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治饮食失宜

 李大白家的小宝 2013-12-27
  饮食是人赖以生存和维持健康的基本条件,它不仅能提供给人以能量和各种营养物质,维持人体新陈代谢,促进人体生长发育,而且,合理地运用饮食治疗、饮食调养还可以影响病理变化过程,具有防病治病及保健的作用。但是,饮食失宜,如饥饱失常、饮食不洁、饮食偏嗜等,又可成为病因,导致疾病发生。“凡饮食滋味,以养于生,食之有妨,反能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以此致危。”即体现了中医学关于饮食和人体关系的宜与忌、害与利的辩证观。
  (一)饮食不节
  良好的饮食习惯,应以适量定时为度。若饮食过饥、过饱,或饮食失时,皆为饮食不节。“节”,即节制,含有定量、定时之意。
  1.过饥
  过饥,是指平素摄食量明显不足,多见于因故缺乏食源,因病进食障碍或不恰当的有意识限制饮食等原因。由于摄食不足,缺乏必需的营养供应,气血生化乏源,一方面使全身气血虚弱,脏腑功能减退,临床表现为面色不华,心悸气短,神疲乏力,眩晕,自汗,消瘦等症状;另一方面使人体正气不足,抗病能力减弱,导致病邪入侵而继发多种病症。“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另外,有意抑制食欲,还可导致厌食等较为顽固的心身疾病。
  2.过饱
  过饱,是指长期饮食过量,或暴饮暴食,或中虚脾弱而强食,超过了脾胃的受纳运化能力,以致脾胃难于消化转输而致病。过饱首先损伤脾胃,形成积食内停,临床可见脘腹胀满,嗳腐吞酸,厌食,呕吐,泄泻等症。“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其次,若食滞日久,则可郁而化热,聚湿生痰,变生他证。婴幼儿脾胃功能尚未健全,较成人更易伤食致病。若食滞日久,长期营养不良,食与热互结,则可酿成疳积,表现为面黄肌瘦,脘腹胀满,手足心热,心烦易哭等。成人如果饮食过量,常可阻碍肠道经脉气血运行,发生下痢、便血、痔疮等。《“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消化不良饮食积滞,还可导致夜卧不安,夫食过于饱,则脾不能磨消,令气急烦闷,睡卧不安。”此外,在疾病过程中,饮食过量或进食不易消化的食物,尚可加重原有病情,或导致余邪复起,旧病复发。
  3.食无定时
  饮食不仅需要定量,也应定时。因为饮食物下咽后,须经过胃的受纳腐熟,脾的运化转输,小肠的泌别清浊及大肠的传导排泄等。在这一过程中,胃肠虚实更替,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因此,按固定时间有规律地进食,可以保证胃之腐熟、脾之运化有节奏地进行,水谷精微化生有序,按照机体不同的生理需求,有条不紊地输布全身。若饮食时间失宜,进食顺序颠倒,也会损伤脾胃,有害健康,导致食积、腹胀、腹痛、呃逆、呕吐、泄泻等疾患。“善养性者,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
  (二)饮食不洁
  饮食不洁,是指食用了不清洁,或陈腐变质,或有毒的食物,导致疾病的发生。饮食不洁,可引起多种胃肠道疾病,出现吐泻、腹痛、胃肠功能紊乱等;或引起某些传染病,如霍乱、痢疾、肠伤寒、肝炎等;还可引起肠道寄生虫病,如蛔虫病、蛲虫病、绦虫病等,临床表现为腹痛、面黄肌瘦等。若进食腐败变质有毒食物,可致食物中毒,常见腹痛、吐泻,重者可出现昏迷或死亡。此外,尚有化学毒物,如农药污染或在食品加工中使用了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质,亦会使人中毒。
  (三)饮食偏嗜
  饮食偏嗜,是指特别喜好某种性味之食物或专食某些食物。人体生长发育和功能活动需要各种不同的营养成分,而各种营养成分又分别存在于不同的饮食物中。因此,饮食要适当调节,注意食品的多样化,做到饮食结构合理,五味调和,寒热适中,无所偏嗜,才能保障人体营养的均衡。若膳食结构失宜,或饮食过寒过热,或饮食五味偏嗜,均可导致阴阳失调而发生疾病。
  1.寒热偏嗜
  饮食的寒热,包括饮食物性质的寒热和温度寒热两个方面。饮食物寒热应适中,少食辛热,慎食生冷。“食饮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寒温中适,故气将持,而不致邪僻也。”如偏食生冷寒凉之物,则易损伤脾胃阳气,导致里寒或寒湿内生,从而发生腹中冷痛、泄泻等症。偏食辛温燥热之品,可使胃肠积热,出现口渴、腹满疼痛、便秘,或酿成痔疮等。
  2.五味偏嗜
  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各有不同的作用及阴阳偏性,为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且五味分入五脏,对五脏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作用。“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如果长期嗜好某种性味之食物,就会造成与之相应的内脏功能失调,久之可依五脏相克关系传变,损伤其他脏腑而发生疾病。《内经》常以五行归类和五脏的生克乘侮来说明五味偏嗜的发病规律,“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月刍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即指五味偏嗜,脏气偏盛,导致“伤己所胜”的病理变化。
  3.种类偏嗜
  专食某种或某类食物,膳食结构失宜,久之导致脏腑功能紊乱而发生某些疾病。如偏嗜肥甘厚味,不仅有碍脾胃运化功能,且易聚湿生痰,化生内热,导致肥胖、眩晕、中风、消渴、心痹等病症。饮食过于精细,因食糜中缺乏纤维素,影响肠道蠕动,则易造成便秘。若因偏食而致某些营养物质缺乏,也可发生多种疾病,如脚气病、夜盲症、瘿瘤等。
  4.偏嗜饮酒
  酒乃体湿性热有毒之品,长期、过量地饮酒,易损伤脾胃,聚湿生痰,化生内热。若痰浊湿热阻滞气血运行,可使血液瘀阻而变生症积。若酒毒内攻,灼伤胃络,热迫血逆,则为吐血;内热化火,循经上炎,则为齿衄、鼻衄;热郁肠道,损伤肠络,则为便血;热毒下注膀胱,则为尿血等。“不知酒性喜升,气必随之,痰郁于上,溺涩于下,肺受贼邪,金体必燥;……其始也病浅,或呕吐,或自汗,或疮痍,或鼻皶,或自泄,或心脾痛,尚可发散而去之。若其久也,为病深矣,为消为渴,为内疸,为肺痿,为内痔,为鼓胀,为失明,为喘哮,为劳嗽,为癫痫,亦为难明之病。”说明饮酒过度,可导致多种病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