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乌髻观音

 歇山书房 2013-12-27

  闽南山区的春分时节,通常是春雨绵绵,山道泥泞不堪,不好出游的。泉州市作家协会却挑中这样的时节在永春县锦斗镇举行“乌三髻岩文学采风”活动,活动前夜,满天的乌云,想到明天要撑着伞登山采风,便觉得很煞风景,可是来到乌髻岩却是阳光灿烂,山风温润怡人,拜谒乌髻观音时,突然觉得,今天的好天气,或许与观音的灵应庇佑有关。

本来不知道这里有一尊乌髻观音,初次拜谒时,听说这尊观音有近一千三百年的历史,就觉得很讶异。“一切皆空”的西天之佛东行华厦,传教初期不理会东方的传统文化,因而几度兴废,值到禅净二宗将佛教本土化,才渐渐兴盛起来。既便如此,南宋之前,观音菩萨仍然以男相化身居多,儒家的礼教讲究“男女授受不亲”,这让和尚不敢轻易去接近女信众,而这尊乌髻观音居然于唐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就以女相化身来度化一切众生。单凭这一超前四百多年的化身,就足以确立乌髻观音在佛教界那悠远坚实的历史地位,让广大信众顶礼膜拜。

乌髻观音趺化前叫施秀英,是一位美丽聪慧的姑娘。她出生时屋内莲香弥漫,屋外紫云萦绕。她从小勤勉贤淑,空闲时便持斋念佛,常以慈悲为怀。十八岁临嫁的前日,她上飞凤山采摘苦菜的途中,趺化成乌髻观音。在那个生存环境极度恶劣的年代,施姑娘的十八年尘世生活,已经足于让她见证了现世人生的一切艰难困苦,而人生苦短,其终极处又免不了要堕落到没有光明的黑暗境地,芸芸众生对此烦恼不安却又难于解脱。施姑娘有天然的慧根佛性,于是在临嫁之际顿悟,对尘世的一切不再眷恋执着,以莲花般纯洁的身心自见本性,成就佛果,化身乌髻观音,在绝对无限的佛国境界里解脱世事的一切苦难忧愁。她的终极存在不朽永恒,没有界限,绝对圆满。

乌髻观音端庄慈祥,经常手持净瓶柳枝,以无量的智慧神通和广大音声,告知一切众生,人生的贪欲执着导致的艰难困苦烦恼孤独是与生俱来的,身心不安是不可避免的,然而,身处黑暗之中无论何时都不能丧失追求的信念,佛国的终极价值始终在吸引众生的目光,凡有所求,只要专心虔诚地称念观音圣号,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就会寻声救苦,以千眼观照,千手护持,令其脱离苦海,不安的身心得以慰藉,脆弱的灵魂得以度化,在西天的极乐世界里找到归宿。

有了乌髻观音为众生创造了如此迷人、令人向往的灵性境界,飞凤山的修竹古树、花草珍禽、山涧清流等等景观,在此涂鸦似乎有些多余。那就烧柱香吧,南无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

[憨鼠责编:阿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