其中包含了作者的哲学思想。分《学篇》和《治篇》两大部分。中国近代思想家魏源的著作。"默"取之于魏源的字"默深",觚为古代木简,所以取"默觚"为篇名。)(操觚cāogū执简。谓写作。《文选·陆机<文赋>》:“或操觚以率尔,或含毫而邈然。”李善注:“觚,木之方者,古人用之以书,犹今之简也。”宋陈鹄《耆旧续闻》卷三:“林公每出首唱,徐密写韵归,众方操觚,内子诗已来,必可观也。”明宋濂《王冕传》:“操觚赋诗,千百言不休。”鲁迅《坟·文化偏至论》:“此非操觚之士,独凭神思构架而然也。”)之不常,日为物迁(担板汉)。尔之再食,曾(céng过去发生过——表示有过某些行为或情况)未闻或(或[huò]有,稍有。)愆(愆qiān〈动〉(1)违背、违反)。黍黍之增,久乃盈斗dǒu,天君(称天神)司命(神名。掌管生命的神;一说灶神。),敢(敢:副词,表示谦敬。意思是:请,谨请。)告(揭发,告状,控告)马走。(马走(馬走)mǎzǒu谦辞。“牛马走”的省称。牛马走(牛馬走)拼音:niúmǎzǒu旧时自谦之辞。《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李善注:“走,犹僕也……自谦之辞也。”宋梅尧臣《八日就湖上会饮呈晏相公》诗:“红颊谁使歌,公怜牛马走。”宋蔡襄《和答孙推官久病新起见过》:“去年大暑过京口,唯子见过牛马走。”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下走》:“应劭曰:‘下走,僕也。’……司马迁与任安书称‘太史公牛马走’,牛马走即下走也,上称官名,下则自谦之词。或解为太史公之牛马走,则迂而凿矣。”)(自从识字,经历很多事到了现在。二十八年,竟无一点知识。过去所高兴的,经过一段时间就轻视了。旧的扔掉了,新的又很快改变了。道德、学业不能持久,每天都为外物所改变。你吃了一顿饭又吃一顿饭,从没有听闻稍有违背的。(只要持之以恒)一粒粮食一粒粮食不断增加,时间久了,就会满一斗。天地诸神啊,请监督揭发我这个卑下之人。)

重量单位小汇:黍、累、圭、撮、铢、两

黍黍shǔshǔ犹黍絫。清曾国藩《五箴·有恒箴》:“黍黍之增,久乃盈斗。”

黍絫shǔlěi亦作“黍累”。1.古时极轻的重量单位。通常以十黍当一絫。《汉书·律历志上》:“权轻重者,不失黍絫。”颜师古注引应劭曰:“十黍为絫,十絫为一銖。”《文选·陆倕<新漏刻铭>》:“测表候阴,不谬圭撮,无乖黍累。”吕延济注:“六粟曰圭,十抄曰撮,十黍曰累。”唐刘禹锡《平权衡赋》:“黍累无差,毫釐必究。”2.比喻极其细微之处。唐白居易《省试性习相远近赋》:“积艺业於黍累,慎言行於毫釐。”

圭撮:guīcuō古代两种很小的容量单位。《汉书·律历志上》:“度长短者不失豪氂,量多少者不失圭撮。”颜师古注:“应劭曰:‘四圭曰撮,三指撮之也。’孟康曰:‘六十四黍为圭。’”

●铢(銖)zhū古代重量单位,二十四铢等于旧制一两(亦有其他说法,标准不一):~两(极轻微的分量)。锱~(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喻极微小的数量)。~积寸累(lěi)(喻一点一滴地积累)。



《窝窝赋》——(清)仲襄溪

美哉窝窝兮(窝窝头[wōwotóu]用玉米面、高粱面或别种杂粮面做的食物,略作圆锥形,底下有窝,故称。),天、地之所产,人力之所造。

内二外八(阴阳八卦),纤手(xiān~手(指女子细而柔嫩的手)。qiàn◎拉船前进的绳子)成就。远望似将军之帽,近看似染靛(靛diàn〈名〉靛青。也叫“蓝靛”。用蓼蓝liǎolán叶泡水调和与石灰沉淀所得的蓝色染料。潭有碧如澄靛者。——徐霞客《游雁荡山日记》)(靓(靚)jìng◎妆饰艳丽,打扮:~饰。~衣(艳丽的衣饰)。~妆。●靓(靚)liàng◎〈方〉漂亮,好看:~女。)之泡。似馒头mántou而无底,象烧饼shāobing而又高。窝窝头仰面大笑yǎngmiàndàxiào:俺今日那比往朝(往朝wǎngzhao1)!运未来暂且藏头,既得时方显荣耀。

忆昔日年丰岁稔(稔[rěn]庄稼成熟。丰稔。),到处里家家富豪。主人翁绝不挂齿(挂齿[guàchǐ]谈到;提及。),主人婆懒怠(懒怠lǎndài(1)懒惰;(2)不愿做,没兴趣)做造(做造zuòzào制造。宋辛弃疾《唐河传·傚<花间>体》词:“晚云做造些儿雨。折花去,岸上谁家女。”清李渔《凰求凤·作难》:“我想这许多事故,都是我做造出来的。”)。寻常与奴婢núbì作伴,乞丐相交。又将俺冷眼观瞧,说俺内虚外实,皮肤粗糙cūcāo;肚大而黑,尖头少脑,气得俺干发躁zào;又将俺火里烧,烧得俺浑身是泡,遍体俱焦;又张着大嘴咬,还将俺喂鸡喂猫。受不尽无限委屈wěiqu,俺也有口难道。

忽然间年荒岁饥,风雨不调。价值陡长,声名倍高;足登贵品,面目改了。主人翁回嗔作喜(回嗔作喜;成语解释:嗔:生气。由生气转为喜欢。出处:元·李致远《还牢末》第一折:这两个孩儿,要在他手里过日子,只得回嗔作喜。),主人婆亲手做造。奴仆们个个想我到,我怎能朝夕zhāoxī来了。求我的街头喊叫,离我的光棍抱瓢(指讨饭。农村有句俗话:“三条路当阳(央)行,抱瓢要饭不为穷。”),寻我的逢门哀告;叫了多少爷爷奶奶,也难见俺的容颜美貌。

非是我卖国弄权,非是我诬捏(wūniē诬赖捏造。)假造。我真有起死回生(起死回生[qǐsǐhuíshēng]成语解释:把快要死的人救活。形容医术高明。也比喻把已经没有希望的事物挽救过来。出处:明·张岱《鲁云谷传》:“医不经师,方不袭古,每以劫剂(中医谓猛烈的药剂。世有奸医,利人之财,取效于一时,罔顾人之生死者,谓之劫剂。劫剂者,以重药夺截邪气也。)肊(“臆”)见起死回生。”)的手段,不愧为扶困助急的英豪。胜似那补虚增力的丸散(丸散wánsǎn指中药的丸剂、粉(散)剂之属。晋葛洪《抱朴子·极言》:“不知过之在己,而反云道之无益;故捐丸散而罢吐纳矣。”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五:“其间也没甚诸般丸散,写着箇专治相思的圣惠方。”鲁迅《朝花夕拾·父亲的病》:“因为他一张药方上,总兼有一种特别的丸散和一种奇特的药引。”),救苦济命的丹膏。我不到,嗓子里遭了火烧,烧得喉中冒烟,口干舌焦(口干舌焦;成语解释:形容话说得很多或费尽口舌。同口燥唇干。出处:清·刘璋《斩鬼传》第四回:两个人想来想去,总没个好法于。看看想到半夜,饿的龌龊口干舌焦,只的问仔细鬼道:老弟,我们饥了。我有带来的一包狗粪,请你如何?),禁不住肚子里喧嚷xuānrǎng,五脏里吵闹,不由得眼前起花,风吹待倒。我不到,任凭他伶牙利齿的英豪,闷坐也感无聊。我不到,那捧腹(捧腹pěngfù用手捧着肚子,形容大笑的情态)摇尾(犹曳尾。参见“摇尾涂中”。摇尾涂中(摇尾塗中)yáowěitúzhōng战国时,楚王派大夫去请庄子做官,庄子对楚大夫说:听说楚国有神龟,死去已三千年,现在把它用匣子装起来藏在庙堂之上。你看此龟是留下骨头让人珍藏好呢,还是活着曳尾于泥涂中好?大夫说:当然是活着曳尾于涂中好。庄子说:那末我将曳尾于涂中。见《庄子·秋水》。曳尾,犹摇尾。后因以“摇尾涂中”喻自由自在地生活。晋葛洪《抱朴子·勤求》:“老子以长生久视为业,而庄周贵於摇尾涂中,不为被网之龟,被绣之牛。”)的人物,举步也要躬腰。我不到,榆柳遭殃,叶皮去了。我不到,未出闺门的秀女(秀女xiùnǚ清制,于旗属女子年十四而合条件者,每三年挑选一次,由八旗都统造册,送户部奏请引阅,以备妃嫔fen1pin2之选,或指配近支宗室,谓之“秀女”。《清会典事例·宗人府·觉罗册籍》:“皇考高宗纯皇帝(乾隆)每次挑选八旗秀女时,派王等於圣祖仁皇帝(康熙)派衍二十近支宗室内查明应进緑头牌者指配。”),也顾不得害臊。我不到,人人生法求我,家家乱哭乱嚎。

且慢说今人重我,就是那古人谁不把我当作法宝?名称我救驾的将军,其实我本领更高:我不到,大舜(舜是中国古代传说中三皇五帝之一,名重华;生于姚墟,即越州浙江余姚县有历山舜井,又有姚墟,即舜所生地也。舜有时下海捕鱼,晒网于“历山”,所以历山又称“沥网山”。故姚姓,都城在蒲阪(古蒲阪即今山西省西南永济县蒲州镇。舜帝时代,中条山北洪水过后,河滩之处生长着大量蒲草、芦草等众多水生植物,所以古虞之地,又被称为蒲阪。据《图解汉字》注释:阪,山磴deng4或山坡。阝在左是山的符号。)。舜为四部落联盟首领,以受尧的禅让而称帝于天下,其国号为“有虞”,故号为有虞氏帝舜。帝舜、大舜、虞帝舜、舜帝皆虞舜之帝王号。)、伊尹(伊尹,名挚zhì,出生于有莘shēn国空桑涧(今河南省洛阳市嵩县莘乐沟),因为其母亲为侁shēn民,在伊水(洛阳)住居,以“伊”为氏。伊尹为中国商朝初年著名丞相、政治家,是中华厨祖,“尹”是右相之意。莘Shēn〈名〉古国名,亦称有辛、有莘、有侁shēn。在今山东省曹县北。如:莘老(指商伊尹。尝耕于有莘之野,故称);莘野(指隐居之所)。)耕过荒郊,伯夷、叔齐首阳饿殍èpiǎo(叔齐,名致,字公达,谥齐,后人称之为叔齐。叔齐、伯夷为商末孤竹君之长子,姓墨胎氏。商末孤竹国(今河北卢龙西秦皇岛附近),初,孤竹君欲以次子叔齐为继承人,及父卒,叔齐让位于伯夷。伯夷以为逆父命,遂逃之,而叔齐亦不肯立,亦逃之。后来二人听说西伯昌善养老人,尽往归焉。及至,正值西伯卒,武王兴兵伐纣,二人叩马而谏,说:“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武王手下欲动武,被姜太公制止,说:“此义人也”,扶而去之。后来武王克商后,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食周粟,逃隐于首阳山,采集野菜而食之,及饿将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注释】

①适:往,去。

②于(xū虚)嗟:叹息声。徂(cú):往。或以为借为“殂”。死。

【译文】

登上那西山啊,

采摘野豌豆聊以充饥。

用凶暴取代凶暴啊,

伐纣的武王分不清是和非。

神农虞夏古代圣君转瞬即逝啊,

我要去的乐土又在哪里?

多么可悲啊,即将身赴黄泉,

看来是命中注定活该我们倒霉!)遂饿死于首阳山(首阳山位于河北省唐山迁安市南,现在叫岚山,据《迁安县志》记载,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的地方就在河北迁安的岚山。)。);我不到,赵武灵王绿林求卵(赵武灵王(约公元前340年—前295年),战国时赵武灵王让国给小儿子惠文王,自号“主父”,就是后来所说的“太上皇”。正当赵主父雄心勃勃之时,赵国内部发生了政变。由于他在立赵何为王之后,仍在长子赵章与次子赵何谁为继承人的问题上,感情用事,优柔寡断。正当他犹豫未决之时,政变发生了。据《史记·赵世家》记载,惠文王四年,公子章“作乱”,先杀相国肥义,公子李成、李兑起兵“靖难”,打败了公子章。公子章兵败后投奔主父,主父收容了他。公子李成、李兑围攻主父所居的沙丘宫,杀死公子章。他们害怕主父秋后算账,就将主父围困在宫中。“主父欲出不得,又不得食,探爵彀(小麻雀)而食之,三月余而饿死沙丘宫。”战国·孟轲《孟子·离娄上》:“为渊驱鱼者,獭ta3也。为丛驱“爵”(“雀”)者,鹯zhan1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伍子胥丹阳吹箫(吴市吹箫[wúshìchuīxiāo]【解释】:吴:古国名。原指春秋时楚国的伍子胥逃至吴国,在市上吹箫乞食。比喻在街头行乞。【出自】:《史记·范睢蔡泽列传》:“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安徽含山附近),夜行昼伏,至于陵水,无以糊其口,膝行蒲伏,稽首肉袒,鼓腹吹箫,乞食于吴市。”溧水,在今江苏省溧阳县。源出安徽省芜湖市,经高淳县入境。也称“陵水”,一名“濑水”,又名“永阳江”。伍子胥(-前484年)(胥,音xū虚)名员(员,音yún云),字子胥,春秋时期楚国人,属今湖北监利县。);我不到,梁武帝饿死台城(六朝时的禁城。宋洪迈《容斋续笔·台城少城》:“晋宋间谓朝廷禁省为臺,故称禁城为臺城。”按,晋之“臺城”,在今南京市鸡鸣山南乾河沿北,其地本三国吴后苑城,东晋成帝时改建作新宫,遂为宫城。历宋、齐、梁、陈,皆为台省(中央政府)和宫殿所在地,因专名台城。宋陈亮《戊申再上孝宗皇帝书》:“臺城在钟阜之侧,其地据高临下,东环平冈以为固,西城石头以为重,带玄武湖以为险,拥秦淮、清溪以为阻。”梁武帝萧衍(464年-549年),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中都里人(今江苏常州市武进区西北)。南梁政权的建立者,庙号高祖。史书称他:“六艺备闲,棋登逸品,阴阳纬候,卜筮占决,并悉称善。……草隶尺牍,骑射弓马,莫不奇妙。”[1]他很好学,从小就受到正统的儒家教育,“少时习周孔,弱冠穷六经”,即位之后,“虽万机多务,犹卷不辍手,燃烛侧光,常至午夜”。548年侯景之乱。城陷之后,侯景的武士进出皇宫很随便,还佩带武器。萧衍见了很奇怪,问左右侍从,侍从说是侯丞相的卫兵。萧衍生气地喝道:“甚么丞相!不就是侯景吗!”侯景听说了,非常生气,于是派人监视萧衍,萧衍的饮食也被侯景裁减。萧衍口苦干渴,索蜂蜜水,未得实现,忧愤成疾。五月,萧衍被活活饿死在台城,死时86岁,葬于修陵(今江苏丹阳市陵口)。谥号武帝,庙号高祖。),孔子绝粮,从者cóngzhě愠恼(卫灵公第十五【原文】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①。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②穷,小人穷斯滥矣③。”【注释】①兴:起。②固:固守,安宁。③穷斯滥矣:斯,就。滥,泛滥,指胡作非为。【译文】孔子在陈国断了粮,跟随的人都饿病了,不能起身。子路愤愤不平地见孔子说:“难道君子也有穷困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安守穷困,小人穷困便会胡作非为。”);我不到,朱买臣难挑柴担(朱买臣(?-前115年),字翁子,一作翁之,中国西汉中期政治人物,会稽吴人(今属苏州吴县)。

朱买臣刈薪自给,妻求去,买臣笑曰:“我年五十当富贵。”妻恚曰:“如公等,终饿死沟中耳!”买臣不能留。无何(没多久),拜会稽太守,乘传入吴,见故妻从夫治道,载之后车。妻愧死,葬于嘉兴,呼为“羞墓”。方正学有诗云:“青草塘边土一丘,千年埋骨不埋羞,丁宁嘱咐人间妇,自古糟糠合到头。”

朱买臣早年家贫,以砍柴为生,常常担柴走路时还念书。妻子嫌他贫贱,想离开他。朱买臣笑着说:“我到五十岁必当富贵。”妻子恨恨地说道:“要是等到你富贵,我早就饿死在河沟里了!”朱买臣见留她不住,只好同意离婚。后来朱买臣得到汉武帝的赏识,做了会稽太守。有一次他前呼后拥地出行,正好遇到前妻,就招呼她坐到自己的车上。前妻看到朱买臣这样发迹,想到自己从前对他的羞辱,感到非常惭愧,没多久就死了,葬在嘉兴,人们称之为“羞墓”。方孝孺有诗云:“青草塘边土一丘,千年埋骨不埋羞,丁宁嘱咐人间妇,自古糟糠合到头。”诗:长满青草的河塘边有一土丘,埋骨千年却埋不了羞耻,告诉你们吧,世间的妇女们,从古自今贫穷的夫妻一起走到终老!方孝孺(1357年-1402年),字希直,又字希古,南明安宗追谥文正,浙江宁波宁海人。其书斋名逊志,蜀献王改为正学,故世称正学先生。蜀王朱椿(朱元璋的第十一子)听说了,聘请他做自己接班人的老师。蜀王十分尊重他,把他读书的地方命名为“正学”,方孝孺后来也就被称为“正学先生”。),吕蒙正忍饥破窑(参考北宋大臣吕蒙正的作品《破窑赋》)。世上人往往轻我,惹得我时常冷笑:笑的是笑我者两手捧我,轻我者今才知道。得我之人,整日面目不改;失我之人,三日容貌变了。请问知礼君子,论一论谁长谁短,谁低谁高?您连我窝窝头也不胜,还充得什么人物,弄得什么腔调!

传说背景:山东济宁微山县鲁桥镇仲浅村,在清朝乾隆年间,出了个传说为天上的嵝金峋星宿下凡的仲襄溪。仲襄溪家贫如洗,经常缺粮少柴。他效法颜回,身居陋巷,衣褴衫褛,一瓢饮一箪食,以读书为乐,青年时便以能写一手好文章名闻乡里。这年正值京城开考。四年一次的会试,临行,妻子把他那件破衣衫洗净补好,又为他蒸了几锅高梁窝头,装了满满一口袋,作为千里旅途的饭食。仲襄溪告别慈母、贤妻,昼行夜宿,饿了啃个凉窝头,渴了喝一碗山泉水。眼看着口袋里的窝窝头一天天减少,当口袋里还剩下两个窝窝头的那天,他赶到了京城考场。谁知,考期已过,三场已毕。这一晚不要紧,就要再等四年。家中慈母、贤妻还眼巴巴地盼着自己金榜题名,衣锦还乡呢?可自己连考场都没进,还有何面目去风家乡父老、亲朋。这一路上,风餐露宿,历尽艰辛,苦不堪言。仲襄溪想到这些,不由得守着两个高粱窝窝头失声痛哭起来。可巧,这天乾隆皇帝微服私访,了解考场选拔人才的情况。乾隆皇帝看到仲襄溪守着两个铁硬的、闪头光的高粱窝窝头痛苦不止。遂动了恻隐之心,这儒生或许是个人才也中知,我何不给他一次补考的机会。于是,乾隆皇帝指着窝窝头对仲襄溪说:“不要哭了,你就以这窝窝头写篇赋吧!”众人狐疑,面面相觑。现成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仲襄溪喜出望外,手握毛笔,凝神静思。他注视着和自己朝夕作伴的窝窝头,浮想联翩,往事那堪回首,世态炎凉使他黯然神伤。只见他饱蘸浓墨,运笔如疾风掠地。笔笔含泪,点点沾血,一篇惊风雨、泣鬼神的佳作《窝窝赋》一气呵成。仲襄溪的《窝窝赋》借窝窝之口,采用对比手法叙述了窝窝的遭遇,说明了窝窝对人民,尤其对穷人的生活所起的巨大作用。然而,仲襄溪明写窝窝,实则抒发了个人不得志的悲愤情怀。当时,乾隆皇帝读了《窝窝赋》,连声说好。补仲襄溪进士及第,任命为转本御使之职(“转本御史”:向皇帝转交奏折的官。御史从秦朝开始就是负责督察的官员,各级都有,职责大体相当于现在的各级纪检委,所谓的转本御史只是民间小说里杜撰的一个官职,就跟评书里说的一字并肩王一样,可能是作者想象的一个专门为皇帝转呈奏本的官职。)。仲襄溪误考,却当了皇帝的秘书,全凭一篇《窝窝赋》。仲襄溪这个人和他的那篇《窝窝赋》,在鲁西南一带传为佳话,并称他为“窝窝进士”。

作者传奇:仲耀檀tan2(?—1742年),官名永檀,字襄溪,号乐园,系仲子(仲子,姓仲,名由,字子路,又字季路。生于公元前542年,死于公元前480年。)六十五代孙,其少年家贫,矢志苦读,天资聪颖,博闻强记。相传在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赴京会试,途中得了重病,病愈后到了京城,早已过了考期,这时他已身无分文,回家的路费都没有了,无奈流浪街头,靠卖诗文糊口度日,还受到一些无聊文人的讥笑,他十分气愤。恰巧碰见了微服私访的乾隆,见其发牢骚,问他原因,他讲了因病误考的情况。乾隆为了考试他文才,命他以吃的窝窝头作赋一篇。他挥笔疾书,很快写出了《窝窝赋》,乾隆读后,十分赞赏,当时就赐他“独榜御进士”。《窝窝赋》一文也在全国各地广为传颂,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仲耀檀擢为进士后,不久又改为庶吉士,散馆,授为编修,乾隆三年(1738年),任湖北乡试副考官,乾隆五年(1740年),任命为陕西道监察御史。他当官后,上疏“酌减上元灯火声乐”,批评指责朝廷节日铺张浪费,表现出超人的胆略。乾隆读后,尽管心里不高兴,但知道他是忠君为国,批评的正确,就接纳了他的意见,并升他为谏议大夫。乾隆六年(1741年)三月,仲耀檀上疏弹劾身居要职的步军统领鄂善和礼部侍郎吴家驹,揭发他们执法犯法,在处理许秉义和俞长庚案件中受贿白银一万多两、黄金二千。鄂善是乾隆的亲信大臣,乾隆为他辩解。仲耀檀据理力争,要求乾隆亲自调查此案。在他的坚持下,乾隆不得不派了几个著名大臣,秉公审查,结果事实确凿,忍痛将鄂善处以绞决,牵连此案的大臣吴家驹、陈浩等也被革职拿办。仲耀檀也受到乾隆的嘉奖,并升任佥都御史。乾隆七年(1742年),鄂善的后人寻机诬陷仲耀檀泄露朝廷机密,被革职查办,他忧愤交加,病死狱中。因为官廉洁,死后甚至连买副棺材的钱都没有,他的门人集资买了棺材,将其葬在山东济宁微山县仲浅村东北坡。他的事迹载入《清代七百名人传》中,他的冤死也引起了在京正直官吏的悲痛,有一位江西门生崔谟给他写了一首挽诗:愁云惨雾作春寒,事完名成此盖棺。千古几人全傲骨,九原何处剖忠肝。家风不坠捐身易,臣罪当诛报主难。苦是狱中遗恨在,病躯无计待秋阑。因此,几百年来,“窝窝进士”仲耀檀的故事,在北湖周边百姓中广为传颂。























25









献花(0)
+1
(本文系戒凡学馆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