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优质高效教学的关键在学生【原创】

 保持通话 2013-12-27
优质高效教学,顾名思义就是一种高效率的教学,是效果与效率的高度统一。在教学过程中表现为:生源素质相同,付出同样多的时间和精力,取得比一般更好的成绩,而且学生有持续发展的后劲。只有效果,没有效率,或者效果是通过严重透支甚或牺牲体力和脑力的持续发展后劲得来的,这样的教学就不是高效教学。
  从根本上说,优质高效教学要依赖于老师高超的整体素质和教育教学艺术,但重要的决定因素却是学生的潜能和学习积极性。学生愿意学,主动参与意识强,或者是学习积极性高涨,这优质高效教学就有了可能,如果学生不想学、不会学,不在课堂上与老师老师进行积极的配合,就不能达到优质高效的教学效果。为达此目的,老师要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授之以渔”,掌握灵巧有效的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
  实现优质高效教学应该注意这样几点:
  1、教学理念实现三个转变:我们的教育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老师的教育理念要实现三个转变:一是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以学生(兴趣、经验、发展)综合素质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知识、能力、和价值观”的整体提高和统一,促进学生智商和情商的和谐发展。二是变“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三是变“要学生学”为“学生要学”,千方百计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找准优质高效的两个对应点:一是培养“兴趣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把枯燥的学习过程变作愉快地享受知识的过程,这既是新课程纲要的内在要求,也是优质高效教学的前提条件。在28届雅典奥运会期间,专家对著名的乒乓球运动员王励勤如此评价:他只要兴奋起来,就会“见谁灭谁”。教师应当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高昂的求智欲望。二是准确把握优质高效教学的“立足点”。传统教学立足于知识,立足于课本,立足于考试,而新课程纲要则要求我们的教学要立足于社会,立足于生活,立足于学生。
  3、搞好优质高效的三个落实。落实“知识点”。新课改虽然要求我们的教学要从注重学科知识逻辑向注重生活逻辑转化,但这并不是说对知识的传授和掌握是可有可无的,没有知识作支撑的能力无异于建立在沙滩之上的空中楼阁。只不过应从注重知识的死记硬背向理解、领悟和运用知识转变;以学生己有的知识为基础,以学生的内在需求为动力,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为限度。
  实出“能力点”。知识是基础,能力(能力包括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计算、运用与创新等)是关键,这是优质高效教学反复强调的一句话。我们必须着力于培养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着眼于能力的培养,我们的学生才能适应未来发展的要求,整体提高民族素质,在激烈的全球化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注“持续发展点”。学生各自的潜能和素质不同,其持续发展的趋向和要点也不相同。优质高效教学必须找准学生的发展点:学生的学习优势在哪里,学生的持续发展潜力有多大,学生的持续发展潜能有多少等,由此确立学生的学习目标和整体规划,设立的教学目标既不能唾手可得,也不能可望不可及,而要让学生跳一跳就能达到目的。同时,要紧紧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把握未来社会对学生的要求是什么,把握让学生适应未来挑战的法则是什么:努力培养学生的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能力和不断创新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