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詩十九首》的無常觀

 老沔城人 2013-12-26


【《古詩十九首》的無常觀 】


  《古詩十九首》全為無名氏所作,是民間人士所作,還是當時的知名人士所作,在當時,連將這些詩選入《文選》的昭明太子也不知道。但是《古詩十九首》雖然無名,文學的歷史仍然擋不住它的光彩,《古詩十九首》真的有點像敦煌莫高窟裏的佛菩薩造像,同為無名氏所做,但其優美與永恒性俱在,一為文學,一為造像。而這些造像的作者是民間人士,是當時知名的工匠、畫家,這都不知道了,同《古詩十九首》一樣,這不禁讓我生起感慨,《古詩十九首》現在讀起來還是那樣新鮮、原生態,好像剛剛才發生的一樣,反觀現在的蒼白民間,真的惟有今不如昔的感覺。

  《古詩十九首》主題有三:
  一是思君令人老;
  二是歲月忽已晚;
  三是但傷知音稀。

  《古詩十九首》的特點之一是音韻寂寥,而且由來已久,可感可觸。這聲音太感人了,哪怕我們聽一下,並不解其意,也會深受感動。詩與音樂的配合,在詩經時代就已經非常成熟了,到了《古詩十九首》應該更加成熟。

  《古詩十九首》的另一重大特點,也是我最看重的,就是它在我們早期詩歌裏呈現出來的一種顯著的無常觀:
  一是愛情無常;
  二是歲月無常;
  三是命運無常。

  這可能也是當時昭明太子將這“十九首”選入《文選》的原因之一,因為昭明太子本人即是虔誠的佛教徒。

  生命的真相,古今中外,皆是如此,而且古今中外的文學都得體現這生命的真相。

  《古詩十九首》裏有兩首我特別喜歡,一首是講愛情無常的:
  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
  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
  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
  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一首是講歲月無常的:
  相去萬余裏,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
  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
  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
  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返。
  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
  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

  《古詩十九首》的另一重大特點,是它呈現出來的一種顯著的無常觀:一是愛情無常;二是歲月無常;三是命運無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