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年明月

 青梅煮茶 2013-12-27
髴唐 寅(1470—1524),居吴趋坊。
  最上方那轮明月的位置,是他后来迁居的桃花坞地区髵文征明(1470—1559),居曹家巷髶祝允明(1460—1527),居三茅观巷髷王 鏊(1450—1524),居学士街旁天官坊、肃封里、梵门桥弄一带髸都 穆(1458—1525),王宠(1494—1533),居南濠(今南浩街)一带
  假如可以穿越,我愿去一遭公元1500年前后的苏州。而且,首选阊门以东一带,我会行走在吴趋坊、三茅观巷和曹家巷的石板路面上——那会儿该是石板的吧。半小时不到的脚程,也许我能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邂逅那些伟大的名字。
  当年明月亦有幸,照耀明时的苏州。
  1500年前后,地球另一侧的意大利诞生了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西方美术掀起高潮。此时苏州,东方的威尼斯,也有一场文艺的中兴。那是一个华丽丽的苏州,声色犬马,醉生梦死,却也自由开放,光辉璀璨,壮观啊。沈周、唐寅、文征明、祝允明、仇英……悉数在相近的时间登场,他们中大多数人都活动在阊门一带。
  生活在附近的,还有南濠先生都穆,他是个勤奋的谦谦君子,却很可能也是改变唐寅命运的那个人。有记载他原是唐寅挚友,但后来告发科举舞弊案,葬送了唐寅的光明前景,或许也成全了唐寅千秋万代之名。王宠也居南濠,他与祝允明文征明并称当时书法三大家。
  往南,学士街的天官坊、肃封里、梵门桥弄一带,是大学士王鏊的故居。王鏊是解元和会元,殿试又摘得探花,那时候他的影响力是超过今人想象的。正是由于他,药市街后来改名学士街。唐伯虎文征明诸位,都是他门下常客,那会儿真正叫群贤毕至,座中都是豪英。

  今天走在这几条巷子里,很难有穿越之感。时过境迁,人事俱变,五百年太久。然而不知不觉间也收获几分感怀,几多感触。走着走着,仿佛离那个时代也近了几分。
  唐伯虎出身小商之家,父亲开店皋桥之西吴趋坊,祝允明说他“商业而士行”,如果不是谀辞,那该是有些士人风骨的吧。唐父在世时感叹:“此儿必成名,殆难成家乎?”真被他说中了,唐伯虎生命中的大多数岁月都放浪形骸之外,先是年少无知而逐乐,后又看穿世事而逐乐,不过两者背后的心境自是天壤之别。
  吴趋坊旧时曾是苏州最喧闹之地,元宵灯会、轧神仙、迎神庙会,这里都是必经之地。如今吴趋坊不再风光却也依然热闹,五花八门之店铺反映着市井生活的活力。皋桥依然在,虽已绝非旧模样,但水陆相邻的格局未变,桥下河水依然流动着,当年临河而居的唐寅,必定也听过这河间的舟楫之声吧。怀古之人,不来这走走,是难以回眸生动的唐寅的。
  三茅观巷如今挺安静。据记载:三茅观巷原有三茅观,始建于宋,供三茅真君神位,清康熙时建玉帝阁,规模极大,1966年观门被毁,后来陆续拆除。不用怀疑,这条巷子曾有过热闹甚至辉煌。巷子的38号到40号原为祝允明故居,可惜文革时被毁。
  唐伯虎没有周星驰电影里那般幸福,祝允明更绝非那般猥琐。后人常说,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祝氏书法堪称当时之冠。祝允明仕途不如意,经济也窘迫,他或许还是那个与唐寅走得最近,最理解唐寅内心的人,他写了唐寅的墓志铭,他与唐寅真真假假的故事也流传至今。
  文林和文征明父子居住在曹家巷,不足三百米的路面,如今再无停云馆的遗踪,但巷子自有意趣,尤其与泰仁里的连接处,还可以品尝几分老苏州的况味。
  一个地方有了故事,便有了味道。为何说苏州有文化底蕴?便是这样,走过的每一个地方,都有前贤的足迹。

  地图最上方,像一轮明月的那个点,是唐寅后来迁居之地,在桃花坞大街北边的大营弄北侧。在此地,唐寅写下:“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如果用一种植物比喻唐寅,没别的,那必定是桃花:美艳无双,却又沾着红颜遭天妒的气质。
  时光流转,明月依旧。如今他们是天上星,照着后人追索的脚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