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骅面花(搜集)

 古贝寻踪 2013-12-26
黄骅面花

  在黄骅一带至今仍保持着年前蒸“花儿”的习俗。所谓“花儿”,就是一种用模子制作的面食,模子一“磕”,面团转眼间就成了公鸡、桃子、鱼、小白兔等等。一过腊八,兄弟各家便开始“集合”,相互轮流,帮忙蒸“花”。屋里欢声笑语,屋外的锅里热气腾腾。

据了解,当地农村传统节日面食制作已经列入了黄骅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名录。由于“花儿”外形的喜庆,近年来一些外地没有蒸“面花”的地方也慕名来到黄骅采购这些“面花”送礼。  

黄骅面花距今已有200年的历史。古代黄骅土地贫瘠,小麦产量很低,人们生活清苦。每逢年节,人们没什么物品相送,就把不多的小麦磨成面粉,蒸成寿桃、鲤鱼等面花送给亲戚朋友,图个吉利。这样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风俗习惯,加之面花相比馒头等口感较好,就被人们逐渐接受,形成独特的饮食文化。面花制作技艺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使蒸面花有了更深的寓意。

黄骅面花模子是现今留存的特点比较突出的一种河北民间艺术形式,其在民间面花制作传承中具有普及功能,面花模子题材造型极具地域特点、时代特色,黄骅面花模子在艺术表现属性上依然从属于中国传统民间造型体系,基本运用夸张、概括和象征的表现手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