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寐

 学中医书馆 2013-12-26
不寐

高某,男,54岁,干部。初诊(1963年lO月4日):自1962年5月份开始,失眠、头晕、耳鸣、健忘,饮食二便如常。舌质红带青,有裂纹,苔薄黄,脉细弱。阴虚阳亢,心肾不交,治拟育阴潜阳,交通心肾。方药:元参9 g,麦冬9 g,生地9 g,山萸肉5 g,怀山药9 g,丹皮9 g,泽泻9 g,牡蛎30 g,珍珠母30 g,炙远志5 g,茯神9 g,7剂。症状已减。原方服7剂。近2日睡眠较差,未入睡而有鼾声(自诉打鼾时神志完全清楚,入睡后反无鼾声,此与常人异),头脑作胀,口干能饮。舌质红,中有腻苔兼见碎纹。阴虚心。肾不交,痰热内蕴,前法中加入清化之品。方药:元参9 g,麦冬9 g,生地9 g,五味子3 g,云茯神9 g,丹皮5 g,泽泻9 g,半夏6 g,黄芩5 g,海浮石12 g,珍珠母30 g,牡蛎30 g,炙远志3 g,7剂。近日寐尚安宁,鼾声亦少,其他症状亦减。脉细,舌质淡红中剥苔黄腻。阴虚痰热内蕴,再拟前法出入。元参9 g,麦冬9 g,丹皮5 g,川贝母9 g,半夏9 g,炙远志3 g,黄芩5 g,珍珠母30 g,牡蛎30 g,海浮石12 g,炒枣仁9 g,7剂。夜寐尚安,舌质红有碎纹,苔黄腻渐化,脉小带滑,再从前法。原方7剂。近来夜寐尚安,晨起口干多饮。脉细,舌红有碎纹。阴虚未复,痰热未清,仍从前法。方药:元参9 g,麦冬9 g,黄芩5 g,半夏9 g,炙远志3 g,炒枣仁9 g,珍珠母30 g,牡蛎30 g,川贝母9 g,朱灯芯二扎,7剂(间日服一剂)。两周来间日服药1剂,仪2夜入眠较艰,精神欠安,头昏心烦。脉小带弦,舌红。阴虚火旺,痰热内恋,再从前法。原方加川黄连l g,7剂。头胀神
倦,心烦。脉小弦,舌红有碎纹,苔腻。阴虚肝旺,痰热内阻,前方加味治之。原方加陈胆星5 g。7剂。迭进养阴平肝、清化痰热之剂,自诉睡眠大有进步,本周来基本上无失眠现象,脉舌如上.方再进7剂。两周来,仅昨晚有一次失眠。舌质红,有碎纹,脉细带弦。再拟滋阴清肝,兼化痰热,以善其后。方药:元参9 g,赤白芍(各)9 g,炙远志5 g,陈胆星3 g,炒枳壳5 g,炒竹茹9 g,半夏6 g,陈皮5 g,丹参9 g,交泰丸(吞服)3 g,7剂。(《医案选编》1977,84)

【按语】本案为不寐症。本例长期不寐已有半年,初诊时主诉服任何西药已失效,故远道来沪就诊。患者头胀心烦不寐,口干欲饮,舌红,脉小弦等症状,是阴虚肝旺的主要依据,故采用六味地黄加入潜阳安神药为基本方。又鉴于鼾而不寐,舌苔腻的特点,辨证认为痰热内扰,因此,从第二诊起,在前法中加入清化痰热之品,取清气化痰丸,温胆汤之意,用药如半夏、黄芩,海浮石、黄连、川贝母、胆星之类。先后共诊10次,调治2月余,症状基本消失,即返原地工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